本帖最后由 半张酒票 于 2015-6-4 13:33 编辑
散曲的对仗灵活多样,是散曲形式的一个重要标志。 散曲里的对仗,与格律诗词里传统意义上的对仗,不能说大相径庭,却也大异其趣。诗词里的对仗,要求严格。诗的对仗要求出句与对句的词性必须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不得相混;语法结构也要求必须对等,主、谓、宾语各自相对,不能相串;对类也有严格规定,如天文地理类只能对天文地理类,方位时令类只能对方位时令类,等等。词的对仗较诗复杂却也宽泛了许多,词突破了诗在对仗时只能平仄相对的限制,可以平对,可以仄对,可以平仄对,也可以同字对。曲的对仗则更显宽泛,不仅可以同声相对、异声相对,特别是并不要求完全工对(如律句对),大多呈宽对的形态,从而使散曲的对仗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面貌,也大大地发展和丰富了对仗的形式。 当代散曲家、四川大学教授萧自熙说,“仅就对仗品类而言,可以毫不夸张地结论为:凡近体诗有的对仗,散曲都有;近体诗没有的对仗,散曲都有;近体诗避忌的对仗,散曲也有”。 近体诗即格律诗。试例如下: 1、近体诗所用的对仗形式,同样注重典雅的散曲中也有。
① 近体诗专用的律句对: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曲中的律句对也屡被运用,如,
“小玉栏杆月半掐,嫩绿池塘春几家。乌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 [越调•凭阑人] •暮春即事)四句两对,律严对工。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
和燕子泥”。( 胡祗遹 [中吕•阳春曲]•春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