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窗回文诗词赏鉴与研究 一、梅窗对回文诗词的伟大贡献 1.梅窗对回文诗的贡献 第二个写回文诗组诗的人。回文诗一般一首一回文的。第一个写组诗的是(唐)佚名《志舒生遇异·四时回文诗四绝》,作者则是历史上第二个写回文诗组诗(《四时》四首)的。第一人往往会被忽略,有了第二人,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这个第二非常重要,引发后代大量回文组诗的出现。 2.许多人说回文诗顺读逆读都是一回事,所以是文字游戏。梅窗的回文诗力图改变这种状况,使顺读逆读表现出不同的情趣、不同的心情,像《冬》、《春望》,但他的这种努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主题并没有变。不像后来者创造出顺逆读出的竟是两个主题的回文诗,我给顺逆意境不同或主题不同的回文诗定名为双篇回文(这个名称已被普遍接受),这种回文是种质变,为此我特意创作了二十几首双篇回文诗,进行鼓吹。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梅窗等前辈的努力功不可没。 3. 梅窗《阮郎归》回文的贡献 在人们的思想中,回文词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古代流传下来的回文词谱不足40个(还包括了变体在内)。那么能不能打破这种定式思维,创出一条与回文诗一样普遍存在的规律。古人早已在探索,这种探讨的第一人便是宋朝的梅窗。他创造了半句回文,但他的半句回文一直没得到重视。直到十年前,我在研究回文词时,总会想一个问题,回文词能不能由偶然现象变成必然的普遍的现象呢?想了几年也没开窍,后来终于从梅窗的半句回文得到启发,创造了“错杂回文”(清朝的华彬是第二个用这种方法的,我属于第三人,此理论由我归纳,“错杂回文”术语由我命名,已得到普遍认同)这种新的回文方式,再加上两读字的理论,回文词终于创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由此我写了一本《回文词谱》,填补了历史的空白。梅窗是“错杂回文”的奠基人,其功甚伟,没有他的首创,就不会有我的《回文词谱》,回文词就仍然处于可遇不可求的朦胧期。4.梅窗对回文词的贡献 宋代可谓是回文诗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峰,宋代的回文词将回文创作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梅窗是宋代回文词创作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宋代回文词的代表作者之一,也是回文词作数量最多的人之一,作有回文词八首。首先是开拓之功。《菩萨蛮》回文发明后,梅窗属于最早的一批写作者,而且是数量最多的;他是《西江月》回文写作最早的三人之一,《回文类聚》中仅收录了苏轼、黄庭坚、梅窗这三位词人的三首作品。这三人中谁是颠倒回文《西江月》的首创者,至今是个谜。说不定梅窗还是发明者呢;《阮郎归》回文则是梅窗创造的。 其二,新型的回文方式的发明者。上文谈到的半句回文为错杂回文打下了基础,为回文词从偶然走向必然立下了汗马之功。其三,新颖的写作方法。其回文词内容主要涉及闺怨、写景和咏物三个方面。他的回文词具有形式多样、用韵丰富的特点,具有格式上的对称之美,于有形之中体现作者的无形之思。语言上,清丽婉约,讲求炼字。格式上,具有对称之美。意蕴上,于有形之中体现词人的无形之思。回文词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很多词人在回文词中寄予了个人的思想感情。梅窗创作的回文词中,大多以闺怨为主要内容,细致入微地描绘闺怨情思,此外,还有写景、咏物之作,展现出与自然接触的舒适悠然。这些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闲情”二字。在梅窗的闺怨词中,大多通过写女子的愁怨,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梅窗用回文体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闺阁愁怨之中。将诗人的“无形”之思融入“有形”的回文词之中,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意蕴。 二、作者考 梅窗专门写回文诗词,没有一般的诗词作品,这在宋朝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一般的回文诗词作者,都是以一般诗词为主,回文诗词偶尔为之,专业作家仅此一人。他有回文诗8首:《四时》四首、《秋江写望》、《西湖戏书二首》、《春望》;回文词也是8首:《菩萨蛮》六首、《西江月》、《阮郎归》。共十六首回文作品,在宋朝回文诗词中,尤其是宋朝前期的回文诗词中是最多的。回文词创新先锋也数梅窗。这么一个突出的人物,遗憾的竟然姓氏无考,籍贯不知,生平不详。 他的姓名居然有四种说法。一是《全宋诗》说:“梅窗疑非本名,在回文类聚中与纡川相次。”按,纡川有回文绝句一首:小径缘溪绿,低檐傍树阴。好峰秋入眼,清月夜窥林。纡川也是姓氏、生平不详,据《回文类聚》编次,约为神宗时人,因此梅窗大约也是神宗时人,与王安石、苏轼同时代,从他写《菩萨蛮》回文也可看出,应与苏轼时代差不多。如果是姓梅,则窗为名,但是谁会以窗为名,也太弱智了吧。当然还有字、号等,作为号,不会取梅窗,因此为字的可能性最大。 二是有资料名为吴梅窗,但无从考核,很有虚构妄造之嫌。网上有人把《四时回文》的作者写成清代吴梅窗(清代有词人吴梦窗,即吴文英),那是明显错误的。 三是说为宋代吴文英,吴文英,号梦窗,梅窗是否是梦窗之误,也无根据,可能性也极小。 四是临川人黄应辰,字梅窗。宋朝陆游外甥桑世昌辑《回文类聚》四卷,元代周咏先辑录其中所收的词作一卷收入《唐宋金元词钩沉》,周咏先在《唐宋金元词钩沉》说:“刘辰翁须溪集七黄纯甫墓志铭云,黄父应辰字梅窗,临川人。此卷所载梅窗或即黄应辰。”我自然倾向于他是临川人,也希望他确实是临川人。此说有姓有名有字,似乎很有说服力。但是仍然经不起推敲。宋朝虽有个名人叫黄应辰,但一不是北宋人,他是南宋宁宗朝人,字能甫,嘉定年间当做判官,二不是临川人。还有南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兰溪乡民黄应辰带领义军抗元。除此二人外,北宋找不到其他的黄应辰。能写这么多高难度的回文诗词,那水平是相当高的,怎么会雁过无声呢?周咏先的“或即”也只是推测之词,并没肯定。 五是宋人号梅窗者亦多,何宏中(1207—1276),字子宏,号梅窗,乐安人。事迹见《何雪楼集》卷一六《何子宏墓志铭》。方应龙(1173—1239),字梅叔,亦号梅窗,莆田人。事迹见《臞轩集》卷一一《莆阳方梅叔墓志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