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必担心古人做尽,正饭不必担心古人吃尽类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代都有不同诗料,不同语言,此社会发展之必然也。李太白才纵高,焉能写出宇宙寻幽,月宫探秘?静坐忧诗,杞人属也。果真如此,则大家都不必活了。
*做诗无定法,品诗无定评。若流派之豪放、婉约者,实则并无优劣。大抵该豪则豪,该婉则婉,古之贤者多如是。东坡唱"大江东去",固豪矣,然亦有"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之婉;李易安"轻解罗衣,独上兰舟"岂非婉乎?旋又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豪唱。厚此薄彼,必欲以著某流派之冠为幸者,庸扰也,吾恐其终究不能入流。
*诗之表现,有主含蓄者,有主直率者,皆自以为是。余意以为两法俱佳,但须用於不同场合。何时何地用何法为宜,不在於自身,而在於对象。河洲淑女,固宜软语温存;若恶寇凭凌,则必得"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也!有时雾里寻芳好,有时开门见山好,未可执於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