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7|回复: 14

杂体大全 第五章 改造

[复制链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3-18 10: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章  改造
这是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法,通常有减添换糅仿变几种方法。
减,减字减词。有减头的,有减尾的,有减中间的,如缩体诗、缩脚诗。
添,添字。有添头的,有添尾的,有中间添的,有头尾都添的。如加冠诗、添脚剥皮诗、扩体。
换,换字换词换句换序。如改字易字、换序诗。
糅,糅合。如集句,可集一本书的,可集一个人的,可集几个人的。
仿,仿造。模拟别人的句法,甚至可保留部分原词和原句,如拟古诗。
变,改变诗体。如櫽括体和变体诗。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3-18 10:46 编辑

第一节  翻新
一、剥皮诗
剥皮诗是一种仿造诗,通过整容、增肥、瘦身,改头换面。一般是照前人有影响的诗篇的形式,改动部分词句,使之变成一种有新内容、富有幽默感的诗体。
剥皮诗,属幽默诗体。它的叫法很多,或称“剥体诗”、“生吞诗”、“活剥诗”、“生吞诗活剥诗”、“套改诗”、“戏仿诗”、“戏拟诗”、“依仿诗”、“仿拟诗”等。
此体有时被冠以【拟】或【赋得】之名,也称“拟古诗”,如《拟青青河畔草》或《赋得青青河畔草》之类。但剥皮诗与拟古诗还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形式都是步前人诗体,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甚至沿用部份诗句。内容则以各个时期的生活画卷为基础,使诗作产生新意。但它们的目的不同,一般的拟古诗都比较严肃,而剥皮诗则要用调侃嘲讽口气,使新诗产生与原诗对比鲜明的意趣,妙趣横生,以及嬉笑怒骂、诙谐幽默的效果,达到发泄或鞭挞的目的。
因此创新的剥皮诗的特点可归纳为:
1.它只是借用前人某诗的形式外壳,而内容则绝不相干。
2.它以讽刺的手法表达自己的主题。
3.它所仿拟的多是广为传诵的名篇。
4.它是完整的仿拟,而不是部分割裂。它的上述特点,使其与同题诗、次韵诗、模拟诗、犯古诗等划清了界限。
明•谢榛《四溟诗话》有一段议论:章给事景南过余曰:“子尝云‘诗能剥皮,句法愈奇’,何谓也?”曰:“譬如天宝间,李谪仙、杜拾遗、高常侍、岑嘉州、王右丞、贾舍人相与结社,每分题课诗,一时宁无优劣?或兴高者先得警策处,援笔立就,自能擅场。如秋间偶过园亭,梨枣正熟,即摘取戢之,聊解饥渴,殊觉爽快人意。或有作,读之闷闷然,尚隔一间,如摘胡桃并栗,须三剥其皮,乃得佳味,凡诗文有剥皮者,不经宿点窜,未见精工。欧阳永叔作《醉翁亭记》,亦用此法。”
剥体诗虽剥自原作,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主旨和内容,要在内容和意境上剥出新意,剥出妙趣,剥出力度、深度,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否则会被人家以生吞活剥的典故讥讽为抄袭。
“剥皮诗”的名称。源于古代《文子》一书:“其文好者皮必剥”。后人把模仿别人的诗文,称为“活剥”;把按照前人有影响的诗篇的形式(架子),改动部分诗句,使之变为一首有新内容的诗,称为“剥皮诗”。
孔乙己有云:“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据他看来,读书人的事只算得“窃”。然而时代进步,时下的一些写书人益发高明,索性连“窃”、“抄”也不肯承认,老的少的有名的无名的,都放心大胆地在那里昔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人为我所用,一旦东窗事发,不过说些借鉴了、吸收了、引用了、编着了、受到影响了之类难懂的话,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他们这门“抄”的手艺也当真进化了,绝没有人再像那个唐代人张怀庆,偷人家的东西还笨到要留下“生吞活剥”的话柄。
话说这位张怀庆,做过枣强尉,是个县团级地方干部。他有个很风雅的爱好,就是“好偷名士文章”,把人家的好文字拿过来编辑加工一番,然后改贴“张某原创”的标签。不过他的剽窃手法实在只能用“简单粗暴”四个字来形容。有个叫李义府的,是个大人物,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手下做过不小的官,他写了一首五绝:
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
张怀庆觉得不错,就拿来在每句开头添两个字,改装成一首七绝,充作自己的作品:
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
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
除了偷李义府,张怀庆还特别喜欢抄袭另外两位名士张昌龄和郭正一,玩的大概也是五绝变七绝类似的小把戏,好比偷吃了东西的人,还老是要在嘴角留下幌子,群众的眼睛即使不那么雪亮,也看得一清二楚,有人就攒了两句话送给他,道是:“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
这事最早记在唐人刘肃写的《大唐新语》里,不过刘肃记下的那两句话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到了宋代计有功编《唐诗纪事》,却认为被“活剥”的应该是张昌龄。后来许多书,包括《辞源》、《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都只引用《大唐新语》来注释“生吞活剥”,把被“活剥”权判给了王昌龄。王昌龄当然鼎鼎大名,但被“活剥”的那个昌龄到底姓张还是姓王呢?恐怕应当姓张吧。因为那两句话是当时人编的,是所谓“时谚”,李义府、郭正一、张昌龄都是初唐人,张怀庆和他们同时。而王昌龄则是盛唐时候人,比他们几个晚了几十年,张怀庆嘴再馋、手再长,大概也没法儿去偷他的诗,除非他有穿越时空隧道的功力。
被“活剥”的这位张昌龄,他有个哥哥叫张昌宗,和武则天面前的一位红人同名,而那位红人甚得则天娘娘欢心,有人就拍马屁说他是“莲花似六郎”。被“生吞”的郭正一,则在武则天时代被著名的酷吏周兴弄死了——
周兴就是“请君入瓮”故事里被“请”的那位。
到了中唐大历时候,又涌现出一位“生吞活剥”型的偷儿,史上没有留下他的姓名,只知道他是号称“三杨”的名士杨氏三兄弟的亲戚。杨氏哥仨儿里面的老大叫杨凭,听说这个亲戚也登科及第了,就拿来这人的诗稿翻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然发现这位表亲多处剽窃了自己的诗句。杨凭自然万分恼火,马上把这位家贼叫来训斥一通,偷人家的虽然手长、不免嘴短,这位表亲自然是连连道歉并保证下不为例。
杨凭怒火稍平,刚让他走人,忽然想起什么,赶忙又追出来问:“你给我说实话,还有没有偷我别的好诗?比如‘一一鹤声飞上天’这句?”亲戚一听赶紧表白说:“这回您就放心吧,我知道这句是您最得意、最爱惜的句子,所以有贼心没贼胆,还真没敢偷这句。”杨凭听了这才松口气,神情间大有不幸中之万幸之意,说:“既是如此,这回就饶过你吧!”我们不大看得出这句诗好在哪里,但两人既然看得这样郑重,想必是好的。
这些人是剽窃,“剥皮诗”则是创新,是旧瓶装新酒。
“剥皮诗”原本刻意指称的是一种并不高雅的做诗方法,而非诗的自身形式。但当它被人们约定俗成地认可为诗的一种正式体裁以后,其方法是否高雅根本不重要了,大家关注的只是方法运用得是否高明,“剥”出来的诗作是否优秀了。而在事实上,剥皮诗中确实不乏好作品、优秀作品,这些好的、优秀的作品往往不亚于原诗的底蕴和水平,甚至还有略胜一筹的个例。
“剥皮诗”始于何时,无从查考。所见“剥皮诗”较早的是唐代。
根据“活剥”的具体情况和内容特点,“剥皮诗”可剥出若干种,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剥皮诗和戏拟诗,从内容上可分为“谐谑剥皮诗”、“翻案剥皮诗”、“讽刺剥皮诗”等,从字数上可分为“减字剥皮诗”、“增字剥皮诗”等,根据“增字剥皮诗”的位置,又可分为加冠诗剥皮诗、添脚剥皮诗,等等。
剥皮诗,属于玩笑之作,内容谐谑幽默,滑稽而赂带戏弄,因而妙趣横生,令人捧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3-18 10:47 编辑

(一)、减
1、缩体诗与减字剥皮诗
把原诗每句减少一到几个字。减字剥皮诗是缩体诗中的一种。   
缩体诗指删减诗字数或句数而另外形成的体式,如缩七言为五言,裁律诗为绝句之类。缩体诗有两种,缩字不变诗体的可以叫缩字剥皮诗,如缩七言为五言,但名副其实的则要翻新;缩字而变诗体的缩体诗不能叫缩字剥皮诗,如改律诗为绝句、变诗为词、櫽括体等(见变体、櫽括体两节)。
唐杜牧《清明》诗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有人将其缩为:“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且理由充分:第一句点题,“清明”二字不必书出;第二句“行人”当然在“路上”,“路上”二字是“蛇足”,可删;第三句有问号(?)“借问”二字反嫌累赘;第四句改后精辟,不失原意。这样的缩诗改诗,也叫“剥皮”,名之曰“减字剥皮诗”,又叫缩体诗。有人还要将五字再减缩为三字:“雨纷纷,欲断瑰。何处有?杏花村。”此诗就有些没头没脑的不成话了。
《鼓》:“紧紧蒙上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落雨,打起一样声。”有人以为可压缩为三字句:  “紧紧蒙,密密钉。晴和雨,一样声。”
有人将刘禹锡《怀古》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里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减去九字为:“桥边野草花,巷里夕阳斜,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这些剥皮诗,实际还只能称之为改诗或删诗,因为它们保持了原意,没有翻出新意,有的也许真是“生吞活剥”。因此减字诗是不是真正的剥皮诗,关键有没有翻出新意,翻出新意的才成为另一首新诗,翻不出新意的只是改诗,名誉上的减字剥皮诗。
唐朝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78)秋天,魏扶被派往某地担任科举的主考官。他一进入考场,就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张贴示众:
梧桐落叶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前两句演染了考场的肃穆气氛,也表示了坚决杜绝舞弊的决心。后两句是说:自己也经历过应考的辛苦,如今一定要善待应试者。可是,此人言行不一,评卷极其苛刻,导致考上的人极少,引起应试者的强烈不满。有一个考生就将他各句诗的头两个字抹掉,使它成了一首五言绝句:
落叶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这一来,最后一句的意思就与原作完全相反,气得魏扶吹胡瞪眼。此事成了当时的趣闻。内涵全变,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减字剥皮诗了。
2、另有一种缩身法,不是缩字,而是减句子。叫减句剥皮诗,其实仍然属于改诗。(见变体诗词“诗变诗”部分)
举一例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日出烟销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首天际下中流,岩间无心云相逐。
苏轼以为:其尾二句,虽不必亦可(见《诗人玉屑》卷十)。甚至有人以为东坡此论柳宗元复生亦当心服,清人郑板桥在书写此诗时就仅取前四句而缩之为一首七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3-18 10:47 编辑

(二)、加
1、加冠诗
称诗为“加冠”,系指在原诗句前增添词语,使原诗在形式、内容和意境上出现变化。至于其与原诗孰优孰劣,则当具体分析,甚或见仁见智。
唐李义府有首五言诗:
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
此诗前两句情致宏阔,作喻自然,格调典雅,且又同后两句构成“天”、“地”照应,产生物我合一之效,既充分展示诗人的心情,又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载,唐人张怀庆在此诗每句前各加冠两字:
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
对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
这一“加冠”,看似对原诗内涵作了精当的解释或修饰,其实是将个人理解强加给原作者,封闭了原诗丰富的意境,使原诗由“虚”变“实”,渗出一股小家子气,咀嚼品味的价值大大萎缩了。这种“冠”还是不加为好。
宋汪洙《神童诗•四喜》为世人所熟知: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有“诗医”认为,这首诗太瘦,宜吃补药——在每句开头加两个字,运用夸张手法,那么,“乐”则更突出。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载,隆庆戊辰科。有以教官登第馆选者山阴王对南(家屏)相戏曰。四喜只五言。未足为喜。当添二字曰:
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童生金榜题名时。
以特定数量、特定人物来强调喜中更喜者,将“喜”的意味推到极致,又移植进幽默风趣的新意,令人对原诗产生新的感受和联想。这一“加冠”虽然不是对原诗作具体解释,但究竟哪首更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或做:
千年久旱逢甘霖,万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状元金榜题名时。
《欢喜冤家》第十八回《王有道疑心弃妻子》则作:   
晚上洞房花烛夜,早间金榜挂名时。
还亏久旱逢甘雨,方得他乡遇故知。
作品简介  《欢喜冤家》二十四回。这书未题编撰者,也未署编撰刻印的年月,作者可能是 “西湖渔隐”。根据18回“我朝如王阳明先生父亲王华”,应是明朝作品。其它的刊本却颇多,或仍称《欢喜冤家》,或改题《贪欢报》、《欢喜奇观》、《三续今古奇观》、《艳镜》等,书名的一更再更,当与小说的早经焚毁有关。

再看一首:
柳向湖边绿,桃花映水红。
山藏三百诗,云锁一高峰。
此五言较为平淡,后两句稍好,但因无渲染,仍使人印象平平。明代无名氏用迭词加冠其诗:
依依柳向湖边绿,灼灼桃花映水红。
隐隐山藏三百诗,重重云锁一高峰。
经迭词加冠,诗味大增。“依依”摹柳的动态,“灼灼”绘桃花之艳色,至于“隐隐”、“重重”则更现其妙,山势之高渺幽深,天云之浓缭缠密尽因而呈露。
唐王维有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李嘉估有诗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文史上对两人谁袭用谁句之争虽未分明,但对两诗句艺术的高下则有定评:“漠漠”有广阔意,“幽幽”有幽深意,有冠句比之无冠句,画面显得开阔而深邃,更富境界感。
加冠是写诗的手段,也是改诗的手段,甚至还是赏诗的手段。但决不能乱用、滥用。妙者能点石成金,锦上添花;平者则生吞活剥,强加于人;而劣者只能是佛头着粪,弄巧成拙。(摘录网络)
以上因保持了原意,属于改诗,虽叫剥皮诗,但不是翻新意义上的剥皮诗。

唐張祐宮詞云: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
天聖中,章仲昌坐訟科場,其叔郇公奏乞押歸本鄉建州,時王宗道為王邸教授最久,而殿中侍御蕭定基發解為舉人,作河滿子以嘲。龍圖閣直學士王博文為三司使,自以久次,泣愬於上前,遂除樞密副使。時人增改祐詩,以志其事曰:
仲昌故國三千里,宗道深宮二十年。
殿院一聲河滿子,龍圖雙淚落君前。
-----------《东轩笔录》

年青时代的汪精卫是激进的民主革命者,1910年不顾危险去刺杀清朝摄政王戴沣。失败被捕,曾写诗表达从容就义的决心: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在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历任要职,但1938年12月却公开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后来还担任伪民国民政府主席,成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诗人陈剑魂因此将他那首诗“剥皮”:
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块,终惭不负少年头。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剥皮诗。

寒食日经秀上人旁  杜甫
花时懒看花,来访野僧家。
劳师击新火,劝我雨前茶。
魏野增字加改造为:
城里争看城外花,独来城外访僧家,
辛勒寻觅新钻火,为我亲烹岳麓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3-18 10:48 编辑

2、添脚诗
在原诗每句后添字。这种诗多半一添便变味,是真正的翻新剥皮。
《诚斋诗话》:涧州火,爇尽室庐,惟存李卫公塔米元章庵。元章喜题塔云:“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有轻薄子於“塔庵”二字上,添注“爷娘”二字。元章见之大骂,轻薄子再於“塔庵”二字下添注“飒糟”二字。盖元章母尝乳哺宫中,故云。糟字本出《汉书》、《霍去病传》,云:“鏖皋兰山下。”注云:“今谓糜烂为鏖糟。”轻薄子用糟字黏庵字,盖今人读鏖为庵,读糟为子甘切。添注遂成七言两句云:“神护卫公爷塔飒,天留米老娘庵糟。”
有一叫花子沿门要饭,走到一户人家门口,主人对他说:“你一个堂堂五尺男子汉,不缺胳膊不缺腿,为啥自己不能养活自己,怎好意思做叫花子?”叫花子听了,却丝毫不感到羞耻,竟从怀中拿出一截筷子,在地上写了一首打油诗:
朝吃千家饭,夜宿古庙亭,
未犯朝廷法,任我天下行。
写罢,便对主人冷笑道:“管你屁事!”这时,主人捡起一根树枝,在每句诗后添了两个字,加以嘲笑,于是,四句“诗”就变了样:
朝吃千家饭,不饱;夜宿古庙亭,盖草;
未犯朝廷法,犹好;任我天下行,狗咬。
清朝有个叫王老五的,胸无半点墨水,却想捞取功名,竟也赴科场应试。在考场上,他面对考题只得发愣,怎么也做不出文章来。万般无奈之际,他就在试卷上胡乱写了首打油诗:
我是山东王老五,十年读书寒窗苦。
倘若今年考不中,回家怎见娃他母?
主考官看了,忍俊不禁,提笔在每句诗后各添了两个字:
我是山东王老五—-也许;十年读书寒窗苦—-未必。
倘若今年考不中—-一定,回家怎见娃他母—-跪下!

古代科举考试,一考生见到试卷题目便慌作一团,苦思冥想一夜,也未写出一个字来,便凑了四句打油诗交卷。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赴黄泉。
考官阅卷时,提起朱笔,在每句后面批了两个字,对这位不用功读书的考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回家一命赴黄泉——何必。

清末有人写过一首《清客十字令》,对当时那些不能做官,却又有所谓才德自鸣清高之士做了一些描绘,认为只有符合这写条件的人才算是清客,实际是说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
一笔好字,二等才情。
三斤酒量,四季衣服。
五子围棋,六局昆曲。
七字歪诗,八张马吊。
九品头衔,十分和气。
其中马吊是一种四人玩的纸牌,和后来的麻将差不多。对这首《清客十字令》,有人嫌写得不具体,便又在每句后面加了两个字,使清客的身份更加明确,更加量化。
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
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多。
五子围棋不悔,六句昆曲不推。
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吊不查。
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

古时有一人,名为王生,排行十二。自绘一小像,题四言诗道:
   一貌堂堂,挂在书房。
   有人问起,王十二郎。
当王生贫困时,想把小像卖与其弟,弟说:“非我貌也,得之何用?”王生于是在每行后添二字:
一貌堂堂无比,挂在书房屋里,
有人问起何人?王十二郎阿弟。
后来,当其弟缺钱时又转售小像与兄,弟又添:
一貌堂堂无比英雄,挂在书房屋里当中;
有人问起何人之照? 王十二郎阿弟令兄。

清客門對
一清客書門對曰:
心中無半點事。眼前有十二孫。
有人續其下曰。
心中無半點事,兩年不曾完糧。
眼前有十二孫,六箇未經出痘。
見者絕倒。

三不要    坚瓠集
《筠廊偶筆》載一年老令君。大書縣治之前曰。三不要。註之曰:一不要錢。二不要官。三不要命。次蚤視之。每行下添二字:
一不要錢曰嫌少。二不要官曰嫌小。三不要命曰嫌老。
見者絕倒。

北宋贺铸就曾一字不动地照录唐杜牧的七绝《寄扬州韩绰判官》,仅在每句下加三字,即成词《调寄太平时》:
秋尽江南草木凋,晚云高。青山隐隐水迢迢,接亭皋。
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怜宵。
如果不说明,也未必觉得是用诗改编的。体裁之变,诗变成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3-18 10:48 编辑

3、加冠曳尾转义
这是以古诗为题材,通过句头句尾字词的增添以使诗义不断发生逆转的诗体。是加冠诗和添脚诗的同时运用。
前面谈到的四喜诗后人加冠为七字诗,万暦壬辰科。闽县翁青阳(正春)以教官登第。赐第一甲第一名。同舘黄平倩(汝良)戯曰。四喜七言犹未了当。当於后再添三字。众问之。曰第一句添带珠子。第二句曰旧可儿。第三句曰选驸马苐。第四句曰中状元。翁闻亦解頣。
十年久旱逢甘雨带珠子。
万里他乡遇故知可旧儿。
和尚洞房花烛夜选驸马。
教官金榜题名时中状元。

或加五字,改为四意外之喜:
十年久旱逢甘雨,甘雨又带珠。
万里他乡遇故知,故知为所欢。
和尚洞房花烛夜,和尚选驸马。
教官金榜题名时,教官中状元。

后又有改四喜为四悲诗的;
十年久旱逢甘雨,雨中冰雹损木。
万里他乡遇故知.故知是索债人。
和尚洞房花烛夜,花烛娶得石女。
教官金榜题名时,榜以复试除名。
明代文人多儇簿轻佻,这种“闻者为之捧腹”(沈德符语)的加冠曳尾转义杂体诗,倒颇为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文风。
又有“诗医”在此诗上做文章,把它改成了《人生四悲诗》:
千年久旱逢甘雨,一滴;万里他乡遇故知,债主;
和尚洞房花烛夜,隔壁;状元金榜题名时,梦里。
这首诗运用“逆转”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生四“大” 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3-18 10:49 编辑

二、  戏拟诗
    剥皮诗用改字易字的方法就叫戏拟诗。
戏拟诗,又叫易字体、戏仿诗、仿拟诗、套改诗,也有人叫它剥皮打油诗,是剥皮诗的变种,就是有意套袭前人的诗篇,模拟前人的成句,含有嘲讽和诙谐的意味。剥皮诗保留了原皮囊,只是化装,戏拟诗则动手术,换器官。应该说戏拟诗才是真正的剥皮诗呢,它把人家的皮剥了部分甚至全剥了,剩下一个骨架子,然后蒙上新的皮。我们平时说的剥皮诗多是这种戏拟诗。
这种套改易字,与诗词的修改有本质上的区别,诗词的修改是润色,是点铁成金,为的是使原诗更好,而戏拟诗则是使原诗变色变味,改头换面抽筋换骨。
这类谐谑剥皮打油诗,多数并无多大思想价值,却能给人以愉悦和美感,但也有部分像投枪像匕首,战斗性极强。由于它的多种功能,故能传之于世,博得人们喜爱,文人骚客们也喜欢写,故事小说戏剧中也常有它的身影。
易字体(戏拟诗)常用的场合:
1.诵读或演唱某诗词时,为适合情境或当事人需要,临时改动关键字词以应景,所成诗作为“易字体”。据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宋时某相公本寒生,及登台位,尝以措大自负,生日,都下有一妓,易欧公《朝中措》数字为寿。时相怜其善改易,又爱《朝中措》之名,厚赏之。欧阳修原词及都下妓改易字句的贺寿词为: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都下妓改易字句的贺寿词
屏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桃李,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宰相,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不须年少,樽前看取仙翁。
按欧阳修原词本嗟老叹衰.改后便成颂德贺寿之词。
2.幽默讽刺。小品、笑话尤多以易字诗词为手段。如嘲塾师怠业,取贾岛《访隐者不遇》诗为易字诗云;
书塾问童子,言师品茶去。
只在此村中,巷深不知处。
原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清人戏作《惧内即景》诗,嘲某人被悍妻责打罚跪,取《千家诗》为易字体云;
云淡风轻半夜天,棰三棒五过难关。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
原诗是北宋理学家程颢写的一首七绝《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而改诗只作了六字改变,但对“惧内者”的挖苦可谓入木三分。

   3.是元明清小说戏曲中的人话、过渡或插科打诨也多用易字体诗词。
如明话本《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引时人讥刺严嵩卖官易爵。招权纳贿的拟神童诗易字体为:
少小休勤学,钱财可立身。
君看严宰相.必用有钱人。
天子重英豪,开言惹祸苗。
万殷皆下品,惟有奉承高。
原诗:《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套改诗可改动原句的词语,甚至大量改动,也可以既改动部分语句,又保持部分语句不变。大约有下面几种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1、句句改动。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传说清朝时候,有一个文人,路过太行山,在葫芦崖下歇息,在石壁上题诗一首:
人见太行愁,我见太行喜。
我不喜太行,家住太行里。
后来,又有一个文人路过这里,读完这首诗,他也想写一首诗作留念,但东想西想总想不出来,后来便在头一个人这计的侧边这么写道:
人见葫芦愁,我见葫芦喜。
我不喜葫芦,家住葫芦里。
过路的人们看了这先后两首诗,都议论纷纷,不知是谁便在这后一首诗上面加了横批:“葫芦崖下套诗文--依样画葫芦。”

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杂文报》上曾刊登 柴与言先生的一首题为《乡愁》的剥皮诗:
那时候 / 乡愁是一纸梦中的委任 / 我在这头 / 官帽在那头   到后来 / 乡愁是一间豪华的歌厅 /我在外头 / 倩女在里头    再后来 / 乡愁是一只密密的铁柜 /我在外头 / 钞票在里头    到如今 / 乡愁是一排冷冷的栅栏 / 我在里头 / 家属在外头
诙谐地写出了一个官员的腐败史。

《太平广记》转引佚名《笑言》“邻夫”一条云:“有睹邻人夫妇相谐和者,夫自外归,见妇吹火,乃赠诗曰:
吹火朱唇动,添薪玉腕斜。
遥看烟里面,大似雾中花。
其妻亦候夫归,告之曰:‘每见邻人夫妇,极甚多情,适来夫见妇吹火,作诗咏之,君岂不能学也?’夫曰:‘彼诗道何语?’乃诵之。夫曰:‘君当吹火,为别制之。’妻亦效吹。乃为诗曰:
吹火青唇动,添薪黑腕斜。
遥看烟里面,恰似鸠盘荼。

《笑笑录》说,有梅生者,眷一薛姬,友人戏改旧句嘲之,云:
梅薛(谐雪)争春未肯降,帮闲弄笔费平章。
梅须逊薛三分白,薛更输梅一段香。

有梅無薛不成親。有薛無錢也不成。
日暮將錢交與薛。與梅并作十分春。
原诗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清明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据《笑笑录》:广东二贡士争名,以至相斗殴。友人改旧诗嘲之:
南北斋生多发颠,春来争榜各纷然。
网巾扯作黑蝴蝶,头发染成红杜鹃。
日落主僮眠阁上,夜归朋友笑灯前。
人生有打须当打,一棒何曾到九泉。

据《笑笑录》:官府催缴赋税,十分严切,民甚苦之。或改千家诗曰:
南北山头多瘠田.催科吏役各纷然。
纸枷飞作白蝴蝶,血棍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凳上.夜归皂隶闹门前。
人生有产须当卖,一粒何曾到口边。
作者简介  《笑笑录》是清代以历代笑话选集形式出现的一部文言小说集。编辑者署独逸窝退士,姓名和生卒年不详。晚清苏州人。据光绪五年(1879)自序说,他年轻时善病,所学都未深造;“而鄙性尤喜流览说部,上自虞初稗官所志,下逮里巷野老所传,莫不搜讨寓目,寝馈弗忘。”他编《笑笑录》的动机是“怯愁排闷”,“以自怡悦”,“亦赖陶写胸襟”,具有愉悦和修养的双重目的。《笑笑录》六卷“取其可资嗢噱而雅驯不俗者”。以此为标准,广搜博采,上自唐宋以来诸家说部,下至清末。

争坟地    民国•佚名
南北山头争墓田,清明殴斗各纷然。
衣衫撕作白蝴蝶,脑袋打成红杜鹃。
日落死尸眠冢上,夜来儿女哭灯前。
人生有事须当让,寸土何曾到九泉!
民国时有人因争坟地而发生械斗,两败俱伤。好事者活剥宋高翥(清明)诗。

民国时黄侃教授,曾在南京任教,戏改此剥皮诗,更为深刻有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打架各纷然。
毡帽撕作黑蝴蝶,鼻血化成红杜鹃。
日落死尸横冢上,夜归儿女哭灯前。
人生有架须当打,不打何能到九泉。

長洲酷令    坚瓠集
康熙初,長洲縣令彭某,賦性貪酷,設立紙枷紙半臂,使欠粮者衣而荷之,有損則加責罸。滑稽者改清明祭掃一詩,粘于縣墻云:
長邑低區多瘠田。經催粮長役紛然。
紙枷扯作白蝴蝶。布棍染成紅杜鵑。
日落生員敲櫈上。(時撫院朱國治奏銷之。後輙以抗糧為名。而扑責之。)夜歸皂隶閙門前。
人生有產須當賣。一粒何曾到口邊。
百姓怨恨,為韓撫軍某所劾,羈棲聽勘,死於花橋巷寓所。
按  彭某为彭士奇,康熙四年二月任,五年八月劾罢。

杜牧《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坚瓠集》,顺治乙酉年,正是明、清之交.人家皆避居山野,塾师尽失馆。有人翻改杜牧《清明》诗:
清明时节乱纷纷,城里先生欲断魂。
借问主人何处去,馆童遥指在乡村。
诗亦自然,无少勉强。且清、明二宇,适符国号,更为合适。

清时福建布政使李赓芸冤案死,论者冤之。侯官林如冰工于“白字诗”,将唐杜牧诗略改数字云:
清明时节雨霏霏,路上行人哭布司。
借问冤家何处是,路人共指汪志伊。
诗句浅显明白,一时在福州大街小巷传诵。后李赓芸家仆鸣冤于京,朝论一片哗然。命大臣来调查,福州士人均将布政使李赓芸冤死的情况做了详细的申诉,于是奉旨将汪志伊、王绍兰革职,永不叙用,涂以輈和县令均被发配边疆。

考研
考研时节脑昏昏,路上行车欲断魂。
借问报班何处有,同桌遥指中关村。

某局近日乱纷纷,群龙无首欲断魂。
借问局座何处有? 秘书遥指度假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出版社学术书籍滞销,因此就不给作者稿酬,而以书籍代之。某晚报曾经刊登一首剥皮诗:
作者掩面泪纷纷,书成之后欲断魂。
借问专著何处有?秀才近指自家门。
我国著名科学家卢嘉锡也曾对学术专著出版难大发感慨,他写道:
绞尽脑汁泪纷纷,出版无门欲断魂。
借问尊书何处卖?秀才遥指自家门。
这些诗真实反映了当时出版界的困境,读罢令人心生叹息,难以释怀。

宋代诗人林升有首嘲讽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却依然醉生梦死的诗作,即有名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明末文学家张岱,见杭州大旱,饿殍遍野,而杭州太守却仍然不顾人民死活,照样搜刮百姓,并在西湖摆宴观灯,极为恼恨,便剥林诗曰:
山不山来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
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当汴州。
对腐败的明王朝作了辛辣的讽刺。

崔灏《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剥皮诗:
客人已乘“皇冠”去,此地空余庆典楼。
“黄冠”一去随时返,来客宴毕空悠悠。
晴川历历苹果树,芳草萎萋密瓜洲。
土特名产何处送?攻关通路免人愁!

据《笑笑录》:明代时,京师土大夫,冬日制貂皮为套,着帽上以御寒,名曰帽套。一翰林骑马诣客,有人迎面骑马掠而去其帽。第二天,翰林入署,向同僚谈起,同事某改崔灏《黄鹤楼》诗前四句赠之:
昔人已偷帽套去,此地空余帽套头。
帽套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空悠悠。
众皆大笑。或作
别人已抢帽子去,此地空余和尚头。
帽子一去不复返,此头今日光溜溜。
或作
贼人已偷帽套去,此地空余帽套头。
帖套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空悠悠。
寒眸历历悲燕市,短鬓凄凄似楚囚。
九十春光何日至?胸包权戴使人愁。

“鄂东怪杰”陈细怪与好友千忍和尚一日坐船过江,突遇江风,千忍的和尚帽不慎被吹落江中,陈细怪即兴剥崔颢的《黄鹤楼》作了一首很有趣的帽子诗:
帽子已乘江风去,此地空余和尚头。
帽子随波不复返,此头忽然光悠悠。
作者简介  清代陈璞,字仰瞻,浑名细怪,自号痴仙,(1812-1874),湖北蕲春县株林镇人,为鄂东著名机智传奇人物。幼时家贫,喜好读书。其人文藻盖世,为一代奇才,然而屡试不售。他素来不事权贵,嬉笑怒骂,与群众相友善,常常讲些诙谐语言以娱大众。

唐朝王翰有《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清代有人作诗写抽鸦片
葡萄洋酒夜光杯,欲饮琵琶榻上催。
醉卧烟床君莫笑,古来烟客几人回。

李白有《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剥皮诗:
局长考察将欲行,忽闻部下阿谀声。
长江汉水深千尺,不及良友茅台情。

张继有《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剥皮诗:
日军南侵
月落儿啼妻哭天,江南劫火不成眠。
姑苏城外寒衣尽,夜半枪声到客船。

广州黄建军作有《将进酒》新令,诗曰:
君不见黄金美钞滚滚来,奔流到手不复回。
君不见脑胀肠肥财暴发,邀柬请帖飘似雪。
人生有权须尽欢,莫使大权空过月。
天赋我权任我用,过期作废不复来。
宾馆舞池且为乐,酒楼饭店频碰杯。
混日子,雅兴生,茅台酒,酌不停。
与君话衷曲,肃贪惩腐不须听。
为政清官皆寂寞,市朝冠盖播芳名。
纸醉金迷歌舞乐,酒绿灯红欢戏谑。
休问盛宴几多钱,公费开支免斟酌。
驾骏马.衣轻裘,挈儿携女喝美酒。
一醉忘却铁窗愁。

杜甫有《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讽刺官僚的:
风景点里寻常见,宴会门前几度闻。
正是用权好时候,出国观光又逢君。

北宋诗人王琪有一首吟《梅》的诗,写得蛮有水平: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清,惹得诗人说到今。
有个武术师傅,对此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整天端详揣摩,套用这首诗的框架结构和部分词语,改动部分词语,窜改成了下面这样一首咏武术生活的诗:
不受脂粉半点侵,穿麻吞食自甘心。
只因误入少林寺,惹得拳头擂到今。

狱中吟    夏衍
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
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
人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
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
原诗系清代《剃头歌》:
闻道头须剃,而今尽剃头。
有头皆可剃,不剃不成头。
头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
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夏衍的诗比原诗更深刻,它告诉人们,爱整人的人又有几个逃得脱被整的下场?

清末张之洞总督两湖,开办汉阳铁厂和纱麻丝布四局,纱麻产品用布包捆,销行各处,当时讶为初见。这本是德政,而张氏过于标榜曾国藩,云曾氏治家有方,日课妇女纺棉四两,“予设四局,亦文正经纶家国意也”。张颇好色,曾纳武昌文昌门茶馆女;又迷信,到任时欲移督署鹦鹉洲,闻三国时黄祖曾开府于此不吉,乃止。章太炎遂改李商隐《隋宫》诗相讥刺:
汉阳铁厂锁烟霞,欲取鹦洲作督衙。
玉玺不缘归载沣,布包应是到天涯。
而今梁上无君子,终古文冒唤卖茶。
地下若逢曾太傅,岂宜重问纺棉花。
玉玺句讥宣统幼稚,摄政王无能。而今句讥梁鼎芬先附张而后叛之。
李商隐原诗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文革时仿鲁迅名篇《有感 》:
惯于风口度明时,育李培桃鬓渐丝。
梦中依稀呼口号,墙头变幻画族旗。
忍看幕徒成新贵,暗向报刊寄歪诗。
吟罢横眉无发处,萤光如豆照牛衣。
鲁迅原诗《七律•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似水照缁衣。

北宋诗人王琪有一首吟《梅》的诗,写得蛮有水平: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清,惹得诗人说到今。
有个武术师傅,对此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整天端详揣摩,套用这首诗的框架结构和部分词语,改动部分词语,窜改成了下面这样一首咏武术生活的诗:
不受脂粉半点侵,穿麻吞食自甘心。
只因误入少林寺,惹得拳头擂到今。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按《文苑英华》卷二二八作孙革《访羊尊师》)云: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颇有神韵。乃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文集》卷三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五首》之三云:
下马问老仆,言公赏花去。
只在近园中,丛深不知处。
既云“戏书”,存之何为,岂欲令人绝倒耶?

清末南海康有为几度力倡变法图强,终于在1898年得到光绪的召见。这时康有为决心要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毅然将所蓄长须剃净,神采奕奕地跑入宫廷。时人有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剥皮以戏之:
老大离家少小回,乡音无改咀毛衰。
妻子相见不相识,笑问儿童何处来?
原诗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仿诗首句即反用原句,连同第二句说明了康有为剃须后显得年轻了。末二句更是夸张,借助妻子的错觉反衬康有为一下子青春焕发的精神风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2、改动部分语句,另造部分语句。
崔护有《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反映惧内的剥皮诗也很有趣:
去年今日此房中,人面喜烛相映红。
笑颜不知何处去,河东狮子吼罡风。

戏拟诗•买火车票
年年今日此门中,摩肩接踵一重重。
车票不知何处去,黄牛依旧笑春风。

1933年2月,为了揭露蒋介石集团利用成立所谓的“中华航空协会”等,开展“爱国募捐”活动,从而进一步搜刮民财和扩充其反革命实力的阴谋,瞿秋白仿照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写了一首题为《读飞机募捐启有感泣而歌之》的讽刺诗。诗曰:
去年今日此吴淞,飞机大炮相应轰。
大炮不知何处去,飞机依旧打秋风。

今人有《再过桥头斋铺》一诗:
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麻花相对搓。
人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下油锅。
此诗是唐崔护《题都城南庄》的翻版,仅八字不同,即景抒怀,毫不逊色。

1946年10月,国民党政府为了讨好美国,决定向美国赠送“国宝”大熊猫。正当准备派专机将猎获的一只大熊猫送往美国时,这只大熊猫却死了。著名作家聂绀弩在重庆的《新民报》上看到这一消息后,仿照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诗,写了一首嘲笑国民党的讽刺诗。诗曰:
尤物人间何处寻?汶川四境柏森森。
可怜弱土藏殊色,竟有强邻慕好音。
万里和番天下计,一身报国女儿心。
专机未发香先泯,顿使洋奴泪满襟。
《蜀相》原诗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57年,谢觉哉回到他阔别了30年的家乡后,欣喜之情不能自禁。于是,为表达自己的游子之情和赤子之心,就仿照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和李白的《与史郎中饮听黄鹤上吹笛》诗,成诗二首。一是:
四十离家七十回,亲邻半在鬓全摧。
入门相见不相识,握手先通姓名来。
二是:
一为适客去长沙,回到长沙不识家。
人物依稀城廓改,天心园里看桃花。
贺知章的诗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李白的诗为: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沙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今时一些领导干部,眼看要退休,舍不得放下权力和地位,于是每年想方设法使他的年龄不长,甚至越来越小。对这种荒诞行径,有人仿拟一诗,以示嘲讽:
云淡风轻近晚天,去年五五今五三。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利权渐少年。
原诗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末二句是说,人们大概不能体会我欣赏春景的快乐,还以为我只是像少年人那样,总是贪玩好耍虚度时光呢。

仿程颢《春日偶感》而讽刺官员利用公款带着情人、小蜜游山玩水的剥皮诗:
云淡风轻正好天,寻花觅柳逛山川。
时人尽识钱权乐,小蜜偕同娱盛年。
此首剥皮诗,嬉笑怒骂,寓庄于谐,细细品味,胜于原诗的意蕴。

金昌绪有《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剥皮诗:
觉起弄娇儿,莫叫床上啼。
啼时惹妻怒,不敢玩东西。

有首反映惧内的剥皮诗:
三百六十日,深居又满年。
一声狮子吼,含泪到床前。
原诗是唐张祜《宫词》诗: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外遇姻缘绝,三冬复一春。
近床情更怯,不敢问夫人。
原诗是唐李频《渡汉江》诗: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剥皮诗:            
只有妻在上,更无人与齐。
相看黄面近,回顾白头低。

黑夜行贿
行贿无季节,随处可发生。
携礼潜入夜,勾结悄无声。
面见人如故,心知肚自明。
晓盖红官印,便告交易成。
原诗是杜甫《春夜喜雨》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李白有《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讽刺公费旅游的:
朝辞庐山云雾间.千里杭州一日还。
群众呼声挡不住,乘兴再游武当山。

朝辞白鹿彩云间,千里莲花一日还。
考察才经两站路,旅费已花万余元。

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就常用剥皮诗嘲讽陪都重庆的奢华现象,有人看到风靡一时的“吉普女郎”之不良行为,既恶心又痛心,便剥唐人王翰的《凉州词》作名为《妓女感怀》的打油诗,诗曰:
泸州曲酒夜光杯,客兴方浓玉漏催。
连日外卧君莫笑,名媛伴舞几人回!
原诗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北宋“神童”汪珠《劝学》诗云: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明代御史冯徽,直谏犯颜,和同期的许多犯官一样,被罢官充军,服役辽东。遂改《劝学》诗云:
少小休勤学,文章可误身。
辽东三万卫,尽是读书人。

鲁迅在1933年1月31日写的《崇实》文章里剥过唐人崔颢《黄鹤楼》诗:
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当年日寇占领东北,大举进逼华北之时,北平一片混乱。国民党达官贵人大肆搜罗国家珍宝仓皇逃离,使北平成了“空余文化城”,更可笑的是,有些达官贵人还沉醉在烟花场上,颇有“错把杭州当汴州”遗风。

杜牧有《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有人仿拟杜牧的《清明》,写了这样一首诗:
清明时节泪纷纷,悼念总理哭断魂。
借问为何有阻碍?阴风起自阊阖门。

清时福建布政使李赓芸冤案死,论者冤之。侯官林如冰工于“白字诗”,将唐杜牧诗略改数字云:
清明时节雨霏霏,路上行人哭布司。
借问冤家何处是,路人共指汪志伊。
诗句浅显明白,一时在福州大街小巷传诵。后李赓芸家仆鸣冤于京,朝论一片哗然。命大臣来调查,福州士人均将布政使李赓芸冤死的情况做了详细的申诉,于是奉旨将汪志伊、王绍兰革职,永不叙用,涂以輈和县令均被发配边疆。

有些领导干部借“下乡”“深入基层”为名,吃喝玩乐,老百姓很反感,有人仿《清明》诗作诗二首予以讽刺,其一:
官车队队出纷纷,鸡鸭猪羊吓断魂。
红面关公在何处?百姓遥指杏花村。

针对当今社会的时弊,腐败现象,有人有感而发。仿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写下《花心藏酒壶》:
暮四朝三倘卖无,桑拿泡妞不身孤;
妻儿老小若相问,一片花心藏酒壶。
原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如梦令
今日碰杯声骤,畅饮西洋名酒。
试问宴中人,却道公司依旧。
知否?知否?早已私肥公瘦!
原诗是宋李清照《如梦令》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09年最轰动的事是一修脚女邓玉娇用修脚刀刺死强暴她的小吏邓贵大,有人写了一串剥皮诗。
七绝•剥皮诗七首    忘却营营
1.
月落三官不见天,罡风欲火久愁眠。
巴东城内含膻是,夜半吠声又发颠。
2.
猫想荤腥狗想容,淫风吹地更加浓。
若非梦幻三关见,会向巴东夜下逢。
3.
群貉一壑露泥香,淫欲巫山有伪装。
借问官家何处死,可怜污吏喂豺狼。
4.
招商引欲两相欢,美女金钱带笑玩。
解释人间无限恨,清风两袖不相干。
5.折腰体
又得浮生半夜闲,人家不干强登山。
雄风宾馆传佳话,三两昏昏醉梦官。
6.折腰体
毒拈幼草店边生,尚有三贪白虎精。
春潮带雨晚来急,妖怪吃人骨自横。
7.
内裤沉沙铁证销,谁人欢喜认前朝。
东风尽与贪郎便,冤狱春深锁玉娇。

雾霾    曳尾涂中
其一
仿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江南十月又飞尘。
莫愁雾霾能蔽日,江城处处昼点灯。
【注】十月:指农历十月。
属于“保留部分原句,其他改造、仿造或创新”类。
原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其二
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雾霾连天夜入芜,平明上班不见路。
斯城女儿如相问,一片尘埃在肺谷。
【注】斯城:指德国斯特加特。
原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属于“改动部分语句,另造部分语句”类。

其三
仿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去上班,懵懂过神山。
征蓬出灰城,归雁入雾天。
平畴烟尘浓,长空白日暗。
路上车马喧,茫茫都不见。
原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属于“改动部分语句,另造部分语句”类。

其四
仿韩翃《寒食》
江南无处不飞“花”,天昏地暗路横斜。
日暮不见夕阳色,雾霾笼罩千万家。
原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属于“改动部分语句,另造部分语句”类。

其五
仿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神州十月即飞霾。
忽如一夜妖魔来,千楼万厦雾中埋。
散入鼻孔进肺泡,眼镜迷蒙口罩薄。
贵妇遛狗绳不见,富豪驱“马”车难控。
楚天昏昏百丈雾,愁云惨淡万里凝。
闹市霓虹白日明,差似海市蜃楼景。
纷纷雾霾罩天安,尘蒙领袖头不现。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雾满高速路。
浑浑噩噩不见君,雾里看花怕车祸。
原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属于“改动部分语句,另造部分语句”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3、仿形式,保留各句尾字,或连尾字也改动。
(1)保留尾字的
罚君跪长夜,屈膝到明天。
灯光看数落,良人仍未眠。
原诗是唐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诗: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有一个人十分惧内,别人也作了一首剥皮诗来取笑他:
阴阳不分晓,羡煞双栖鸟。
妻来呵骂声,泪落知多少。
这首剥皮诗真是太传神了,把一个“妻管严”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只有最后一句保留原诗的四个字,其他的只保留尾字。

仿李白的《赠汪伦》作过题为《县座下乡》的剥皮诗两首
县座下乡少见行,天天足浴K歌声。
佳酿美味餐餐醉,小姐迷人更弄情。

县座乘车将欲行,忽闻小密欢呼声。
黎民大义高千尺,不及属员送礼情。
    第二首属于“改动部分语句,另造部分语句”类型。
原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讽刺官员吃喝玩乐现象的有仿唐杜牧《清明》的剥皮诗:
红楼歌舞闹纷纷,媚眼蛮腰最摄魂。
美酒佳肴皆备有,何须再去杏花村。
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只仿格式的
清人李渔有次外出访友,友人性懒贪睡,中午以前素不起床,李渔等得焦躁,便于案上题诗而去。诗云:
吾在此静睡,起来常过午。
便活七十年,只当三十五。
无疑是从苏东坡谈养生的一首诗脱胎而出。那首诗写道:
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
若活七十日,便是百四十。
友人起床看过后,深为愧悔,后来竟改掉了这一恶习。

金昌绪《春怨》:
桌上闹嚷嚷,疑是摆战场。
举头喊干杯,低头呕断肠。
剥李白《静夜思》。原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清代满人绍昌曾仿杜牧《清明》,作《中秋即景》诗:
中秋冷冷又清清,明远楼台夜气横。
借问家乡在何处?高升遥指北京城。(笔者注:高升,绍昌随身仆人。)
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4、保留部分原句,其他改造、仿造或创新。这种诗较多,其中多有思想性战斗性极强的作品。
清顺治年间,有两个大臣先后巡按江南,前一个是秦世祯,人称“铁面”;后一个是李成绍,他恰恰相反,人称“糟团”。于是有位文人在前任离开一年之际,于按院衙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
此诗由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脱胎而来,趣改巧剥,颇为辛辣。
原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再过桥头斋铺诗    童年君
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麻花相对搓。
人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下油锅。

1928年6月,党的“一大”代表、无产阶级革命家何叔衡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途经哈尔滨时,仿照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诗,写了一首充分表达革命者以革命事业为重,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高尚情怀的诗。诗曰:
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
陆游的诗为: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来?细雨骑驴入剑门。

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五《边塞》:
昨夜阴山吼贼风,帐中惊起紫髯翁。   
平明不待全师出,连把金鞭打铁骢。
  剥皮诗: 
昨夜狮子吼罡风,帐中惊起紫髯翁。
河东不待手脚出,连滚带爬床底中。

云淡风轻近午天,弯腰曲背到台前。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拜年。
原诗是北宋理学家程颢写的一首七绝《春日偶成》。著名作家廖沫沙则把文革时挨斗的情景和心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虽然也有情趣,但很难令人笑出声来。原诗: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北京市委统战部长的廖沬沙挨批斗时,仿宋朝程颢的《春日偶成》写过一首剥皮诗。
云淡风轻近午天,弯腰曲背到台前。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拜年。
自我戏谑之中,表现出来的是铮铮铁骨和对造反派的轻蔑。

据《笑笑录》引《涂说》。有惧内而下跪者.或改千家诗一首嘲之: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跪床前。
时人不识余心怕.将谓偷闲学拜年。
这是翻改宋程灏(明道先生)《春日偶成》诗:除第一句相同外,“跪床前”原为“过前川”、“余心怕”原为“余心乐”,“学拜年”原为“学少年”。

又,明朝无名氏《谐薮》载,明嘉靖年间,吴小江担任楚中督学,他选拔人时偏爱少年学子,为此,学子们年过二十已加冠者,纷纷压低年龄,改为垂发入场应考。有人写诗嘲之曰:
昔日峨冠已伟然,今朝丱角且从权。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少年。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七绝《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中尽显怀乡、恋乡之情,后世游子排遣思乡之情时颇多吟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某公司用20万美元的高价从香港买回设备,却发现原来竟是国产的产品。著名画家华君武针对此事作了一副漫画予以讽刺,并题一首剥皮诗于其上,诗云:
少小出口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经理相见知相识,笑说客从香港来。
真是幽默风趣、图文并茂,传为一时之盛。

有一个学生考语文时,因题目深奥,难以下笔,便戏仿李煜《浪淘沙》录于卷上:
窗外雨潺潺,心潮滚翻!荏苒光阴当等闲,
急时佛脚难抱得,恨作洋盘。
独坐讲台前,书也难翻,混时容易考时难。
报道一声交卷也,分数若干?
原诗是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卜三亦发表有仿拟林升的诗,意在批评当时有人吃黄金宴的腐败作风。诗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杯盘交错几时休?
酒风熏得官人醉,吃罢黄金吃九州。
原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薄粥诗 清 无名氏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风吹动浪千层。
有时一粒浮汤面,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末句套袭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的末句。全诗极写粥汤之薄。“鼻风吹动浪千层”,形象夸张,令人发噱,末二句比喻,更觉恢谐有趣。
原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明嘉靖时,考官吴小江力主提拔少年,于是成年人应试时多去掉头巾,改梳儿童的垂龆发型以示年少,但额上网痕依然在目,吴考官见状,便口占一绝云:
昔日峨冠已伟然,今朝丱角且从权。
时人不识子心苦,将谓偷闲学少年。
此“仿拟法”也,程灏诗《春日偶成》化出。
原诗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清波杂志》说,成都富春坊是狭邪之地,—夕失火。有人改旧诗云;
夜来烧了富春坊,可是天公太肆狂。
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
这里套改的是苏轼咏《海棠》七绝后两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原诗是作者借海棠花写自己怜香惜春的心境。原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有人不堪蚊虫之苦,仿此作了一首剥皮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打了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老舍先生以孟浩然的《春晓》诗而配字所作幽默诗:
夏眠不觉晓,处处有跳蚤。
夜来噼啪声,失血知多少。

股市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都在炒。
夜来一万二,天明跌多少?

抗战时期,曾流传过一首剥皮诗: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
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仿本是宋人邵雍有一首五绝: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原诗勾勒乡村风貌,仿诗讽刺了国统区交通的落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务的荒疏。
有人活剥此诗,写京沪乘车所见:
一去二三里,红灯四五回,
停车六七次.八九十人催。
巧妙地批评了交通拥挤,道路不畅的现象。

薄粥诗    清•无名氏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风吹动浪千层。
有时一粒浮汤面,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末句套袭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的末句。全诗极写粥汤之薄。“鼻风吹动浪千层”,形象夸张,令人发噱,末二句比喻,更觉恢谐有趣。原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仿林升《题临安邸》
  南宋之时,朝廷被投降派把持,君臣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仍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诗人林升愤懑不已,写了一首《题临安邸》,抒发自己爱国伤世之情。诗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到了元朝的时候,有位诗人目睹统治者把杭州搞的乌烟瘴气,就写了首剥皮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一时休。
马桶熏得游人臭,直把杭州作满洲。
直抒胸臆,可谓入木三分。
  无独有偶,抗战时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达官贵人只顾吃喝玩乐,置国家民族安危于不顾。有人也剥林升诗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嘉陵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渝州当石头。
“嘉陵”是嘉陵江,流经重庆;“渝州”即重庆;“石头”指南京,因为南京古称“石头城”。当时国民党政府已由南京迁至重庆,躲在大后方享乐,该剥皮诗讽刺了国民党大员们醉生梦死、不恤国事的混帐行为。

詩論濫賞詞    坚瓠集
紹興初。范覺民為相。悉革崇寧以來創立。濫賞官職。自後應補选官。每事各為一項。建議詩論。並取朝廷指揮。雖公論當然。而失職者謗議蜂起。有改東坡行香子詞云:
清要無因。舉选艱辛。
繫書錢、須足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歎旅中愁。心中悶。部中身。

雖抱文章。苦苦推尋。
更休說、誰假誰真。
不如归去。作箇齊民。
免一回來。一回討。一回論。
大書贴于內前墻上。邏者得之。以聞。時劉豫方據河南。朝論慮搖人心。亟罷討論之舉。覺民為臺諫所攻。竟去相位云。
原词为苏轼《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謠言
至正丁丑。民間訛言采童男女。自中原至江南。年十二三以上。便為婚嫁。吳僧栢子庭為詩戲之曰:
一封丹詔未為真。三盃淡酒便成親。
夜來明月樓頭望。誰有姮娥不嫁人。
隆慶戊辰有私閹火者張朝從大江南渡。假傳奉旨選宮女。浙直一路。不問良賤富貴。一語成婚。輿從擯相。無從僱倩。亦如至元故事。有人改子庭詩云。
抵關內使未為真。何必三盃便做親。
夜來明月樓頭望。嚇得姮娥要嫁人。

七绝一首    今人•何叔衡(有)
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生合是忘家客, 风雨登轮出国门。
原诗为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袁枚《随园诗话》(又见《坚瓠集》)说,苏东坡诗云:
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如”《坚瓠集》作“似”)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京口解李瀛善画,有人聘往写真,而主人久卧不出,解李瀛戏改苏诗赠云:
无事此静卧,卧起日将午。
若活七十年,只算三十五。
有个叫任达的,他也改过苏东坡的这首诗:
无事此游戏,一日似三日。
若活七十岁,便是二百一。   
又有馮梦龍反其詩曰:
多事此勞擾。一日如一刻。
便活九十九。凑不上一日。
冯已改得面目全非了,实际是创作了。

在国民政府里,官员大都靠吹牛拍马和裙带风爬上去,因此社会上流传“升官发财要靠牛马风”的说法。有人巧用《三国演义》中咏叹王司徒使美人计除董卓的诗作剥皮诗进行嘲讽。原诗是:
司徒妙计托红裙,不用刀枪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剥皮诗是:
升官妙诀牛马风,不用刀枪不用兵。
久战沙场徒费力,双收名利托红裙。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咬文嚼字》中曾“剥”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燃你熟了,正好办酒席!
该诗对杨荫榆等一邦学阀摧残迫害青年,独霸教育的丑行,表示了强烈的讥议和愤慨,语含讥讽,令人叫绝。
原作《七步诗》  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北宋诗人张俞写的《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有剥皮诗曰: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街头乞讨者,竟是老红军。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无偿献血者,一色是白身。(白身指没有职务的平民)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满头黄毛者,都是本地人。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车上让座者,都是老年人。

張章八相    坚瓠集
景德五年。張鄧公士遜與章郇公得象同入相。張時年七十五。後數歲西賊叛命。寶元康定之間。措置乖方。物議交謫。張始引年除太傅致仕。以小詩白郇公曰:
頳案當衙並命時。蒹葭衰朽倚璚枝。
如今我得休官去。鴻八高冥鳯在池。
廷臣咸和焉。當時有人改鄧公詩云:
頳案當衙並命時。與君兩個沒操持。
如今我得休官去。一任夫君鶻露啼。
聞者大哂。

蜜翁翁
《西堂記聞》云:
昨夜陰山賊吼風。帳中驚起黑髯翁。
平明不待全師出。連把金鞭打鐵驄。
此詩頗為邊人傳誦。有張師雄者。居洛中。好以甘言媚人。洛人呼為蜜翁翁。會官塞上。一夕傳敵犯邊。師雄倉惶震恐。衣皮裘兩重。伏土窟中。秦人呼土窟為土空。有人改前詩以嘲之曰:
昨夜陰山賊吼風。帳中驚起蜜翁翁。
平明不待全師出。連着皮裘入土空。

嘲崔翁    清•无名氏
崔翁夜傍姬房宿,饱吸清香吹短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呵呀一声帽子绿。
《古今滑稽诗活》:“崔翁,酷嗜鸦片,姬妾众多,时闻丑事。一日,一姬又随人而去,崔闻大恚。好事者投以诗曰(略)。”这首诗套改柳宗元《渔翁》诗的前四旬: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欵乃一声山水绿。

毛泽东剥陆游《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人民尽扫饕餮日,国祭莫忘告马翁。
马翁:马克思。
原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八十年代初,国内某公司用20万美元的高价,从香港买回国产设备。针对此事,著名画家华君武作漫画予以讽刺,仿《回乡偶书》题诗一首,使得诗画相映,幽默成趣:
少小出口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经理相见知相识,笑说客从香港来。
    原作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科举时代有童子试,应考者皆称童生,但分“已冠”、“未冠”两种,未满十五岁者应试“未冠”题,较为容易。清制规定:童子试除笔试外,还要“当堂提复”--相当于面试。某人年近半百,尚在为童子试“拼搏”,担心面试通不过,便递去了胡须,假充年轻人,结果仍被淘汰。友人作诗套改王维的《回乡偶书》,改动五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嘴毛催。
夫妻相见不相识,笑问儿从何处来。

南宋君臣不思收复失地,迁都临安即今杭州后,仍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诗人林升作《题临安邸》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达官贵人依旧吃喝玩乐,有人仿林升赋诗云:
山外青山楼外楼,嘉陵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渝州作石头。
两诗对照,讽刺绝妙。

有一首“公款歌舞”的剥皮打油诗云:
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歌舞几时休?
香风熏得“诸公”醉,九州岛处处作杭州。

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名诗《芙蓉楼送辛渐》原来是这样写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表达了诗人不为功名利禄所惑,保持廉洁如玉的美好志向,从而成为后人陶冶情操的学习榜样。
1926年,在北伐军的打击下,直系军阀吴佩孚节节败退,不得已退守河南省洛阳。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他扬言从此不问国事,只愿在洛阳饮酒看花颐养天年。当时在北伐军中的谢觉哉闻讯后,仿王昌龄的诗写了一首讽刺吴佩孚的剥皮诗:
白日青天竟倒吴,炮声送客火车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雄心在酒壶。

宋朝王琪所作《梅花》一诗: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是一首很著名的好诗。据说加拿大一位华裔女士在报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主要的内容就是一首仿《梅花》的剥皮诗: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茫茫人海爱何在?冷得佳人等到今。
看来这位女士深得作剥皮诗的法门,只将原诗略作改动,便创作出一首有质量有水平的剥皮诗来。寥寥数言,概括出了自己征婚一事的全部内涵,包括个人对婚姻的态度、意愿和具体要求,以及自己的迫切心情和对有缘男士的殷切期望。真是言简意赅,委婉动人,还不失幽默风趣,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智慧、素质才具,而这确是博得对方心仪,使自己得到胜算的重要条件。

床前明月光,疑是粉底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姑娘。

日暮乡官远,天寒白屋贫。
朱门闻犬吠,风雪送礼人。
原诗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附  刚刚的一组剥皮诗
看某论坛封帖有感    刚刚
昨夜诗潭涌碧波,满船删稿版猪搓。
虽然显示权威大,未必权威用许多。

看某坛管理员新年祝辞有感  刚刚
封尽直言锁异言,只留沧海与青天。
如今哪有闲洲渚,寄语沙鸥别处眠。

观某坛帮派林立有感    刚刚
自封才子满版腾,魍魉狎权任我行,
今日江湖诗赋者,人人尽道是门生。

赠紫色王家    刚刚
世态炎凉总莫论,雀罗曾设网坛门。
惭无利剑削奸腻,喜有屈辞教子孙。
桃李竞华开又落,松篁欺雪劲犹存。
任他势力多更变,自有春风护本根。
雪暗指姓雪的版主。

观某才子打擂(今音)    刚刚
才子大名非用墨,第一二字肃千秋。
于今一纸糊涂账,满眼松烟尽写羞。

需要这样的版主    刚刚
小葱豆腐绿陪雪,坦荡胸怀如日月。
卯是卯来寅是寅,诗坛兴旺添颜色。

如此第一    刚刚
大水催沙粗在后,狂风煽谷壳先飞。
诗词只会玩格律,一见奇题打马归。

真才子吟    刚刚

第一靠众评,公道岂纷更。
结派招多怨,徇私有恶声。
行宗濂洛理,诗仰楷模情。
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

有人十七学诗,十载后诗句花团锦绣,自以为才子,吾以为此卖油翁但手熟耳。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卖油熟手法,何须撞骗苦工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翻案剥皮诗
翻案剥皮诗,形式上属于戏拟诗,所以叫剥皮,内容上则反其意而为之,所以叫翻案。
翻案诗在宋之前虽存在,但只是很少一部分的诗人的偶尔为之,到了宋朝便蔚为大观,形成了一条很大的诗路。翻案诗的兴起,有一部分是因为宋的禅宗。禅宗本是否定外物之权威,突出本心之地位的一种精神,其顿悟说就是一个大大的反调,象“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要翻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另有一部分就是因为黄庭坚的原因,他的“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法,其中的脱胎换骨就包含了翻案的意思,他用王梵志的诗称这种诗法为“翻著袜法”(梵志有翻着袜诗云:“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剌你眼,不可隐我脚。”古人的袜是用粗布做的,一面光洁,一面粗糙。世人往往为了好看,却忽视了袜子的本来用途,将光面穿在外,而将粗糙面穿在里。梵志反穿袜子,别人说他穿反了(可能是好意),可他却说,宁可让你看不顺眼,也不可使我的脚不舒服。),后来的杨万里称为“翻案法”,宋代诗人为了不落窠臼,常运用翻案法,反其意而又在情理中。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归纳这种手法说:
太白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至鲁直则云:“凭谁说与谢玄晖,休道澄江静如练。”王文海云“鸟鸣山更幽”,至介甫则云:“茅檐相对从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皆反其意而用之,盖不欲沿袭耳。
宋代诗人所用的翻案法有两种,一为“反用故事法”,一为“反用诗句法”。上述例子,就属于“反用诗句法”。“反用故事法”,则更常见。王安石好作翻案诗是最出名的,有“拗相公”之称,其诗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明妃曲》),就是反用前人故事的。历来对昭君远嫁塞外,多归咎于小人弄权。王安石却为毛延寿“平反”。再后来的严有翼便称为“反用故事法”。(周裕锴 宋代诗学通论),宋朝的一些名诗人基本都是翻案诗的高手,象“昭君出塞”这一诗题,当时的欧阳修、司马光、曾巩、王安石每个人都翻了一首,王安石那首尤其翻得妙,把昭君的出宫之悲硬是翻成了昭君进宫本身就是悲。
翻案剥皮诗是翻案诗的一种,属于“反用诗句法”,翻案剥皮诗写法上采用戏拟诗的方法,戏拟诗是剥皮诗的一种,它保持了原诗的格式或部分原句,在原诗上动手术而达到与原诗观点相反的目的。而一般的翻案诗或取原诗一句,或只针对原诗的观点,写作上则另开炉灶另开张,这是一般的翻案诗与翻案剥皮诗最重要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一般的翻案诗
比如毛泽东的《咏梅》是陆游《咏梅》的翻案,但不属翻案剥皮诗,因为写作上它另开炉灶另开张。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辗作尘,
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          ----陆游
再举几个例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金昌绪《怨春》
巧啭风台急莞,清愈石涧回溪。
好去枝头惊梦,无人心到辽西。
——宋•陆九渊《莺》
由于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不同,诗人对莺啼的态度也很不相同。前者但求梦中一聚,以叙衷曲,莺啼扰梦,自然心烦;而后者国泰民安,莺啼而添妙趣,自然听之如莞,乐此不烦了。后者虽翻案,但语言结构上只有原诗一点点影子,使读者知道这是针对原诗的翻案诗。

送别    明•冯梦龙《桂枝儿》
送情人。直送到无锡路。叫一声烧窑人我的哥。
一般窑。怎烧出两般样货。
砖儿这等厚。瓦儿这等薄。
厚的就是他人也。薄的就是我。

劝君家。休把那烧窑的气。
砖儿厚。瓦儿薄。
总是一样泥。瓦儿反比砖儿贵。
砖儿在地下踹。瓦儿头顶着你。
脚踹的是他人也。头顶的还是你。
余随赋一篇云:
据你说。烧窑人。教我怎么不气。
砖儿厚。瓦儿薄。
既是一样泥。把他做砖我做瓦。未为无意。
便道头顶着我。到与你挡风雨。
那脚踹的吃甚么亏。
头顶是虚空也。脚踹是着实的。
白石山主人又翻案云:
再劝伊。休把烧窑的气。
砖做厚。瓦做薄。谁不道是一样泥。
厚与他。薄与你。我自有个主意。
顶戴你几番风水亏你遮盖了。
踹定他不许人将他丢打你。
我虽和你薄相处情长也。他厚杀也赶不上你。
楚人丘田叔亦寄余翻案一篇。出意更新。词云:
据我说。你与烧窑的不必心焦躁。
砖儿厚。瓦儿薄。都是你两个自招。
厚待薄待我原无他道。
那砖儿自块块方正平实得好。
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跷。
难道到教我厚那跷蹊的人儿也。把稳实的来薄了。
田叔又自翻二篇云:
听说罢。烧窑人愈加要气。
砖儿瓦儿总都是泥。作好作恶也难容恕。
把砖儿做平实了。把瓦儿做跷蹊。
你既做出个平实跷蹊也。厚薄只得由着你。
烧窑人听多时。向前施礼。
笑你个忒多心。也忒多疑。
厚薄偏正我原无意。
但砖体儿不得不平正。那瓦体儿又不得不跷蹊。
若晓道不得不平正跷蹊也。又何必怨厚他薄着你。
遐周曰:愈转愈妙。乃知文人之心于不竭。

唐朝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据此也以《乌江亭》为题写了一首与杜牧唱反调的诗:
百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写的已有剥皮味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翻案剥皮诗
汉乐府里面的《梅花》:
庭前一树梅,寒多未决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王安石的翻案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这首翻案诗不但保留了原诗每句的尾字(戏拟诗的方法之一),而且每句都有针锋相对的味道,你是庭前的树在寒冷中多数还没开放,而我连墙角的梅花都斗雪开放了,你只看到花误以为是雪花,却没留心梅花的香味,我却不必看花,只凭着香味就知道是梅花开了。因此这是典型的翻案剥皮诗。
最早的翻案剥皮诗可能是唐代惠能写的。
诗偈    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反用神秀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曹植的《七步诗》脍炙人口。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汪伯熙十岁时,有《四月八日赋缘豆》一绝云:
一豆一声佛,佛门结果缘。
要知根本地,莫使豆萁煎。

郭沫若“反其意而剥皮”,作了一首《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这是对敢于献身、乐于奉献的美德的赞颂,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将原诗的贬义翻了个儿,变为褒意。

劝学诗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明朝御史冯徽,因犯颜直谏被罢官充军辽东,和许多遭遇相同的文人在一起服苦役。冯百感交集,剥古人蒙读教材中的《劝学诗》曰:
少小休勤学,文章可误身。
辽东三千卫,尽是读书人。(或辽东三千卫作辽东三万里)
变“少小须勤学”为“少小休勤学”,大唱反调,原因是读书人都遭到迫害,流放辽东。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明话本《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引时人讥刺严嵩卖官易爵。招权纳贿的拟神童诗易字体为:
少小休勤学,钱财可立身。
君看严宰相.必用有钱人。
天子重英豪,开言惹祸苗。
万殷皆下品,惟有奉承高。
原诗: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原诗:劝学诗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唐人朱庆余在应举之前,写了一首七绝给当时的水部郎中张籍,题为《近试上张水部》(一作《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中是一个温和柔顺、谦恭有礼的好媳妇。原诗主旨不在“闺意”,而是含蓄地探询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口味。然清末民国年间,一个名叫徐枕亚的人在《玉梨魂》中剥朱诗写了一首《咏悍妇》将此诗只改动七个字,同样一位新嫁娘就判若云泥了。且看:
洞房昨夜翻红烛,待晓堂前骂舅姑。
妆罢高声问夫婿,须眉豪气几时无?
红烛打翻,还犯上大骂公婆,把一个强悍泼辣的少妇形象,刻画得声形毕肖。
作者简介  徐忱亚(1889-1937)小说家,江苏常熟人,名觉。民初“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被当时世人称作哀情巨子。代表作《玉梨魂》。

明末清初人钱谦益在他的官场阅历中,根据自己的感受,曾写了一首题为《反东坡洗儿诗》的诗。诗曰:
坡公养儿怕聪明,我为痴儿误一生。
还愿孩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按苏东坡《洗儿戏作》诗为: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有一首流传颇广的诗,批评以种种歪歪道理为借口,不爱学习的人: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箱待来年。
有人活剥一首:
春来正是读书天,夏日炎炎不贪眠。
秋高气爽正好读,严冬读书志更坚。
这么一改,成了一首赞许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对人们颇有鼓舞、教育作用。

从前,有一个不孝子常虐待其父,而对其子却娇生惯养。有一天,老人隔窗看见儿子正喂孙子好吃的东西,就触景生情吟了一首与清代袁牧《随园诗话》中所载的一首意近情反的诗。诗曰:
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
今日我儿来饿我,明日他儿饿我儿。
《随园诗话》中所载之诗为:
曾记当年养我儿,我儿今又养孙儿。
我儿饿我凭他饿,莫遣孙儿饿我儿。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了一首《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中表达了陆游在弥留之际见不到祖国统一,但又坚信祖国会统一的爱国心情,基调是一个“悲”字。七百多年后,爱国诗人柳亚子在重庆,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二日,将这首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诗改成:
便死原非万事空,此身已见九州同。
中山卡尔双源合,论定千秋属乃翁。
并题名为《戏改放翁临终示儿诗》。这一改,表达了柳先生当时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喜悦心情,和坚信光明的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坚强信念,基调则是一个“喜”字。这不愧是一首振奋人心、格调高昂的翻案剥皮诗。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有)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都下妓改易字句的贺寿词
屏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桃李,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宰相,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不须年少,樽前看取仙翁。
按欧阳修原词本嗟老叹衰.改后便成颂德贺寿之词。

改成三句半   琴棋书画诗酒花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改为三句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空巢。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改为三句半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收费。

山村咏怀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改为三句半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豆腐渣。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改为三句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有雾。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改为三句半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A股。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改为三句半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拆。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改为三句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公费。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改为三句半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双规。

作者?
原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改为三句半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搞基?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改为三句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爷有钱。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改为三句半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罚款。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改为三句半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没带钱。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改为三句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有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0: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补遗
剥皮诗实在太多,搜之不尽。尤其是今人更喜欢剥皮,因此设此补遗,懒得分类到一定数量,在分到各小类中去。
解放前,某考生在常德落榜回家,作剥皮诗云:“考试时节雨纷纷,榜上无名欲断魂。借问轮船何处有,警察遥指下南门。”(“下南门”是当时常德搭乘轮船的地方)
有一个传闻,19世纪40年代横行于广西河网之间的海盗张嘉祥,一个十足的绿林之辈,但他为盗颇有义气,专打大户,不欺平民,故而他写的一首打油诗深受穷人交口称赞。诗为:“上等人家欠我钱,中等人家得觉眠。下等人家跟我走,好过租牛耕瘦田。”其实这也是一首剥皮诗,是张仿效昔年山东临城抱犊岗强人的诗作的,那首诗为:“上等人们该我钱,中等人们莫管闲。下等人们快来吧,跟我上山好过年。”
当年土匪出身、一介武夫的军阀张宗昌,一日突然心血来潮,做起诗来。是仿效刘邦的《大风歌》,原诗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张宗昌写的剥皮诗是:“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故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吞扶桑(扶桑即日本)。”粗俗不堪,难以卒读。不过也略有粗豪气概,而且还体现出一点民族精神。无独有偶,解放前,某机关一职员被解雇,悲愤之余,剥《大风歌》作诗云:“大风起兮甑滚坡。收拾铺盖兮回旧窝。安得猛士兮守沙锅。”
著名词家、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例,全首词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文革”期间,老帅叶剑英活剥这首词写成《赠陈毅同志》:“串连炮打何时了,官罢知多少?赫赫沙场旧威风,顶住青年小将几回冲。 严关过尽艰难在,思想幡然改。全心全意一为公,共产宏图大道正朝东!”近年还有一个邓汉勋君也剥这首词写成《公费宴请何时了》一词,该首词如下:“公费宴请何时了,花费知多少?灯红酒绿又香风,千个亿元吃掉在其中。 艰苦奋斗今安在,不怕红旗改?问君为甚不知羞,竟把振兴华夏付东流。”
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率部驻扎茅山,与日军对垒。日军想出一条妙计,送一幅《山川跃马图》请陈毅观赏。陈毅大笔一挥,在图上题了一首剥皮自唐人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有中华儿女在,不教倭寇度茅山。”此诗送日军,气得日寇七窍生烟,说不出话来。
《新长征》:
贪官不怕报销难,吃喝玩乐只等闲。
乌龟王八腾细浪,鸡鱼肉蛋走泥丸。
红包受贿人心暖,茅台啤酒也御寒。
坐台小姐美如雪,三陪过后尽开颜。
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某革命志士被捕在狱中,一日,剥《春晓》作诗云曰
“冬眠不知晓,处处闻狗叫,一夜警车声,不知捕多少!”
吃饭日当午,玉米老红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妻煮。
其二
向晚意自适,驱车去买烟。
夕阳无限好,谁怕近黄昏!
其三
冬眠不觉晓,处处无啼鸟。
夜来风寒声,雪花落多少?
其四
红日依楼尽,清茶入杯流。
欲穷千杯酒,更邀三五友。
其五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暖。
柴门无犬吠,风雪邀友人。
其六
众鸟已飞尽,孤身独自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读经典。
其七
家藏一壶酒,白菜小电炉。
晚来天已雪,能饮一杯无。
其八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老屋前,积雪扫除未?
其九
昨夜入城市,归来雪满巾。
遍身积雪者,不是圣诞人。
其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身雪里翁,独自在铲雪。

【原文】 【仿拟文】
《清明》 《无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 某局近日乱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群龙无首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借问局座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秘书遥指度假村。
这首诗对玩忽职守的官僚主义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原文】 【仿拟文】
《早发白帝城》 《无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 朝辞白鹿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千里莲花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考察才经两站路,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旅费已花万余元。
“白鹿”指庐山的白鹿书院,“莲花”指黄山莲花峰。这首诗揭露和谴责了当今一些人以“考察”为名,游山玩水,大肆挥霍国家钱财,糟蹋人民血汗的丑恶行径。
【原文】 【仿拟文】
《忆江南》 《致某参观团》
江南好, 参观好,
风景旧曾谙。 风景便熟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泰顶观日红似火,
春来江山绿如蓝。 黄山拂云乐无边。
能不忆江南? 能不去参观?
参观妙,
最妙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群亭枕上看潮头。
公费尽情游!
参观乐,
处处是行宫。
美酒一杯五粮液,
终日双颊醉芙蓉。
参观乐无穷!
这也是一首讽刺以“参观”为名搞公费旅游的现象的,语言生动幽默,讽刺痛快淋漓。
【原文】 【仿拟文】
《凉州词》 《公费宴会》
葡萄美酒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狂吞豪饮谁敢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醉卧席前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自有“皇冠”送人回。
原诗写的是古代出征前的将士,这里说的是当今某些腐败的官员。诗中的酒和杯是一样的,但喝酒的目的、事情的性质却大相径庭了。
【原文】 【仿拟文】
《春夜喜雨》 《送行贿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行贿无季节,随时可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携礼潜入夜,勾结悄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会面人如故,彼此心自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盖红官印,便告交易成。
在这首仿拟诗中,行贿受贿的时间、其隐蔽性、肮脏交易的场景都被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真是令人叫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2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