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0|回复: 0

写诗的五个技巧问题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8
贡献
2659
金钱
75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3-18 08:4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格律诗中的“论与不论”
  我们知道,在格律诗中,句子的关键点一般都踩在偶数位置,所以我们常常将偶数位置视作衡量诗句格律是否规范的参考点,而奇数位置的平仄则可以适当放宽。
   因此也就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一般原则:
  不论:针对一三五位置的平仄而言,即这几个位置的平仄可以放宽不计。
   论:针对二四六位置的平仄而言,即这几个位置的平仄是必须严格遵守平仄规律,讲究“替对粘”原则,它们的平仄是不能放宽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李白的《送汪伦》中:
桃花潭水深千尺;
平平仄仄平平仄;
  其中“花、水、千”分别位于二四六位置,它们在本句内的平仄就遵循了“平仄交替”这一原则。
  李白的这一句每一字都用了正格,比如一三五位置上的“桃、潭、深”也都踩着正格走了。
我们再举个例子:
暮春归故山草堂诗
唐·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平仄平平平仄平,
辛夷花尽杏花飞。平平平仄仄平平。
始怜幽竹山窗下,仄平平仄平平仄,
不改清阴待我归。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这首诗中,前三句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律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比如:始怜幽竹山窗下,仄平平仄平平仄;
一、三位置上的“始、幽”两个字就放宽了平仄,按照正格走这两个位置的平仄分别为平、仄,但是句中就放宽没有论,所以“始、幽”的平仄正好与正格相反。
   但是“一三五不论”这个原则只是“一般原则”,它是有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说它不包括一些特殊情况,当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这几个位置的平仄是必须要论的;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这几个特殊情况。

二、格律诗中的孤平
  孤平是格律诗中的一个大忌,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去避免这种情况;而要避免孤平,我们就要考虑到“一三五”位置上的平仄使用。
  何谓孤平?对于这个问题,诗词界存在着两种说法:
1、所谓孤平,就是指除去尾字以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我们将其视作孤平;
2、在一个诗句中,两仄夹一平的情况为孤平;
注意:孤平是针对格律诗中押韵的句子而言,不针对仄声收尾的句子;也就是不押韵的句子没有孤平一说。
  看到有些朋友常常对仄声收尾的句子论“孤平”,所以这里特意强调一下。
  那么对于以上两种说法,我们该遵循哪一种呢?这里还是建议大家按照第二种观点去对待自己的写作,因为这样去做几乎不会落下让别人挑刺的把柄,不会为自己的作品带来争议,避免了好多麻烦。
   这个要求看起来很苛刻,但只要我们用点儿心去对待,就会很轻松地避免,并形成一种写作习惯。
   在有些大型比赛中,一些评审严格的老师会按照“两仄夹一平”来看待孤平,如果我们正好没有遵循这一原则去避免孤平,不就正好撞在枪口上了吗?所以大家尽量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对我们自身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孤平虽然是个严肃的问题,但它的句型却很好记,也就是说它的情况很单一,我们不用费神地去死记硬背它的概念和格律诗的各种句型。
  在所有格律诗的句型之中,只有以下两种会造成犯孤平:
1、五言:平平仄仄平
2、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它们又分别出自以下两种格律诗形式:
(1)五律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
(2)七律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现在我们以七言句型为例,来分析关于孤平和“一三五不论”之间的联系:
句型: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这个句型中,如果一三五位置不论平仄,则会很容易造成孤平的情况。比如,我们没有去论第三个字的平仄,这时候句子的平仄或许会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大家看,这样一来,就正好出现“两仄夹一平”的情况,这个句子也就成了孤平句。
  所以说,孤平是一种特殊情况,我们在讲“一三五不论”的原则时,要将“孤平”排除在外。
  关于这类平仄方面的知识点虽然比较绕一些,但大家认真看几遍,就会觉得很简单。

三、孤平之救
  那么当遇到孤平的情况,我们还可以怎么去补救?这个就涉及到拗救的问题。关于拗救我们有专门的章节讲解,但这里讲到孤平,我们就把与其有关的救法再单独讲一讲。
  对于一个孤平句,比如:仄仄仄平仄仄平,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特殊位置上的字来避开孤平;
  这个方法很简单:我们只要将第五位置的字,换成平声字即可,也就是以第五个平声字去救了第三个仄声字。
  这时候,“仄仄仄平仄仄平”就变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样很好地避开了两仄夹一平的情况,相当于将“孤平”救为平仄匀称的格律诗句式了。
四、格律诗之三平尾
   这个很简单,就是指一个句子的后三个字都是平声,这也属于格律诗中比较忌讳的一类情况,属于“一三五不论”所要考虑的前提条件,大家注意一下。
  关于三平尾我们也有特定格式去总结、防范:
01、五言:仄仄仄平平
02、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
  造成三平尾的情况一般只再在以上这两种句型中。
  对于这两个句型,我们是需要要去论三、五位置上的平仄的,不能放宽对待,不然就有可能造成三平尾了;这个太简单是吧?其实我们不用去特别留意句式也能避免。

五、格律诗之三仄尾
  格律诗中的三仄尾就是指一个诗句的最后三字全为仄声,我们在遵循“一三五不论”原则的时候,也要将三仄尾的情况排除在外。
三仄尾对于新手而言,多一般会在白脚句中犯,主要有这两个句式:
五言: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所以,如果我们完全按照“一三五不论”原则,而放宽五言句的第三个字与七言句的第五个字的平仄,就有可能造成三仄尾的情况。
   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是格律诗之忌,也是“一三五不论”所要排除的特殊情况,经过我们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很好地掌握,并且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去杜绝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