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有“绿”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讲究修辞的有名例子,据说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才选定这个“绿”字,最初是“到”字改为“过”字,又改为“入”字,又改为“满”字等等。王安石《送和甫寄女子》诗里又说“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送汝过江时”,也许是得意的话再说一遍。
但是“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已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州草”;常建《闲斋卧雨行乐至山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
于是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道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它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了唐人诗句而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其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钱钟书
王安石是解放后被捧得非常高的历史人物,有的宋史专家甚至按照现代路线斗争模式,将他树为正确路线的代表,有不同意见的司马光为保守派,定为错误路线的代表,学术界谁敢说王安石一个不字,那就是立场站到保守派、错误路线去了。然而,这本书在肯定王安石文学成就的同时,却毫不客气地指出“后来宋诗的形式主义却也是他培养了根芽”。(41页)敢说这样的话,在当时需有很大的勇气。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长期以来被视为讲究修辞的范例,而钱锺书举例说明“绿”字这种用法,早在唐诗中已经多次出现,并非王的新创。——《李裕民〈宋诗选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