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75|回复: 0

读李贺雁门太守行

[复制链接]

4549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紫荆风致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8484
贡献
22488
金钱
35952

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3-2 1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行合一 于 2023-3-16 12:46 编辑

有声有色     慷慨悲壮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李贺,字长吉,唐代中期著名青年诗人。他怀才不遇,呕心作诗,终生抑郁,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成名之作。据传说李贺曾携带着这篇诗稿去拜望当时文坛的前辈---韩愈。此时韩愈正送客回来,非常疲困。当门人呈送李贺的诗稿,他已解开衣带,便信手翻看。首篇即《雁门太守行》,一看,立刻被这首诗吸引住了,就赶快束好衣带,邀请李贺进来。这首诗得到韩愈如此的赏识,绝非偶然。那么,不管您看过这首诗多少遍,也不管您理解得多么深透,也不管我的文笔多么拙劣,还是费点时间随我共同赏析一下这首诗吧。
      《雁门太守行》是诗人拟乐府古题,是根据中唐时期平定藩镇叛乱或抗击少数民族奴隶主贵族侵扰战斗的艺术概括,高度赞颂了将士誓死平叛的决心和气概。
        这首诗是描写战斗的。一开头两句就惊人耳目。“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是比喻敌军压境,气焰嚣张。“甲光”是将士身上穿的铠甲的闪光。金鳞:古代铠甲用鳞状铁片缀成。“开”这里是闪耀的意思。“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对将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形象写照。这两句是写敌军铺天盖地而来,杀气腾腾,大有荡平城池之势,形势万分紧急,而我军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岿然不动,坚守城池。这两句成为千古警句,我体会其好处有以下几点:1、开头不凡,气势恢宏,笼罩全片。一开头就抓住焦点,把敌军进犯、我军严守的严重局势突现在读者面前。真如万丈狂飙从天降,振聋发聩,使人惊叹。2、比喻形象。用黑云喻敌兵,非常形象生动。黑云压城,写出天低云暗,正是恶风暴雨来临之兆,用来喻敌兵,就写出敌军人多势众,来势迅猛,可看出必是一场恶战。虽是高度夸张的比喻,但非常逼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3、对比鲜明。用意是写我军将士守城之勇,而先极力渲染敌人攻势之凶,更显示出我军将士临危不惧、军容严整的英武形象。黑云与甲光、金鳞,动词“压”与“向”、“开”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读完首联,我们不禁要问,这场紧张的战斗是怎样进行下去的呢?)
     第二联即颔联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塞土,一说塞上,我从前说,燕脂,多解为晚霞,而刘瑞莲先生理解为战士的血迹,我亦倾向于此说。两军交锋,战斗开始。但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斗,而是侧重描写战斗场景,以烘托战斗气氛,这是用的烘托手法。角声:战斗的号角声。秋色:是环境描写,在这里代表肃杀景象。战斗的号角和肃杀的秋色相映衬,殷红的血迹和夜光的紫黑色融为一色,就烘托出战斗的激烈残酷肃杀。“角声满天”也可见我军在危急中仍顽强战斗,斗志昂扬。(战斗如此激烈,那么胜负如何呢?)
       第三联即颈联:进一步描写了战斗的发展和结果。“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敌军势众,我军终于败退,红旗半卷,退临易水。但英勇不屈,悲壮异常。此联仍是写场景以烘托气氛。半卷红旗:说明我军败退了。易水:指北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境内。荆轲《易水歌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情调和本篇悲壮气氛相合,故用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借写天气的恶劣以描写行军的艰难与战斗的激烈。尽管夜寒霜重,鼓声不扬,仍击鼓发动反击,真可谓悲哉壮哉!
      末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报答君主知遇之恩。黄金台:故址在河北省易县东南,战国时燕王所建,曾置金台上,以招纳人才。至今成为招贤纳士的佳话。玉龙:宝剑。尽管我军顽强拼死抵抗,但到底寡不敌众,为敌所败。时穷节乃现,我军将士在临危之际,仍大义凛然,表明了自己誓死报国的赤胆忠心。这结尾结得好,恰是画龙点睛之笔,让英雄将士直抒胸臆,充分表达出将士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这样和开头就相照应,互为补充。既不但有了外貌的英武,而且刻画出了内在精神的崇高,从而塑造出了完整的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我们怎能不为之感动并深深赞叹呢!当然,这里面有忠君思想和“士为爱国思想和忠君思想又往往是糅合在一起的。士为知己者死,有需要批判的一面,但也有对那摧残人才的封建社会抗议的一面。联系作者的思想和经历,就可以看出作者渴望知己、且难得知己的苦闷。李贺是有理想、有雄心壮志的青年,这首诗中就显示了诗人不甘怀才不遇、终老天年而渴望见知当代为国捐躯建功的英雄气概。


从艺术上看,这首诗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  借用烘托手法,着重气氛的渲染。这首诗是写战斗的,但不正面具体写战斗,而是通过写战斗场景,渲染战场气氛,表现守边将士的悲壮精神,同时也显示了战斗的历程。还注意把自然环境的描写同战斗细节紧密结合,突出战场氛围。如秋色与角声,夜紫与燕脂,易水和半卷红旗,浓霜和不扬的鼓声。
二、    使用了一些色彩凝重的词。如黑、金、燕脂、紫红等,与诗的悲壮情调相协调,使诗中描绘的景物不仅更加鲜明,而且渲染了战争气氛,给人以一种战斗惨烈的实感,从而突出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
      读到最后,我们不禁佩服李贺的诗做得好,而且佩服韩愈慧眼识才的能力。尽管李贺在政治上不得施展抱负,但在诗作上还是有幸见知于当世的。这与韩愈的赏识和举荐是分不开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