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5

禅宗诗 颂偈

[复制链接]

439

主题

5885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2
贡献
5920
金钱
818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2-27 20: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颂偈(一)、什么是颂偈?
颂偈又叫偈颂,是专指赞佛或阐述佛经、佛理的颂诗。它和中国本土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古代文体的赞、颂还不完全相同。
作为佛教徒的偈,是梵文Gāthā的音译,也音译为伽陀、伽他、偈陀等,颂则是根据梵文Gāthā的文体,以相对的我国文体“颂”而意译的名称,也意译为“颂”、“讽颂”、“孤起颂”。偈和颂实为一种。偈颂连用则是梵文Gāthāy音译与意译之合名。 《大唐西域记》卷三,指出:“旧曰偈,梵文略也。或曰偈陀,梵因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伽陀者,唐言颂。”偈颂于唐以前简称偈,其后则言颂。
佛经梵文原文,一般采用韵、散结合的形式,以散文形式(梵文称sūtha,汉译“修多罗”,又称“长行”)述经义,而又以韵文来概括总结经义即长行的内容。这就是“伽陀”(偈)。也有的佛经全篇全是偈颂组成,如《句法经》《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佛所讚》等。
偈的含义是什么呢?《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疏》卷中一,载:“偈颂之作用在于‘偈者竭也,摄义竭尽’。” 偈颂是将佛理教义收摄概括于精练的文字中,它应力求竭尽经义。颂,通“诵”。
偈颂的基本结构:句数字数与压韵情况。偈颂一般由固定字数的四句组成,种类不一,主要有两种:一是通偈,固定由梵文三十二音节组成,又称首卢伽陀;二别偈,共四句,每一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定。《百论疏》卷上说:“偈有两种,一者通偈,二者别偈。言别偈者,谓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目之为偈,谓别偈也。二者通偈谓首卢偈,释道安云:盖是胡人数经法也,莫问长行与偈但令三十二字满即便名偈,谓通偈也。”
梵文的伽陀(偈)并不一定押韵,但以有声韵节奏之美,可入管弦付诸赞叹歌咏,它似诗非诗,与华土诗歌有其相通之处(典雅庄重、固定的每句字数与句数即四句以及喜用喻体等)。

439

主题

5885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2
贡献
5920
金钱
8182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20: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偈颂的发展变化
1.翻译阶段
佛教传如入中国后,汉魏西晋如支谦、支恭明、康僧会、竺佛念、竺法护、竺叔兰等已大量翻译佛经,南北朝更为盛行,大量汉译佛经被传诵,其中也包括佛偈。这种汉译偈颂与华土流行的诗歌体制相一致,句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有杂言体,但以五言最多,占主导地位。开始时并不一定押韵。这同当时汉诗的体制大体相当。当时近体格律尚未成形,诗虽以五言为主导,但杂言甚多。句式长短不一,无严格的平仄规定,用韵也较后来近体诗宽松,只求声调自然,音韵和谐。
例子
    西晋聂承远翻译的《超日明三昧经》中的偈:
心性常调柔,志意不粗犷。
平等摄一切,乃应菩萨行。
    姚秦时的鸠罗摩什所翻译的《妙法莲花经》中的偈:
天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乃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颂偈
1.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2.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3.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4.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
5.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6.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7.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
8.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9.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10.如佛无量智,通达靡不照,
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
11.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此偈主要是由十一首诗文串成,前三首就是有名的三誓愿,接着第四首,简说法藏的行持,第五至第八首,讲述他济助众生的法要,后三首再次宣誓必成佛道、必满誓愿的决心。

2. 偈颂格律化
随着汉诗格律化逐步提高,汉译偈颂也因僧人的中国本土化以及外域僧人逐渐华化日深,对华文化领会渐深,偈颂也就汉诗化、诗律化。这种诗化从南北朝中后期就已盛行。在这之前,有些诗化的偈颂虽有但不多,如鸠罗摩什的《十喻诗》、《赠沙门法和》已与文人诗作无异,这些佛家语使诗带有异域特色,但最后两句以比喻、象征手法赞誉法和,诗的特色非常浓。传为菩提达摩的《一花开五叶》也带有某种形象特征,富有诗意。此类偈颂尚为空谷足音,南北朝后期,偈颂诗化步伐加快,如善慧大士傅翕(489——561),他生活于南朝齐、梁、陈三朝,他的偈颂可称诗偈,如《空手把锄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首偈颂以佛家的“颠倒见”来阐明动中见静以求解脱世俗烦恼的佛理。但不依靠抽象说理,而靠形象出之。加上押韵等体式,无不遵循汉诗格律要求,非诗的偈颂已向诗化转变,偈颂渐称“诗偈”。
特别是到了唐代,近体格律形成,偈颂也在实现格律化,像神秀的《身是菩提树》与慧能的《菩提本无树》已带有绝句的特征。唐五代禅宗产生后,随着佛教的本土化,禅宗由不立文字到用诗立禅与借诗说禅;而宋人又以禅喻诗、以禅说诗,诗禅渐变为禅诗与诗禅。如宋代蕲州法演开堂说法以诗喻禅:中秋上堂云:“中秋月,中秋月,古今尽谓寻常别,别不别?皎皎清光遍大千,任从天下纭纭说。”(见《续藏经》)他甚至以艳诗暗示禅机,某提刑官陈氏离任归蜀,法演赠诗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提刑官后不悟,而在一旁随侍的克勤禅师却顿悟,写一诗偈曰:
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唐宋时期许多禅僧喜写诗如唐代僧人寒山、拾得、皎然、灵彻、贯休、齐己等,宋代的惠崇、参寥、洪觉范等。唐代早期的诗僧以诗说佛理,自然要向近体诗靠拢,不合格律者得不到文人的认同。有的偈颂由四句诗演变为绝句。
例子
赠沙门法和    鸠罗摩什
心山育明德,流熏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古今禅藻集》)
诗中的“万”、“由延”是佛家语,万,指佛再世生;由延,亦译为由旬,古印度计程单位。万由延,即万里或万世。

十喻诗    鸠罗摩什
十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
借言以会意,意尽无会处。
既得出长罗,住此无所住。
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

一花开五叶    菩提达摩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苦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寒山《诗》之二八七
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
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
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
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

千尺丝纶    唐•释德诚(船子和尚)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三十    志勤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面,直至如今更不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主题

5885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2
贡献
5920
金钱
8182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20: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3.突破四句的束缚
受律诗的影响,偈颂也有的演化为八句的律诗,但不一定严守押韵等格律。
观牡丹    五代•法眼文益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颂偈•月光菩萨赞
护月赞
月宫永德。总摄群阴。俄逢阳厄被相侵。
晴晦俨巡遮。恩戴照临。惟愿永光明。

解脱月
月宫
云散空净。独露婵娟。皎浩无瑕体自圆。
不动厉周天。照彻无边。恩泽布大千。

月光藏
月光三昧。普照乾坤。法界众悉永蒙恩。
一点净圆明。性海澄清。随处映禅心。

师利童子。云何菩萨得持权慧自在所入随俗教化。尔时文殊师利便为天子歌颂偈言
心于欲无所著,常志求无上道。
意所习眼悉见,以是故智慧相。
令一切皆发意,常使愿于此道。
心于道无所舍,如是者善权相。
一切人亦无人,智慧者晓了是。
悉已净诸空寂,以是故智慧相。
悉合聚一切人,诸受身有著者。
以道德成熟之,如是者善权相。
身本空亦如是,于本无无所见。
猗三场为已净,以是故智慧相。
诸所有悉惠施,头目身及珍宝。
为一切立所愿,如是者善权相。
乐清净于寂默,不于戒自贡高。
身口意悉俱寂,以是故智慧相。
自身戒悉已备,亦劝赞持戒者。
佛亦皆从戒成,如是者善权相。
无吾我而得忍,一切大亦皆空。
身口意无缺漏,以是故智慧相。
亦不身口所说,心于是不起乱。
一切法皆寂净,如是者善权相。
常忍于一切人,若骂詈加捶杖。
愍一切护不舍,以是故智慧相。
悉了信一切福,皆劝勉一切人。
常审行于道轨,如是者善权相。
常等行于三昧,皆悉灭于爱欲。
于习着而不为,以是故智慧相。
所乐禅皆弃捐,于城郭而现行。
欲愍导一切故,如是者善权相。
不在此不在彼,已正住于中间。
所不可见便离,以是故智慧相。
常于空无厌足,如是者为晓空。
便哀护一切人,如是者善权相。
无相法乃见佛,等视之如虚空。
于色像无所住,以是故智慧相。
已供养万亿佛,为一切供养雄。
悉已得佛相好,如是者善权相。
法净无淫欲尘,平等视如虚空。
如此法无所持,以是故智慧相。
于法界为已住,所造立常究竟。
于是而不动摇,如是者善权相。
一切人无能知,其法义亦皆如。
察视之本端空,以是故智慧相。
无所生亦不灭,悉晓知一切法。
亦不去无从来,如是者善权相。
所在生常安隐,于五阴无色欲。
常悉护于一切,以是故智慧相。
常习在于空闲,无我法不造立。
常奉修禅三昧,如是者善权相。
于丘聚及城郭,柔软音以教授。
所说法无厌极,以是故智慧相。
于三世无恐惧,于苦乐无所住。
自调身根已寂,如是者善权相。
于大众心等定,于忧戚意亦尔。
悉现身于其中,如是者善权相。
悉已行无碍慧,常不住于名字。
如空等无所语,以是故智慧相。
于欲缚现其中,法教授于人民。
常赞叹于三宝,如是者善权相。
于神通行功德,常调心寂三昧。
自处中不高卑,以是故智慧相。
神通具飞变化,便去到亿刹土。
悉供养巨亿佛,如是者善权相。
视阴盖譬如幻,于爱欲无色着。
便得灭诸魔众,以是故智慧相。
于诸魔而示现,示现已便舍离。
于其中度一切,如是者善权相。
常亲近度脱门,便得空无思想。
愿施于所当施,以是故智慧相。
于嗔恚无怒害,不愚痴慧之聚。
无长益栽不生,如是者善权相。
所当作信已办,常奉行于众慧。
悉过诸波罗蜜,以是故智慧相。
虽现于贪欲痴,喻忤之非黠根。
用是护于一切,如是者善权相。
得平等若泥洹,便能灭于丛聚。
已降伏于三界,以是故智慧相。
于是世生死聚,一切人是朋友。
所作福无厌足,如是者善权相。
因八直而空寂,是则为菩萨慧。
智慧及权方便,顺此乘得世雄。
行善权智慧俱,亦不生亦不有。
智慧与善权俱,至得黠无贡高。
智慧及善权慧,常相随与并行。
如两牛共一轹,觉法田无有上。

布虛和尚偈頌
诗曰:
昔因隋乱采菩提,误入天台石宝西。
朝饮流霞且止渴,夜餐玉露略充饥。
面壁九年垂大道,指弹十代换新仪。
欲我辟途途误我,天机难泄泄禅机。

1、云暗暗,雾愁愁,龙归泥土塑猕猴;
三岁孩童三载福,月下无主水空流,万里烟波一旦收。
2、君做祖,质彬彬,万里长虹破浪征;
黄鹤楼中吹玉笛,八方齐唱凯歌吟,旌旗五色换新新。
3、吉士怀柔,三十年变,岂凡人哉?
昙花一现,南北东西,龙争虎战,七八数定,山川粗奠。  
4、干戈起,逐鹿忙,草莽英雄将出山,
多少枕戈豪杰士,风云聚会到江南,金陵日月又重光。
5、瀛洲虎,渡海狼,满天红日更昏黄,
茫茫神州伤破碎,苍生处处哭爷娘,春雷乍响见晴阳。
6、细柳营中,群雄豪饮,月掩中秋,
酣睡未醒,双狮搏球,一坠其井,
红粉佳人,面艳樱景。
7、春雷炸,竖白旗,千万活鬼哭啼啼,
石头城中飞符到,再看重整汉宫仪,东山又有火光照。
8、日月蚀,五星稀,二七交加挂彩衣,
野人举足迫金虎,遍地红花遍地饥,富贵贫贱无高低。
9、二七纵横,一牛双尾,无复人形,
日行恒轨,海上金鳖,玄服律吕,
铁鸟凌空,东南尽毁。
10、红霞蔚,白云蒸,落花流水两无情,
四海水中皆赤色,白骨如丘满岗陵,相将玉兔渐东升。
11、盖棺定,功罪分,茫茫海宇见承平,
百年大事浑如梦,南朝金粉太平春,万里山河处处青。
12、世宇三分,有圣人出,玄色其冠,
龙张其服,天地复明,处治万物,
四海讴歌,荫受其福。

诗曰:
茫茫天数本难知,惟在苍生感太虚,
老僧不敢多饶舌,泄露天机恐被诛。

永嘉玄觉禅师的《证道歌》是禅门偈颂文学中的名篇,以七言为主,共267句。其中有许多精彩佳句。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瘁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閴寂安居实萧洒。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祇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着,一性如来体自同。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冤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沈师子住。
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二乘精进勿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掜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秖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销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法中王,最高胜,恒沙如来同共证。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螗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主题

5885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2
贡献
5920
金钱
8182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20: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僧侣的偈颂诗数量太多,请参看奇诗派编写的《杂体大全》第三章篇章类的八、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等节,收集了僧侣的数百首偈颂诗。
4.文人的参与促使偈颂诗律化。
    作为杂体诗而又有诗味的当然要数文人的偈颂诗了。文人的偈颂诗是本节收集的对象。文人更有大量优秀的禅诗和禅理诗,就不收集在此节中了。
唐宋文人也喜欢写禅诗与偈颂,更促使了偈颂诗律化。唐代文人明确了偈颂作用,除了传达义理外,还要有韵有趣、有意有象的道理后。从此,偈颂诗化便是自然要发生之事了,如此,偈颂的内容和性质也就渐渐发生了变化,由梵变华,由转译而变为创作,开始向着文人的诗歌靠近。唐人「以禅入诗」及宋人「以禅喻诗」是禅学影响诗歌与诗学理论的两大风潮,士大夫还喜参禅,参禅又自然影响到他们也写偈颂。苏轼所写偈颂有杂言、四言、五言、七言,有的押韵,大多数不押韵,后世押韵居多数。南宋诗人的偈颂却是诗律化加重,如范成大的《二偈似寿老》。
偈颂诗化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从东晋开始,一直到初唐,期间虽将偈颂冠之以诗名,但是毕竟与真正的诗歌还有很大的距离。直到韩愈独运其天才,才使得“以文为诗”的偈颂类创作形成文化的一种风格。从此,既有诗之优美,亦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
八渐偈并序    白居易
唐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师曰凝公,迁化于东部圣善寺钵塔院。越明年春二月,有东来客白居易作八渐偈,偈六句,句四言赞之。初居易尝求心要于师。师赐我言焉: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舍。繇是入于耳贯于心。呜呼,今师之报身则化,师之八言不化。至哉八言,实无生忍观之渐门也。故自观至舍,次而赞之,一言为一偈,谓之八渐偈。盖欲以发挥师之心教,且明居易不敢失堕也。既而升于堂,礼于床,跪而唱,泣而去。偈曰:
1、观
以心中眼,观心外相。
从何而有,从何而丧,
观之又观,则辩真妄。
2、觉
惟真常在,为妄所蒙,
真妄苟辩,觉生其中,
不离妄有,而得真空。
3、定
真若不灭,妄即不起,
六根之源,湛如止水,
是为禅定,乃脱生死。
  4、慧
专之以定,定犹有系,
济之以慧,慧则无滞,
如珠在盘,盘定珠慧。
5、明
定慧相合,合而后明,
照彼万物,物无遁形,
如大圆镜,有应无情。
6、通
慧至乃明,明则不昧,
明至乃通,通则无碍,
无碍者何,变化自在。
7、济
通力不常,应念而变,
变相非有,随求而见,
是大慈悲,以一济万。
8、舍
众苦既济,大悲亦舍,
苦既非真,悲亦是假,
是故众生,实无度者。

念佛偈    白居易
吾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我且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
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欢喜二偈    白居易
得老加年诚可喜,当春对酒亦宜欢。
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眼暗头旋耳重听,唯余心口尚醒醒。
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放生偈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白居易以偈语请教鸟窠禅师: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师也以偈回答:“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忏悔偈    白居易
无始劫来,所造诸罪。
若轻若重,无大无小。
了不可得,是名忏悔。

戏答佛印偈    苏轼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
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朝云一日侍侧,坡公幼子,庭前嬉戏,衣领有一虱,朝云取而杀之。坡公不悦,谓之曰:“吾方广赎禽鱼放生,以资冥福,不昔捐金。取诸远者而放之,汝却近取诸身者而杀之,何也?”朝云对曰:“奈被欲啮人何?”坡公作偈曰:
虮虱近人身,气体所感召。
彼饥而啮人,如人食麦稻。
又如禽鱼辈,飞跃任所好。
胡为纲与罗,恣杀供庖灶。
一切蠢动物,有生同大造。
劝人息杀机,免受诸业报。
朝云闻言大悟,自是永不杀生,长斋奉佛,后从东坡卒于惠州。临终,朗诵金刚偈毕而后没。

苏轼偈云:
宋朝苏东坡居士做了一首诗偈,叫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偈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八风:佛陀在世时,曾多次遭到外道教派的诬陷、辱骂,正当底下弟子们为祂捏一把冷汗时,但见释尊从容自在、面无忧惧,只是如实地处于当下,安度难关。所谓“八风”指的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一般人遭逢这八风吹袭时,大多东倒西歪,不能自己;但已超凡入圣的贤圣则处之泰然,如风过疏竹而竹不留声。

赠东林总长老偈    苏轼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轼20偈
灵感观音偈(并引)
或问居士:“佛无不在,云何僧荣,所常供养,观世音像,独称灵感?”居士答言:“譬如静夜,天清无云,我目无病,未有举头,而不见月,今此画像,方其画时,工适清净。又此僧荣,方供养时,秉心端严,不入诸相,无有我人,众生寿者,则观世音,廓然自现。”尔时居士,作此言已,心开形解,随其所得,而说偈言:
夫物芸芸,各升其英。
为天苍苍,为日月星。
无在不在,容光则明。
矧我大士,渊兮净神。
妙湛生光,即光为形。
亭亭空中,靡所倚凭。
眷此幻身,如鬼如氓。
生则囿物,轩昂权衡。
地所不载,而能空行。
灭则荡空,附离四生。
不可控搏,矧此亭亭。
涕泪请救,搏颊顿缨。
如月下照,著心寒清。
不因修为,得法眼净。
碎身微尘,莫报圣灵。

黄庭坚字鲁直,一号山谷,东坡契友也。同在翰苑时,人以苏黄并称,二公从不杀生。鲁直喜茹素,东坡食自死物。谓鲁直曰:“自死之特,无后生埋,烹之以悦吾口。凡有生息蠢动者,吾皆放之。虽不能尽活,亦存吾之善念。”鲁直曰:“善哉。”因作偈曰: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刑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任我须。
莫教阎老判,自揣看何如。
东坡叹曰:“我犹未免食肉,安知不被阎老之责乎。”

东坡在黄州,山谷、佛印从之。一日,东坡谓山谷曰:“人身虮虱,何由而生?”山谷曰:“虱是衣絮黏人之气以成。”东坡曰:“非也,虱是垢腻所成。”山谷曰:“吾二人明日质之佛印,若谁是?非者输一席。”坡公至耽,先请佛印说知,曰:“师明日只说是垢腻所成,吾当作曰饦请师。”佛印应诺。至寺,山谷又私为佛印言:“你只说是衣絮所成,我当作冷淘面请你。”次日,同至寺,各说前事于佛印。佛印曰:二人都不必争,听老僧偈曰:
垢腻为身,布絮为脚,
先吃冷淘,后吃曰饦。

无名和尚颂观音偈   徐因(饶州人)
我观诸佛及菩萨,皆以六尘作佛事。
虽有妙智如观音,根性亦自闻思复。
佛子流荡无始劫,未空言语文字性。
譬如多财石季伦,知财为害不早散。
手挥金宝弃沟壑,不如施与贫病者。
累累三百五十珠,持与观音作缨络。

送寿圣聪长老偈(并叙)
佛说作、止、任、灭,是谓四病。如我所说,亦是诸佛四妙法门。我今亦作、亦止,亦任、亦灭。灭则无作,作则无止,止则无任,任则无灭。是四法门,更相扫除,火出木尽,灰飞烟灭。如佛所说,不作不止,不任不灭。是则灭病,否即任病。如我所说,亦作亦止,亦任亦灭。是则作病,否即止病。我与佛说,既同是法,亦同是病。昔维摩诘,默然无语,以对文殊。而舍利佛,亦复默然,以对天女。此二人者,有何差别。我以是知,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时长老聪师,自筠来黄,复归于筠。东坡居士为说偈言:
珍重寿圣师,听我送行偈。
愿闵诸有情,不断一切法。
人言眼睛上,一物不可住。
我谓如虚空,何物住不得。
我亦非然我,而不然彼义。
然则两皆然,否则无然者。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并叙)
我观世间,诸得道者,多因苦恼。
苦恼之极,无所告诉,则呼父母。
父母不闻,仰而呼天。
天不能救,则当归命,于佛世尊。
佛以大悲,方便开示。
令知诸苦,以爱为本。
得爱则喜,犯爱则怒。
失爱则悲,伤爱则惧。
而此爱根,何所从生?
展转观察,爱尽苦灭,得安乐处。
诸佛亦言,爱别离苦。
父母离别,其苦无量。
于离别中,生离最苦。
有大长者,曰朱寿昌。
生及七岁,而母舍去。
长大怀思,涕泣追求。
刺血写经,礼佛忏悔。
四十馀年,乃见其母。
念报佛恩,欲度众苦。
观诸教门,切近周至。
莫如梁武,所说忏悔。
文既繁重,旨亦渊秘。
一切众生,有不能了。
乃以韵语,谐诸音律。
使一切人,歌咏赞叹,获福无量。
时有居士,蜀人苏轼。
见闻随喜,而说偈曰:
长者失母,常自念言:
母本生我,我生母去,
有我无母,不如无我。
誓以此身,出生入死,
母若不见,我亦随尽。
在众人中,犹如狂人,
终日皇皇,四十余年,乃见其母。
我初不记,母之长短,
大小肥瘠,云何一见,便知是母。
母子天性,自然冥契,
如磁石针,不谋而合。
我未见母,不求何获,
既见母已,即无所求。
诸佛子等,歌咏忏文,
既忏罪已,当求佛道,
如我所说,作求母观。

玉石偈
嘻嘻呀呀三伏中,草木生烟地生火。
遗君玉石百有八,愿君置之白石盆。
注以碧芦井中泉,遣君肝肺凉如水。
热恼既除心自定,当观热相无去来。
寒至折胶热流金,是我法身一呼吸。
寒人者冰热者火,冰火初不自寒热。
一切世间我四大,毕竟谁受寒热者。
愿以法水浸摩尼,当观此石如瓦砾。

地狱变相偈
我闻吴道子,初作酆都变。
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
此画无实相,笔墨假合成。
譬如说食饱,何从生怖汗。
乃知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十二时中偈
十二时中,常切觉察,遮个是什麽。十二月二十日,自泗守席上回,忽然梦得个消息。乃作偈曰:
百滚油铛里,恣把心肝炸。
遮个在其中,不寒亦不热。
似则是似,是则未是。不唯遮个不寒热,那个也不寒热,咄!甚叫做遮个那个。

无相庵偈
出庵见庵,入庵见圆。
问此圆相,何所因起。
非土非木,亦非虚空。
求此圆相,了不可得。
乃至无有,无有亦无。
是中有相,名大圆觉。
是佛心也,是诸魔种。

送海印禅师偈
海印禅师纪公,将赴峨眉,往别太子少保赵公于三衢。公以三诗赠行,而禅师复枉道过某于齐安,亦求一偈。公以元臣大老功成而归,某以非才窃禄得罪而去。禅师道眼,了无分别。乃知法界海惠,照了万殊,大小纵横,不相留碍。
直从巴峡逢僧宴,道到东坡别纪公。
当时半破峨眉月,还在平羌江水中。
请以此偈附于三诗之末。

南屏激水偈
水激之高,如所从来。
屈伸相报,报尽而止。
止不先平,于以观法。

观藏真画布袋和尚像偈
柱杖指天,布袋著地。
掉却数珠,好一觉睡。

木峰偈
元丰七年腊月朔日,东坡居士过临淮,谒普照王塔,过襄师房,观所藏佛骨舍利,舍山木一峰供养。乃说偈言:
枵然无根,生意永断。
劫火洞然,为君作炭。

寒热偈
今岁大热,八十余日,
物我同病,是热非虚。
方其热时,谓不复凉。
及其既凉,热复安在。
凡此寒热,更相显见。
热既无有,凉从何立。
令我又复,认此为凉。
后日更凉,此还是热。
毕竟寒热,为无为有。
如此分别,皆是众生。
客尘浮想,以此为达。
无有是处,使谓为迷。
则又不可,如火烧木。
从木成炭,从炭成灰。
为灰不已,了无一物。
当以此偈,更问子由。
仆在黄州戏书,为江夏李乐道持去。后七年,复相见京师,出此书,茫然如梦中语也。元祐戊辰六年三月三日。

佛心鉴偈
轼第三子过,蓄乌铜鉴,圜径数寸,光明洞澈。元丰八年十一月二日,游登州延洪禅院,院僧文泰方造释迦文像,乃舍为佛心鉴,且说偈云:
鉴中面像热时炎,无我无造无受者。
心花发明照十方,还度如是常沙众。

戏答佛印偈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
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养生偈
闲邪存诚,练气养精。
一存一明,一练一清。
清明乃极,丹元乃生。
坎离乃交,梨枣乃成。
中夜危坐,服此四药。
一药一至,到极则处。
几费千息,闲之廓然,
存之卓然,养之郁然,练之赫然。
守之以一,成之以久。
功在一日,何迟之有。
《易》曰:“闲邪存其诚。”详味此字,知邪中有诚,无非邪者,闲亦邪也。至于无所闲,乃见其诚者,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送僧应托偈
苏寿明、巢谷、僧应托与东坡居士,皆眉人也。会于黄岗。将之庐山,作偈送之。
一般口眼,两般肠肚。
认取乡人,闻早归去。

王晋卿前生图偈
王晋卿得破墨三昧,又尝闻祖师第一义,故画邢和璞、房次律论前生图,以寄其高趣。东坡居士既作《破琴》诗以记梦异矣,复说偈言。
前梦后梦真是一,此幻彼幻非有二。
正好长松水石间,更忆前生后生事。

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时南华珪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南华长老宠示四颂事忙只还一偈
宿业相缠四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
今著衲衣归玉局,可怜化作五通仙。

二偈似寿老    宋•范成大
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若觅三心不见,便从不见打开。

孟说所过者化,庄云相代乎前。
何处安身立命?饥餐渴饮困眠。

十月二十六日三偈    宋•范成大
声闻与色尘,普以妙香熏。
昔汝来迷我,今吾却戏君。

有个安心法,无时不可行。
只将今日事,随分子今生。

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既知身是梦,一如事如尘。

病中三偈    宋•范成大
扰扰随流无定期,波停浪息始应知。
一尘不偶同归处,四海无亲独步时。
苦相打通俱入妙,病缘才入更何疑。
霜清木落千山露,笑杀东风叶满枝。

一交销取万黄金,将病求医在用心。
化尽此身成药树,不妨栽得病根深。

莫把无言绝病根,病根深处是无言。
丈夫解却维摩缚,八字轰开不二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主题

5885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2
贡献
5920
金钱
8182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20: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5. 偈颂后来突破了五七言的格式,发展为词曲的形式。
在诗僧与诗人的共同影响下,偈颂自然也就全盘格律化了。偈颂在宋以后,延续着诗化的方向发展,在内容上,不外说佛理、励修行之志、劝善训诫、叙述记事(记释尊或师尊灵异)、赞佛颂神、宣示戒条或暗示修行心诀等。
      满庭芳    则禅师(宋代人,生平无考)
咄这牛儿,身强力健,几人能解能骑。为贪原上,嫩草绿离离。只管寻芳逐翠,奔驰后,不顾倾危。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   牧童,今有智,长绳牢把,短杖高提。入泥入水,终是不生疲。直待心调步稳,青松下、孤笛横吹。当归去,人牛不见,正是月明时。
禅宗有牧牛十图与诗,这首词,实为“牧牛词”。(见后“牧牛词”)

《南乡子》二首    王安石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生。不住旧时无相貌,沉沦,只为从来认识神。作么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不是摄心除幻想,求真。幻化宫身即法身。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处长江空自流。
该词叙述四百年来,一幕一幕,皆梦虚幻,帝王事业往事悠悠,回头再回头!门里门外,世外人间,无有有无。

金代山主有《菩提偈》十二首,其中的《临江仙》五首,是以联章形式,从一更至五更,依次叙述修禅之事,如:
始向初更才未睡,金天节屈清凉。星明霄汉乍分光,清风连夜,阵阵透幽窗。   月下焚香频启告,炉烟直到穹苍。十方贤圣降真祥。愿垂慈惠,同去礼当阳。

冷淡更阑交二鼓,蛩吟声乱忙忙。纷纷黄叶落阶场。万林失色,雨露变银霜。    追念前秦并汉魏,英雄文武金璋。限临谁问将臣强。喉中气断,都送鬼村乡。   

鼓打三更清悄悄,寂寥庭院凄凄。银灯风过灭残辉,更空雁叫,切切向南飞。   弄了浮生添悔恨,如来曾运深悲。漫漫险浪法船回,当初无分,今日怨他谁?

天色四更星斗转,疏帘渐透轻寒。秋深溪净水潺潺,潇潇残月,隐隐下西山。   每念群生沈苦海,寰中谁乐清闲?乘舟洪浪下钓竿。缘人有分,下钓出波澜。

鸡叫五更天欲晓,金镜震地声幽。祥烟轻韵罩清楼。盈空瑞气,风静碧云收。   因识夜明如意宝,人人个个圆周。区区休要外边求。回光返照,一念万缘休。
    这组五首联章的《临江仙》,谈的是佛理,也加入一些儒与老庄式的人生感慨。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宝玉[寄生草•解偈]曲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主题

5885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2
贡献
5920
金钱
8182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2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禅诗数量不少,光宋朝的和尚就有数百首之多。以数量比,禅诗与道教诗词难分彼此。但以艺术形式比,则道教形式多样,禅诗很单一。
以艺术水平比,道教文艺细胞比较丰富。禅诗则太直白,缺少诗意。

不知林版同意这种看法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4 06: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