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2-7-7
威望181
金钱496
贡献197
高级会员

威望- 181 点
贡献- 197 次
金钱- 496 枚
|
思无邪漫谈之二十七:王伟的《邻居》
“五一”上午,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王伟的散文《邻居》,这是我初次看到王伟的文学性文字。
很喜欢! 说几句。
这篇散文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语言。特点是流畅、形象、传神、统一, 没有疙疙瘩瘩,绝无拘谨做作,皆为自然表达,富于乡土本色。
由此可见:作者的思维和表达是具备一定的能力的——这其实很不容易,一个并没有多少文学写作实践的人(这很大可能或许在于我对王伟的写作所知寡闻,毕竟我与王伟已有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在我以往的印象中,王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善于口语表达,有工作能力,不知他还涉足文学),能写出如此自然流畅又有乡土特点的文字,这应该是书本阅历和语言天赋使然。为王伟高兴!
如果说指瑕,这短篇在内容和结构上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从内容上,结尾仓促了,明显缺乏对那邻居后来家道落败的涉及。目前给人的感觉是:不可伤害黄皮子,伤害了就要反遭报应,这无疑是迷信论。所以不能不探求和回答:邻居家从过往生存的很滋润到后来命运多舛,其本质原因究竟在哪里?回避了这个,文章便没有做完。
是否在于“邻居”未能务农务本?在于其缺乏一个好的生存习惯嗜酒好逸……
一般来说,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人世过程是否得意及其结局的好坏与否,除了时代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很多时候是个人的主因在起重要作用,绝少偶然。而文学,就是要形象、本质的表现和探求这些;将此归结为唯心主义和迷信论,那这篇文字的思想性,就跌落在负数了。此篇应该不是这样,是文章没有做完。
在结构上,后面一段搭眼可见是为了参与抗疫投稿而硬加,显得突兀牵强,难以融进全篇。
抗疫也不是不能加,再婉转些巧妙些合理些,应该可以过关。
如在开头,情节可设计为,因为抗疫作者和邻居家后人邂逅(都是抗疫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或身份不同一是工作人员一为阳性患者),然后倒叙回忆引起下文。结尾处,再与开头进行时空相接(把邻居家后人设为方舱患者与其家遭际更合),如此,对揭示一种必然,就有了历史的衔接与延续,在行文和人物命运上也会显出自然和说服力。
散文,大多是真实的。但一定的必要的加工撰写,应该可以,不必拘泥于绝对生活真实。
因为王伟是我的小老弟,也因为很喜欢王伟的这篇文字,便喜不自禁的直率道出我的上述感觉。
希望看到王伟更多的文学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