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7|回复: 1

浅聊咏史诗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2-12 18: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诗歌没有长篇叙事性的史诗,而多抒情短章,然而这种抒情却往往渗透着理性精神,“发乎情,止于礼仪”,自觉不自觉地趋向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很少有桀骜不驯的野性之作。同时中国历史悠久,载籍浩繁,史的意识很浓,诗人们常常以史识来鉴古衡今,而不屑单纯地吟风弄月。这种心态表现在诗歌里,就是常常忍不住要发点议论,说点道理。这在古体歌行中尤为常见。四库馆臣说:“自班固作《咏史诗》始兆论宗。”。
  其实从《诗经》开始,议论就与抒情同在,而雅、颂中的《文王》、《大明》、《绵》、《生民》、《公刘》、《玄鸟》等篇,述及商周历史传说、民族起源、部落迁涉、文治武功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是咏史的先声。只不过班固首标咏史之题,开创了一个特定的题材门类,后世继唱者不绝,咏史就成了一种诗歌传统了。
  咏史诗对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或施褒贬,或加评论,或翻前人史论之案,总之以议论说理为主,以卓识新见为优。它与史论的区别在于具有强烈的历史参照意识和现实讽喻意义,以诗来烛照历史,议论之际,渗透情感。沈德潜认为“议论须带情韵以行”,他称赞唐戎昱《咏史》中“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两句是“议论之佳者”。戎昱这首诗借汉喻唐,讽刺“和亲”政策,历代诗人对于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单单咏昭君和亲的诗,就多达六百多首。这些诗,议论纵横,观点各异,七嘴八舌,好象围绕一个历史人物开讨论会,其中清刘献廷的一首《王昭君》显得不同凡响:“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该诗议论警辟,也很动感情,它所指讽的已超越了昭君和亲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概括了封建社会人才受压抑的悲剧命运。诗人不是客观地评说历史,而是借历史以抒情,为千古失意人才一掬同情之泪,一吐愤懑之气。
  李商隐更是公认的咏史好手,他的咏史诗不但有议论、有情感,而且能与形象相交融,他的《咏史》:“南湖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如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此诗咏叹建都于金陵的六朝兴亡,揭示了一个历史真理,王朝的兴亡系于政治人事,而不在于什么地势气运,理性的结论不诉诸抽象的议论,而通过感性形象和深沉的慨叹抒发出来,似乎是历史本身在显示自己的规律,诗人亦不过水到渠成地把它指点出来罢了,然而通过历史警钟的回响,我们也不难听到诗人忧患国势的沉重心声。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14 14: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版说: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诗歌没有长篇叙事性的史诗,而多抒情短章,然而这种抒情却往往渗透着理性精神,“发乎情,止于礼仪”,自觉不自觉地趋向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很少有桀骜不驯的野性之作。同时中国历史悠久,载籍浩繁,史的意识很浓,诗人们常常以史识来鉴古衡今,而不屑单纯地吟风弄月。这种心态表现在诗歌里,就是常常忍不住要发点议论,说点道理。这在古体歌行中尤为常见。四库馆臣说:“自班固作《咏史诗》始兆论宗。”。
  其实从《诗经》开始,议论就与抒情同在,而雅、颂中的《文王》、《大明》、《绵》、《生民》、《公刘》、《玄鸟》等篇,述及商周历史传说、民族起源、部落迁涉、文治武功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是咏史的先声。只不过班固首标咏史之题,开创了一个特定的题材门类,后世继唱者不绝,咏史就成了一种诗歌传统了。
  咏史诗对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或施褒贬,或加评论,或翻前人史论之案,总之以议论说理为主,以卓识新见为优。它与史论的区别在于具有强烈的历史参照意识和现实讽喻意义,以诗来烛照历史,议论之际,渗透情感。沈德潜认为“议论须带情韵以行”,他称赞唐戎昱《咏史》中“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两句是“议论之佳者”。戎昱这首诗借汉喻唐,讽刺“和亲”政策,历代诗人对于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单单咏昭君和亲的诗,就多达六百多首。这些诗,议论纵横,观点各异,七嘴八舌,好象围绕一个历史人物开讨论会,其中清刘献廷的一首《王昭君》显得不同凡响:“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该诗议论警辟,也很动感情,它所指讽的已超越了昭君和亲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概括了封建社会人才受压抑的悲剧命运。诗人不是客观地评说历史,而是借历史以抒情,为千古失意人才一掬同情之泪,一吐愤懑之气。
  李商隐更是公认的咏史好手,他的咏史诗不但有议论、有情感,而且能与形象相交融,他的《咏史》:“南湖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如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此诗咏叹建都于金陵的六朝兴亡,揭示了一个历史真理,王朝的兴亡系于政治人事,而不在于什么地势气运,理性的结论不诉诸抽象的议论,而通过感性形象和深沉的慨叹抒发出来,似乎是历史本身在显示自己的规律,诗人亦不过水到渠成地把它指点出来罢了,然而通过历史警钟的回响,我们也不难听到诗人忧患国势的沉重心声。
----------------------------------------------------------------------
“诗人们常常以史识来鉴古衡今,而不屑单纯地吟风弄月。”一是以史为鉴,一是发掘归纳,一是理性抒情。其法不一而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6 0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