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5|回复: 7

律诗变体之2/平头诗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3-2-9 16:5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雨梦论律】系列论稿(3)律诗变体之2.平头诗。    【删除】
【修改】[置顶] 潭州雨梦 发布于2020-05-30 02:15   点击:691   评论:1  
平头诗亦变体,联内失对也。



【雨梦论律】系列论稿(3)律诗变体之2.平头诗。

平头诗亦变体,联内失对也。

平头诗实常见,但多被人忽视而遗忘。致王力先生发出:“失粘事小,失对事大”的感慨。

王力先生后在其诗论【诗律余论】专门提出:

我在《诗词格律十讲》中说:“至于失对,则是更大的毛病,从唐宋直到近代人的诗集中,是找不到失对的例子的。”在《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里也有类似的话。这话未免说得太绝了。

最近读了温庭筠的《春日》

柳岸杏花稀,梅梁乳燕飞。
美人鸾镜笑,嘶马雁门归。
楚宫云影薄,台城心尝违。
从来千里恨,边色满戎衣。
    不但“楚宫”句失黏,而且“台城”句也失对,在这种地方,可能是诗人一时失检,也可能是有意突破形式。如果我们说“失对”的情况非常罕见,也还是可以说的,但不能说绝对没有。有些诗人有意模仿齐梁体,如李商隐《齐梁晴云》不但失黏,而且失对。失对的两联是“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按,拗黏、拗对正是齐梁体的特点,是又当别论的。

。。。

平头诗,自齐梁有之。唐兴近体,格律井然。然诗人兴之所至,亦常为变体,平头诗其一也。盛唐诸公,多有佳作,历代传承,不乏可诵之篇。入宋词,楹联,亦发扬光大也。

平头诗既为变体,切不可以正体之格律衡量,

前人论诗,少有论及平头诗,近代因王力先生之误,致遗害诗坛诸公,视平头诗为左道旁门,而责前人诗不合法度,实误也。

。。。

【律联】:上下句由律句构成的联,有两种形式:

【换头联】为律联正体;

【平头联】律联变体:(不换头的联)

【换头】联之单句,偶句第一二字平仄不同称之换头。正体第二字必换,否则称为失对(即平头)。一二字同换最好,古称“双换头”。一字可以同平,但不可同仄。

【平头】联之单句,偶句第二字平仄相同称之平头。

【平头诗】:诗中含有平头联的诗称作平头诗。平头诗属律诗变体。

雨梦按:正体诗约占律诗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变体诗包括用韵,对仗,对粘与正格不同形成形式繁多之体,但总数相对正体还是“少数民族”。

。。。

【平体诗探讨】

平头律诗是换头律诗的孪生兄弟,从现有资料来看,应数白居易的诗论【金针诗格】最早提及。

白居易言:诗有齐梁格, 四平头,谓四句皆用平字入是也;两平头,谓第一句第三句用平字入是也。

白居易在这里说:诗有齐梁格 【四平头】,这种诗格四句都是同声起的。

今举四平头诗例二:

1.四平声起

夜雨(唐·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2.四仄声起

微雨夜行(唐·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

两平头,谓第一句第三句用平字入是也。

雨梦按:两平头即今我们说的顺风调和折腰体(绝句古称绝句变体。见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

另白居易在诗题上直标(齐梁格)诗,见下:

九日代罗樊二妓招舒著作(齐梁格)(唐·白居易)

罗敷敛双袂,樊姬献一杯。

不见舒员外,秋菊为谁开。

这首诗仅第三句句式不合正体,形成平头联,平头句位于首尾句外,其它句位将造成不粘现象。

刘禹锡将这种诗体标作“吴声”,也是说明此诗与律诗正体不同,不可用律诗正体来衡量。

三阁辞四首(吴声) 其三(唐·刘禹锡)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

我们再来看王力先生对平头诗的观点。

王力先生为当代诗论泰斗,他对近体诗的推广功不可没。但他时不时要发点未经过深思熟虑的诗论,而又爱说过头的话。

他在诗律余论中承认:在《诗词格律十讲》中说:“至于失对,则是更大的毛病,从唐宋直到近代人的诗集中,是找不到失对的例子的”。“在《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里也有类似的话。这话未免说得太绝了。

王力先生说“从唐宋直到近代人的诗集中,是找不到失对的例子的”,后又改说“失对”的情况非常罕见”,不免仍在为自己的误论辩白。真奇怪的是:王力先生难道沒有读过【唐诗三百首】?这其中就收有一首烩炙人口的乐府七言绝句:

杂曲歌辞 金缕衣(唐·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五言绝句就更多:

新嫁娘词三首 其三(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夜寄丘员外(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辋川集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长干曲四首 其二(唐·崔颢)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

【唐诗三百首】收唐人五言绝句29首,归入乐府五言绝句的8首,总共37首中就有5首平头诗,占比率为为百分之十三点五,怎能说“失对”的情况非常罕见”呢?

再从【唐人万首绝句】来看,总共收有五言绝句2724首,其中仄韵诗467首。则平韵诗有2267首。平韵平头五绝有207首,

则:207/2267=9%。

仄韵平头诗有128首。

则:128/467=27.4%

仄韵诗中的平头诗实在不少,王力先生是认可仄韵近体的,怎么可以说:“如果我们说‘失对’的情况非常罕见,也还是可以说的”?

平头诗五,七言绝句有,律诗也有。五律王力先生举了温庭筠的《春日》诗。



[诗人玉屑]卷之二诗体下:江左体: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居声律;然其对偶特精,则谓之骨含苏李体。

杜甫--卜居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雨梦按,失粘指不合律,此处即指“浣花流水水西头”,这句平头了。即为江左体诗。

平头诗并未隨时代而凐灭,至清乾隆皇帝,甚至当代也有人跃跃而试。



夜雨寄兴(清·弘历)

绿窗昨晚冰轮上,睡馀渐觉桃笙爽。

一夜风吹梦里声,零零淅淅芭蕉响。



自题墨花图(当代·吴灏)

市斋清暇无杂事,古墨轻磨适吾意。

野草閒花别有情,寂寞春风寻一醉。

。。。

平头联至宋,亦多入词中。如: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卜算子(宋·李之仪)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 其一(宋·朱淑真)



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

水调歌头 赋魏方泉望湖楼(宋·吴文英)

。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三五七言(唐·李白)



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

木兰花(唐·牛峤)

。。。

对于楹联之平头联的研究,联界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凡遇到一些平仄失对的联多认为是机巧联,以奇致胜,不拘平仄。如联律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今观历代名家名联,实非不拘,乃平头联也。

雨梦论此,仅是告诉诸君,切莫以平头联为出律,实自唐以来,平头联之滥觞也。今人为联,仍当以合今【联律】之格律为是也。

。。。

楹联之平头联选:

苏东坡对绝对联: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纪晓岚对绝对联: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

【历代名家名联】平头联选

蔡元培(1868-1940)

各勉日新志;  

共证岁寒心。
——赠北大毕业生

技进乎道,庶几不惑;
名副其实,何虑无闻。
——贺刘海粟四十寿

。。。

程沧波(1903-1984)

借什声华,自有勋名垂宇宙;
表里纯正,俯仰无愧第一流。
——挽余井塘

。。。

蔡锷(1882-1916)

方期公挽我,不期我挽公,【国事回思惟一哭】;

未以病为忧,竟以忧成病,【大勇哪知世险夷】。

——挽黄兴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挽黄兴

。。。

陈独秀(1879-1942)

【立高节而不可摇】,定群疑而不可惑,操危虑深,共仰良工心独苦;

【尊德性则为良师】,道学问则为益友,生离死别,怆怀令我泪偏多。

——挽胡汉民

。。。

董其昌(1555-1636)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

孝子死孝,忠臣死忠,【大丈夫当如是矣】。

——题杭州西湖岳庙

。。。

葛健豪(1865-1943)

人走太匆匆,形不见,音不闻,【献身革命鲜血染华夏】;

耗来何急急,祖吞声,孙吞泪,【育孤成材绿树慰英灵】。

——挽子蔡和森

。。。

彭玉麟(1816-1890)

商船夜泊江月白;
海门日出山涛红。
——题镇江焦山松寥阁



彭郎之至自澎浪;
焦光而后有椒山。
——自题镇江焦山退思斋门联



王者五百年,【湖山俱有英雄气】;
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题南京莫愁湖胜棋楼



投馆复如归,【与君尽是江南客】;
逢春犹在我,【何人不起故国情】。

。。。

王力先生云:“失对,在这种地方,可能是诗人一时失检,也可能是有意突破形式。...有些诗人有意模仿齐梁体。”

失误,当然有可能,但诗人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老失误。从白居易诗论及诗题看来,应是为突破形式,有意模仿齐梁体。”



小结:

1. 平头诗,律之变体也。平头诗按律诗正体而言,诗联失对也。

2. 失对句除在首尾句,其它句位置将伴生失粘现象。

3. 平头诗终归变体,本文论及,仅希望诗友知之,不至视平头诗为出律,今人作律,不宜仿效。

。。。

平头诗谱;

上篇已将律诗正格四谱列出:

现将七言绝句正格四谱列出:



1.首句平起仄收七言绝句谱:(甲乙丙丁)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仄起仄收七言绝句谱:(丙丁甲乙)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3.首句平起平收七言绝句谱:(丁乙丙丁)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4.首句仄起平收七言绝句谱:(乙丁甲乙)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

七言绝句平头诗谱

1. 第一句平头诗谱

1.1.(乙乙丙丁)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上东门(唐·薛据)

十五能文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

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惹洛阳尘。



1.2.(丙乙丙丁)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夔州歌十绝句 其八(唐·杜甫)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

2.第二句平头诗谱

2.1.(甲丁丙丁)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因公事到骆口驿(唐·白居易)

今年到时夏云白,去年来时秋树红。

两度见山心有愧,皆因王事到山中。



2.2.(丁丁丙丁)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月歌(唐·阎德隐)

洛阳城路九春衢,洛阳城外柳千株。

能得来时作眼觅,天津桥侧锦屠苏。

。。。

3.第三句平头诗谱)

3.1(甲乙甲丁)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玩花五首 其二(唐·徐凝)

曲尘溪上素红枝,影在溪流半落时。

时人自惜花肠断,春风却是等闲吹。



3.2.(乙丁丙乙)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比红儿诗 其二十二(唐·罗虬)

知有持盈玉叶冠,剪云裁月照人寒。

若使红儿风帽戴,直使瑶池会上看。

。。。

4.第四句平头诗谱:

4.1.(甲乙丙乙)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将往滁城恋新竹简崔都水示端(唐·韦应物)

停车欲去绕丛竹,偏爱新筠十数竿。

莫遣儿童触琼粉,留待幽人回日看。

4.2.(丁乙丙乙)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题善光寺(唐·李涉)

云门天竺旧姻缘,临老移家住玉泉。

早到可中涢南寺,免得翻经住几年。

。。。

5.双平头诗

5.1.(甲丁丙乙)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忆蜀地佳人(唐·骆宾王)

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5.2.(丁丁丙乙)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秋江送别二首 其二(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5.3.(乙丁丙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戏题湖上(唐·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6.四平头诗

6.1.(丁丁甲乙)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唐·张说)

西京上相出扶阳,东郊别业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赏,安能日月共回光。

6.2.(甲丁甲丁)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东鲁见狄博通(唐·李白)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6.3.(乙乙丙丁)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悲歌 其三(唐·顾况)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

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




举报
推到首页 礼物 打赏 赞(1) 查看   收藏(0) 查看     
电子诗集»更多诗集
蜀女李清雪诗集落霞雪梦 杨春国著 午后斜影暖微观 蔚然诗词选集蔚然 向阳而生古尔班
最近访客

镀金

莫吟

胡生

陌上花語

观山林

湖边小镇

道量

子弈
发表评论
网名: 潭州雨梦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跳到顶部


关于 | 条例 | 客服 | 工具 | 会员 | 诗集 |
诗词吾爱网 ©2009-2023 沪ICP备1605338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52

主题

559

帖子

2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6
贡献
711
金钱
1064
发表于 2023-2-9 17: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失粘,不失对的诗,读起来比较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18:0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渭城朝雨一诗不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559

帖子

2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6
贡献
711
金钱
1064
发表于 2023-2-9 18: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依 于 2023-2-9 18:22 编辑

在诗词52网查了一下韵,请看看。有如顺口溜吧,从某种角度看也是顺口的。



未标题-1.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18:2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劝君莫惜金缕衣不是很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18:2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各震千秋的顺口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18:5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孟诗评》: 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顾云:后人所谓《阳关三叠》,名下不虚。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 首句藏行尘,次句藏折柳。两面皆画出,妙不露骨。从休文“莫言一杯酒,明日难重持”变来。 《麓堂诗话》: 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批点唐诗正声》: 《阳关三叠》,唐人以为送行之曲,虽歌调已亡,而音节自尔悲畅。 《唐诗绝句类选》: 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诗薮》: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岂不一唱三叹,而气韵衰飒殊甚。“渭城朝雨”自是口语,而千载如新。此论盛唐、晚唐三昧。 《唐诗正声》: 吴逸一曰:语由信笔,千古擅长,既谢光芒,兼空追琢,太白、少伯,何遽胜之! 《唐诗镜》: 语老情深,遂为千古绝调。 《唐诗解》: 唐人饯别之诗以亿计,独《阳关》擅名,非为其真切有情乎?凿混沌者皆下风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谢枋得曰:意味悠长。唐汝洵曰: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作意者正不能佳。蒋一梅曰:片言之悲,令人魂断。 《唐风定》: 风韵超凡,声情刺骨,自尔百代如新,更无继者。 《唐诗摘钞》: 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失粘须将一二倒过,然毕竟移动不得,由作者一时天机凑泊,宁可失粘而语势不可倒转。此古人神境,未易到也。 《唐音审体》: 刘梦得诗云“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诗云“听唱阳关第四声”,皆谓此曲也,相传其调最高,倚歌者笛为之裂。 《此木轩论诗汇编》: 古今绝调。“渭城朝雨浥轻尘”下面决不是遇着个高僧,遇着个处士,此钩魂摄魄之说。第三、第四句不可连读。落句冷水一涕,却只是冲口道出,不费寻思。 《唐诗笺要》: 不作深语,声情沁骨。 《而庵说唐诗》: 人皆知此诗后二句妙,而不知亏煞前二句提顿得好。此诗之妙只是一个真,真则能动人。后维偶于路旁,闻人唱诗,为之落泪。 《唐贤三昧集笺注》: 惜别意悠长不露。《阳关三叠》艳称今古,音节最高者。按“三叠”为度曲者叠第三句也。相传倚笛亦为之裂。 《唐诗别裁》: 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送别诗要情味俱深,意境两尽,如此篇真绝作也。 《瓯北诗话》: 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唐诗真趣编》: 只体贴友心,而伤别之情不言自喻。用笔曲折。刘仲肩曰:是故人亲厚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19:4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处此好诗,竟有人目作顺口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