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6|回复: 18

《文镜秘府论》几套格律破解

[复制链接]

55

主题

709

帖子

48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8
贡献
1177
金钱
1816
发表于 2023-2-5 06:0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门外谈诗 于 2023-2-5 06:10 编辑

文镜秘府论是个诗律大杂烩,罗列了沈约四声八病,元兢调声三术, 五七言尖头律 ,让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台湾学者看了文镜秘府论后,觉得应该用调声三术作为近体诗格律解析唐诗,大陆学者也纷纷响应。但实际上沈约四声八病,元兢调声三术是早期的诗律学说,沈宋定体应该是书中五七言尖头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应该用这些诗律所举的诗例来判断他们适用的年代,于是我检查了一下他们的诗例,发现八病所举的例子全是汉魏六朝的诗,显然其成书年代在六朝,而元兢调声三术所举例子则是元兢自己的诗和南北朝的诗,而没有列举到沈宋 以后盛唐近体诗例子,则说明调声三术是沈宋定体之前的诗律学说。而五七言尖头律所举例子则是沈宋定体以后的近体诗,这说明 五七言尖头律就是近体诗的诗律,但是该说只列名目与诗例,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平仄谱,这种近体格律的说明方法其实历代如此,如明代《冰川诗式》、《诗法》,都是只举诗例,不说明平仄,平仄格式自在诗例中。到了清代《律诗正体》、《诗法易简录》,则开始在所列诗例上标注平仄,并加以说明。到了民国《诗法入门》之类书籍,开始与现代王力《诗词格律》一样,先列平仄谱,后举诗例。所以《文镜秘府论》中五七言尖头律是近体诗律之祖,在当时只算新体或近体,与现代新诗一样,没想到一经诞生,生命力如此之强,与唐以后重形式,轻汉魏风骨有关。

55

主题

709

帖子

48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8
贡献
1177
金钱
1816
 楼主| 发表于 2023-2-5 06:1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  (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有光汉缙绅。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何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又钱起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 《献岁归山》诗曰:(五言)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又五言绝句诗曰: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又崔曙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 《试得明堂火珠》诗曰: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又陈闰未详,疑大历陈润 《罢官后却归旧居》诗曰: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又崔曙《试得明堂火珠》诗曰:“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七言尖头律
  皇甫冉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 诗曰:闲看秋水心无染,高卧寒林手自栽。庐阜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残薄何时称献纳,临歧终日自迟回。
  又曰:(私云:钱起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之诗也。)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溪云带雨来茅洞,山鹊将雏上药栏。仙砺床闲不厌,阴符在箧老羞看。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到杏坛。

点评

所谓开元、天宝之际,古律攸分,律诗的形成也是在开元、天宝之际,这些与历史事实是相符的,逻辑上也说得通,认为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七言尖头律这一部分是律诗应该说得说得过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0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559

帖子

2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6
贡献
711
金钱
1064
发表于 2023-2-5 09: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doc88.com/p-99429280573061.html


诗法易简录


作文大体的“平他”之别,似可成为平仄两分法的始祖。


点评

平他就是平仄,叫法不同而已,如现在称的五律,七律,唐代并没有这个叫法,不能说唐代还没有五七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13: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2-5 09: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2-5 10:13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2-5 06:13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  (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 ...

所谓开元、天宝之际,古律攸分,律诗的形成也是在开元、天宝之前,这些与历史事实是相符的,逻辑上也说得通,认为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七言尖头律这一部分是律诗应该说得过去


开元、天宝已是沈宋之后的盛唐时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2-5 09: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2-5 10:13 编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帖言虽短然意赅,客观的理论方式也可取

结合空海在华和回日的时间来看,《文镜秘府论》所记载的应是从南北朝沈约四声八病到初唐元兢的调声三术再到盛唐的五七言尖头律 ,所以说《文镜秘府论》是个诗律大杂烩问题不大,如此看来的话,全盘否定《文镜秘府论》存在律诗之诗律和全盘肯定《文镜秘府论》即律诗之诗律都可以说是笼统的、偏面的。

元兢的拈二和用自己的诗作实践从某个角度上可以说是开了律诗之先河,此为稍后沈宋的廻忌声病约句准篇之律诗的形成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这个历史功绩应予肯定。

点评

《文镜秘府论》是唐代诸多诗学著作的汇编,中唐时期近体诗如日中天,空海来唐不可能不关注,只不过当时关于近体诗律的研究还没有,但近体诗律不可能一朝产生,所以研究《文镜秘府论》可以了解近体诗律来龙去脉,考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1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559

帖子

2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6
贡献
711
金钱
1064
发表于 2023-2-5 1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依 于 2023-2-5 10:27 编辑

唐代诗人,元兢,字思敬。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文镜秘府论》会不会假托元兢之语,贩卖自己的货?

杜晓勤的意见:“就现存文献考察,旧题王昌龄《诗格》最早明确记载了“诗律”——初唐元兢“调声三术”中的“换头术”。如果将元兢所说“换头”术与“护腰”术结合起来,再考虑到梁代大同年间刘滔所云五言诗“二四同声”其弊“甚于蜂腰”的调声观念,可以大致推导出一套五言近体诗律的“平仄谱”。”

杜又说,“在后人总结出的唐律“拗句”和“拗救”中,有一部分应该是诗人们有意“运古入律”。”这个有几分道理。在一个历史时期,总是有多种意见和思潮,每个人的创作和思想也是个性化的,只有在后人对前人的总结中,才会分个大家与普通诗人,主要思潮与权威意见。

点评

杜晓勤的意见:“就现存文献考察,旧题王昌龄《诗格》最早明确记载了“诗律”——初唐元兢“调声三术”中的“换头术”。如果将元兢所说“换头”术与“护腰”术结合起来,再考虑到梁代大同年间刘滔所云五言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21:56
元兢,字思敬,以字行。生卒年机关皆不详。自言龙朔元年(六六一),为周王府参军。 元兢跟许敬宗大体上属同时代人,龙朔元年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据此而可知大致生活在武则天至唐高宗时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1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2-5 10: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2-5 10:48 编辑
秋依 发表于 2023-2-5 10:13
唐代诗人,元兢,字思敬。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文镜秘府论》会不会假托元兢之语,贩卖自己的货? ...

元兢,字思敬,以字行。生卒年机关皆不详。自言龙朔元年(六六一),为周王府参军。

元兢跟许敬宗大体上属同时代人,龙朔元年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据此而可知大致生活在武则天至唐高宗时期,龙朔元年(六六一)即为周王府参军最起码都是成人了,比沈宋大致早了一代。
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据当代学者考证约在817年成书,这已是空海回到日本之后的事了,817年于唐朝是中唐末期了,此时律诗盛行于世;661年至817年时间上跨度太小,应非假托,何况元兢也不是什么大名人,似无假托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8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8
贡献
1177
金钱
1816
 楼主| 发表于 2023-2-5 13:3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2-5 09:57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帖言虽短然意赅,客观的理论方式也可取

结合空海在华和回日的时间来看,《文镜秘府论 ...

《文镜秘府论》是唐代诸多诗学著作的汇编,中唐时期近体诗如日中天,空海来唐不可能不关注,只不过当时关于近体诗律的研究还没有,但近体诗律不可能一朝产生,所以研究《文镜秘府论》可以了解近体诗律来龙去脉,考察唐代人的观点。说研究《文镜秘府论》就是研究近体,是站在门外说话,老金一开始还说《文镜秘府论》是日本人的论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8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8
贡献
1177
金钱
1816
 楼主| 发表于 2023-2-5 13:5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秋依 发表于 2023-2-5 09:16
https://www.doc88.com/p-99429280573061.html



平他就是平仄,叫法不同而已,如现在称的五律,七律,唐代并没有这个叫法,不能说唐代还没有五七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88

帖子

21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3
贡献
550
金钱
929
发表于 2023-2-5 20: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和尚化缘乞讨而已,弄得那么麻烦,简单好:杜绝“二十八病”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3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4
贡献
3393
金钱
4705
发表于 2023-2-5 21: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秋依 发表于 2023-2-5 10:13
唐代诗人,元兢,字思敬。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文镜秘府论》会不会假托元兢之语,贩卖自己的货?

杜晓勤 ...

      杜晓勤的意见:“就现存文献考察,旧题王昌龄《诗格》最早明确记载了“诗律”——初唐元兢“调声三术”中的“换头术”。如果将元兢所说“换头”术与“护腰”术结合起来,再考虑到梁代大同年间刘滔所云五言诗“二四同声”其弊“甚于蜂腰”的调声观念,可以大致推导出一套五言近体诗律的“平仄谱”。”


     杜晓勤说的这几个意见倒是没有错 ,也很符合历史的实际 。 如果对永明时代的诗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可以看到 ,刘滔的“二四同声”其弊“甚于蜂腰”的调声观点,对近体诗的形成, 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3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4
贡献
3393
金钱
4705
发表于 2023-2-5 21: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晓勤  ,男,1967年8月生,江苏如皋人。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古代文学教授
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  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等刊物编委。出版《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上、下卷)、《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等著作10余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8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8
贡献
1177
金钱
1816
 楼主| 发表于 2023-2-5 22:27: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晓勤的意见:“就现存文献考察,旧题王昌龄《诗格》最早明确记载了“诗律”——初唐元兢“调声三术”中的“换头术”。如果将元兢所说“换头”术与“护腰”术结合起来,再考虑到梁代大同年间刘滔所云五言诗“二四同声”其弊“甚于蜂腰”的调声观念,可以大致推导出一套五言近体诗律的“平仄谱”。

……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还用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推导出平仄谱,这都是现代人的办法,唐代谁列出平仄谱,是个了不起发明,困扰了沈约终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3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4
贡献
3393
金钱
4705
发表于 2023-2-6 08: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谱,平仄这二个字, 由于是高度的简练 ,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会。 也许是唐代古人的过分认真, 所以也没有考虑 平仄谱。  
《文镜秘府论》调声里写道:“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  这才包含调声的真正内容。
   我们现在所说的“仄”声, 其实是包含了其他 “上去入”三声,对调声法来讲,是不能对此省略的 。

     一首律诗,不押韵的白脚,是要注意其他三声间的变换的。这一点,尤其是在唐朝,是关系到一个读书人的前途问题。 并非马马虎虎的只要是仄声就可以了。其他地方亦如此。

  这也许是唐诗代 平仄谱 一直没有完成的原因。一直和四声绑在一起的话,平仄谱也就没法完成了。

点评

平仄谱应该在唐代就有了,可能是私塾相传,口头传授,五代时期日本《作文大体》里就有平他谱,这应该是从中国唐朝流传过去的。明代真空《贯珠集》首次列有平仄谱,后人公认此为沈宋体,近体,并没有说这是沈宋之后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6 0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8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8
贡献
1177
金钱
1816
 楼主| 发表于 2023-2-6 08:2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2-6 08:03
平仄谱,平仄这二个字, 由于是高度的简练 ,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会。 也许是唐代古人的过分认真, 所以也 ...

平仄谱应该在唐代就有了,可能是私塾相传,口头传授,五代时期日本《作文大体》里就有平他谱,这应该是从中国唐朝流传过去的。明代真空《贯珠集》首次列有平仄谱,后人公认此为沈宋体,近体,并没有说这是沈宋之后的人创造的。假定平仄谱是后人创造,文献一定有记载,比如称之为真空体之类,但历代认为沈宋体就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559

帖子

2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6
贡献
711
金钱
1064
发表于 2023-2-6 08: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对举是一种简化,倒是造了一种规则,可惜出来的结果未必那么理想。古体的驰骋纵横的诗意都没有了。。。就算是从“平他”开始的,也不算多大个事吧。

点评

有了平仄也不见得是坏事,起码使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现代人只知写七律,甚至有人破天荒地编了《清诗七律一千首》来指导写作,格律尚有平变仄,仄变平。写诗不知七律变七古,可见死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6 0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8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8
贡献
1177
金钱
1816
 楼主| 发表于 2023-2-6 09:0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秋依 发表于 2023-2-6 08:45
平仄对举是一种简化,倒是造了一种规则,可惜出来的结果未必那么理想。古体的驰骋纵横的诗意都没有了。。。 ...

有了平仄也不见得是坏事,起码使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现代人只知写七律,甚至有人破天荒地编了《清诗七律一千首》来指导写作,格律尚有平变仄,仄变平。写诗不知七律变七古,可见死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559

帖子

2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6
贡献
711
金钱
1064
发表于 2023-2-6 10: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去入的共用,激活五律、七律,读起来其实也挺别扭的。文字的东西本来有个形,又有个音,又有个四声的调,几套系统互相交错,搞得挺乱的。近体不如古体,按五声N调或没调来吟诵。。。现代人写的近体更不好说了,如果用了通韵或者新韵,那真的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81
贡献
22340
金钱
24509
发表于 2023-3-1 21:3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滚滚向前,你们成天就拿几本破书论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8 18: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