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38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277
金钱28447
贡献21777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277 点
贡献- 21777 次
金钱- 28447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3-2-5 16: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宋神宗时郑獬所上《论冗官状》云:“今无黑白,一概以入官,虽有司试以格诗,类皆倩人,兹与不试同。”(29)此之“格诗”即指吏部铨选时所试的特殊格式的诗,亦即省试诗(30)。-----那不就是“格样”“标格”吗?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司马光在其所上《选人试经义札子》中亦有云: 臣窃见国家旧制,资荫出身人初授差遣者,并令审官院流内铨试省格诗或赋或论一首,或五经墨义十道,各从其便。(司马光撰,李之亮笺注《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卷三五,巴蜀书社2008年版,第1册,第438页) 此处之“格”,系指省试诗之固定格式。------这更是“格样”“标格”。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在所上科场札子中则单用“格诗”指省试诗: 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不问其贤不肖。------这仍然是“格样”“标格”。看来宋朝说的“格诗”基本上都是“格样”“标格”了。
唐时格诗也有“格样”“标格”义的。
因此“格诗”的四种以上的解释,真的很难掌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