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31 10: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黄梅兴中将、姚中英中将、姚子青少将三抗日英烈简介
抗 日 英 烈
黄梅兴,东石坳上村人。黄梅兴治军严明,爱护士兵,廉洁奉公,深受部属爱戴和敬仰。他身为少将旅长,生活俭朴,从不贪非份之财,家境十分清贫,在老家只盖了几间瓦房,盖好后也无钱粉刷,只是在他牺牲后,得到政府抚恤金才粉刷。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中,黄梅兴不幸身中炸弹,壮烈殉国,成为淞沪战役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其牺牲后,上海各界深表哀悼。国民政府在南京中国殡仪馆设灵堂悼念;蒋介石慰勉其遗孀,并派人安顿其家人生活。2004年8月,黄梅兴将军的塑像被安放在上海“人文之林”海上名人纪念园。1985年,徐向前元帅发表《谈发扬黄埔精神》讲话,高度评价黄梅兴等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 日 英 烈
姚中英,大柘墩背村人。1924年参加孙中山革命军后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姚中英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主动请缨,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抗战。为专心杀敌,他把妻子儿女送回平远居住。亲人挽留在家多住些日子。他劝说家人:“如今国难当头,我作为军人,不能躲在家里,只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国家才能和平安定,亲人才能团圆。”即率部由韶关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淞沪会战,屡立战功,擢升陆军第八十三军第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淞沪会战失利后,退入南京城内。12月12日,日军攻破守城部队阵地。他与日军决一死战,身先士卒,不幸中弹身亡。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 日 英 烈
姚子青,大柘墩背村人。1937年8月30日,姚子青率全营六百官兵赴上海宝山县城抗击日军,坚守阵地九天八夜,最后壮烈殉国,年仅28岁。消息传出,中外震惊,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通电全国说:“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中央日报》发表《吊宝山城中六百义士》、《姚将军歌》,称之为“民族人格之表现”;国民政府向全军印发《姚子青大鼓词》。为纪念姚子青,上海宝山县曾改名为“子青县”。武汉市将姚子青生前所居的街道改名为“姚子青路”。南京还铸有姚子青之铜像,以留纪念。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少将。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演说,高度评价黄梅兴、姚子青等抗日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1985年5月,平远县把城镇中学更名为“梅青中学”,以培育后代,发扬爱国主义精神。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