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精华22
注册时间2018-11-28
威望3227
金钱15914
贡献7690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威望- 3227 点
贡献- 7690 次
金钱- 15914 枚
 
|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3-2-14 22:23 编辑
格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简明扼要,深刻准确。格律即具有一夫把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又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妙。自清朝到现代,有许多质疑,否定格律的说法或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唐朝诗人把孤平句作为律诗大忌,而格律却包容孤平句。
二,唐朝,以及宋朝诗人,写了许多平平仄平仄诗,以及大拗句诗,但格律没有反映或肯定。
三,唐朝的诗律,有人说是二五四声律。
对于二五四声律,由于其约束条件少,且有不少违反二五四声律的诗例,因此,二五四声律,对格律构不成威胁。
再说孤平句。
杜甫 夜深露气清,仄平仄仄平,是货真价实的孤平。
刘长卿 五陵远客归,仄平仄仄平,也是货真价实的孤平。
以上两个孤平句,说明唐人把孤平作为大忌,是不必要的,所谓唐人忌孤平,是一个伪命题。
对于孤平句仄平仄仄平,第三个位置的仄声,没必要一定用一个平声来替换,因为仄声有仄声的特点,平声有平声的特点。
至于平平仄平仄诗,及大拗句诗,应是古人写的古体诗。出现了格律诗,不表示古体诗就该消失。另外,格律诗不是万能的,人们没必要什么事情都用格律诗去写。自已的情意,适合用格律诗来表达,就写格律诗。自已的情意,不适合用格律诗来表达,就不要硬写律诗,救写律诗。
理论是实践的反映,总结。但反映不是照相机似的被动反映,总结不是包饺子似的盲目总结。理论对实践的反映,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理论对实践的总结,是过筛子。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理论不是实践的奴隶,对于任何实践,理论都该予以肯定。作为格律诗理论的格律,对于平平仄平仄诗,大拗句诗不予肯定是正确的,因为那些诗,不符合分明原则。格律包容孤平句,也是正确的,因为唐人忌孤平,是一种假象。另外,唐人的作法,也不能说一切都是正确的。
理论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修正作用。唐朝,宋朝,人们在律诗写作上的一些做法,即使很多,很普遍,也不代表正确。凡是不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格律的,都是错误的,都应得到纠正。
格律是展翅翱翔的苍鹰,不是游走在地上的母鸡,或公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