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0|回复: 4

[探讨争鸣] 阅读与思考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3 01: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3 01:46 编辑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分类    方式

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读后的一点感想

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是王振祥 姚剑平两先生的论文,话不多说,兹摘录一下其中的重点

1,《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美与冲淡美,不同于—般风格理论,其中有深层的哲学意味,有强烈的倾向性和特殊的审美追求,有人生态度的折光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把握。2,我國古代向来把美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种,所以朱东润先生将《二十四诗品》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列“雄浑”“豪放”“劲健”“悲慨”“流动”诸品为阳刚之美,“典雅”“飘逸”“绮丽”“纤裱”等品为阴柔之美。
3,雄浑诗美给人一种铺天盖地,放之而弥六合,超升灵魂于神游物表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以心物之间的同构(同态对应和同类相动)为前提。这也就是说,雄浑的外在感性形式见于物象具有“至大”特征,审美主体还要至为“充实”,发于外才能光彩熠熠,耀目生辉,不至于徒有外表,故作壮语以惊人,故日“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4,如果说首品“雄浑”属“阳刚”,那么“冲淡”则属“阴柔”,即优美,与雄浑的崇高感在中西美感心态中截然不同。冲淡的优美感在中西文化中似乎相似之处更多一点。中国传统美感是以优美感为中心内容的,但在中国美感心态中,审美对象往往并非其内容、性质,而是以其活泼泼的内在生命、动态结构引起审美主体的极大关注。在这方面,客体的力度、方向、作用点,往往是其能否构成自身的所在。,
5,如果说雄浑及其联系的豪放、劲健、精神、悲慨,反映了诗人豪年时代踔厉风发的气概和屈己救时的雄心。那么,冲淡以及与其联系的典雅、含蓄、飘逸、超诣,恰恰反映了他遭逢季世,晚唐兵戈大兴,社稷飘摇,他为避祸而隐居中条山,“衰谢当何忏,惟应悔壮图”的退藏于密,却又并不自甘的无穷感慨。
在壮美、优美之间,在雄浑回归冲淡之际,诗人人世和出世相矛盾的辛酸,是深深蕴藏于心的。

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应是从境界的审美角度看待《二十四诗品》的,我觉得把《二十四诗品》归为雄浑与冲淡两大类既有其好的一面也存在着不足,好的一面是删繁就简而让人不再觉得《二十四诗品》有相似甚多之嫌,不足的方面是在雄浑与冲淡之间存在着或虽有侧重而实际上是两不涉者或两相关联者,这方面的问题仍须认真审视。

《二十四诗品》简略如下
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大体上把劲健、豪放、精神、疏野、悲慨、飘逸、旷达此类归于雄浑应该问题不大。把纤秾、绮丽、自然、清奇、委曲、形容、流动此类归于冲淡也应该问题不大。余下的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含蓄、缜密、实境、超诣可能要具体地分析、甄别了。但是这个分析和甄别有点复杂,这不是一篇帖子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故先从略不谈。古代之诗话往往是诗论诗用形象的语言而不用概念化的语言去表达,所以索解不易,故仍须象读诗一样认真品悟其字、句、篇,譬如沉着此品大抵不离从容镇静、不慌不忙的用词之本义,故很难归入壮美之雄浑或柔美之冲淡一类。
近现代人对于《二十四诗品》除了王振祥 、姚剑平两先生的审美境界上的分为壮美与柔美两大类外还有很多种分类方式,如许印芳的品格与诗家功用,杜黎均的文学风格论、创作技考论和文学原理论,许自强的内容方面与形式方面,王宏印的前言结语与创作论、风格意境,张法的阳、阴两分法和春夏秋冬的四分法,张国庆的七分法--风格类、人生态度、美学范畴、审美理想、创作指南、作者的思想和精神指向、美学体系结构,郁沉的其它风格和三大风格【阳刚之美、中和之美、阴柔之美】。

为避免混乱,这里先介绍一下郁沉的分类方式
阳刚之美含雄浑、悲慨、豪放、劲健四项。
中和之美含冲淡、超诣、疏野、高古、旷达、清奇、飘逸七项。
阴柔之美含典雅、沉着、绮丽、纤秾、含蓄、缜密、委曲七项。
其它风格含洗炼、自然、精神、实境、形容、流动六项。

接着再介绍一下许印芳先生的分类方式,许先生先从品格与诗家功用两大类分,再在诗家功用上分为诗兴、作用、造境三个小类。
品格含雄浑、高古、劲健、超诣、飘逸、清奇、冲淡、疏野、典雅、绮丽、纤秾十一项。
诗兴含悲慨、旷达两项。
作用含实境、洗炼、精神、形容、委曲、缜密、流动、自然八项。
造境含含蓄、沉着两项。

第三介绍一下杜黎均的文学风格论、创作技巧论和文学原理论的分类
文学风格论含偏重于思想内容和偏重于艺术形式两小类
偏重于思想内容含雄浑、冲淡、沉著、高古、典雅、劲健、豪放、疏野、清奇、悲慨、超诣、飘逸、旷达十三项。
偏重于艺术形式含纤秾、缜密、绮丽、洗炼四项。
创作技巧论含精神、委曲、流动三项。
文学原理论含自然、实境、含蓄、流动四项。

第四介绍一下许自强的内容方面与形式方面分类方式,其中内容方面含情志、气势【作者主观感情】和境界、形象【客观对象】两项,形式方面则是语言、表现。
内容方面之情志、气势含雄浑、豪放、劲健、旷达、疏野、典雅、高古、飘逸八项。
内容方面之境界、形象含雄浑、绮丽、纤秾、疏野四项,其中的雄浑、疏野两项与情志、气势重叠。
形式方面含含蓄、绮丽、劲健、自然、典雅、飘逸、缜密七项,其中的绮丽、劲健、典雅、飘逸与内容方面重叠。

第五要介绍的是张国庆的分类方式,张国庆的分类方式可以说最为细致,其从风格类、人生态度、美学范畴、审美理想、创作指南、作者的思想和精神指向、美学体系结构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其中风格类又含壮美、秀美和阴阳和合三个小类。
壮美含雄浑、豪放、劲健、高古、飘逸、悲慨六项。
秀美含纤秾、绮丽、典雅、清奇、冲淡五项。
阴阳和合含飘逸、沉著两项,其中的飘逸与壮美重叠。
人生态度含旷达一项。
美学范畴含悲慨一项,与壮美重叠。
审美理想含自然、疏野、实境三项。
创作指南含精神、形容、缜密、含蓄、委曲五项。
作者的思想和精神指含超诣、高古、洗炼三项,其中高古与壮美重叠。
美学体系结构含流动一项。

余下的就不一一介绍了,从境界审美的角度而言,个人比较认同郁沉的分类方式,从品格和诗家功用的角度而言则赞同许印芳先生的分类方式,从细致的角度而言的话则张国庆的分类方式有可取性,哪么,有没可能把以上诸家的分类方式进行揉合呢?我觉得不太可能,起码都是比较难,因为他们的分类角度和方式差别较大,但从不忌重叠这方面着手的话或许仍有一定的可行性,这一点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不过这样的思考和探讨就留待下帖或后来了,否则这帖就显得太长了,不太适合阅读。

综上可见,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在分类上确有其可榷之处,其一是分类未列全细项,其二是采用两分法的分类方式、方法上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而未能客观、科学地反映出《二十四诗品》的长处,这点尤为重要。

资料来源附注
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作者王振祥 姚剑平
《二十四诗品》分类初探,作者众越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09: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二十四诗品》的审美趣味

摘要:相传《二十四诗品》是晚唐的司空图所写,它是中国古代美学历史上的经典名篇之一。《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之精美,令后世学者所心驰神往,言之不尽。它所蕴含的审美趣味观丰富幽微,充满意境和诗味,对后世人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二十四诗品》的审美趣味,体现出生命美学的浓郁的色彩,充满诗意哲理的智慧,展示出美学趣味无尽的魅力。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审美趣味观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品味诗歌的作品,也可以说它是一部评论诗歌、评论人物,谈玄论道的作品。总而言之,它的内容可以论及诗歌的寓意的里外。从古代到现代,《二十四诗品》就像一座迷宫一样,吸引着人们去探索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09: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二十四诗品》审美趣味观的整体风貌

司空图身处于晚唐时期,那个时候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积极先进的儒家思想难以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只有依靠佛家思想来慰藉自己的心灵。因此,他们在审美方面也就很自然的更加喜好那种淡泊超然,本真自然之美了。所以,在这里把司空图的审美趣味观的整体风貌概括为“淡泊超然、气韵自然”。整体上来说,它既包含了道家所追寻的自然简单之美,又包含了佛倡导的超脱空灵之美。淡泊不仅仅是平淡,而是在平淡中追求平凡超脱的真逸之美,自然之韵味。这种审美追求和精神实质体现在整个《二十四诗品》中。

(一)在描物造境的方式与手段上体现审美趣味观

在《二十四诗品》中,大部分的诗歌都用了“云”“风”“水”等自然之美意象。比如《二十四诗品·冲淡》中对于“惠风”的描述是,它轻轻拂衣,读之也仿佛受到了春风的爱抚,让人心旷神怡;《二十四诗品·纤称》中的“流水”“远春”,其形容的是清澈明快的溪水延绵开去,远远的春色映入眼帘,“远春”一词使用的尤其巧妙,不仅恰到好处的把春意还不浓,草的颜色朦朦胧胧的感觉表现了出来,而且使得诗歌整体的意境更清新而且更富有创意。《二十四诗品·典雅》中的“白云”和“幽鸟”,以雨过天晴后,白云与自由飞翔的鸟儿相互追逐为意象,从侧面描述出一个看淡云卷云舒的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一种典雅与淡泊的美感。《二十四诗品·自然》中描绘的在山林里面“过雨采苹”,下过雨的山林,它景色是多么的清新自然。所有的意象、意境的共同特点展示了司空图自然淡泊、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趣味观。

(二)在主体精神与自然对象相互交融的关系上体现审美趣味观

司空图在面对自然对象时,不是像当代人那样表现出功利心很强的心态,也不是用一种审视的态度去对待,他用的是一种心物合一的和谐的自然观去审视。作为主体的人和自然没有了界限和时空的阻隔,瞬间得到了超然的感觉。司空图的这种心态,导致了他在审美趣味上对自然、淡泊和超逸之美的偏好。《二十四诗品·冲淡》品中的“饮之太和”,是指充分吸收大自然之气。“饮”字生动的体现了司空图和大自然息息相通的和谐之感,物我交融之感。《二十四诗品·洗炼》的“载歌幽人”,说的是一个独自唱歌的人。这个诗歌讲述的是,在一个月亮高挂的晚上,一个人独自走在一个幽静的树林旁边散步的情景。

(三)以直觉入诗、感悟入诗中体现审美趣味观

司空图非常重视直觉和感悟之美感,这个跟他推崇道家思想有一定的关系。道家思想推崇瞬间的直觉和感悟,甚至尝试着一种与道没有隔阂的状态,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到达绝对自有的逍遥世界中。《二十四诗品·超逸》中,“匪神之灵,匪机之微”描述的就是审美经验感受的由来,不是因为有神灵的庇佑,也不是有什么奥秘可言,而是一种把抽象的哲学思想转为具体诗意的形式。因此,《二十四诗品》中很多地方都表现出了这种美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09: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二十四诗品》审美趣味观的影响

(一)对意境论成熟化的推进

意境论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美学理论之一,司空图“韵外之致”的意境理论对后人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尤其是明朝末年的王士帧,他对司空图的意境理论的赞扬和解释,使得《二十四诗品》的影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王士帧利用《二十四诗品》中的语言,并且在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神韵说”主要强调的是诗歌的一种清韵淡泊的感觉,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深远的美感。这种追求和司空图对意境幽微的要求是一样的,而且把司空图的“弦外之音”表现得更为具体了。王士帧将佛禅思想進一步融合到司空图美学思想之中,使其更具哲学思想。王士帧对司空图的推崇,不仅改变了当时社会只知道一味模仿宋朝诗歌的不良风气,而且还形成了一股新的美学风气。

(二)提升诗味论的美学地位与影响

诗味论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诗歌最为重要的评鉴手段之一,司空图诗味论在中国美学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提升,得益于苏轼的欣赏和大力倡导。揭曼硕云:“司空图的味外味,坡公常举以为名言。”说明苏东坡对该理论和思想的重视。苏轼和司空图可以算作上是穿越时空的朋友,《二十四诗品》审美思想对他们两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苏轼来说,加深了他对诗味的理解,并且将它推广开来,让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播,对于司空图来说,也提升了他在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09: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二十四诗品》审美趣味观的当代意义

(一)内悟性审美感受的追求

司空图强调独处、素默的方法。《二十四诗品》基本上每一品诗歌都是司空图在独处寂然的状态下创造出来的,具体的诗句中也多处提及到独处的情景。只有在素默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心感受到这些细腻、敏感的情思,才可以坦诚的面对自己,感悟生命的本质,才能慢慢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观,但是现代人总是忙忙碌碌的,被各种琐事所束缚,因此要抽出时间去认真的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真正的喜好,然后尝试着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纠结,从容简单的感受人生的美好。

(二)自然旨趣的审美价值回归

现在,我们大多数生活与城市之间,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比较少,每天就是往返于各高楼之间,每天看到的唯一自然景象——天空,也是深受雾霾污染严重,天空蓝鲜少看到。这反映在当代哲学美学思想上,如刘成纪所说的生态美学的意义是“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和谐统一”。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司空图审美趣味观最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对走出当下生态困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十四诗品·沉着》中的“海风”“明月”,在自然的景象之中,最能激发我们思考生活本质,体验美好生命,抚慰疲惫的心灵的灵感。学会用最简单的精神面对生活,那么就可以让现代人走出焦虑、迷茫的困境。

(三)自由超拔的审美境界

司空图审美趣味观蕴藏了丰富的超拔追求精神,主要体现在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启示我们思考本质问题,净化心灵, 自觉的追求这种超拔的人生境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被各种名利与虚荣所吸引,沦为欲望的奴隶,失去精神自由。司空图的美学思想启示我们,去追求这样诗意的生活,以更好的心态来对待人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真实的感受生命的美好。及时回归平淡琐碎的生活,也能以一种从容的心态面对,泰然处之,珍惜当下。

四、结语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审美趣味观所展示的具体丰厚的美学价值,它启示着我们去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与感悟存在,为现代人焦虑、迷茫的生存困境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振祥,姚剑平.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J].名作欣赏,2019(09)

[2]韩云花.《二十四诗品》之“含蓄”集解[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06)

[3]孙敏明.论《二十四诗品》的休闲境界[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