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3 01:46 编辑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分类 方式
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读后的一点感想
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是王振祥 姚剑平两先生的论文,话不多说,兹摘录一下其中的重点:
1,《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美与冲淡美,不同于—般风格理论,其中有深层的哲学意味,有强烈的倾向性和特殊的审美追求,有人生态度的折光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把握。2,我國古代向来把美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种,所以朱东润先生将《二十四诗品》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列“雄浑”“豪放”“劲健”“悲慨”“流动”诸品为阳刚之美,“典雅”“飘逸”“绮丽”“纤裱”等品为阴柔之美。
3,雄浑诗美给人一种铺天盖地,放之而弥六合,超升灵魂于神游物表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以心物之间的同构(同态对应和同类相动)为前提。这也就是说,雄浑的外在感性形式见于物象具有“至大”特征,审美主体还要至为“充实”,发于外才能光彩熠熠,耀目生辉,不至于徒有外表,故作壮语以惊人,故日“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4,如果说首品“雄浑”属“阳刚”,那么“冲淡”则属“阴柔”,即优美,与雄浑的崇高感在中西美感心态中截然不同。冲淡的优美感在中西文化中似乎相似之处更多一点。中国传统美感是以优美感为中心内容的,但在中国美感心态中,审美对象往往并非其内容、性质,而是以其活泼泼的内在生命、动态结构引起审美主体的极大关注。在这方面,客体的力度、方向、作用点,往往是其能否构成自身的所在。,
5,如果说雄浑及其联系的豪放、劲健、精神、悲慨,反映了诗人豪年时代踔厉风发的气概和屈己救时的雄心。那么,冲淡以及与其联系的典雅、含蓄、飘逸、超诣,恰恰反映了他遭逢季世,晚唐兵戈大兴,社稷飘摇,他为避祸而隐居中条山,“衰谢当何忏,惟应悔壮图”的退藏于密,却又并不自甘的无穷感慨。
在壮美、优美之间,在雄浑回归冲淡之际,诗人人世和出世相矛盾的辛酸,是深深蕴藏于心的。
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应是从境界的审美角度看待《二十四诗品》的,我觉得把《二十四诗品》归为雄浑与冲淡两大类既有其好的一面也存在着不足,好的一面是删繁就简而让人不再觉得《二十四诗品》有相似甚多之嫌,不足的方面是在雄浑与冲淡之间存在着或虽有侧重而实际上是两不涉者或两相关联者,这方面的问题仍须认真审视。
《二十四诗品》简略如下:
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大体上把劲健、豪放、精神、疏野、悲慨、飘逸、旷达此类归于雄浑应该问题不大。把纤秾、绮丽、自然、清奇、委曲、形容、流动此类归于冲淡也应该问题不大。余下的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含蓄、缜密、实境、超诣可能要具体地分析、甄别了。但是这个分析和甄别有点复杂,这不是一篇帖子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故先从略不谈。古代之诗话往往是诗论诗用形象的语言而不用概念化的语言去表达,所以索解不易,故仍须象读诗一样认真品悟其字、句、篇,譬如沉着此品大抵不离从容镇静、不慌不忙的用词之本义,故很难归入壮美之雄浑或柔美之冲淡一类。
近现代人对于《二十四诗品》除了王振祥 、姚剑平两先生的审美境界上的分为壮美与柔美两大类外还有很多种分类方式,如许印芳的品格与诗家功用,杜黎均的文学风格论、创作技考论和文学原理论,许自强的内容方面与形式方面,王宏印的前言结语与创作论、风格意境,张法的阳、阴两分法和春夏秋冬的四分法,张国庆的七分法--风格类、人生态度、美学范畴、审美理想、创作指南、作者的思想和精神指向、美学体系结构,郁沉的其它风格和三大风格【阳刚之美、中和之美、阴柔之美】。
为避免混乱,这里先介绍一下郁沉的分类方式:
阳刚之美含雄浑、悲慨、豪放、劲健四项。
中和之美含冲淡、超诣、疏野、高古、旷达、清奇、飘逸七项。
阴柔之美含典雅、沉着、绮丽、纤秾、含蓄、缜密、委曲七项。
其它风格含洗炼、自然、精神、实境、形容、流动六项。
接着再介绍一下许印芳先生的分类方式,许先生先从品格与诗家功用两大类分,再在诗家功用上分为诗兴、作用、造境三个小类。
品格含雄浑、高古、劲健、超诣、飘逸、清奇、冲淡、疏野、典雅、绮丽、纤秾十一项。
诗兴含悲慨、旷达两项。
作用含实境、洗炼、精神、形容、委曲、缜密、流动、自然八项。
造境含含蓄、沉着两项。
第三介绍一下杜黎均的文学风格论、创作技巧论和文学原理论的分类:
文学风格论含偏重于思想内容和偏重于艺术形式两小类:
偏重于思想内容含雄浑、冲淡、沉著、高古、典雅、劲健、豪放、疏野、清奇、悲慨、超诣、飘逸、旷达十三项。
偏重于艺术形式含纤秾、缜密、绮丽、洗炼四项。
创作技巧论含精神、委曲、流动三项。
文学原理论含自然、实境、含蓄、流动四项。
第四介绍一下许自强的内容方面与形式方面分类方式,其中内容方面含情志、气势【作者主观感情】和境界、形象【客观对象】两项,形式方面则是语言、表现。
内容方面之情志、气势含雄浑、豪放、劲健、旷达、疏野、典雅、高古、飘逸八项。
内容方面之境界、形象含雄浑、绮丽、纤秾、疏野四项,其中的雄浑、疏野两项与情志、气势重叠。
形式方面含含蓄、绮丽、劲健、自然、典雅、飘逸、缜密七项,其中的绮丽、劲健、典雅、飘逸与内容方面重叠。
第五要介绍的是张国庆的分类方式,张国庆的分类方式可以说最为细致,其从风格类、人生态度、美学范畴、审美理想、创作指南、作者的思想和精神指向、美学体系结构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其中风格类又含壮美、秀美和阴阳和合三个小类。
壮美含雄浑、豪放、劲健、高古、飘逸、悲慨六项。
秀美含纤秾、绮丽、典雅、清奇、冲淡五项。
阴阳和合含飘逸、沉著两项,其中的飘逸与壮美重叠。
人生态度含旷达一项。
美学范畴含悲慨一项,与壮美重叠。
审美理想含自然、疏野、实境三项。
创作指南含精神、形容、缜密、含蓄、委曲五项。
作者的思想和精神指含超诣、高古、洗炼三项,其中高古与壮美重叠。
美学体系结构含流动一项。
余下的就不一一介绍了,从境界审美的角度而言,个人比较认同郁沉的分类方式,从品格和诗家功用的角度而言则赞同许印芳先生的分类方式,从细致的角度而言的话则张国庆的分类方式有可取性,哪么,有没可能把以上诸家的分类方式进行揉合呢?我觉得不太可能,起码都是比较难,因为他们的分类角度和方式差别较大,但从不忌重叠这方面着手的话或许仍有一定的可行性,这一点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不过这样的思考和探讨就留待下帖或后来了,否则这帖就显得太长了,不太适合阅读。
综上可见,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在分类上确有其可榷之处,其一是分类未列全细项,其二是采用两分法的分类方式、方法上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而未能客观、科学地反映出《二十四诗品》的长处,这点尤为重要。
资料来源附注:
论《二十四诗品》雄浑与冲淡的美学思想,作者王振祥 姚剑平
《二十四诗品》分类初探,作者众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