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5|回复: 18

李白流放至夜郎考[转帖]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19 18: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1-19 18:24 编辑

李白流放至夜郎考[廖向希]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是半路赦回,还是已实到其地,是一直没有弄清的问题。但现在占上风的说法是李白并没有走到夜郎,在半路上就遇赦放回了。如游国恩先生主编的大学中文教材<<中国文学史>>说:“乾元二年( 759 ) 李白西行至巫山,因遇大赦,得放还。”最为矛盾的是清人张澍,他的<<养素堂集>>卷十二有<<李白未至夜郎辨>>,力辩李白流放未至夜郎;而他在<<续黔书>>中又有<<李白至夜郎辨>>一文,力辨李白流放到了夜郎。由此可见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但是,这个问题如果不弄清楚,李白这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诗人的许多诗作就很难解释正确,甚至被完全曲解。所以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应该是文学史专家、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阅读了李白的全部诗作和朱金城、瞿蜕园二先生<<李白集校注>>中的全部资料,我发现李白流放肯定是到了夜郎的,而且住了三年之久。
  这在李白诗歌中能找到许多内证。
  李白<<送别>>诗云:“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迁人”李白,已经有了“闲居”,而且在那里送客人,盼“圣朝”的赦书,可知诗人一定是在某一流放地的,而李白一生就只流放过这一次,他不是在夜郎,又能在哪里呢?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的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都足以说明李白已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这首诗的标题中的“南流夜郎”和诗句中的“夜郎天外”说明这个固定的地点,只能是夜郎。
  李白的<<流夜郎闻酺不预>>中写道:“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有专家认为这是李白“在途中的想象之辞”,那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李白如果是在流放途中,那么,“闻酺不预”也必定有一个确切的地点,为什么不“愿得风吹”到此地,而偏要吹到尚未到达的“夜郎”去呢?李白当然知道,“酺”这个东西,可不是能够久放的。其次,一些专家、学者和大学教科书的意见,李白可是“乾元元年(即758年)秋八月”才开始流放的, 而皇上“赐民酺五日”的事,查<<唐书>>可知是在至德二年二月李璘失败之后的十二月,也就是在757年的十二月。照旧说,李白根本就还没有动身呢, 又怎么会在途中?由这点也可以看出旧说是如何的前后矛盾。
  李白<<放后遇恩不沾>>诗中写道:“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诗中所说的“恩”,专家学者们均认为是指<<新唐书.肃宗纪>> 所载:“乾元元年(758)十月甲辰,大赦。”那么,由这首诗可知, 这次大赦并没有赦李白。“独弃”、“未许回”就是证明。按旧说,这时李白刚流放两个月,正在路上奔波,怎么可以用“长沙国”为喻呢?因为“长沙国”是贾谊被贬之后固定的栖身之所,只可比居住的流放地,不能比流走的路上。古人用典可是极为讲究的。这也可以反证,李白当时身在流放地夜郎。
  而李白<<赠别郑判官>>诗里有“二年吟泽畔,憔悴几时还?”而<<江上赠窦长史>>诗里有“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的句子,<<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诗中有“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的句子。这些诗句说明,李白“二年”在盼“几时回”,到“三年”便从夜郎还而“归及长风沙”了。这些诗句说得明明白白,这些数字完全不是在用典。因为屈原流放,和“两年”是沾不上边的,其余两例就更不存在用典的问题了。
  以上所引李白诗表明,李白从“盼豫章书”、“盼紫泥书”到“思汉酺”、再到“思沾恩”,又到“二年”盼“几时回”,最后到“三年归”,脉络极为清晰,确定无疑地证明李白流放到了夜郎,而且在夜郎住了三年左右。
  此外,李白还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一诗可为佐证。王琦以为“此诗所谓乌江者,指浔阳江耳”,致使后来的学者们大都沿用此说,这是李白流放未至夜郎说引起胡乱解说李白诗的有力证明。为了便于理解,把这首诗抄在下面: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失势青门旁,种瓜复几时?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歧。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遥瞻明月峡,西去亦相思。
  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于,“乌江”究竟指的是哪条江;如果指的是今贵州的乌江,那么,李白流放就到了夜郎,因为乌江就在夜郎的东边。这一点成立,“李白西行至巫山,因遇大赦,得放还”的陈说就不攻自破了。
  主张李白流放未至夜郎的学者,如<<李太白全集>>编注者王琦便在这首诗下注释说:“<<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乌江,是大禹所疏。’知此诗所谓乌江者,指浔阳江耳。”可是,此结论却和李白这首诗的内容大相径庭。  
    这首诗是按时间的先后,从宗十六家由盛到衰叙起,详细叙述了宗十六姐弟俩陪伴他同到夜郎的过程。前十六句和本题无关,不去说它。后十句,则须详加分析。“适遭云罗解”五个字,概括了李白关在浔阳狱中的生活,下句的“翻谪夜郎悲”应该是离开浔阳上路去夜郎了。接下去的四句“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渐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诗里讲的哪里像是浔阳江边的事呢?乌江既然才“去州五里”,怎么能说是“千里远”?这里就“留别”而去了,怎么能说是“千里远从”?如果宗十六仅仅是来这里探监的,李白完全可以写成“千里远存之”,何以要用那个“从”字,须知李太白可是精于用字的高手啊。“二龙随”的“随”字,“千里远从”的“从”字,都是跟着走的意思。李白用词可是准确得很。
  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更能说明问题:“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这四句诗的珍贵之处在于,李白准确的写出了宗十六由夜郎乌江东归的路线:明月峡──白帝城──黄牛峡。唐代的这三个地方,据杨齐贤说:“白帝城隶夔州,黄牛峡隶峡州,明月峡隶渝州。”──都在今天的重庆四川境内,都是在浔阳去夜郎的路上。我们中国的古诗词都有一个构思的通例,古人概括为“眼前景,心中事”,如果真是在浔阳江边送别,李白何以置眼前的浔阳江景于不顾,而要去写几千里以外临近夜郎的明月峡白帝城呢?有人认为那是诗人在遥想西去夜郎的路线,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由浔阳向西到夜郎的路线应该是黄牛峡──白帝城──明月峡。李白是在蜀中长大的,不可能颠三倒四到以为从浔阳去夜郎要先经白帝城再过黄牛峡吧。而且在浔阳江送别,又怎么能“遥瞻”重庆这边的“明月峡”呢?造成这重重矛盾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乌江错误的解释为浔阳江了。
  我们要恢复李白此诗的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承认诗题中的乌江是贵州的乌江。李白是在贵州的乌江送别宗十六,所以,宗十六的东归之路,才能如诗中所叙。明月峡,因为在重庆,距离乌江最近,在宗十六东归之后,李白还要西进,所以李白又回过头来东望明月峡,越往西去,越是在想念宗十六,这就是“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的意思。这样解释,诗中的“及此二龙随”“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就有了着落。由这首诗,我们还能了解到,李白流放是宗十六姐弟俩相伴而去的,宗十六走后,还有他的姐姐相伴这位不幸的诗人去夜郎。写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感慨唐代人际关系之淳厚。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0 08: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李白从什么路线去夜郎呢?当时去夜郎有两条路:一条是沿江经五尺道入夜朗;一条是沿江自涪陵入夜郎。说李白沿长江到涪陵入夜郎,行船上至白帝城遇赦而返回江陵一说是经得起考证的。

点评

金筑子,新春快乐。 新的一年开始了,您总写错别字的嗜好应该改一改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2 1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3-1-20 09: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必然性,但还是有点意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3-1-20 11:26: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李白》

点评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2 0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88

帖子

21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3
贡献
550
金钱
929
发表于 2023-1-20 15: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流放夜郎案  法制日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透露的喜悦之情即使相隔一千多年,我们依然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我们在背诵的时候没有特地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当时李白因罪被判流放夜郎,忽然接到了赦免通知,免去流放服役之苦,重获自由,自然欣喜万分。能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的诗仙李白为何会被流放夜郎呢?这就要从“安史之乱”说起了。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镇守东北边的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33天便攻下洛阳,“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唐军在灵宝山道被伏击,大败溃散,20万人只剩约8000人,仓皇逃回潼关。潼关失守,中门大开,叛军直逼长安而来,唐玄宗带着杨国忠、杨贵妃等仓皇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时,发生兵变,将杨国忠、杨贵妃等杨氏一族悉数处死。
经此一役,玄宗西逃入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称帝,是为肃宗,玄宗为太上皇。七月十五日,玄宗逃到汉中时,听从了房琯的建议,下出分置的制诏,命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节度都使,“以少府监窦绍为之傅,长沙太守李岘为都副大使”。除了永王李璘,还任命了太子李亨、盛王李琦、丰王李珙,但只有李亨和李璘分赴所任。其实,玄宗用意在于让太子收复黄河流域,李璘负责经略未被安禄山攻陷的长江流域地区。最差的预想是隔江而治。但是受古代的通信速度限制,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称帝,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了。七月十五日,玄宗才发出的制诏可谓一纸空文。八月十二日,肃宗灵武称帝的通报才到达玄宗处,无兵无权的玄宗只能无奈接受。但是,李璘接到命令后,就离开玄宗,七月至襄阳,九月至江夏,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带领舟师,顺江东下,谋取金陵。诚然,李璘是按照玄宗的旨意在办事,但是江山易主,时移世易,肃宗怕他占据江南富庶一带,拥兵自重,争夺帝位,就命令他脱离兵将,到四川见唐玄宗。他不从命,还没有来得及准备争夺帝位,便被唐肃宗以谋逆、割据江东的罪名出兵围剿,后于江北兵败,被皇甫侁所杀。李白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携家人南奔,上了庐山。永王李璘在到达江陵之后,先后三次派人上庐山请李白下山。至德元载(756年)十二月,李白随韦子春下庐山,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刚开始,李白对永王是抱有期待的,曾自比乐毅,将永王比作燕昭王,但过了两个月他就对永王失望了。他发现李璘没有打算重用自己,只是想借自己的名头而已,“徒尘忝幕府,终无能为”,恍如一粒微尘,便萌生退意,从前线逃亡了。然而现实的环境没有给他提供宽松的处变之道。李璘最初领的是玄宗之令,但当他知道肃宗已经即位,还忘公谊而急私愤,不思“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肃宗面对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却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先对李璘下手。李白夹在中间确实如同一粒微尘,无力改变时局,也无法逃脱命运。至德二载(757年)二月,李璘失败被杀,李白虽然不是他主要的谋士,但也受牵连被捕,被关在寻阳的监狱里,这一年李白已经56岁了。因为附逆得罪,李白被捕入寻阳狱中。尽管在李璘幕府中只有两个月光景,按罪也当诛。好在郭子仪施以援手,才改为流放夜郎。当时宣慰大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思为李白极力奔走,认为罪轻应放,并上书朝廷,荐李白可用。但唐肃宗不允许,只是将他假释出来。结果,李白终未能躲过这一劫,当年十二月底,对他判处的刑罚是加役流。
李白虽然不是李璘集团的核心,也从未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他的诗作实打实地歌颂了永王。《唐律疏议》卷第一名例律第6条“十恶”中的“谋反”规定:“谋反,谓谋危社稷。”即策划动摇皇帝的统治。对于“谋反”罪的认定范围极宽。已行即罪、不必有害,出言即罪、不必有行,但谋即罪、不必有言行,并且一人即可称谋、不必二人或多人。只要施行,不论有害无害即有罪,只要说出来不必施行也构成“谋反”罪,而且不必多人合谋,只要一个人即可称“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对罪名的描述类似于现代刑法理论中的危险犯。《唐律疏议》卷十七贼盗律第248条“谋反大逆(问答一)”规定:“即虽谋反,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斩(谓结谋真实而不能为害者。若自述休征,假托灵异,妄称兵马,虚说反由,传惑众人而无真状可验者,自从祅法);父子、母女、妻妾并流三千里,资财不在没限。其谋大逆者,绞。”由此可见,“谋反”罪的定罪范围非常宽泛。而且,只要定罪都应处斩,而且家人也要连坐流三千里。所幸,我们从李白刑罚的执行情况推知,他应该被判的是加役流,役三年。李白在《江上赠窦长史》中写道:“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此处的三年应为确指,非虚数。
于是,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李白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李白在水路上生活了十五个月,抵达巫峡,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因关内大旱,肃宗大赦天下,“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于是有了这首著名的七绝《早发白帝城》。



点评

应该找《唐律疏议.名例十一、名例二十四、名例三十》。 “加役流”,是“遇赦不沾”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0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3-1-20 16:0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碗茶 发表于 2023-1-20 15:26
李白流放夜郎案  法制日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这 ...

应该找《唐律疏议.名例十一、名例二十四、名例三十》。

   “加役流”,是“遇赦不沾”的。

点评

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李白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李白在水路上生活了十五个月,抵达巫峡,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因关内大旱,肃宗大赦天下,“天下现禁囚徒,死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0 16: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88

帖子

21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3
贡献
550
金钱
929
发表于 2023-1-20 16: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3-1-20 16:05
应该找《唐律疏议.名例十一、名例二十四、名例三十》。

   “加役流”,是“遇赦不沾”的。

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李白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李白在水路上生活了十五个月,抵达巫峡,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因关内大旱,肃宗大赦天下,“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

肃宗一言,唐律《唐律疏议.名例十一、名例二十四、名例三十》改了,李白还没到夜郎:千里江陵一日还

点评

“加役流”、“长流”不在五刑之内,五刑中的“流”,分三等:二千里役一年(赎铜80斤可免流);二千五百里役一年(赎铜90斤可免流);三千里役一年(赎铜100斤可免流)。 “加役流”“长流”不可赎,遇赦不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2 1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3-1-22 00:1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3-1-20 11:26
“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3-1-22 11:4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碗茶 发表于 2023-1-20 16:24
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李白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李白在水路上生活了十五 ...

“加役流”、“长流”不在五刑之内,五刑中的“流”,分三等:二千里役一年(赎铜80斤可免流);二千五百里役一年(赎铜90斤可免流);三千里役一年(赎铜100斤可免流)。

   “加役流”“长流”不可赎,遇赦不沾。       大赦天下不括其内。

  “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是特赦。     只不过今人惯言“大赦”而已。

  贊同李白半道遇赦,不然的话,李白在夜郎服役遇赦的,户籍只能是夜郎人,其交纳税项、徭役等得与当地百姓同,但人身,无故(如父母、叔伯、兄弟死丧等)仍不能走出夜郎。


   特借金首版帖向站上领导、诗长、诗兄一干人等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51

帖子

21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2
贡献
530
金钱
885
发表于 2023-1-22 12: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0 08:20
那么李白从什么路线去夜郎呢?当时去夜郎有两条路:一条是沿江经五尺道入夜朗;一条是沿江自涪陵入夜郎。说 ...


金筑子,新春快乐。
   新的一年开始了,您总写错别字的嗜好应该改一改啦。

点评

你这个水平都能读懂,那就是成绩主要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2 1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 17: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弋攱 发表于 2023-1-22 12:39
金筑子,新春快乐。
   新的一年开始了,您总写错别字的嗜好应该改一改啦。 ...

你这个水平都能读懂,那就是成绩主要的!

点评

玉免迎春,金筑子,您老人家的国学基础越来越厚实了。 恭喜发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0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6: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758年)盛唐·李白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
斩鳌翼娲皇,鍊石补天维。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皇池。
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
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
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
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
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
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
-----------------
从这一首看,李白真的到过夜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3-1-23 21:3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资料:

  “……………。

   历史沿革

  乌江,先秦到唐代称牂牁江(先秦时期贵州属牂牁古国),又有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的,唐时设立黔中道,故唐宋又称黔江。……。
  元代首次被称为乌江。蒙古人南下,用蒙古语记下各地名字,再音译成汉字,导致了许多谬误,如沿河北部河流“思邛”被记为“思渠”(因为当地巴蜀语有鼻音韵尾脱落情况)。乌江也是此时得名。”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按全国山川形势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合共十道;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在“关内道”增置“京畿道”,“河南道”增置“都畿道”,“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合共十五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3-1-24 01:0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如主帖所言,李白在夜郎服役三年,那就是被判“加役流”了,三年刑满,还用得着皇帝老儿特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3-1-24 04:24: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却足以说明李白己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己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

     :~     :~     :~     :~   

   李白    安陆   的  许氏  妻,这么聪明,会走去寄“豫章书”,那么,何必不再聪明一次,趁李白途中仍未到夜郎时,屈指一算,“计程今日到梁州”,做个提前量,早些时日写好信,预发到李白应该行经的驿站、验证文牒的地方,不就成了? 打自李渊允许官员们私下有书信往来,经历百余年,民间的“邮”递也十分发达呀。(车递为“传”,步递为“邮”,马递为“驿”。民间,已发明赶驴仔投递哩。)

     =     =     =     =     =     =
  “此外,李白还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一诗可岁佐证。………
………………………。
我们还能了解到,李白流放是宗十六姐弟俩相伴而去的,宗十六走后,还有他的姐姐相伴这位不幸的诗人去夜郎。写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感慨唐代人际关系之淳厚。”

       :~     :~    :~     :~

  读到这里,我不能不大喝一声:喂,人家的姐姐,千金买壁的宗煜小(老)姐,你干嘛?须知:“李白安陆的许氏妻”虽无投寄“豫章书”,但毕竟她才是李白的妻子,这“三陪”,可由不得你去做哩!

  唐代三等流、加役流、长流,犯妻必须陪“流”,父母,妻儿跑不掉,但,年龄上了60岁,或残病,长期病患可以不陪“流”。李白无父无母,妻子宗氏,理应没有陪“流”(李白不在等“豫章书”吗?)那么,疑点来了:宗氏60岁或以上?比李白年纪还大?可民间传奇故事,说的是李白49岁娶了个30岁的大姑娘宗氏的呀;宗氏残疾?无资料显示;长期卧病?李白在狱中的时候,宗氏不是多方奔走的呀。这次,还能送君送到乌江旁。对吧?判了任何一种流刑,犯人是不准与妻妾离婚的,必须陪流。那怕宗氏是大肚婆,也必须陪。反正,途中分娩,有二十天产假给你将息身体。       这是唐代流刑的特点,也成了李白流放夜郎的疑点。

   另外,唐代流刑规定行程,马,车步,船都规定了一天应走多少里路程。船行江面,河面的规定也不一样,规限十分详细。而李白此去夜郎,无疑行程日子超标许多,那怕到了流放地首府,估计挨板子早给杖死了。解差也少不了挨鞭笞。最主要的疑点是:超出流刑行程日子仍在途中的流犯,大赦(三等流)特赦(加役流、长流)也不赦的,但李白,却遇赦了。这种特赦,只有皇帝开金口,指名道姓说赦免某某,才可以的,但这种赦免,大多会录入史载。而李白,却没有。

        ……………
        ……………

  写多了。    老实讲,这些事儿,我们弄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51

帖子

21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2
贡献
530
金钱
885
发表于 2023-1-24 09: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2 17:22
你这个水平都能读懂,那就是成绩主要的!


  玉免迎春,金筑子,您老人家的国学基础越来越厚实了。
恭喜发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3-1-24 19:5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3-1-24 18:54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依据《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一诗推断李白没有到达夜郎,而是中途就遇赦回去了。 ...

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