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0|回复: 3

[探讨争鸣] 浅说形象思维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19 09: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同志在跟陈毅谈论诗词说‘诗词要注重形象思维’,什么是形象思维?简言之,形者体也;象者相也、似也;思维者心之所系也;概念上的释义则是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先说形,形即是人或事物外在所固有的姿容,譬如说叶子,通常我们想到的便是它的形状,或长或短或尖或圆,或深或浅或绿或蓝或红或黄,或迎风摇曳或淋雨低垂或沐月而挺或经霜而枯痿或历雪而飘落,这些便是叶子的姿容;把这些姿容象照相一样如实地描绘出来便是相,而把这些姿容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形容则叫象,象也者,似也,譬如说女人如花即是把女人比喻成象花一样美丽、可爱;在形象思维上,照相式的直接描写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有了进一层的描述把某物比作好似某物的表现手法则是进一步的艺术表现了;但是,仅有以形比形在文学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高层次的形象思维应是做到神似和神形兼备;什么是神似意思是指神态或神情相似,此并不求其形似而求其神韵相类似,譬如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春风与剪刀之间不存在形体的相似性,但却有神韵上的类似性,即都具裁剪之功什么是神形兼备意思是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举例如著名的咏絮才谢道蕴把飘飞的柳絮比作雪便是不但似而且神似,可以说是神形兼备,而比作撒盐就显得逊色多了。

      除了静态的、以人比物和以物比物等形象描写是形象思维外,动态的、叙述的、复合的形象描写也是形象思维,如“人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又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值得一说的是这样的描写前后具有不可逆性,它属于流水对,流水对多呈复合语法的状态,或并列或递进或因果或转折等;还值得一说的是诗歌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还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常常有机地结合,譬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们会觉得这很自然很和谐,要是写成了黄河依山尽,白日入海流的话大概就该骂娘了,如此有违常情也有违基本的大自然逻辑,这样的违常和违背基本逻辑的习惯上叫文理不通。哲理诗也具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如横看成岭侧成蜂,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语法往往不是单一性而是呈其复合状态的,如并列、因果、递进、转折等;修辞也是如此,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既有白发三千丈的夸张,又有愁似白发三千丈长的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也类似,譬香稻啄馀鹦鹉粒, 碧梧棲老凤凰枝,其中便有以物喻物如鹦鹉粒以香稻、凤凰枝以碧梧的形象思维的一面,又有其神似的形象思维的一面,毕竟鹦鹉粒和香稻之间、凤凰枝和碧梧之间不见得具有形体、姿容上的相似性,尤其是凤凰枝,凤凰是人们主观想象出来的东西,谁也没见过凤凰,又怎么知道凤凰枝是如何的呢?大抵也就只能是凭文学作品中对凤凰的神话描写而品味其风采神韵了。

     形象思维的表现方式一般表现为白描和化形象为形象,除前面所举的几种表现方式还有化抽象为形象和化形象为抽象等,譬如‘诗是心头一颗青青的草’便是化抽象为形象,诗是个抽象的概念,而青青的草是具体的、形象的概念,这是化抽象的‘诗’为‘青青的草 ’;譬如‘那缕飘缈的香烟是我淡淡的乡愁便是化形象为抽象’,那缕飘缈的香烟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乡愁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这是化形象的‘’飘缈的香烟‘’为抽象的‘乡愁’了

    综上,姑把形象思维的常见表现方式归为以下几类
1,白描,也就是客观的直接描写,简称为相。
2,以物喻物或以人喻物、以物喻人,求其形似,简称为象、似。
3,以物喻物或以人喻物、以物喻人,求其神似,简称为神似。
4,以物喻物或以人喻物、以物喻人,不仅求其形似,也求其神似,简称为神形兼备。
5,叙述式的描写,简称为叙述式形象思维。
6,复合式的描写,含复合语法和复合修辞、复合的形象思维简称为复合式形象思维。
7,化抽象为形象的形象思维。
8,化形象为抽象的形象思维。

      所谓形象思维,一言以蔽之就是心里要想着如何在诗中构建出令人具有联想、想象空间的一幅画图,所以诗画是相通的,都能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画家是用点、线、面的几何构图,而诗人是用文字去构图,所谓诗情画意,王维的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就是这个道理。

      国画的理论和技法也常挪到诗词的理论和技法上来,譬如勾勒和点染就常常用之于诗词,空间构图上的高低、宽窄、深浅、远近、浓淡、留白等也常常用之于诗词的理论和技法,总的来说,国画中的美学鉴赏和审美情趣基本上都适用于诗词的美学鉴赏和审美情趣。

      不过诗词毕竟是重意的文体,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力上比国画的视觉艺术要宽广得多,譬如在维度上诗词的叙事、说理、情感、时间、抽象等方面比国画有更多的艺术表现空间,所以诗词是诗人心中的画笔下的言,传达给读者的是口耳眼的言心中的画,从而更能深入人心。



      举例如丘逢甲先生《舟入梅州境》,稍懂国画的人士是都很容易根据诗中的意境构建出一幅国画来的,这便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具体诗例。

             悽绝天涯雁叫群,秋江一棹入斜曛。
             阴那山色云中现,蓬辣滩声雨里闻。
             隔岭树疑孤塔露,得风帆带乱峰奔。
             平生去国怀乡感,只合江头醉十分。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09: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为百度资料

形象思维的三个特征:

1、以具体形象为基础: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的。

2、运用想象:形象思维必须从客观世界获取材料并且运用想象。

3、相似性:形象思维不像抽象思维中的归纳和演绎那样直接,它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

形象思维按发展水平分三种形态:

(1)三至六七岁的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只反映同类事物中一般的东西。

(2)成人在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

(3)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分析、抽象和概括,而形成典型性形象。



扩展资料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是三种普遍的思维形式。具体人的思维,不可能限于哪一种。解决一个问题,做一项工作或某个思维过程,至少是两种思维并用。两种,就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所谓三种,就加上灵感。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现实,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类型,具有概括性、间接性、超然性的特点,是在分析事物时抽取事物最本质的特性而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深刻地反映着外部世界,使人能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预见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趋势,预言“生动的直观”没有直接提供出来的、但存在于意识之外的自然现象及其特征。

灵感思维是在一定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的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的思维。灵感思维也称做顿悟,诗人、文学家的“神来之笔”,军事指挥家的“出奇制胜”、思想战略家的“豁然贯通”、科学家、发明家的“茅塞顿开”等,都说明了灵感的这一特点。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是这种方法的形象化的描写。灵感来自于信息的诱导、经验的积累、联想的升华、事业心的催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09: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

(二)非逻辑性
形象思维不像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对信息的加工一步一步、首尾相接地、线性地进行,而是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形象思维是或然性或似真性的思维,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的证明或实践的检验。

(三)粗略性
形象思维对问题的反映是粗线条的反映,对问题的把握是大体上的把握,对问题的分析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所以,形象思维通常用于问题的定性分析。抽象思维可以给出精确的数量关系,所以,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往往需要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结合,协同使用。

(四)想象性
想象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所以,形象性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7-4 15: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7-4 20:43 编辑

      概念化的东西毕竟比较枯躁,现在我们可以将形象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嗅觉形象、触角形象、味觉形象等并举诗例以说明。

  一、视觉形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听觉形象。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再如项安世的《小雨怀张升之》:
  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蓬声。

  又再如苏舜钦的《雨中闻莺》:
  娇□人家小女儿,半啼半语隔花枝。
  黄昏雨密东风急,向此飘零欲泥谁?
  即用大家所熟悉的状写难以描绘的形象。由于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把握不住的,诗人往往利用大家所熟悉的声音比喻大家不熟悉的声音,以引起人们对某些声音的记忆与联想。(□处应为“女旁加一个矣字”)

  再如韦庄的《赠峨眉山弹琴李处士》:
  一弹猛雨随手来,再弹白雪连天起。
  凄凄清清松上风,咽咽幽幽陇头水。
  吟蜂绕树去不来,别鹤引雏飞又止。
  锦鳞不动惟侧头,白马爷听空竖耳。

  三、嗅觉形象。如陆游的《早梅》:
  东坞梅初动,香来托意深。
  明知在篱外,行到却难寻。

  再如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再如王安石的《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之一:
  与客东来欲试茶,倦投松石坐欹斜。
  暗香一阵连风起,如有蔷薇涧底花。

  四、味觉形象。如:

风欹众柳自成妍,雨泣残花不忍看。
急唤曲生尝杏子,及渠小苦未生酸。

雨沈飞絮绿阴寒,梅子枝头点点酸。
心事向来吟不尽,梨花院落一春残。


又如:
食豆兼食苗,豆苗瘦如缕。
不闻豆花香,惟带豆叶苦。


查慎行这首诗中的豆苗瘦如缕是视觉,豆花香与豆叶苦则是嗅觉与味觉,虽这嗅觉与味觉的描写不如豆苗瘦如缕具体。

  五、触角形象。如大家都知道的荆轲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成功是死,不成功也是死。他用生命写就的这两句诗成了千古绝唱。作为当时社会矛盾的聚焦人物,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当然是巨大的。一个“寒”字,既包括了自然气候之寒,又包括了政治气候之寒;既包括了他皮肤所感到的寒冷,又包括了他内心所感到的寒冷。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的政治风云,与诗人波涛汹涌般的内心活动。


  再如白居易的《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六、心理形象。如王建的《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七、场景形象。如老杜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八、人物形象。如: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又如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九、自然形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如: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十、动物形象。如《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总的来说,诗词中形象牵涉甚广,不能一一详尽和概括,这还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去感悟和学习。


参考帖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86994&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