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1-18 08:21 编辑
现将吟者发在香港诗词的奇文转来这里,香港诗词理论版扬之水并不同意吟者的奇谈怪论
渐成凤毛麟角的老老干体
随着肆意假嚎的新老干体以及刻意干嚎的口号体的异军突起,虽属干嚎但不失情真的老老干体已经越来越稀少了,其稀缺程度比凤毛麟角没多多少。这与受过战争年代血与火洗礼的老一辈老干的相继仙逝不无关系,更与《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诗词价值观》所倡导的全新诗词价值观和诗词界高端“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中华诗词事业”的工作思路关系极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是没法子的事情,奈何?好在笔者有幸,刚又看到两首老老干体,在此隆重推介一下。
作者才八十四五,年龄上显然算不上老老干,却能长年坚持写老老干体,这点精神还是难能可贵的。贵就贵在老老干体尽管谈不上什么艺术性,毕竟好歹大多情真,毕竟留住了“情动于中”这一中华传统诗之根基嘛!故此,在肆意假嚎的新老干体、刻意干嚎的口号体以及为片面追求佳句而不惜胡诌八咧的匠人体肆虐当代古典诗坛之际,作为大小中华诗词论坛诗词理论栏目双料首版的金某子先生,从骨子里鄙视新老干体、口号体以及匠人体,并以《诗两首》等等与之抗衡,殊为难得。
“诗两首
我的诗一是白话,二是与自己有关。那些见别人的韵就跟,内容则不知所云者,我是不为的。
友人总是把心担,百病缠身过此关。
电话频来微信问,精神依旧语音甜。
未知别个何如症,只报吾身细吐痰。
最是失眠多少日,此时算是复从前。
有说新冠后遗症,稀奇古怪把人缠。 我之右腿钻心痛,网上寻因有点悬。 原是招来带状疱,对医下药始求安。 近闻火化排长队,我在家中慢用餐。
高级会员门外谈诗先生沙发点评:
“胸中有诗,眼里处处是诗,何必用生词僻典遮掩。”
高级会员门外谈诗先生板凳点评:
“疫情以来诗,无非是死人,无药,几成老生常谈,能细腻描写心境如老金者不多,“近闻火化排长队,我在家中慢用餐。”,平平道来,何等笔力,不言志而志自明。”
必须承认,门外谈诗先生如此褒奖,对于进一步激发金某子先生以及与金某子先生类似的耄耋广义老干、古稀广义老干以及花甲广义老干的写诗积极性大有裨益,对于进一步发扬光大“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中华诗词事业”之大场面更是大有助益。故此,尚须同时为门外谈诗先生点个赞!
当然,诗也好,词也罢,毕竟属于文学艺术,失却中华传统诗词所固有的诸多艺术性,也便不成其为中华诗词了。这是《诗两首》作者金某子先生需要特别注意的,需要积极改进的,需要切实下大力气跨越式提高的。
为了襄助诸如此类广义老干朋友迅速实现“跳一跳,够得到”之目标,即速大幅度提高诗艺,诚邀列位方家由衷褒扬,善意指拙,点到为止,以便类似的广义老干群体共同受益,与千家万户的千军万马共同努力,尽早在真正意义上振兴中华诗词,并为2035年全面建成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扬之水: 这类诗歌就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考虑形象、意境、表现手法、审美意趣等,完全抛弃古典诗歌的艺术审美概念化的东西,用纯现代的白话文创作。或许真能适应现代读者的口味,但是似乎与传统完全割裂终究是不值得提倡。作为个人创作的特色,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或许能得到一些人的赞同。 好在有真情实感,不至于假大空,比之空号口号的诗歌还是更有实际上的意思。 我觉得,写这样的白话格律诗,还不如直接写现代诗,可以不受近体诗的格律影响,也可以长短不拘。 “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中华诗词事业”——这样的号召本身就存在问题,即便是唐代,也不见得人人都能创作。要知道泥沙俱下,终究不一定会淘洗出黄金。大家都来创作,只能减低艺术标准和审美要求,不利于出精品。其结果,写得好的,别人说看不懂;粗浅之作,人人能看得懂,就不是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