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1-12-3
威望589
金钱1838
贡献1188
高级会员

威望- 589 点
贡献- 1188 次
金钱- 1838 枚
|
本帖最后由 门外谈诗 于 2023-1-19 14:03 编辑
百家论坛学鸣诗韵,谈当代诗坛及老干体,颇见深度广度和高度,摘录来学习:
1,其实大可不必批判老干体。老干体也是体,亦颇有真情。
学诗,要有个过程,有的经老干体,有的经强说愁体,有的经一味用事不知所云体,有的经泥古体,只要不满足这些体而不断的写,便会逐渐甩掉这些而走向成熟走向自由王国。
2,谭中颇多诗,已然成为顺口溜和直白说事体······这应该是个过程,这过程不丢怯。但如果把这当作目的地,又当作是一个成熟的很厉害的写作体验,那就是敝帚自珍了!
3,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内,近30年来的旧体诗坛主要存在着三种弊端或病象,它们严重地制约着当代旧体诗词的发展进程。其一是“老干体”盛行。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追溯起来,“老干体”的前身是革命年代的“新台阁体”,新中国成立后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群文艺界领导或者开国将帅,他们经常诗词唱和,展现了革命年代的太平风度和盛世景象。这种诗体在艺术上追求以文为诗、以赋为词,重铺排和渲染,格调华美丰瞻,但难掩骨子里的疏阔苍白。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时代的更迭,一大批离退休老同志在含饴弄孙的晚年寄情于传统诗书画,“新台阁体”遂蜕变成“老干体”,由于作者的传统文化学养和古典诗词素养与前辈相比皆有不及,甚至等而下之,故“老干体”的盛行给当代旧体诗坛的声名带来了莫大的伤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