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3 1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法探幽(二)
21.立意
宋之问《登越台》:
江上越王台,升高望几回。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常起,山晴雨半来。冬花扫庐橘,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归心不可度,白发重相催。
陆贻典:“陈简斋(指《渡江》)心哀中原,而所咏者唯吴岫。宋考功身留越地,而所望者乃日边。时异、人异,而情一也。知此则樵歌巷曲,可与《三百》同观,何唐宋之别乎?”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无名氏:“中四句与孟(指孟浩然《临洞庭湖》)工力悉敌,而颈联尤老,起结辣豁。孟只身世之感,而此抱家国无穷之悲,事境尤大云。”
柳之厚《衡阳与梦得分路别赠》: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木平。
直以疏慵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方回:“柳子厚永贞元年乙酉自礼部员外郎谪永州司马,年二十三矣,是时未有诗。元和十年乙未,诏追赴都。三月出为柳州刺史,刘梦得同贬朗州司马,同召又同出为连州刺史。二人者,党王叔文得罪。又才高,众颇忌之。宪宗深不悦此二人。‘疏慵招物议’,既不自反,尾句又何其哀也?”
纪昀:“五、六乃规之以谨慎韬晦,言已往以戒将来,非追叙得罪之由。虚谷以为不自反,失其命词之意。”
22.寓意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薇。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何义门:“第七反言之,末句自省之词,‘自觉’者问心有所负也,故是少陵同调语。‘花落’则君子渐消,‘鸟飞’则智士先去,是皆谏臣所不容坐视者也。句中有两层。落句温厚,为长者之言,尽直臣之节可也。”
纪昀:“子美以建言获谴,平时必多露圭角,此诗有规之之意,而但言自甘衰朽,浮沉时世,则诗人温厚之旨也。五、六寓意深微,末二句语尤婉至。圣朝既以为无阙,则谏书不得不稀矣。非颂语,乃愤语也。或乃缕陈天宝阙事驳此句,殆不足与言诗。”
刘宾客《自江陵沿流道中》:
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
沙村好处多逢寺,山叶红时觉胜春。行到南朝争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
纪昀:“三、四言闲适自如则有渔父,迅利来往则有商人;言外寓不闲居又不得志之感,结慨儒冠流落,即飞卿‘欲将书剑学从军’、昭谏‘拟脱儒冠从校尉’之意,而托之古迹,其辞较为蕴藉。”
韩致尧《春尽》: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间易得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何义门:“以春尽比国亡,王室鼎迁,天涯逃死,毕生所望,于此日已矣。元遗山尝偕次联而续以‘惟余韩偓伤心句,留与垒臣一断魂’,盖以第三比叛臣事敌,第四比弱主之迁国也。”
陆放翁《病足累日不出庵门折花自娱》:
频报园花照眼明,蹒跚正废下堂行。拥衾又听五更雨,屈指元无三日晴。
不奈病何抛酒盏,粗知春在赖莺声。一枝自浸铜瓶水,喜与年光未隔生。
纪昀:“三、四暗言花事将尽,非横插,亦非空写。六句从对面托出,不见花意。用笔皆极玲珑。”
郎士元《送杨中丞和蕃》:
锦车登陇日,边草正凄凄。旧好随君长,新愁听鼓鼙。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
纪昀:“汉有征蕃之垒,今乃有和蕃之使。讽刺入骨。”
杜工部《朝雨》:
凉气晓萧萧,江云乱眼飘。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事尧。草堂樽酒在,幸得遇清朝。
纪昀:“后半从三、四句生出,感‘鸳’与‘燕’之知时避地,而因发此慨。”
陆放翁《醉中作》:
宦游三十载,举步亦看人。爱酒官长骂,近花丞相嗔。
湖山今入手,风月始关身。少吐胸中气,从教白发新。
查慎行:“三、四俱用杜,亦紧顶举步看人意。”
张子寿《庭梅咏》: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
方回:“详味诗思,盖为李林甫所陷。先罢相,又坐举周子谅为御史,贬荆州长史,此荆州诗也。先有戏题春意云:‘一作江南守,江林三四春。’在玉泉寺古塚诗后,然则诗岂无为而徒作者哉?”
纪昀:“纯是寓意。”
晁叔用《梅》:
南雪看未稳,北风吹已残。才堪十年梦,不称一生酸。
日月方回首,风霜与凭栏。迟明出谢客,顿觉帽围宽。
方回:“凡赋梅,盛称其美,不若以自况而自超于物外可也。”
宋景文《答劝农李渊宗嘉州江行见寄》:
嘉月嘉州路,轲峨挼部船。山围杜宇国,江入夜郎天。
霁引溪流望,凉供水阁眠。愧君舟楫急,遂欲济长川。
纪昀:“结有寓意,妙在无痕。”“轲峨”,高貌。“挼部船”,乃官船土语。
23.篇骨
韩昌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纪昀:“语极凄切,却不衰飒。三、四是一篇之骨。末二句即归缴此意。”
24.情景
杜工部《遣兴》:
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
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期。
许印芳:“前半固是平常,五、六写景不著一情思字,而孤危愁苦之意含蓄不尽。结语尤为沈痛。”
杜工部《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方回:“此诗余幼而学书,有此古印本为式,云杜牧之书也。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纪昀:“前四句是思归。‘片云’两句紧承思归说出。后四句乃壮心斗发。‘落日’二句提笔振起,呼出末二句,语气截然不同。虚谷此评却不差。”
杜工部《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幽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方回:“看前辈诗,不专于景上观,当于无景言情处观。老杜三诗三样,然骨格则一也。”
纪昀:“虚谷此评,对晚唐装点言之,不为无见。然诗家之妙,情景交融。必欲无景言情,又是一重滞相。”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方回:“起两句言题,中四句言景,末两句摆开言意。盛唐诗多如此。全篇浑雄齐整,有古味。”
纪昀:“晚唐法亦如此,但气格卑弱耳。盖诗之工拙,全在根柢之浅深,诣力之高下,而不在某句言情、某句言景之板法,亦不在某句当景而情,某句当情而景,及通首全不言景,通首全不言情之变法。虚谷不讥晚唐之用意猥琐,而但诋其中联之言景,遇此等中联言景之诗,既不敢诋,又不欲自反其说,遂不能更置一语,但以‘多如此’三字浑之。盖不究古法,而私用僻见,宜其自相窒碍也。”
陈后山《别负山居士》:
田园相与老,此别意如何。更病可无醉,犹寒已自和。
高名胡未广,诗句尚能多。沙草东山路,犹须一再过。
方回:“此诗全在虚字上着力,除‘田园’、‘沙草’、‘山路’六字外,不曾粘带景物。只于三、四个闲字面上斡旋妙意,其苦心亦已甚矣。”
25.炼诗
杜工部《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晓,采诗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方回:“‘桃花’对‘柳叶’,人人能之,惟‘红’字下着一‘入’字,‘青’字下着一‘归’字,乃是两句字眼是也。大凡诗两句说景,大浓大闹,即两句说情为佳。‘转添’、‘更觉’,亦是两句字眼,非苟然也。所以悲早春,所以转愁,所以更老,尾句始应破以四海风尘,兵戈未已,望乡思土,故无聊耳。此乃诗法。”
查慎行:“三、四从虚处着笔,倍见力量。”
张司业《江南春》:
江南杨柳春,日暧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萍。
晴沙鸣乳雁,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纪昀:“三、四自然,其妙在于‘红入’、‘青归’之上,而虚谷不知。”
王右丞《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滞还期。
纪昀:“此诗之妙,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然不可以躐等求也。学盛唐者,当以此种为归墟,不得以此种为初步。尾句‘滞’字一作‘无’,‘无’字声律为谐,而下语太重;‘滞’字文意活脱,而声律未谐。然唐人拗体亦有末联入律者,似尚未妨。”又云:“此种皆熔炼之至,渣滓俱融,涵养之熟,矜躁尽化,尔后天机所到,自在流出,非可以摹拟而得者。无其熔炼涵养之功,而以貌袭之,即为窠臼之陈言,敷衍之空调。矫语盛唐者,多犯是病。此亦如禅家者流,有真空、顽空之别,论诗者不可不辨。”后人评诗,以工部为圣,太白为仙,右丞为神,诚不易之论。
王半山《欲归》:
水漾青天暧,沙吹白日阴。寒垣春错寞,行路老侵寻。
绿稍还幽草,红应动故林。留连一杯酒,满眼欲归心。
许印芳:“荆公诗炼字、炼句、炼意、炼格,皆以杜为宗。集中古今体诗,多有近杜者。然非形貌近杜,乃骨味神韵与之合也。诗不学杜,必不能高。而善学者,百无一二,唐之义山、宋之半山、山谷、后山、简斋,此五家者真善学杜者也。后人欲入浣花翁之门,须从此五家问津。”
曾茶山《仲夏细雨》:
霢霂无人见,芭蕉报客闻。润能添砚滴,细欲乱炉薰。
竹树惊秋半,衾裯惬夜分。何当一倾倒,趁取未归云。
方回:“三、四已工。第六句‘惬’字屡锻改,乃得此字。”
纪昀:“此字微妙,此评亦得其甘苦。”
陈伯和《次韵山居》:
解组沧溟畔,携家紫翠间。地临双港胜,天与两年闲。
茅屋静闻雨,竹篱疏见山。所惭邻舍老,句险不容攀。
纪昀:“‘山’以‘篱疏’始见,‘雨’却不以‘屋静’始闻,此句炼而不配。若改‘闻’字为‘听’字,即得。盖听雨非静坐不能也。结到和意,是古法。然出得太突无绪,又不得以古法藉口,所谓言非一端。”
杜工部《送韩十四江东省觐》: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纪昀:“纯以气胜,而复极沈郁顿挫,不比莽莽直行。因峡‘静’而闻滩声之‘转’,因江‘寒’而见树影之‘稀’,四字上下相生。”
许印芳:“观前段可悟炼气之法,观后段可悟炼句之法。”
王半山《双庙》:
两公天下骏,无地与腾骧。就死得处所,至今犹耿光。
中原擅兵革,昔日几侯王。此独身如在,谁令国不亡。
北风吹树急,西日照窗凉。志士千年泪,泠然落奠觞。
许印芳:“此诗善炼气,故无板排直泻之病。纯使议论,且纯向空际着笔,绝不挦撦事实,而事实皆在浑括中。足见笔意之高,力量之大。前八句曲折往复,极沈郁顿挫之致。九句、十句陡然接写景物,神色益旺。尾联以吊古结,含情无限。此等诗老炼沈雄,虚谷所云步骤老杜者是矣。又庙今在归德府,祀张巡、许远。”
刘宾客《题招隐寺》:
隐士遗尘在,高僧精舍开。地形临渚断,江势触山回。
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殷勤最高顶,闲即望乡来。
纪昀:“后半首好在自说自话,不规规于‘寺’字,而七句又不脱‘寺’,运意绝佳。五、六沉着,只‘例’字墨痕太重。”
许印芳:“‘例’字小疵,而能摘出,足见心细。又按:三、四是常语,宋子京再游海云寺诗云:‘天形攲野尽,江势让山回。’袭用其语,而‘攲’字、‘让’炼得好,有青出于蓝之妙。可见作诗贵加锤炼功,决不可草草混过。”
26.装点
王勃《游梵宇三觉寺》: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棲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方回:“四十字无一字不工,岂减沈佺期、宋之问哉?裴行俭以器识一语少王、杨、卢、骆。彼专以富贵骨相取人,而文之以器识之说,吾未见裴之合于‘四子’也。宾王檄武氏:‘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气盖万古,虽败而死何伤?或谓亡命为僧,亦未必然。唐律诗之初,前六句叙景物,末后二句以情致缴之,周伯弼四实、四虚之说遂穷焉。”
纪昀:“四实四虚之说固拘,必不主四实四虚之说亦拘。诗不能专主一格,亦不能专废一格。装点是‘四杰’本色。然有骨有韵,故虽沿齐、梁之格,而能自为唐世之音,第四句尤有神致。”
查慎行:“次联每句中两字着力,创调也。”
贾浪仙《送朱可久归越中》:
石头城下泊,北固瞑钟初。汀鹭潮冲起,船窗月过虚。
吴山侵越众,隋柳入唐疏。日欲供调膳,辟来何府书。
方回:“汀上之鹭,潮冲之而见其起;舟中之窗,月过之而见其虚。可谓善言吴中泊舟之趣。‘吴山’、‘隋柳’一联,近乎妆砌太过。”
27.无法
刘方平《泛舟》: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
纪昀:“有第二句则‘千声’句复矣,如曰申第二句,则三句又不申第一句,此谓无法。”
山人按:同上,幽而明者也,言篇之法,尤可细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