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7|回复: 7

三平收三仄收孤平

[复制链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1-10 12: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整理一下有关的帖子
理论研究不在于什么先与后、多与少。而在于合理不合理,推理正确不正确,大小前提周延不周延。
更主要的是否抓住了突破点。
古风与格律诗的三平收三仄收孤平的异同,古人今人都抓不住要点,所以白费口水。
我们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也只是乱打鼓而已。直到最近,刚刚才找到了事物的本质:
1.古今平声字与仄声字的音重问题的差异,造成了今人对古人举措的不理解
2.最后一个字的拖音问题,解决了最后一字不足拍的问题
3.由于古代平声字音重比仄声字轻,所以句中要两个平声字连用,平声字才读得清晰。而最后一个单独的平声字,由于有拖音帮助,自然很清晰。
这三点我以为足以解决三平收三仄收孤平的问题。如果真如此,刚刚其功甚伟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12: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平自救是存在的
但不是妄自拟测作者原来是怎样想的
孤平自救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不是考虑用字问题,而是考虑读音的效果问题。就是平仄搭配莫使孤单,从声律搭配上由于古代的平声比仄声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今人不懂古今平仄音重,因此对古人运用平声字理解不了),孤独一个平声字读起来轻而不明,因此常常要两个搭配使用。当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因135不论而用仄时,则成仄平仄仄平,中间只一个平声,声音太弱,于是再次利用135不论,把第三字的仄改为平,这样就成仄平平仄平,中间两个平连在一起,平声读起来就清晰了。
那为什么不考虑后面用两个平声字呢,因为最后一个字可以拖声,音就清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12: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格律诗中的三平收的理论的论述不是我发明的,我只转述刚刚的推理。三仄收则是我仿刚刚进行推理的。
刚刚说因为古风节奏23,后面的3字为一个节奏点,所以三平收不但常见,而且是喜爱的一种句式。
格律诗由于节奏改变为2221(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承认这条的无法参与这里的讨论)。后面的一字只是半拍,不足拍怎么办?由于格律诗已转变成吟诵文学,因此只能在吟诵的拖音上下功夫。平声长而平,仄声重而短。因此通过拖音能使最后一字成一拍的只有平声最好。通过时间和实践,劣汰优存,于是形成了唐格律诗取平声字为韵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人们不会去注意,古今的平声仄声音长与音强是不一样的。今人误以为是一样的。古代的平声比仄声长,却比仄声轻,古代的仄声比平声短,却比平声重。现在,平声仄声的音长差不多了,只有上声有些不同,所以多个上声字在一起,前面的上声字都要读成近似阳平声,原因就是上声字音长太长了些,读起来不协调,所以只好变读。现在的平声反而比仄声读得重,仄声反而比平声轻。大家是不是没有注意?懂得这一条,是不是更能体会唐人为什么格律诗取平声字为韵。
平声字为韵,读诗拖音,于是半拍拖成了一拍。如果用仄声字,却因为仄声字短,拖音后达不到一拍,大概是半拍多一点,放在韵脚上读起来很尴尬,再加上音重,拖长了很难听的。所以劣汰优存,淘汰了仄声为韵。
平声韵的句子会出现三平收现象。后来大家认为格律诗中三平收的句式不好,定为诗忌。为什么呢?一直无人说清楚过。
其实道理很简单。三平收的句子,通过拖音,结果平声出现一连两个节拍。根据246分明的格律理论,也就是相间,一平一仄相间才行,现在却出现了两个平声节拍,有点近似拗句了。这种现象自然不好,所以被定为忌,确实有些道理。

以上是刚刚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12: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三仄收是我学刚刚进行推理的。因为刚刚没谈三仄收。
格律诗中的三仄收的确也不大好,但情况没有三平收严重,所以古人对之态度不一样,于是没有结论。
三仄收,最后一个仄字也拖音,但因为仄声字本身就音短,即使正常的拖音也达不到一拍,这样三个仄声字加上拖音大概是一拍半多点,但达不到连在一起的两个仄声拍子,所以虽然照样不好,却没有三平收严重。
我们两个人的理论合在一起似乎能说清格律诗中三平收三仄收的问题。请大家积极的讨论,看能不能彻底的解决这个千古未决的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12: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就会提出最后两字平声,通过拖音,岂不也超过一拍?
是的。读出的是一拍半。但比三仄收的拍子长度短,因此问题没有三仄收严重。而且最后两个字为仄,拖音后也超过一拍。只要拖音总会多多少少超过一拍的长度,习惯了便不为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14 11: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讨论三平三仄孤平的人太多了,他们的问题或则想当然,或者人云亦云,即使是王力这样的大学者也只是从古人的喜恶谈他的合理性。他们统统言不及衷。
理论靠例子多少来说明问题,那是发现率或概率,发现率研究事物是不是存在,正确与否暂且不论;概率研究存在的多少,存在的合理性的比率。他们都能从某方面说明问题,但都只能说明事物的表面现象,不是事物的内在关系。
搞理论的都得学好哲学中最基本的三段论,否则只是假理论家。三段论的大前提就是要研究的事物的核心概念,比如格律诗的格律就是三相与对仗,格律诗的节奏就是246,格律诗的韵就是一韵到底。研究什么就以什么为大前提;小前提就是与大前提息息相关的联系。由此进行推理,得出的结论才是事物的内核。
比如本楼的孤平问题,所有人的议论都谈不到点子上,人云“平不令单”,大家一般都认为有理,但为什么有理,便不知出发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14 13: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考虑孤平是忌还是不忌,我只一直思考为什么会提出孤平问题。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好几年,几乎网上论及的孤平帖子我都会去看,但看后都会感叹一句:言不及衷。
一直到有一个谈古今音区别的帖子,里面说到古今都讲平仄,除了入声,其他内容基本也没什么不一致的地方。但它里面谈到了古今平仄音的长度和强度的区别,让我震撼:
平声古代音比仄声轻,现代反而比仄声重;仄声古代比平声短,现代除了上声,平仄音长已差不多。
我感到我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了。原来纠缠孤平问题上数十年,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古今平仄音的差异,以今律古,永远干睁眼。
孤平限制在只研究五言句。孤平说法有几种,我这选平声押韵的孤平。
五言律句24分明,因此2或4上必定有一个是平声。
所有的平仄句式有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常式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1不论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3不论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1、3皆不论
这16个句式都保证了24分明,因此不管怎样13不论,它们都是律句,不违律。
但是3不论出现三平收和三仄收;1、3皆不论也出现三平收和三仄收
而1不论出现孤平:仄平仄仄平。
研究孤平句中的平声。
大前提:根据律句24分明,知道律句的节奏是221,两个平声字都在节奏点上。
小前提:第二个字平声,只有一个平,根据“平不令单”,
结论:因此这种孤平不好。
但为什么“平不令单”呢?结症就在此,解开了,这个三段论就成立。解不开,它便是谜团。
现在我们知道了古今平仄的区别,便能解答了。
前四个字仄平仄仄中,平只一个,周围都是仄声,仄声字重,平声字轻,在唱时,平声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使它唱得很清晰,但在吟诵中,由于平声轻,在一片较重的仄声音的围剿下,这个平声字可能读音就不大清晰了(当然不是所有的平声字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吟诵是为了使人听清句子的意思,当有不清晰的音,就影响了听的效果。由于这样,我们要利用13不论的理论,拉一个平声字来作伴,两个平声字在一起,又利用平声字“平而长”中的“长”,平声字就清晰了。于是人们归纳出“平不令单”的规律。
于是接下来聪明的人会问,最后一字也是孤独的一个平声字,为什么又不存在“平不令单”呢?答曰,节奏是两个字一拍,最后一个字不足一拍,怎么办?拖音呀,拖一下变成一拍,有一拍长的平声,声音就不会含混不清了,所以最后一个字为平就不存在“平不令单”的问题。三段论就是这样推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8 17: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5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