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杂体诗的范围界定 鄢化志

[复制链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1-8 18: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2-4 14:13 编辑

杂体诗的范围界定1.古人关于杂体诗范围的两种阐述方式
  从各种典籍看,古人关于杂体诗范围与概念的明确阐述,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体格罗列,二是属性解说。《艺文类聚》、《宋文鉴》等诗文选集和有关文体论著只载录体格名目或兼录作品而无评论阐释,宋以后的多数论及杂体诗的诗话论著,虽有属性论述,但除了《沧浪诗话》、《诗人玉屑》外,又多是零星点评而不涉及体格名目。仅皮日休《杂体诗序》及明代《文章辨体》、《文体明辨》、《冰川诗式》等书兼及作品及体格阐释。在体格名目上,由唐至清的各家罗列交错牴牾,日渐繁杂;在体格概念的阐释上,诸书的论述分散漫漶,不断扩大延伸。因此,今天讨论杂体诗的范围,只有充分考虑各种文体论著和杂体诗选集所收录的所有诗歌,同时参照历代不断扩展延伸后的杂体诗的概念,将“杂体诗”的名称产生之前的,但又符合这一概念的诗格悉加网罗纳入,全面考核,才能做出合乎杂体诗实况的界说和定义。
2.六部代表著作中认定的杂体诗种类
  先看几部收录杂体诗作品或诗体名目的重要著作的入选体格:
  (1)第一部集中选录杂体诗作品的《艺文类聚》(唐初欧阳询等撰)卷五六,收有后来概念的杂体诗70余首,诗体36种:
  ①柏梁台 ②离合诗 ③回文 ④建除 ⑤六甲 ⑥十二属 ⑦两头纤纤 ⑧六府 ⑨藁砧 ⑩五杂俎 四气 四色 字谜 道里名 数名诗 郡县名 县名 州名 卦名 药名诗 姓名诗 百姓名 相名诗 鸟名诗 歌曲名 龟兆名 针穴名 将军名 宫殿名 屋名 车名 船名 树名 草名 八音 口字
  (2)首次集中阐释杂体诗的诗体名称含义的《乐府古题要解》(中唐吴兢撰),涉及符合后来杂体诗概念的诗歌体材26种:
  ①砧藁(应作藁砧) ②连句(后作联句) ③离合诗 ④盘中诗 ⑤回文诗 ⑥百年诗 ⑦道里名诗 ⑧星名 ⑨郡县名 ⑩卦名 药名 姓名 相名 宫殿名 草树鸟兽名 歌曲名 针穴名 将军名 车名 船名 数名 寺名 八音 六甲 十二属 六府
  (3)首次确立体裁概念的杂体诗名称的《杂体诗序》(晚唐皮日休撰),论及杂体诗25种:
  ①柏梁台 ②离合 ③反复 ④回文 ⑤叠韵 ⑥双声 ⑦风人 ⑧短韵 ⑨强韵 ⑩四声 三字离合 郡县 药名 建除 六甲 十二属 卦名 百姓 鸟名 龟兆 口字 两头纤纤 藁砧 五杂俎 联句
  (4)首次从理论角度设专章论述杂体诗体格种类的《沧浪诗话》(宋严羽撰)限定的杂体诗共15种:
  ①风人体 ②藁砧体 ③五杂俎体 ④两头纤纤体 ⑤盘中体 ⑥回文体 ⑦反复体 ⑧离合体 ⑨建除体 ⑩字谜体 人名体 卦名体 数名体 药名体 州名体
  (5)首次为杂体诗设专卷选录作品的《宋文鉴》(宋吕祖谦撰)选入杂体诗19种:
  ①星名 ②人名 ③郡名 ④药名 ⑤建除 ⑥八音 ⑦四声 ⑧藏头 ⑨离合 ⑩回文 一至十字 两头纤纤 五杂俎 了语 不了语 难言 易言 联句 集句
  (6)所有涉及杂体诗的作品选集、文体论著或诗话论著中,收录杂体诗种类最多者,当属明人徐师曾《文体明辨》。虽然书中的《杂体诗序说》限定的杂体只有拗体、蜂腰、断弦、隔句、偷春、首尾吟、盘中、回文、仄起、叠字、句用字、藁砧、两头纤纤、三艳妇、五杂俎、五仄、四声、双声叠韵、问答等十九种,但按近现代杂体诗的概念,该书中的杂言、杂句、杂韵、杂数、杂名等栏下的诸体,也应纳入杂体诗范畴,依此标准,《文体明辨》中列入的杂体诗作品的体格达88种:
  ①三句体 ②五句体 ③促句体 ④七.五相间体 ⑤三五七言 ⑥一三五七九言 ⑦一至七字 ⑧一至九字 ⑨一至十字 ⑩拗体 蜂腰体 断弦体 隔句体 偷春体 首尾吟 盘中体 回文体 仄起体 叠字体 句用字体 藁砧体 两头纤纤体 五杂俎体 五仄体 四声体 双声体 叠韵体 答题 进退韵 颠倒韵 平仄两体 四时 四气 四色 五噫 六忆 六甲 六府 八音 十索 十离 十二属 十二辰 百年 数名 人名 建除 星名 二十八宿 道里名 郡县名 州名 县名 针穴名 姓名 将军名 古人名 歌曲名 屋名 船名 车名 药名 草名 树名 鸟名 兽名 卦名 龟兆名 离合 诙谐 风人 大言 细言 小言 难言 易言 了语 不了语 乐语 醉语 馋语 滑语 吃语 远意 暗意 字谜 物谜 禽言
  以上所举在杂体诗的寂寞岁月中产生过关键作用的六部著作⑦,共出现杂体诗的体裁名称209次。除去重复,实有杂体诗的体裁名称98种。这当然不是杂体诗种类的全部。由于诗歌观念和艺术形式的演进,杂体诗体裁形式也在一定的原则下不断更新,根据唐宋到清末各种典籍中杂体诗名目的不完全统计,总数达200种以上。有关情况将在以下章节中作具体阐述。
3、杂体诗与正体诗的范围界定
  从以上各书所列杂体诗名称看,古人的分类颇有些杂乱。比如回文体是杂体诗的大宗,其下可分为就句回文,两句回文、半章回文、通体回文、交错回文等多种细类,但各书只作为一类,和草名、药名、人名、建除等体并列。而这些嵌鸟兽草木车船州县各种名称的诗体,看来很多,实则体裁手法毫无二致,仅用字不同。若按内容,只一个“杂名体”便可一言以蔽之,在体制形式上,更可统归入“嵌字”一类。因此,若将上述近百种杂体诗按体裁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进行科学归纳,再结合古人对正体诗的论述,便可看出:杂体诗之所以有别于正体,主要体现在字数(句式)、句数、格律、立意四个方面:
  (1)句式:即不同字数组成的诗句形式。中国古代诗歌习惯以“言”(每句字数多少)作为诗体分类标准,从二言三言直到十言以上的整齐句式诗体和句式参差的杂言体一应俱全。但在传统诗学观念中,只有整齐的四言、五言、七言和句式无定规的杂言是正体,其余都属杂体。明·徐师曾《文体明辨》云:
  “古诗自四、五、七言之外,又有杂言,大略与乐府歌行相似,而其名不同,故别一类。”(《文体明辨·正编·杂言古诗》)“古今诗自四、五、六、七、杂言之外,复有五、七言相间者,有三、五、七言各两句者,有一、三、五、七、九言各两句者,有一字至七字、九字、十字各两句者,有一字至七字、九字、十字者,比之杂言,又略不同。”(同书之《附录·杂言诗》)
  徐氏这两段话所说的“杂言”,均是指正体诗格中的句式无定规的杂言古风。与杂体诗格中的“杂言”,(即同书《附录》中的“杂言诗”),分属不同概念。所以“杂言”在表示古代诗歌观念时,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句式参差自由,没有限制的古诗,与四、五、七言同属正体诗;二是指正体句式之外的所有不同句式的诗格如二言、三言、六言、八言、九言、十言乃至句式参差但有句式规范的古体诗等,统称“杂言”,属于按句式标准划分出的杂体诗。
  以四、五、七言和狭义的杂言为正体,以其余句式诗体为“杂体”的观念,大约从南北朝开始,到唐代最后形成。由于受“诗三百”为“经”的影响,《诗经》的主要句式四言,最早被奉为正体。挚虞《文章流别论》云:  
  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其余虽备曲折之体,而非音韵之正也。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亦云:  
  赋颂大体,四言为正。
  又《文心雕龙·明诗》云:  
  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
  这种以“四言为正”的观点,直到唐代李白,仍奉为圭臬。孟綮《本事诗》引李白语云:  
  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
  然而由于东汉以后五言诗的发展,尤其三曹七子之后,五言诗的优势进一步显现,所以刘勰在以四言为正体的同时,也并不贬抑五言,认为:“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五言流调,清丽居宗。”钟嵘《诗品》则专论五言,并指出五言优于四言并逐步在诗坛取代四言的现实。《诗品序》云: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于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钟嵘所谓“四言世所罕习、五言会于流俗”,实即宣告了四言时代的结束,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之后,虽汉魏的韦孟、曹操间有属作,但终难挽回式微趋势,经建安、正始到齐梁时代,诗坛的正宗诗体终于被五言所取代。
  七言诗句的产生,和四言、五言一样,都可在《诗经》中找到根源。然而独立成为句式整齐的诗体,却是句式愈长,年代愈迟。因此七言在四言、五言为正体的汉魏齐梁时代,并未多受重视,地位几近于杂体。刘勰在追溯各种句式的历史时云:
  寻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五言见于周人,行露之章是也;六言、七言,杂出诗骚,而两体之篇,成于两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
  刘勰认为随着情理趋向复杂,古简今详,字句由短变长,却是符合诗歌发展规律的事实。七言体诗虽成于两汉,如汉乐府《房中歌》、张衡《四愁诗》之类,但经曹丕、鲍照进一步发展后才渐趋成熟。而且两汉以前是四言正体时代,魏晋南北朝是五言正宗时代。到隋唐之后,七言才逐渐成为流行诗坛、广泛运用的正体诗歌。所以刘勰在肯定“雅润为本”的“四言正体”和“清丽居宗”的“五言流调”之后,就把“三、六杂言”和离合、回文、联句等体归之为“巨细或殊,情理同致”的诗类。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则据此引漫叟语云:“三百篇四言定体,间出二三五六七言,西汉诗五言定体,间出二三四五六七言,西汉诗五言定体,间出二三四五六七言,甚至有九言者。凡句减于三字则暗,增于九字则吃。”刘勰、胡震亨所言,集中体现了古人对各种句式的表达效果进行比较、选择后得出的结论:四、五、七言和自由杂言的表达效果最佳,所以被广泛使用并形成习惯观念中的正体。而“减于三言”的一言、二言,刘勰“故不繁云”的三言、六言,以及被胡震亨归结为“吃”(即读音纠纷碍滞如口吃)的八言、九言或更长句式,就很少有人问津,这些句式形成的诗体,自然就渐渐沦为门前冷落,不受重视的“杂体”。
  (2)句数:以句数为诗体标志,是伴随近体格律诗的形成而产生的概念。近体格律诗规定:四句一首为绝句,每首八句为律诗。律诗八句后面再按平仄粘对规范继续排下去,称为“排律”。绝句、律诗、排律都属格律正体,其余每首一句、二句、三句、五句、六句、七句乃至九句以上的诗体,无论是否符合平仄格律,都只能算正体之外的杂体。如《文体明辨·杂句诗》云:
  按近体诗自五、七言、排律、绝句之外,复有三句、五句、促句三体。以其非正体也,故列之附录。(原书正体诗列入正编)
  徐氏这里所说的“杂句诗”,除了他列举的符合平仄格律句式的三句、五句、促句之外,广义的“杂句诗”还应包括由律句或非律句组成的一句、二句、六句、七句、九句、十句乃至该书在“杂言诗”中所举的“一三五七字各二句”,“一三五七九字各二句”等各种句数的诗体。这类“杂句诗”,即形成后来诗学观念中,按句式标准划分的与律诗正体相对的杂体诗。
  (3)格律:此所谓格律,泛指利用汉字语音的声、韵、调诸因素,通过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形成的平仄韵调的格式规范。其中包括正体格律和杂律两大类。正体格律指在齐梁永明体的基础上,经上官沈宋、初唐四杰诸人努力而形成的平仄粘对格律。“杂律”指平仄粘对格律之外,另立音韵平仄规范而形成的多种不常使用、未能流行开来的“格律”。如拗体、蜂腰、双声、叠韵、五平、五仄、四声等体。这些诗体多数产生于平仄粘对格律的酝酿时期,当时并无格律正体与格律杂体之分。在平仄粘对格律被定为律诗正体之后,“杂律”诸体才被淘汰出格律正体之外,形成被正统诗人闲掷冷落的“杂体格律诗”。这类杂律诗或称杂体格律诗,因不遵循平仄粘对规则而异于正体格律诗,又因具有自己的平仄规范而有别于全不论平仄的古体,故而属于处在古体诗和近体格律之间的“杂体”。唐人皮日休云:“由古而律,由律而杂,诗之道尽乎此矣。”皮氏视杂体诗为格律诗之变,不尽准确,因多数杂格律诗与正体格律本是近亲的“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但他把杂体格律诗定位于古诗、律诗之间,却是颇有见地的。
  (4)创作宗旨:中国正统诗学相信诗歌具有“正得失,感天地,动鬼神”的伟大功能,因而赋予诗歌美刺比兴、抒情言志、兴观群怨、事父事君等重任,以求通过诗歌达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因此,对正统文人而言,诗歌创作是极为慎重的事。然而正如朱光潜所言,极严肃的悲剧中有小丑,极严肃的宫廷有俳优(《诗论》),神圣经典如《诗经》,也屡次对“伊其相谑”、“善戏谑兮”津津乐道。汉魏之后,诗歌在人们心目中由“经”的高度返回文学本位,不少名士作诗更是“欢谑之言无方”(《文心雕龙·明诗》),正所谓“魏晋滑稽,盛相驱扇”,以调侃戏谑为内容的诗歌日趋流行,更有人尝试以新奇的诗歌形式来加强嘲戏内容的表达,因而这类诗并不承担言猛志、抒衷情、明道理的使命,只不过玩弄意义概念或语言形式。以达到戏谑娱乐的目的。许多以戏谑为创作宗旨的诗体如品类繁多的杂名诗、杂数诗、诸言诗、诸意诗以及字谜、诙谐等等,就层出不穷地应运而生。在这种风气下,一些本用于对诗歌形式进行探讨,并无轻佻意味的诗体如双声、回文、风人、杂言、杂句等等,也都渐变为娱乐消遣的诗体,从而形成花样迭出、和严肃的诗歌创作相对而言的以游戏为创作目的的杂体诗。
  综上所述,杂体诗与正体诗的不同范围,可具体界定如下:
  以字数言:整齐的四、五、七言诗以及形式自由的长短句式诗为正体,整齐的三、六、八、九、十言(或十言以上)以及有规律的长短句式诗为杂体;
  以句数言:四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以及句数不限的排律和古风为正体,其余句数如一句、二句、三句、五句、六句、七句的诗体以及句数另有规定的诗体为杂体;
  以格律言:遵循平仄粘对格律的近体诗和全无平仄规范的古体诗为正体,在平仄粘对格律之外另设各种规范,介于古体今体之间的诗体为杂体;
  以创作宗旨言:以通常言志、抒情、叙事、明理之作为正体,以语言形式和概念的游戏为目的诗作为杂体。以上界定可列为简表如下:
  杂体诗、正体诗体格范围界定表
  
  
划分标准
诗 歌 体 裁
正 体
杂 体
按句式(字数)划分
  四言、五言、七言、无定规杂言
  一言、三言、六言、八言、九言、十言、有固定规范的杂言
按句数划分
  四句(绝句)体、八句(律诗)体、词、曲、句数不限的排律、古风
  一句、二句、三句、五句、六句、七句、九句及九句以上诗体、句数另有规范的古体诗
按格律划分
  遵循平仄粘对格律的近体诗、全无平仄格律的古体诗 
  于近体平仄粘对格律之外,另设格律规范的诗体如五平、五仄双声、叠韵、短柱等
按创作宗旨划分
  正常言志、抒情、叙事明理的态度严肃之作 
  以语言形式和概念进行游戏而创作的各种体裁和题材的诗作,如缩脚、谜语、打油、神智、诸言、诸意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5 1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