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2|回复: 6

荒诞之人专好著书

[复制链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1-7 20:3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门外谈诗 于 2023-1-8 07:10 编辑

   现今专家如过街之鼠,人人喊打。原因是什么,因为专家专谋成名之道而不谋事,故名虽著而言荒诞。
   有专家柳村,著煌煌巨著《古典诗词格律研究》,达600页之厚,可见功夫下得深,然而基本概念糊涂,出了巨大错误,此摘其谬误二:

一,《作文大体》有“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柳村不知“对”指平仄相对,误以为“对”是成双成对之意,指平仄相同,而按平仄谱二九平仄应该相同,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故柳村疑“避之”是衍文而擅自删去,不过歪打正着,二九对避之,意思就是二九平仄相同。

转柳村原文如下:

注1、五言诗无论上句或下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均应平他不同("他"即"他声",上去人三声之代言词)。上句与下句合称,第二字与第九字平他应相同(柳按:原文为"对",即成双成对之意,"相同"也)。此句下原有"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等字。纵观全篇,知"避之"为衍文,"又避下三连病云云"本为第一节"第五,诗病"条中语,现被误置于此。何以知之?盖"第二"、"第三"两条皆正面论述律诗格律之文,"避病"乃"第五"条之专门内容。


注2、七言诗,无论上句或下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均应平他不同,第二字与第六字均应平他相同。以下原有"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等字。纵观全篇,知"避之"为衍文,"避下三连病"等语为"第五"条中语,被重复误置于此。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20:5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外谈诗 于 2023-1-7 20:53 编辑

第二个荒涎不经之处是柳村对拗救的攻击,请看其言论摘录:

1、拗体诗也有自己的格律。董氏(即董文焕)虽未正面提出"拗律"之名,但书中却有拗律之实。何谓"拗"?即不合格律之意。不合格律之诗亦自成一体,且有其自己的格律,岂不怪哉!
2、一句之中,不论出句或对句,不论五言或七言,第一字的平仄已经用错,听起来已经感到佶屈弊牙,再故意把第三字也用错,岂不是又增加了一个令人佶屈弊牙的字,如何还能消除第一字不和谐悦耳的感觉?这里可以做一个比喻,比如弹琴,前面弹错了一个音,接着再故意弹错一个音,这样能消除前面已经弹错的那个音吗?第一个错音已经出现,已经被人听见,已经被知觉,已经进人记忆心理过程,如何还能使其消失,使其不被听见?尤其是用另一个错音来实现这一切!这是弹琴,这是吟诗,这不是变戏法儿。有人用代数的演算来解释这救理论,说是正负可以抵消,等于零,但是现在的情况不是负加正,而是负加负。二负相加等于二负,不等于零。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代数演算,是诗歌欣赏。欣赏诗歌与代数演算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点评

本坛亦有攻击拗救的,与柳村异曲同工,拗救就是左胳膊断了,再断右胳膊。这些专家攻击的不是董文焕,而是声律之祖沈约,因为沈约说:“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照专家的断胳膊意见,那就是前边有浮声,是断了左臂,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7 2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21:0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外谈诗 于 2023-1-8 07:40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1-7 20:51
第二个荒涎不经之处是柳村对拗救的攻击,请看其言论摘录:

1、拗体诗也有自己的格律。董氏(即董文焕)虽 ...


本坛亦有攻击拗救的,与柳村异曲同工,他们说拗救就是左胳膊断了,再断右胳膊。这些专家攻击的不是董文焕,而是声律之祖沈约,因为沈约说:“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照专家的断胳膊意见,那就是前边有浮声,是断了左臂,后面再来切响,是又断右臂。这些格律砖家忘了格律之本不是对错,而是“稳顺声势”,调节声律和谐的,故而专家的砖特别多。古人说格律的律有二义,一为法律,二为音律,如果是科举考试,则律为法律,只论对错,不合正格即错,如果是平常做诗,则格律为音律,就有正律,拗律之说。现在人混淆二义,常把音律当法律,用法官的眼光看音乐家的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21:1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村专家还有个创见,说近体律诗中唐以前讲四声八病,即三羊大唐二五律,中唐以后才产生平仄格律,把沈宋律诗车裂为两个阶段,依据就是中唐以前诗文中常提避忌声病,不知诗家语常诳人,能作为文献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21: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30107_2114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21:1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柳村比大学教授强过百倍,那些大学文科教授连平仄都搞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21:2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些年见识的“专家”多了,渐渐能识真假了,不是出书的就是专家,不是写诗的就是诗人,古人说,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0: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