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0|回复: 12

苏轼与集句诗 (转帖)作者 解秀玉;李强;

[复制链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1-7 11: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集句诗是兴盛于宋代的一种杂体诗,是全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诗,是盛行于当时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一种诗学游戏。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和中国传统诗句词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有其自身的风格和特点,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苏轼的集句诗很有代表性,现试从苏轼集句诗入手探知集句诗的起源及其发展特点。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11: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淡宋诗特点对集句诗勃兴的影响

张晓利

【摘要】:集句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的一种,是用别人的诗句集合成诗。它起源于晋傅咸的《七经诗》,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集句诗在北宋的勃兴与宋诗特点有着不可割舍的关联,宋诗的拟古、"以才学为诗"都影响到集句诗的创作;而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也间接为集句诗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11: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起源
 播报
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仁宗朝的石延年、胡归仁,神宗朝的王安石,徽宗朝的葛次仲和林震,是集句诗的发展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诗人。集句诗在艺术上有从“贵拙速”到“意贯而对偶”的变化。南宋以后,集句诗创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在题材上走向了专门化;集杜诗成了一个突出的品种;创作规模越来越大;“以文为戏”的特点再次被强化;甚至成了小说和戏曲的组成部分。唐朝称集句为“四体”。元朝陈绎曾之《诗谱》上载:“晋傅咸作《七经》诗(今存孝经、论语、毛诗、周易、周官、左传等六经诗),其《毛诗》一篇略曰:聿修厥德,令终有淑。勉尔遁思,我言维服。盗言孔甘,其何能淑。谗人罔极,有靦面目。”此乃集句诗之始。




含义

集句诗,又称集锦诗,就是从现成的诗篇中,分别选取现成的诗句,再巧妙集合而成的新诗。集句诗,要求有完整的内容和崭新的主旨,要求符合诗词格律,要求上下一气,浑然天成。“集句”一名,出自宋代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但它的创作,由来已久,现存最早的集句诗,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律诗 但是集别人的的诗句成对子的律诗却是宋朝朝才出现的,据说王安石是写这种诗的鼻祖,根据史料记载,集句诗在宋代最为盛行。当时,由于格律诗体式已经成熟,且有前朝大量诗歌的丰富遗产,集句诗便广泛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像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杨冠卿等诗词家都有大量的集句诗作。当时人们竞相仿效,成为一时之时尚。严羽《沧浪诗话》:“王荆公集句最长,《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金玉诗句》:“集句至元丰间,王文公(王安石)益工于此。”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的集句诗,长篇多至百韵二百句。文天祥在狱中作集杜诗二百首,世所罕见。宋以后,集句诗被引入到词曲的创作中,特别是明清的折子戏,大多以集句诗为每折戏的结束语。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总共五十五出戏,而里面的集句诗就有五十四首之多!清末民初南社诗人一度龚(自珍)诗成风。可见集句诗的源远流长。




品种

集句诗大都是集前人的诗句,有集数人的诗句成篇,有单集一人的诗句(如集杜、集陶、集龚)。清代李邺嗣有集史诗,捃摭司马迁《史记》中的五言文句,“而稍以己语经纬其间”,这是集句诗中的新品种。




评价

集句诗是中国传统诗句词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优秀的集句诗,“机杼真若已出”,“切合题意、情思连续,句句精美、打成一片”(清"沈雄《古今诗话》), “浑然天成,初无牵强之态,往往有胜如本诗者”(宋叶大庆《考古质疑》)。它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虽然诗句均是前人之作,句字本身没有独创性,但是不同风格的诗句只要被创作者遵循诗词的“启、承、转、合”的相关原则重新组合,做到状物抒怀、浑然一体,给人一气呵成的艺术美感,那么便是上好之作,让人耳目一新。像那留别的依依、别后的惆怅、宦途的得失……尽在言外;反复吟咏,回味迥永,绝无牵强附会之嫌。




历史记载
 播报



《西清诗话》

宋"蔡绦《西清诗话》: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至元丰间,王荆公益工于此。




《梦溪笔谈》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之者。




《载酒园诗话》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余最不喜集句诗,以佳则仅一斑斓衣,不且百补破衲也。惟王介甫集《胡笳十八拍》,一气生成,略无掇拾之迹,且委曲入情,能道琰心事。……十八拍俱佳,独举此者,以其尤入神境耳。然介甫亦惟集此一诗为善,馀所集古律诗,俱不足观也。吾劝後人毋作李岩之再使蜀耳。




《麓堂诗话》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集句诗,宋始有之,盖以律意相称为善,如石曼卿王介甫所为,要自不能多也。后来继作者,贪博而忘精,乃或首尾声衡决,徒取字句对偶之工而已。




《历代诗话考》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12: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说
杂体诗至有宋方发育成熟,创作也至宋人方成气候。一是作者及作品数量大增,二是有了较成体系的创作理论。数诗、卦名、人名、州县名诗之类,由于取径太窄,不可能翻出多少花样,皮日休已“鄙”之而不为,实际上是将它淘汰,故宋人仅偶而有作(注:如黄庭坚即作有建除诗、八音诗、列宿诗,俱见《山谷外集》卷10。),而真正发展成规模的,则是药名、回文,特别是集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1-7 12:14 编辑

以诗释诗    作者简介:


陈婷(1992- ),女,重庆铜梁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四川 成都 610207
集句诗是使用别人现成的诗句①组合而成的新诗。所集成的作品按文体可分为:集古诗、集乐府、集律诗、集绝句等,其中近体需符合诗歌格律。一般认为,现存最早的集句诗是西晋傅咸所作《七经诗》②。《七经诗》是专集儒家经典的四言诗,与北宋以来的集句诗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差别。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是自西晋傅咸之后,一直到宋代,集句诗才得到命名和发展。古人将其类为杂体,然而难以想象在诗歌繁荣、杂体兴盛的唐代,集句诗这种诗歌形式几乎是缺席的状态。宋代文献中仅陈师道《后山诗话》提及唐代集句:“王荆公暮年喜为集句,唐人号为四体,黄鲁直谓正堪一笑尔。”[1]P360因少有作品流传,现难以详知这种号为“四体”的唐集句。
      集句诗的创作真正形成风气始于宋代。据统计,除去部分已佚诗集,现存宋代集句诗1500余首③。许多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文天祥等都曾参与集句诗创作。王安石的集句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作为集句诗的创作典范在后世集句诗论数据中经常被提及,如周紫芝《竹坡诗话》有载“集句诗近世往往有之,惟王荆公得此三昧”[2]P339,明代徐师曾也说“集句诗者,杂取古句以成诗也。自晋以来有之,至宋王安石尤长于此”[3]P111,他重视并大力创作集句诗,对后来集句诗的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至南宋,集句诗有了进一步发展,参与创作的诗人和诗歌数量都有明显增长,在形式和题材上都有创新,文天祥《集杜诗》二百首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学界对集句诗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裴普贤先后出版了《集句诗研究》和《集句诗研究续集》二书,对集句诗的定义、发展历史、评价问题、数据搜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探讨,在集句诗的研究上实有开拓之功。吴承学《集句论》④是第一篇较系统地论及集句诗起源、发展和审美内涵的论文。近几年又出现了研究集句诗的专著:《集句诗文献研究》《集句诗嬗变研究》《宋代集句诗研究》。
      关于宋代集句诗,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从文体学角度,阐述宋代集句诗的发展历程、诗歌特点和美学价值⑤;二、围绕集句诗人及其创作进行个案研究和以集句主题为中心进行专题研究⑥;三、从文献角度,研究集句诗的辑佚和校勘价值⑦。
      前辈学者已经对宋代集句诗作出较为系统和科学的研究,其成果也涉及了诗学、文化学、文献学、文学传播与接受等众多领域,这些都给笔者带来较多启发。本文拟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阐释学的角度,探讨集句诗的阐述特点,并结合宋代集句诗的发展论述其达到的阐释效果,以期对宋代集句诗有进一步认识。
      一、宋代集句诗的阐释特点
      首先,不妨以诗名最盛又是集句创作典范的王安石的诗为例,一览集句诗之概要:
      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黯然收。
      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度几秋。
      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
      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4](P859)
      这首题为《金陵怀古》的集句诗,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押尤韵。除“六代”和“我来”句出处不详外,其余分别出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郑谷《石城》、王勃《滕王阁序》、杜牧《题横江馆》、李山甫《上元怀古二首》、李商隐《夕阳楼》。此作以“怀古”为主题,所集之诗皆来自中晚唐诗人的咏史怀古类诗歌。王安石曾作词《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及七律《金陵怀古四首》,而这首集句在诸家所成的基础之上,赋予王安石自己的怀古体验。严羽《沧浪诗话》盛赞“浑然天成,绝无痕迹”[5](P698),沈括《梦溪笔谈》称美其集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6](P97),《苕溪渔隐丛话》引陈正敏《遁斋闲览》云“词意相属,如出诸己”[7](P238)。王安石这首集句诗给我们展示了集句诗在形式、内容、主题表达方面的要求,下面接着探讨集句创作的阐释特点。
      (一)阐释者的双重身份
      首先,集句诗的创作者拥有双重身份:他既是一位称职的读者,又是一位颇赋才情的诗人;他既是客观的阐释者,又是富有激情的创作者。一方面,作为读者和阐释者,集句诗人需具备博学强识的条件,也要充分理解原诗本义和作者情感。若没有足够的诗歌积累,难以创作出优秀的集句诗。王安石的集句诗历来为人称颂,就是因为他“学力至到”[8](P107)、“诵古今人诗多”[9](P41),所作之诗才有“浑然天成”[5](P698)、“如出诸己”[7](P238)的效果。若没有充分理解原诗,则很难做到使原诗的诗句贴合新的语境,将不同的诗重新组合成一个自然贴合的整体。如上引王安石诗,如果他没有认真阅读和理解过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人的诗,那么他很难将这几位诗人的诗组合得天衣无缝,更难以借此抒发自己的怀古体验。另一方面,作为一位创作者和诗人,又要求诗人具备足够的才情,能够一定程度上摆脱原诗的限制,使别人诗句自然地镶嵌到自己集句诗中,弥合诸句使之天衣无缝,形成一首新诗,它包含新的主题、新的审美意味和新的韵律结构等等。因此,集句创作需要集句者两种身份——读者和作者之间实现转换。
      (二)集句诗歌的互文性
      其次,集句诗的所有诗句都非集句者自创,乃杂取古、今人诗句而成。一首集句诗中的诗句可能属于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这种组合是基于文本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任何文本的建构都是引言的镶嵌组合;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10](P87)一首诗中的符号与未在诗中出现的其他符号相关联,所以任何一句诗都与别的诗句相互交织。那么,不在同一首诗歌里的诗句便有了重新匹配的可能。如上引王安石《金陵怀古》颔联的上句“至竟江山谁是主”集自杜牧《题横江馆》,下句“却因歌舞破除休”集自李山甫《上元怀古二首》,组合成一联之后有了新的意味。集句创作者常常把这种互文性运用至极端,东坡有“世间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次韵孔毅父集古人诗见赠五首》),“用之如何在我耳,入手当令君丧魄”(《次韵孔毅父集古人诗见赠五首》),文天祥集杜诗二百首曾自道“子美非自能为诗,诗句自是人情性中语,烦子美道耳”[11](P621)。他人之诗往往被视为“公共产权”,不仅可以使用和占有,并且经过创作者的重构后还能产生新的韵味,甚至达到超过原诗的艺术效果。因此才有《王直方诗话》对王荆公的盛赞“往往对偶亲于本诗”。一首出色的集句诗是创作者从脑海中自然涌现出的诗句,这些诗句虽然已由人创作,但是此刻涌现出的诗句是经过诗人内化而得,有自己的理解和阐释,然后将之组合成一首语意连贯的新诗。相比较而言,某些原创诗歌并不算写得精彩,比如有的诗可能有一联警句余则为糟粕的情况,也有的诗为了追求对仗工整而少了韵味。因此,摆脱原创的层面,很难说一首集句诗的艺术水平低于传统类型的诗歌。在宋代,有人批评这种“公共产权”的意识,是因为他们没有把集句诗看作一种阐释诗歌的作品,而是用一般诗歌的创作标准去衡量集句诗,故有“摭拾陈言”[8](P107)、“收拾饾饤”[12](P102)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12: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3-1-7 11:59
孤鹤回来了,甚好!这几天您多辛苦一下,我前天阳了,正卧床休息。

你好好休息吧,我会全天候在线。我早已杨过。请把三羊请回来。我挺喜欢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16: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3-1-7 12:11
我这里大约80%以上被感染,很难防住。从目前情况看头一两批被感染的症状比较重,现在要轻多了。 ...

今天,大哥、我、阿妹三家在杨过杨康以后第一次20多人游外滩。四部车子停在十六浦后沿着外滩一直走到苏州河。
我从小随父母援内,生活在江西,对上海总是个过客,熟悉又生疏。阿妹出生在江西,应该算是江西人了,但20年前已落户上海。大哥小时随外婆,没跟我们去江西,因此是个老上海。一路上大家都是听大哥滔滔不绝的介绍那些历史建筑。
外滩终于有些人气,但仍然不旺。南京路上看不到人头攒动,这头可看到那头。历史建筑中几乎都不见人走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州河没有了小时候熟悉的臭味,显得很幽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11: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1-17 11:49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23-1-17 10:42
我前天抗原检测是一杠,核酸检测仍是阳。刚才又去做核酸检测,下午结果出来看是不是已转阴了。上海给我的 ...


要七天左右,才转阴,一个月左右的恢复期,恢复期中不能重体力劳动和重脑力劳动,否则很容易一命呜呼。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懒汉治疗法。多睡觉,少上网。睡得越多越好。

我在这儿会尽量发帖。但我明天开始要进行这三年开始的第一次出游,去云南,去大雪山,有半个多月,因此这半个月不能上网。回来后我会努力发半个月的帖子,三月份以后就难得上网了。

哈哈,我是上海人,但又不是上海人,我只是上海的过客,我是“江西人”,我是刚刚的“同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3: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