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8|回复: 0

转载 孤平与拗救

[复制链接]

1853

主题

8157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7
贡献
7690
金钱
159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1-6 16: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3-1-6 16:10 编辑

孤平与拗救
格律诗中,仄平脚句型除了韵脚一个平声外,仅有一个平声的叫“孤平”。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要尽量避免,若不能避免,则须在一定的诗句、一定的位置上加以补救,这叫“拗救”。
五言的仄平脚句型是:○○●●○(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的第一个字不得是仄声(第二个字是规定的平声)。若用了仄声,则成了“仄拗”,因用仄而读起来拗口。这就叫犯了“孤平”。如果在这个位置上用上了仄声,则必须在本句的第三个字用上平声作为补救。补救了,也仍视为合律。即这个句型变为:●○○●○(仄平平仄平)。
七言的仄平脚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的第三个字也不得为仄声(第一个字是应仄可平的字,用为平声也不计;第四个字是规定的平声)。否则也犯“孤平”。如果在这个位置上用了仄声,则须在本句第五个字的位置上用上平声加以补救。补救了,也仍视为合律。即这个句型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孤平拗救处的字作用很大,可以“一平救三仄”:(1)救本句的孤平;(2)救上句同一位置的仄拗;(3)救上句倒数第二字的仄拗。下举例说明。
(1)救本句孤平。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这首诗中的第四句是个仄平脚句型,第一个声按律不得用仄声,但诗作中因为内容表达的需要,避免不了,用了个仄声的“恐”字,因而该句在第三字位置上用了个平声的“天”字补救。
(2)救上句相同位置仄拗。如: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杜甫《复愁》)
此诗的第一句第三字按律应为平声,用了个仄声的“尚”字,就成仄拗,犯了孤平,因此在第二句的相应的第三字处用了个读平声的“今”字补救,第二句救了上一句。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本应读平声,用了个读仄声的“故”字,本句也是拗句,犯了孤平,这个句子的第三字“今”还救了本句第一个字。这是一平救二仄。
(3)救上句倒数第二字的仄拗。如: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柳宗元〈入黄溪闻猿〉》
这首诗中第一句的第四字按律不得作仄声,用了,本句没有位置可救了,就只能在第二句的本为仄声的第三字处用了个平声的“何”字补救(注意,其它地方是救不了的),也即是读平声的“何”字救了上句倒数第二字仄声的“里”字。
一首诗中尽量不出现连续两字“仄拗”,因为它必然造成“四连仄”或“五连仄”读起来很不顺畅。如: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这首诗的第一句连续用了五个仄声字,虽有第二句的第三字“登”字救“意”“不”两个字,但毕竟读起来很拗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