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1|回复: 4

什么是杂体诗

[复制链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1-5 16: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来所谓的“杂体诗”,大致可分为这样
三种:一、有异于“正体”而言,即不同于传统正宗诗体的某些类型的
诗歌。中国古典诗歌,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
近体(律、绝),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而除此
以外的杂言、杂句,以及不按传统范式用韵的作品,皆被归为杂体。
这类所谓杂体诗,实际上就是不囿于传统诗歌体式的自由体。而从
诗歌内容或创作主旨来看,或言志、抒情,或叙事、明理,与传统诗歌
并无大的区别。二、在诗歌艺术构思或修辞上,独出心裁,因别具特
点,往往也被归为杂体诗中,如禽言、叠字、双关、五嗯、四愁、联句、集
句、依韵、次韵等。三、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的独有特点,进行巧妙的
分、离、编排和组合,增加难度和趣味性,构成形形色色的体式,这一
类杂体诗,主要带有游戏性质,如杂名、杂数、回文、离合、嵌字、盘中
等等,多以逞奇斗巧为能事,它们在形式上既大异于传统诗体,内容
上又多无关宏旨。由此可知,历来所谓的“杂体”,是属于相当模糊的
概念,是需要通过研究加以辨析,并予以分别定位的。
鄢化志《中国古代杂体诗通论》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16: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杂体诗的理论家会不懂格律诗和古风么?格律诗和古风与杂体诗的关系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关系,可是那个大言不惭的人居然说刚刚不懂格律诗,也不怕奇诗派的人会笑掉大牙。我可以明白告诉这位不懂装懂的人,你去查查十年前网络上对杂体诗词理论家的评论,那是一片“奇人”“怪人”“天才”“宗师”的夸奖呀。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批网络界的网友,像李凡、刚刚、对对、姜祚正、王大沐,陈诗忠、残雪,陈国才,哪一个不是多才多艺,对格律古风滚瓜烂熟的?《回文大全》的作者丁教授一听到刚刚到,高兴地倒屣相迎,说“江西的刚刚,湖南的对对,当今的两大天才”回文诗协会会长陈国才说刚刚的水平可以带博士生。可是到了某人的嘴中居然是刚刚不懂格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17: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诗歌艺术构思或修辞上,独出心裁,因别具特
点,往往也被归为杂体诗中,如禽言、叠字、双关、五嗯、四愁、联句、集
句、依韵、次韵等。-----------这种杂体指的是在格律或古风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变化,因此没有格律或古风味金字塔的底部,能有这些高端的杂体吗。杂体理论家不懂格律古风,能建造高端的杂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17: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规范与杂体诗因素的融合
上面说过,近体诗的平仄粘对规范,对于偏重形式的杂体诗而言,表面看似乎是一种拘钳,但从唐宋杂体诗的发展状况看,这种拘钳同时又增加了杂体诗继续发展的张力。因为近体格律的定型,使唐代杂体诗一方面要遵循平仄粘对规范,同时又要在形式中另外增加属于杂体诗因素的有关限制规则。同样,宋词的严格密律也是一方面使杂体诗词的创新受到了更多的束缚,同时这些束缚也反过来为杂体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大显身手的天地和足供驱使的结构部件。如唐诗中回律绝与回文、顶针、叠字、离合的结合;宋词中长短句式与平仄格律和回文、叠字、回环、联边及多种图形的结合,都为杂体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唐宋杂体诗的这种现象,遵循的其实是中外各种诗歌发展所共有的规律,如歌德云:“在限制中才显示出大师的本领,只有格律才能给我们自由。”闻一多则更形象地说:“带着镣铐跳舞,才跳的痛快、跳的好。只有不会跳舞,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才感到格律的束缚。”从这个角度说,恰恰是平仄格律的束缚,为杂体诗注入了新的生命和动力。因为对一般语言来说,限制的规则越多,它表达的内容可能越小,但对诗歌的语言而言,限制越多,则表达的内容就越丰富。因为“在诗歌中,语言的一切因素都能产生意义。这不仅是由于这些因素数量的多少,而且是由于诸因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特殊结构。”(结构主义诗学家劳特曼语,引自《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评述》,李可嘉文,《世界文学》7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6 12: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1-6 12:09 编辑

我来为杂体诗作介绍
“体”是有多重含义的,可以是诗体、风格、流派。杂体诗的体,也含有这几种意义。因此杂体诗是一个外延非常大的概念。一楼的介绍基本说清楚了。
再说“杂”,不入流的理论家们把“杂”理解为乱七八糟、杂七杂八,所以舔着古人的后尘,看不起杂体诗。
其实这个“杂”是针对古风与格律而言的,它不是专门针对古风,所以为“杂”,它又不是专门针对格律,所以为“杂”,它既针对古风又针对格律,所以为“杂”。因此古风格律杂体实为三大种类诗体,但因为杂体既“杂”古风,又“杂”格律,所以无法把杂体另外分出,所以称之为“杂体”。
既然它“杂”古风又“杂”格律,那不就是杂七杂八、乱七八糟吗?
不。它既杂又不杂。又不杂在于它是有原则的,把古风和格律当做它的两大基础,并不乱来,遵循的都是古风、格律既有的定义与要素。一楼在这方面介绍很到位。
那它到底“杂”在哪里?与古风格律是怎样的类属关系?
首先,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遵循古风或格律的规定。古风或格律是它的基础,在它们规定的基础上另外加一些条件,这便是“杂”。增加的条件便叫“杂”(杂入其中的)。比如格律诗,我按照格律诗的三相对仗要求,却加一个条件,不用自己的句子而用前人的成句,这便是集句。因此集句属于杂体诗。于是格律诗便是集句诗的基础,成句便是“杂”。
由此推理,和诗也属于杂体诗,因为它是在格律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条件,利用原有的韵去写。

再由此推理,古风和格律被“杂体”包围,古风和格律诗只是两个树干,杂体诗词却是树枝和树叶,谁多谁少?你还能贬低杂体吗?

“杂体”就是在原有的古风、格律的基础上增加若干新的条件。古风、格律是金字塔的底部,杂体是金字塔的顶部。所以说,古风格律是下里巴人,杂体诗才是阳春白雪。
因此,搞杂体诗理论的人会不懂古风格律吗?我真不知道那座假山是怎么想的:刚刚不懂格律。只能说这座假山真的不懂杂体啦,所以满口的外行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