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3-1-3 10:28 编辑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3-1-2 12:37 编辑 摘录《诗法易简录》律诗拗体卷。句中标有【拗】和【救】之句皆为拗句。 。。。 《诗法易简录》律诗拗体卷评析2018.02.5 清代《诗法易简录》律诗拗体卷一 东莱李兆元勺洋著 五言律仄起法 单拗法 。 送人从军(唐·杜甫) 今君度【宜平而仄】沙【宜仄而平,本句三四字拗,谓之单拗法】碛, 。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二(唐·杜甫) 飜疑柁【宜平而仄】楼【宜仄而平】底。 春日憶李白(唐·杜甫) 清新庾【宜平而仄】開【宜仄而平】府,何時一【宜平而仄】尊【宜仄而平】酒, 【雨梦按:这些句例,古人谓之单拗法。即王力先生诗论中特拗句也。特拗句本身已自救,不须他救】。 双拗法 雨梦按: 上句拗,特使下句亦拗,形成对拗而互救,谓之双拗法。 今称他句拗救也。 。 留别王侍御维(唐·孟浩然) 寂寂竟【宜平而仄】何待,朝朝空【宜仄而平,与首句竞字对拗】自归。 。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 掖【拗】垣暮,啾啾棲【救】鳥過。 明朝有【拗】封【救】事,【单拗句】 。 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有代二字俱应平而仄,连四仄句法】往来成【此字必平,以救上句】古今。 广陵别薛八(唐·孟浩然) 士有不得志,【五仄句】栖栖吴【必平】楚间。 【首句不得二字俱宜平而仄,次句只一吴字拗用平,以一救两。与前首同以下俱用谐句亦与前首同】 。 有感五首 其五(唐·杜甫) 领郡輙【拗】无色,之官皆【救】有词。 。 潼關蘭若(唐·許渾) 蝶影下【拗】紅藥,鳥聲喧【救】綠蘿。他句下句即孤平拗救句】 。 晨起偶得五字戏题稿后(宋·陆游) 有得忌【拗】轻出,微瑕须【救】细评。 。 武关(明·何景明) 天地几【拗】龙战,风云惟【救】鸟还。关门锁【拗】溪【救】水, 。 望湖亭对月(清·朱竹垞) 远树雾【拗】中失,浮云川【救】上来。离心似【拗】黄【救】鹄。 。 泊松江渡(唐·许浑) 漠漠【拗】宫地,月凉云水【救】幽。 杨柳北【拗】归路,蒹葭南【救】渡舟。 。 延興門外作(唐·韋莊) 芳草五【拗】陵道,美人金【救】犢車。 馬足倦【拗】遊客,鳥聲歡【救】酒家。 。 过临平二首 其一(宋·汪藻) 一别九【拗】霄路,风烟长【救】满衣。 天阔鸟【拗】双下,山寒人【救】独归。 长庚纯一舜隆既别忆之(明·宗臣) 一别不自意【五仄句】茫然空【救】复愁。 明月半【拗】江水,故人何【救】处楼。 。 南樓送衛憑(得歸字)(唐·岑參) 近縣多過客,【仄仄平仄仄句】似君誠【此字必平】亦稀。 南樓取【拗】涼【救】好, 鳥向望【拗】中滅,雨侵晴【救】處飛。 。 孤雁(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四仄句】飞鸣声【救】念羣。 望尽似【拗】犹见,哀多如【救】更闻。 。 开禧元年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盖宰来访(宋·汪莘) 茅屋 冻【拗】将压,柴扉寒【救】不开。 交朋几【拗】竿【救】竹, 渡口月【拗】初出,沙头人【救】正回。 。 早行寄朱山人放(唐·戴叔倫) 山曉旅【拗】人去,天高秋【救】氣悲。 此別又【拗】千里,少年能【救】幾時。 心知剡【拗】溪【救】路,聊且寄前期。 。 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木落雁【拗】南度,北风江【救】上寒。 乡泪客【拗】中尽,孤帆天【救】际看 【首二句对拗,而次句北字多一仄声,五六句对拗,而六句孤字用平声最妙,所以隔位救次句也。此法古人虽不尽拘,然必调剂至此始为尽善耳】 雨梦按:本文提出“隔位救次句”法,各家诗论未见提及。即首联虽江字他句双救,但全联仍为六仄四平,故在第三联使用六平四仄以隔位救次句也。并应为调剂到这样,才算得尽善尽美。(请注意,诗中作各种合律的调剂后,保证全诗二十平声对二十仄声) 。 促織(唐·杜甫) 促織甚【拗】微細,哀音何【救】動人。 久客得【拗】無淚,放妻難【救】及晨 。 小结: 1.本文不以三仄尾为忌,即三仄尾不用救。 2.本文持仄收孤平句(仄仄仄平仄),下句必救论。此句式王力先生称作小拗或半拗,持可救可不救论,并不合唐诗大多诗例。 3.本文持连四仄句及五仄句必救,称之为双拗法 4.本文“蝶影下【拗】紅藥,鳥聲喧【救】綠蘿。”上句孤平大拗,下句首字犯孤平,第三字“喧”双救。 5.认为少陵与襄阳为拗救大师,全不见斧凿痕迹,乃妙本天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