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12-27 18:10 编辑
估计大家都以为,除了韵部不同和入声的有无,古今的平仄声调强度应该是相同的。
|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普通话平声的发音比仄声要高,但在平水韵中,仄声的发音要比平声高(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因此读唐诗宋词,仄声要高,平声要低。如此才能读出诗人们的感情来。但如果是写诗,用现代声韵,我们就依照现代普通话的发音来写,平高仄低,运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而不仅仅依靠文字的意义。从方言的平生比较中,我们就能比较出古今平声音调制的不同:1)普通话阳平调值是35,粤方言的阳平调值是21或11,客家方言的阳平调值是11,雷琼话阳平调值则是22。受方言影响,粤语区、客家话区人学普通话时,阳平调值常犯起点低,念成低而平,声调平直甚至终点下降的毛病,易把阳平读成23、24或34值。潮汕话阳平值是55,潮汕人则易把阳平调值读成44,听来象阴平。2)普通话阴平调值是55,粤方言阴平调值是55或53,客家方言阴平调值为44,潮汕话阴平调值为33。受方言影响,广东人学普通话时,对阴平调值的把握不够准确,一般易出现调值念得不够高的毛病。粤方言区人还会出现把55读成53的毛病,使阴平成为半降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