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精华1713
注册时间2022-6-29
威望9476
金钱168571
贡献141164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威望- 9476 点
贡献- 141164 次
金钱- 168571 枚
  
|
发表于 2023-7-8 12: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诗家语常常是不合“法”的
此处的不合“法”,不是法律的法而是语法的法。就是说,诗家语往往是不遵循散文语法的,同时也是不精确的。精确的语言往往缺乏诗意。不论新诗、旧诗都是如此。
1、语序异常。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句:“轻轻地我走了”词序就是异常的。传统诗词中这种词序异常就更多了。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比比皆是。
2、句法异常。
如岑参的《还高冠潭口留别余弟》“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传杜陵变,怪我还山迟,独向潭上酌,无上林下棋。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读这首诗有些感到前言不搭后语。前两句是说昨日山里来信了,现在正是耕种的时候。忽然来一句“遥传杜陵叟,就把语气隔断了。第五句“独向潭上酌”更是完全脱节。如果用读散文的方法来读这首诗就不知所云了。
3、省略主语。
传统诗词中非常常见。如杜甫的名篇《石壕吏》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写他的亲见亲闻,应该说,句句的主语都是“我”字,但这首古风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我”字、“吾”字或“余”字。再如他的《望岳》后四句也应当都是我在感受、我在看,“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拒绝精确、准确。
有一个笑话,说是翁婿二人中秋饮酒赏月,岳丈爱做诗,对月吟道:“一轮明月照姑苏”,正要往下吟第二句,女婿说:“这句话不准确,月亮如何只照姑苏一城”,应该说“一轮明月照姑苏等地”如果按女婿的话,准确是准确了,那还有什么诗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