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4

词与诗(格律诗)的联系和区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9万

帖子

4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010
贡献
62531
金钱
15231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21 09: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词与诗(格律诗)的联系和区别

1、同源:诗(就是格律诗)与词都是对古诗的继承和发扬和光大。都始于南北朝时期。

2、分流:格律诗,源自古体诗,因为隋唐以诗取士用于科举,所以,规定了严格的格律以供考生们遵守。正因为其书面性(也就是卷面)的特征,所以一开始,它就不具备歌唱性。也就是说,格律诗原本是用来答卷的。当然也因为它的用韵、平仄的规定,使它具备了吟诵性。诗所体现的更多的是文化人的特性。

词呢,它源于古乐府,在唐宋代主要是用于宴乐的。因此呢,词一开始就具有歌唱性。词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了大量燕乐(西域音乐)、俚曲(民间歌谣)。还有好多的,是文人创作的歌曲,譬如很多文人根据自己诗作,创编的自度曲。在南宋以后呢,大部分词的曲谱都散佚san yi了,也就是丢失了,这些词牌也逐渐失去了歌唱性,词呢,也就因此与格律诗,殊途同归,成了现在这样的、不能歌唱的歌词。词所体现的、更多的是大众化的特性。

3、倚声和倚声学
在这里呢,先提示大家:古人对于格律诗的创作统称为“作”诗;而对于词的创作就不叫“作”,而是“填”词,今后我们不可以叫“作词”“写词”,而是叫做“填词”。

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大家都知道的,古人填的词是用来唱的,所以,不像散文那样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个曲调(也就是词牌)都有其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呢,是经过音乐的陶冶,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换句话说,就是所填的每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所以呢,填词也叫“倚声”,倚声填词,

也就是说,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子来填上词的,所以,词学爱好者对此也称为倚声学。“倚声学”呢,出自龙榆生先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的“倚声学”三个字。但实际上,在清朝,就已经有了类似的说法,比如“依声之学讲”,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必须和每一曲调的构成,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相应。

这种“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读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的严格的音乐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倚声填词”。“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就是说,要以乐曲才填词,而不是填好词才定乐曲),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所习用的词曲名称。清人宋翔凤在《乐府馀论》中有:“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因为这两种形式都得受曲调的制约,所以呢,在声韵方面呢,都是要特别讲究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一个理,那就是填词不可以随意就填,要在填词之前先确定你所填的内容是属于什么情感,首先要定位,以此来确定你选择的词牌,或者说以词牌来确定你所要填内容。不可以随意拿过一个词牌来就想当然的填。我们要记住:词=“倚声学”要(倚声填词)。

385

主题

22万

帖子

6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云溪漱玉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24
贡献
221392
金钱
22510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21 13: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点赞 推荐高亮

点评

点击收藏 推荐阅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21 13: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22万

帖子

6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云溪漱玉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24
贡献
221392
金钱
22510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21 13: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安@ 发表于 2022-12-21 13:43
学习点赞 推荐高亮

点击收藏 推荐阅读

点评

多谢老师关注支持,雅评鼓励!祝冬安文琪!期待点评指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21 2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9万

帖子

4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010
贡献
62531
金钱
15231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1 2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安@ 发表于 2022-12-21 13:44
点击收藏 推荐阅读

多谢老师关注支持,雅评鼓励!祝冬安文琪!期待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5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718
贡献
55322
金钱
62885

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12-21 22: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赏读,感谢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03: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