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1
10万
33万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副首版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36 我谓写诗为“换着说话”,没有“换”,日常语言就无法完成向诗的转变。 “换”是唯一把日常语言转变成 ...
使用道具 举报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36 但是,因为技能不可能成为写诗的目的,写诗的技能也就无论如何是无法成为写诗的全部的,充其量是写诗的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36 写诗如何对待技能问题,自古以来就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认识,见解,以及争论。如,普遍的关于雅与俗的问题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37 其实,这仍然属于诗的审美问题。说到底,技能不过是写诗的过程体现,成诗才是写诗的结果。技能只能解决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38 这提示了,技能要服从于成诗。技能与成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关系,且是以和谐为前提的,即适度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38 技能运用的适度与合理,是写诗对技能的唯一审美要求,而非过分地重视技能,或干脆以技能为美,这种不重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39 和谐是写诗运用技能的全部意义,这也是技能本身得以存在的全部意义。任何企图超越和谐而运用技能的做法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39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0 作者抓住视角和位置的感受,而后引出内心感悟,可见引出感悟的价值要远远胜过技能运用本身。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0 在这首诗中,感悟如能自然地引出,技能运用也就是和谐的,又可见技能的运用,总是依据成诗而显露出的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0 那么成诗是以什么为重要,乃至主要的呢?显然不是技能本身。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1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1 作者从时空入手,前两句暗中突出了一个“快”字,表面上以“彩云”起兴,毋宁说是给作者的心情,选择一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1 后两句看似通过“两岸猿声”又一次起兴,以突出一个“轻”字,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借助联想来表达一种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2 这些技巧的运用,哪个也没有超越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感受,并非故意撇开这些感受而不管,而去一味地描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2 换句话说,有什么不说什么,而跨越该说的去另搞一套,这样的写诗还有真情实感吗,其做法难不扭曲。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2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3 后两句亦只是通过人人能会的一个比喻,而不假一丝雕琢。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3 前两句实写,语言通俗平易,根本无法附会其所谓“雅”在哪里,也见不到有什么千古“出处”。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3 这就是此诗技能的运用,却深深地表达了作者临行前对人们相送的感激之情。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3 有人借“不及”二字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清沈德潜《唐诗别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4 以这样的心态赏诗,实牵强了得,纵将“不及”说成“恰似”又怎样?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3 23:44 无非是作者一时选择了什么词语,或以为什么词语更恰当的问题,作者极力要表达的是情感,而不是什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勤勉版主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5 2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