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2|回复: 0

七绝写作技法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8
贡献
2659
金钱
75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2-12 21:58: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句只有四句,共20字或28字,不能像律诗那样,可以从多方面铺叙,但是它有简短、轻灵,较为易写的特点。作者灵感一来,可以挥笔成章,无须考虑严格的对仗。不过,要写好绝句,也必须抒发真情实感和掌握写作技巧。
  在布局上,开头不仅要开门见山,而且要贴题切入;中间两句要承接自然,转得巧妙;结尾是全诗的精魂所在,可以决定全诗的优劣,所以应大力经营,或画龙点睛,或含蓄蕴藉,或用墨如泼,以使全诗生辉。
   其中技巧全在第三句的转折与第四句的收束上。而第三句又是重中之重,该如何做才能产生出乎意料的感觉呢?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寻的,下面就几种例子进行分析。

第一则:第三句用“若为”二字开头进行转折。一般来说,“若为”有怎样、怎堪、怎能、倘若、如果的意思。如果是在第三句开头的用法,那么一般可以看作“倘若、如果”之意。
   唐朝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第三句以若为开头,前后连接转折。表示如果如何,然后如何。这种写法是对一二句赋的写法,进行比兴发端,使意境进一步深化。
苏轼的《菡萏亭》诗也是如此:“日日移床趁下风,清香不尽思何穷。若为化作龟千岁,巢向田田乱叶中”。一二句叙述如何。第三句进行比兴转折,表明作者自身的情绪倾向。一般这种写法,都是较具浪漫思维的。

第二则:第三句以“等闲”二字来开头引出。一般作轻易、随便、无端、平白的意思。
唐朝令狐楚《少年行》:“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一二句是赋的写法,平铺直叙说明事情。而第三句的“等闲”作不经意间,随便的意思。表示此少年的身手高超。
  宋朝俞桂的《江头》:“渔浦山边白鹭飞,西兴渡口夕阳微。等闲更上层楼望,贪看江潮不肯归”。一二句纯粹写景物,也是赋的手法。第三句忽然转折,无端或无聊上层楼观望,从而引出第四句贪看江潮的言外情感。

第三则:第三句用“正是”二字开头领起。放在句首开头的“正是”有恰好、确实的意味。是一种肯定判断式的语气,这种写法的前面两句,一般多用景物描写。
例如唐朝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第三句的“正是”作肯定语气,对前面二句“寻常见”“几度闻”进行回应,又给第四句留出拓展空间。
唐杜牧的《南陵道中》:“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寒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第三句是对一二句景物描写进行肯定总结。“客心孤回处”就是前面的景物所在啊。然后第四句进行拓展发端,情感描写。

第四则:第三句一二字及四五六字位置都用“如此”二字,作一并列式的层次递进写法,可使第四句具有更强烈的情感推进收结。
   例如元朝杨维桢《的张士诚席上作》:“江南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江山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第三句,这样的江山(回应第一句),这样的酒(回应第二句),层次推进。引出第四句老夫怀抱几时开,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情感更显沉郁。
清朝孙原湘的《题扇》诗:“月光到地白于雪,花气上天香作云。如此乾坤如此夜,不知何处著尘氛”。这首诗同样写法,第三句的“乾坤”是回应一二句的月光到地,花气上天的空间,而“夜”则是月光。这样一种时空交错的写法,可以得到很广袤的诗词张力空间,引出第四句“何处”,则余味无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