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1
10万
33万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副首版
使用道具 举报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19 前篇讲到: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诗词教学机构,也有诗词创作考试和比赛,你如果想获得一定的功利褒奖,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1 2、何为“匠气”与“诗味” 匠气,就是墨守成规和以学问自大,这样的人从不越雷池,也不敢越雷池,而且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1 “诗味”在匠气的人手里就是“匠气”,而在非匠气的人手里,“诗味”就是围绕近体诗的一道活的风景线。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2 例如《教授少儿书法感怀》: 培桃育李费精神。摹古学今问子寅。不为盘中三斗米,唯图墨海有来人。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2 这首诗从整体上看,写得是很好的,有“诗言志”的味道,在格律上(中华新韵九文阳平)也符合某些人对“诗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3 “五斗米”是晋代县令的月俸,在当时较平民已不算微薄,“不为五斗米折腰”正是表现了陶渊明刚正不阿的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2 其实,这句应和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有关联,陶渊明任彭泽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3 显然“三斗米”,为了追求一个起“拗救”作用的平声而失去了本该有的趣味,又因为人们熟知“五斗米”的典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3 “匠气”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的特点: 一是囿于格式,用格式去找字或词,而不敢直抒胸臆。像上面这首《教授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4 如《七律·咏玉兰》: 玉树婷婷翠臂伸,轻抒兰指暖风侵。辛夷点写琼枝俏,淡墨渲描紫瓣魂。 新蕊脱裘颜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4 诗里“玉树”和“辛夷”、“兰指”和“琼枝”、“紫瓣”和“新蕊”都是重复的意象,“芳菲”和“香芬”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5 诗的典型匠气就是人云亦云,不出窠臼,全不顾具体需要。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5 正如你说诗要讲究格律,我就死守格律不敢逾越;你说诗要用雅语才叫诗,我就尽用雅语,视俗言熟语为大敌;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6 你说诗要起伏跌宕,我就极力迎合、百般跳跃,搞得你眼下发晕、如临怪谷;你说诗要避免口号和说教,我就连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7 这些不是窠臼是什么?你要害怕这些,你的胸臆还能释放出来吗?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8 近体诗虽然格律谨严,但也不应视出律为大忌,古今很多有影响的诗作出律的例子屡见不鲜,并没有降低它们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8 出律,如同兵乓球运动中的滚网球,是主动而不经意间的取胜。任何打过兵乓球的人都有过滚网的体会,但没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9 诗就是这样,出律并不可怕。对作者来说首先要懂律才能出律,对欣赏者来说只要读到一首和谐而能引起感受的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9 事实上,这些也正是当今中国诗界的一个秘而不宣的疮疤,往往是出律者不懂律,懂律者不敢出律,欣赏者乱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29 这样的状况怎能使中国诗词换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感,其尴尬处境不言而喻。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30 其次是忸怩做作,华而不实。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30 例如《秦淮河杂感》: 六朝金粉半尘埃,依旧春风去复来。新社人家犁梦雨,旧京王气黯鳞苔。 倚栏不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31 诗中用尽奢华之语,典故罗陈,却让人一头雾水,不知作者到底要说什么,因而最后的“合”(可叹秦淮真福地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31 这可能涉及诗词的“雅”的问题。什么是雅?华丽的词语、娇柔的意象、古旧的典故就是雅吗?非也。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32 词语、意象、典故都是为诗的精髓服务的,诗以什么样的色彩和面貌出现,应以需者为要。比如要想表达“等闲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10 09:32 也就是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来写诗,只要能够写出自然贴切能引起人共鸣的诗,这样的诗就是雅的。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勤勉版主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5 1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