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排律·上冬有寄
文/柳诗吟
逡巡网海幸逢贤,谈笑难忘韵事传。
每近兰皋仪集凤,常行菊浦岂迷川。
盟鸥峡谷梅花雪,漱玉云溪玳瑁筵。
三径松兮通白苇,一湾流矣出青莲。
念成秋水开渠泻,愁染霞文断雁牵。
倚竹吹箫天籁暮,望乡落月客心镌。
欢情恐绝朝和夕,芳意元知谊与缘。
但使词林风物美,莫教杨柳折吟边。
2022.11.29
|
|
|
谢忱子夜来风首版佳析!
逡巡网海幸逢贤,谈笑难忘韵事传。
每近兰皋仪集凤,常行菊浦岂迷川。
盟鸥峡谷梅花雪,漱玉云溪玳瑁筵。
三径松兮通白苇,一湾流矣出青莲。
念成秋水开渠泻,愁染霞文断雁牵。
倚竹吹箫天籁合,望乡落月客心镌。
欢情恐绝朝和夕,芳意元知谊与缘。
但使词林风物美,莫教杨柳折吟边。
拜赏柳首的一首大信息容量的排律佳作,作品主题集中,笔法流畅,词句舒润,内容丰富。细品作品,在创作上有很多颇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子夜不才,冒昧分享下学习心得,以期交流!!
1、题材架构:正因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题,却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因为入诗素材的单一性故而有很多局限,首先需要滑润无痕地嵌名入诗,保证前后通畅以外,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功能、情理逻辑的深入、语境的新意、诗体的分量、可赏性(诗面感性)和可议性(内容理性)等等方面因素,所以,选题看似简单,却不易写好,很容易写成凑题的万花筒,却模糊了主题。
2、 结构功能:排律增加了内容的含量,但又容易出现把诗写散的危险,这首先是对诗脉构思上的要求。诗人采取了直接命题(首联)和最后释题(最后两联)压阵的手法,把述题(2-6联)的部分放在结构内部,以达到主题集中、线索明确、节奏变化、展而不散的结构功能效果。此乃大思维、大格局。
3、情理逻辑:全诗读罢,尽管大篇幅用精彩的诗笔叙述描写了具体的内容,但最终还是使读者感受到的是扑袭而来的一种情缘,这就是命题,能达到这种效果非诗高手莫能笔焉,一般创作很容易让中间部分精美的词句和物象成为聚焦点,从而失去全诗的一种情感境界,这个原理就是情与理如何处理的问题,诗人的思维和手法是明确的:情融于理,理深化情,情用理表,理以情出,这就达到了合情合理,不会使得无病呻吟,空于议论。这虽然对于耕诗之人是个基本原则,并不神秘,但是运思从笔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了,要么空洞,要么枯燥,要么华而不实。此处本诗展示了诗人的对诗性把握的深厚功底!!
4、语境新意:一片较长的诗体,集中的内容,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或板滞,语言、词汇、词性的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但这些词句更难的是要出新意,以增强全诗的可赏性,也就是感性的愉悦是必须考虑到的,就像是音乐,首先需要好听、可听,再说内涵如何。诗毕竟是要吟咏的,不是论文。诗人这方面的功底是不需要在这里点评的。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到,无论是命题写情、写感,还是叙景、述事,其语言都是隽永、精美和富有内在逻辑的。
5、诗体分量:这是这首作品最成功的地方,也是这首作品的价值,我相信,大家至少会重复读这首作品数次方能心安,重要的是,并不是一遍没读懂才需要重复咏读,是因为感到作品的唯美精致和情理牵制、从而更想体会感受和欣赏作品的内涵,方需要反复的体会,这就是因为诗人清晰的诗脉、准确的命题和高超的技法综合匠构的结果,这不是一首即兴诗,而是一首非常理性创作的作品,把大家能感受的“情缘”沉甸甸地、清晰晰的凝练出来,诗人在用心与读者的心对话,因为你会感受到每一句都充满着诗人的热情、期望和眷爱。也就是说,虽然诗人在竭力地收纳素材,但这些零落的片段被整理的合情合理、流畅自然、天衣无缝,着实加重了诗体的分量,不可不赞!!至于每句的精彩之处就不一一赘述了。
2022.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