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为金池长老解惑 拙作《巴厘岛峰会感赋》: 千岛椰风暖,四时蕉雨沱。重弹仍不少,共识已无多。 面对人依旧,心怀事几何。宣言如浪叠,万国又吹螺。 “千岛椰风暖,四时蕉雨沱。”——金池长老对首联不理解,也属于正常范围。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金池长老对G20巴厘岛峰会不了解;二是金池长老对东道主印度尼西亚不了解。
G20巴厘岛峰会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焦点就是经济。峰会目的不过是凝聚共识,消除壁垒,展开合作。知道了这些,就不难理解首联那两句。这两句只少有三层意思:
一:第一层的“风、雨”乃自然界之现象,大地复苏需要“风、雨”。对峰会举办国、举办地一个粗略的地理描述——一个热带岛国;
二:第二层的“风、雨”,指的是印度尼西亚这个新兴经济大国在亚洲以及世界之地位: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亚洲新兴经济大国除了中国、印度,下面就是印度尼西亚了。此次G20峰会由印度尼西亚举办,正是对印度尼西亚之地位的确认;
三:第三层的“风、雨”,指的是世界后疫情时代如何开启经济的“复苏”开关——既要“共同”,还要“强劲”,如何做到?那就需要各国创造并维护好一个好的氛围(椰风暖),还要花大量时间、投入大量的资源(蕉雨沱)。此时“千岛”可以理解为所有的国家,“四时”可以理解为长期向好。
若一首诗或者一句诗有几层意思,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弦外之音”。我国的诗词之美,多半来自含蓄、蕴藉,说白了其实就是“弦外之音”。读出弦外之音,是基本功,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自觉引入弦外之音,是比较高阶的要求了。说破天,不懂这些弦外之音,就不算诗词入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