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0|回复: 0

再谈诗家语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8
贡献
2659
金钱
75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5 14:3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一首七绝《七绝 黄昏行路》:
风雨黄昏行路人,流光山色半红尘。
一枝背影春随我,他日轮回主与宾。

  风雨黄昏,一个孤独的行人在路上前行。黄昏流云,山色迷离,好似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间。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为三四句做背景铺垫的。
  “一枝背影春随我”,这句话曾有网友问我,说有问题,不能这么写,这样写是不对的。但是,朋友们须注意,诗词的句子与普通的散文、记叙文、说明文是不同的。诗句可以不用讲究主谓宾等句法,可用看似无理的组合来得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诗词的创作上有一种说法,王安石老人家提出来的,即是诗家语。何谓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个方式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
   据《诗人玉屑》卷六载: “王仲至召试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云:‘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荆公见之,甚叹爱,为改作‘奏赋《长杨》罢’,且云:‘诗家语,如此乃健。’”在王安石看来,“日斜奏赋《长杨》罢”,“奏赋”,增加了动作,赋予了形象,是诗词的修辞手法,是“诗家语”。而“日斜奏罢长杨赋”,平铺直叙、过于直露,不是“诗家语”,而是散文的修辞方法。诗与散文在语言上有层次之分。散文是无节奏的语言,而诗是有节奏的语言,因此要求用特殊的语法方式来表达。
   诗家语特点是德国学者黑格尔所说的"清洗"。诗的内蕴要清洗,诗家语也要清洗。清洗杂质是诗的天职。诗是"空白"艺术。高明的诗人善于以"不说出"来传达"说不出"。诗不在连,而在断,断后之连,是时间与空间的清洗。诗在时空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
第一,是词的选择。诗表现得不是观,而是观感;不是情,而是情感。诗的旨趣不是叙述生活,而在歌唱生活。所以诗倾吐的是心灵的波涛,而落墨点却往往是引起这一波涛的具体事象。杜甫不讲天下太不公道,却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以具体意象来表达天下不公道,而不是直接说天下不公。这也是我常说的,老干体问题。
第二,是组合的选择。在诗这里,词的搭配取得很大自由。这种组合根本不依靠推理逻辑,而是依靠抒情逻辑,尤其是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常常产生异常的诗的美学效应。田间的名篇《给战斗者》里有这样的诗行:"他们永远/呼吸着/仇恨"。虚实的组合让诗有了很大的情感容量。
第三,是句法的选择。优秀的诗在句法上都是很讲究的,许多名句和句法的选择分不开。从散文的眼光看,诗句好像不通,其实妙在不通。比如倒装,倒叙。
   那么回头再来看看“一枝背影春随我”,这句能读懂吗?其实不难懂。我的背影其实是不能用一枝来形容的,人的背影怎么能一枝呢?但是偏偏用了。春也不能随我,但就这么写了。这些组合看似无理,但读起来违和吗?其实不违和。
“一枝背影”可以是写我的背影,犹如树枝一样的背影,孤独而消瘦。春是花,或许背影后边还有花枝的剪影,两者重叠交映,故此有春随我的说法。两厢交映,背影是一枝,花枝也是一枝,也许还在流光的明暗映衬下,背影长长,花枝隐约,这是一种表达很好的情感表达剪影手法。
   这句是诗家语写法,如果按照散文的叙述写法,就没有这么多内涵与意味。比如“一枝花影追随我”,有意思吗?总感觉缺少了不少意味。内在的张力是少了许多的,节奏感也不强。
   “他日轮回主与宾”,这句是接着上句的“春随我”来做文章的。现在是我(背影)在前,春(花)在后,他日会不会是主宾调换呢?变成春(花)在前,我在后呢?这就有了一种哲理思考性,也有时光轮回感,或许还有一些孤独惆怅感。这种写法的句子就具有丰富的意思,内在张力足,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大。
   有诗味的作品,常常言而不尽含而不露的,能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大意是,描绘难于叙写的景色,让读者觉得这景色像在眼前; 含有表达不尽的意思,让读者感到在字面之外还有更深的含蕴,引起无限遐想。
   把难以描写的东西刻画得如同在眼前看见的一样,而诗文的意境悠悠长远却又没有直接在诗文中写出来。这种“弦外有音,言外含意”的表象艺术实际上就是一种暗示艺术,也是含蓄的表现手法。这叫藏而不露,意在言外,能收到寓意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郑板桥也说:“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
   诗家语常常是“无言”的。“至言无言”,诗是将“可述性的意义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艺术,又是将可感性的诗质提高到最纯度的艺术”。
诗在想象世界里是极端自由的,它不为外界所局限;但诗的语言又因为诗拥有最大自由而成为最不自由的语言。这是因为语言在感情世界、内心世界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它不能说破感情的名称,只好“诗出侧面”,指引读者走进诗的世界。以“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如“鹦鹉前头不敢言”,“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等等都是诗在笔墨之外,诗在诗外。
  有的诗落墨于情感之果,去写意,柳宗元的“千山飞鸟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也,这就叫意在象外;或落墨于感情之因写象,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也,这叫作诗在意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