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1-12-3
威望589
金钱1838
贡献1188
高级会员

威望- 589 点
贡献- 1188 次
金钱- 1838 枚
|
《红楼梦》第十七回,供元春省亲的大观园告竣,贾政遂率领子侄辈宝玉、贾珍、贾琏“验收”大观园。贾政深知元春极其疼爱宝玉,乃旨在“试才”贾宝玉,让宝玉拟题匾额、对联,然后让元春定名。宝玉后来的居所“怡红院”内因“一边种几本芭蕉,一边是一树西府海棠”,乃曰:“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说一样,遗漏一样,便不足取。”于是题曰“红香绿玉”。然而此题却被元春改曰“怡红快绿”,并将此院赐名“怡红院”。宝玉接着吟咏时竟仍有“绿玉春犹卷”句,细心的宝钗觉得与元春似有“有意争驰”之嫌,提议改为典出唐诗且亦切意的“绿蜡”,宝玉喜不自禁,称宝钗为“一字师”。
徐乃为先生认为:
“红香绿玉”中的“红香”是海棠,“绿玉”是芭蕉,宝玉题时已作说明。但是,“红香”中之“香”,却并非“香气”之“香”,而是“香烛”之“香”。笔者管见所及的红学著作与工具书都未能指出这一点,似并非因人人皆知而不注;却正是人人以为是“香气”而未注者。一、“海棠无香”。唐贾耽《百花谱》:“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宋人彭渊材引惠洪《冷斋夜话》卷九云:“天下海棠无香,昌州海棠独香,非佳郡乎?”两引文皆先说“海棠无香”,视为常识;而所说昌州海棠有香正作为特异之例。因此,海棠无香,虽未必是生物学意义的科学结论,却是中国的传统认识。因此,在中华文化学意义上,“海棠无香”被认为是人生难得十全十美的一种特指。张爱玲就把“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作为人生的三大恨事。小说写宝玉贾政游园,并未对海棠作出有香味的描写,因此,宝玉的“红香”,显然必非指“香气”。否则,则有违常识。
二、“红香绿玉”是并列短语,“红香”与“绿玉”对偶,词性对偶,结构亦对偶。“玉”既为名词,“香”亦当为名词。“绿玉”既是偏正式,“红香”亦当是偏正式。故“香”为名词,“红香”为偏正词组,而非主谓词组。意思是,红的海棠似香,绿的芭蕉如玉(蜡)。(此亦可认作主谓式)
三、关于宝玉原诗是“绿玉春犹卷,红妆夜未眠”的意思。既然“绿玉”用原来所题,则“红妆”至少亦当解作原来所题中的“红香”;“未眠”又是什么呢?苏轼《海棠》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原来,苏轼把海棠比作“高烧的红烛”。那么请思考:今“烛”已移用作“芭蕉”之喻,则“海棠”须得换一个新的喻体,对等于“烛”的喻体,那是什么呢?只能是“香”。因为:“香”“烛”每每并称,“香”“烛”每每相伴,此院中正亦相伴。原用“红烛”比海棠,是以“点燃”比“开花”;这样,比海棠的新喻体亦当有“点燃”的特性,这就是与“烛”并称相伴的“香”。因此,“绿玉春犹卷,红妆夜未眠”正确的解释似当是:
绿蜡”一样的芭蕉树树叶还卷着,簇聚一角;“红香”一样的海棠却已点燃(开花)了,照着院落。这样的解释,似才是咏棠咏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