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5|回复: 1

[转载] 试论纵横家对李白的影响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583

帖子

3964

积分

首席版主

百家论坛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71
贡献
829
金钱
161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14 10: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琴 于 2022-11-11 18:48 编辑

试论纵横家对李白的影响


李白终身仰慕纵横家的为人,喜好纵横之术,这在唐代诗人中甚为少见。唐人刘全白说李白“性倜傥,好纵横术。”①《新唐书•文艺列传》亦云:“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其实,诗人自己说得甚为明白:“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②他自比战国时的策士苏秦:“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③自比张仪:“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④李白的立身行事及艺术创作,已深深地打上了纵横家思想的印记。

关于纵横家,班固《汉书•艺文志》有如下评语:“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许谖而弃其信。”这一学派声誉一直不佳,虽然能以便辞利口,倾动人主,取卿相之位,立回天之功,但有人不守信誉,倾危变诈。李白崇尚的是广义的纵横家,即精通纵横术的古代政治家。他对纵横家的好感,主要是对其惊人业绩,杰出才能表示歆慕,对其中一些人的高尚品德表示景仰。李白取法纵横家,主要是从中汲取合理内核来指导自己的立身行事及艺术创作。

纵横家很少系统性的理论著作。《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纵横十二家,百七篇”早已荡然无存,现存汉以前的纵横家著作仅见《隋书•经籍志》著录的《鬼谷子》三卷。关于此书,真伪争议颇多,而清儒汪中、阮元等人力证为西汉以前的著作。唐代纵横之术得到了发展,其理论专著有赵蕤的《长短经》。赵为李白蜀中的老师,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八)引杨天惠《彰明逸事》谓太白“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征君蕤,亦节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经》,太白从学岁余去游成都。”李白对纵横之术的信奉与赵蕤的直接影响密不可分。

纵横与游侠本各不相谋,汉以后才开始结合,李白两者兼而有之。其实两家思想相距甚远,不宜相提并论。纵横家对李白立身行事及艺术创作有何具体影响,论者多语焉不详,本文试从如下四方面简而述之:

一、大济苍生的英雄意识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职业诗人,终其一生没有正式做过官。他心甘情愿如此么?非也,他早年立有大济苍生的壮志:“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⑤李白的理想是成为大政治家,至于写诗作文,不过是余事而已。

李白的确想成为政治家,成为英雄。在盛唐诗人中,他恐怕是最与古代英雄相亲的人。他描写过大量的历史英雄多是政界人物。据裴斐《李白与历史人物》统计,诗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共158位,出现次数最多(10首以上)的有26位,其中政治人物11位,作家8位。在他仰慕的这些英雄中,除苏秦、张仪外,还有“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⑥的吕尚,“却秦振英声”⑦的鲁仲连,“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⑧的郦食其,还有管仲、乐毅、晏子、张良、诸葛亮、谢安等人。如此与英雄相亲,说明李白骨子里有崇拜英雄的意识。崇拜其什么?当然是不朽的业绩、杰出的才能,高尚的品德。李白最倾倒的是战国时的高士鲁仲连,提及的诗文达19首之多。鲁的功业据《史记》所载主要表现在说服辛垣衍义不帝秦与修书遗燕将,助齐下聊城二事上。此人能出奇谋立回天之功,又义不辱节,不贪富贵,李白的景仰在其才能与品德。

李白这种大济苍生的英雄意识,其思想渊源是多方面的。首先,建安文学的影响。李白对建安文学评价甚高,他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⑨建安时士人的言谈往往不离英雄。如董昭、程昱称曹操为“天下之曹操”,程昱又以吕布为“匹夫之雄”,傅巽目庞统为“半英雄”,《三国演义》演化有“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等等。其次,时代精神的影响。李白一生几乎与盛唐相始终,开元、天宝时期是大唐帝国的全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势强盛,这极大地激发了士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不甘凡庸、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又次,与对纵横之术的信奉有密切联系。蔡宽夫说:“盖其学本出纵横,以气侠自任,当中原扰攘时,欲藉之立奇功耳。”⑩这道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李白仰慕的这些历史英雄,不能说都是纵横家,但大多精通纵横术,且李白与之多有共同点。其一、济世的理想相同。上文所列英雄,多以大济苍生、志安天下为己任。即使苏、张二人,虽热衷于功名富贵,其实也是以济世安邦为前提的。这种济世理想,与纵横家强烈的事功思想基本上是相通的。其二、出身的地位相同。在李白崇拜的英雄中,多有由布衣而致卿相,其出身多为寒族,地位卑微。而李白身称“陇西布衣”,故与之有共同语言。其三、取仕的手段相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发现,在李白所景仰的历史英雄中,多以口舌为劳,以声名动天子,他们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纵横术。苏、张自不必说,太公吕尚钓于渭水,“西伯猎,……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10)张良体弱多病,状如妇人好女,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亦以口舌取信于汉高祖。三国时的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是隆中对策、确定三分天下的大计,才使刘备发出如鱼得水的感慨。李白不走科举道路,遍干地方长官,以声名为天子所知,其取仕手段与先贤正好相同。李白生于盛世,急于成就大业,因此才崇信纵横术。

李白想以纵横术取仕,是否有这种可能性?答曰:有。太宗和早年的玄宗,均是历史上少有的英主。唐朝前期马周、张玄素、李邕、房  、吕向等人均以声名为天子、宰相所知,或以上书,而由布衣直接授以京官。据《旧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字宾王,清河茬平人。少时落拓不为州里所敬,贞观五年宿于常何之家。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奏便宜二十余事,事皆合旨。于是何荐马周,太宗召见,与语甚悦,于贞观六年授监察御史,后迁为中书令。马周的成功也是纵横术的间接运用。事实上李白以名达于天子,在玄宗面前也作过口若悬河的演说,他对纵横术的运用比较成熟。李白的悲剧,是玄宗晚年倦于政事、日益昏聩,又加上其个性的狂傲不羁所致。

二、迅如闪电的敏捷思维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诗为绝调自不必说,创作之敏捷可说是冠绝古今。其作品十丧其九,现存还有960余首之多。关于李白思维的敏捷,杜甫《不见》云:“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饮中八仙歌》云:“李白一斗诗百篇。”乐史描述李白被玄宗召见时的情景:“召见金銮殿,降步辇迎,如见绮皓,草和蕃书,思若悬河。”(12)最为人叹服的是酒醉之后,神志仍清醒,创作更有神来之笔。一次醉后受玄宗之命创作《宫中行乐》诗十首,“白取笔抒思,略不停笔,十篇立就,更无加点,笔迹遒利,凤跌龙  ,律度对属,无不精绝。”(13)在极短的时间里,带着几分醉意,即席赋诗十首,其文思之捷,文思之美,文思之密达到如此完美的统一,令人叹为观止。关于文思敏捷这一点,诗人也颇为自得,他说:“紫云仙季,有英风焉,……。尝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不然,何以开口成文,挥翰雾散?’吾因抚掌大笑,扬眉当之。”(14)

李白的思维迅如闪电,疾若飘风,何以如此呢?世人多称其为天才,认为他神于文,非工于文者所能及,这的确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李白思维的灵敏度高,与长期的积累有关,因为厚积才能薄发,厚积才能速发。李白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15)其学养可谓深矣;一生游历大半个中国,阅历可谓广矣。其下笔出入经史百子,九流十家,万象奔走乎笔端,便是明证。

李白思维的敏捷性,与纵横之术的信奉有较多的联系。纵横家的即席演说或即席为文,与诗人的即席赋诗,均是创作,均是敏捷性思维的反映。思维的灵敏度高,这是纵横家必备的心理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中时时把握主动。李白自比晏子,就以晏子为例说明纵横家思维的敏捷性。晏子以善于辞令闻于诸侯,虽不能以纵横家目之,但他精于纵横术是无疑的。《晏子春秋》一书记载了晏子许多不辱使命,即席应对的故事,其中晏子使楚的故事人所共知。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以晏子短小故意侮辱他,入城之时在大门之外另设小门延晏子,晏子不入,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只好更道从大门入。会见时,楚王故意说:“齐无人耶?”“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结果楚王反受其辱。(16)由此可知,晏子思维的敏捷性到了何等程度。

纵横家的这种敏捷思维完全是天生的么?非也,主要是长期的训练所致。苏秦、张仪是战国时最优秀的纵横家,据《史记》记载,二人俱事鬼谷子先生。东汉王充《论衡•答佞篇》中有一段生动记载,据说鬼谷先生在向苏、张教授了一段时间的辩术后,二人准备辞行,于是鬼谷先生作了测试。在地上掘了一个大坑,命二人跳入坑中,声言道:“说令我泣,出则而可分人君之地。”于是苏秦竭其才智,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而张仪不若。由此可知苏秦的思维多捷、文辞多巧。这种测试很可能是一种训练,不是偶尔为之。只有当他们的思维高度灵敏,剖析事理的能力极强,驾驭语言的艺术达到出神入化之境时,才可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李白信奉纵横术,曾跟赵蕤系统学习一年多,很可能进行过这方面的思维训练。

关于提高思维的灵敏度问题,纵横家从理论上也作过探讨。《鬼谷子•阴符》中谈到了盛神的问题,所谓盛神就是使演说者精力旺盛,思维敏捷。他说:“盛神法五龙。”为何法龙?因为传说中的龙变化极快,神出鬼没。鬼谷子还谈到一种转圆之术。所谓转圆,就是转动如圆体的器物,比喻不断想出无穷无尽的计谋,特别强调想出计谋的速度要快,他指出:“转圆法猛兽。”猛兽扑击快如闪电,迅捷无比。法龙也好,法兽也罢,鬼谷子反复强调纵横家应有极为敏捷的思维。李白长期研习纵横术,心理素质无疑受到训练而优化,这无疑影响到他的艺术创作,形成其迅如闪电的敏捷思维。

三、诡谲变幻的艺术意境
李白的诗歌,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杜甫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7)孟启《本事诗》:“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歌可以泣鬼神矣。’”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使读者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主要是其意境之美。欣赏李白诗歌的意境,有如乘船欣赏桂林漓江两岸的风光,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具有丰富性、多变性的审美特征。宋人徐积作过形象描绘:“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18)代表李白诗歌最高成就的还是他的乐府、古诗,其意境更是变幻超忽,诡谲瑰丽。李白的乐府诗几乎占其全部诗作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作乐府诗最多的诗人。论及乐府意境,《艺苑卮言》指出:“太白古乐府,杳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李白在古诗的创作上已取得特殊成就。明人高  的《唐诗品汇》,所选李白五古、七古达327首之多。沈德潜激赏李白七古的意境之美,他说:“白诗天才纵逸,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多变,可谓怪伟奇绝者矣。”(19)总之李白诗歌的意境奇极美极,仿佛夺造化之工,为天地奇观。

李白诗歌意境的丰富性、多变性特征,追本溯源,由诸多因素形成。李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奇才,有特殊的心理素质,这我们不可否认。他受仙道思想的影响甚深,长期游仙访道,烹炼并服食过金丹,潜心修炼过内丹,佩过符  ,晚年正式入道,是地道的道徒。尤其是内丹术的修炼,其主要法门是存想思神,思绪易入神秘莫测的梦幻境界。李白诗歌的艺术境界无疑受仙道思想的影响较大。其次,受屈赋的影响。李白诗中87次提到屈原,他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20)屈原《离骚》中那天国风光的描写,那羲和驾日,凤鸟飞腾,九嶷缤迎、云旗逶迤的壮丽图景,自然会影响李白诗歌的意境。

艺术意境的多变性与诗人不主故常的思维形式有较多的联系。李白才术信纵横,纵横家的思维形式具有尚变的特点,这可能影响其对艺术意境的创造。纵横家无论是立身行事还是游说人主,其思维形式灵活多变,没有太多的定势。《鬼谷子》一书从理论上多次指出尚变的重要性,他说:“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奏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21)这种思想很可能来自《易经》,《易•系辞》指出:“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功业见乎变。”作为纵横家,随机应变才有立足之地。当然,多变可能成为诈术,纵横家为后世所菲薄,这是一个原因。但正确运用,不主故常,不守成法,成为智谋,有进步意义。用这种思想创作艺术意境,当然诡谲多变,绚丽多姿。

其实,思维尚变是纵横家成功的重要原因。苏秦以合纵闻名于世,但他一开始并非主张合纵,曾以连横之术说秦王统一全国,称帝而治,而秦王不用,后转而以合纵之术说六国,结果成功,佩六国相印,成为合纵长。连横与合纵,完全是对立的策略,而苏秦不固守一端。商鞅的情况也相似。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鞅见秦孝公,首先说以帝道,公不用,时时睡,弗听。说以王道,公善之而不用。最后说以霸道,“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后大用之。帝道、王道、霸道,是三种不同的治国方略,而商鞅不用于此则用彼。李白的思想本身具有矛盾性、复杂性,儒、释、道、杂、纵横、游侠、兵诸家思想他兼而有之。或奔走于权贵之门,以求闻达;或慕神仙轻举,蝉脱尘世。李白的思想本身是多面体,有尚变的特点,其灵光自然会折射到他的艺术意境中来。

四、奇崛夸饰的文学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李白的诗歌创作,善于用奇崛夸饰的语言创造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艺术意境。李白的创作,思奇、语奇、境奇。多天外飞来之笔,其语言具有奇崛性的特点。钱起《江行无题》:“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殷  编《河岳英灵集》,称《蜀道难》一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李白诗歌语言的奇崛性大致表现在这样几方面:(一)、奇妙的比喻。李白诗歌中的比喻用得甚为奇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2)用银河比瀑流,想落天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3)以深水比深情,思出意表。(二)、神话传说,寓言典故的大量运用。在乐府、古风中,大量驱遣传说,寓言典故入诗,创造出奇幻的艺术境界。“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飞龙。”(24)赤松子是神话中的仙人,据说神仙们以白鹿、青龙为坐骑。“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5)垂钓碧溪用吕尚钓于渭水遇文王的故事。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之前,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边经过。(三)、节奏的跌宕起伏。李白的诗歌语言有一种特殊的节奏美,读乐府《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等名篇,其语言节奏随感情的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缓,忽而平韵,忽而仄韵,把人带入时而日丽风和,春意盎然,时而浊浪排空,险象纷呈的艺术意境。李白的诗歌语言为了创造巨丽的形象和意境,也喜欢铺张扬厉,具有夸饰的特征。唐人张碧云:“及览太白辞,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鲲触巨海,澜涛怒翻。”(26)韩愈也曾形象描绘:“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  。”(27)在李白的歌行古诗中,铺陈与夸张往往达到了奇妙的结合。《蜀道难》一诗,亦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的面貌,风光变幻,险象环生,令人惊心动魄。

李白文学语言的奇崛与夸饰,若追溯其渊源,非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关于语言的奇崛性,若从思维方面考察主要为二方面:(一)、好奇心的影响。好奇心是人类普遍的心理特征,唐人好奇心甚强,传奇这种文体异峰突起,蔚为大国便是明证。所谓传奇,就是叙述奇人奇事。这种文体史才、诗笔、议论三者结合,因此不仅人奇事奇,语言亦奇。李白崇信仙道,信奉纵横术,足见好奇心甚强,这影响他的思维与语言。(二)、兵家思想的影响。兵家尚奇,李白研究过兵家,赵蕤的《长短经》有不少篇幅论述用兵。兵家强调出奇制胜,《孙子兵法•兵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三)、纵横家的影响。纵横家大多是语言大师,他们不将语言的表达功能发挥到极致,谈何游说?纵横家明确强调以奇语取胜。《鬼谷子•权篇》指出:“听贵聪,智贵明,语贵奇。”进一步指出:“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他们的游说也的确以奇辞取胜,其中包括善用比喻、神话传说,寓言典故。《战国策•齐策》中“鱼大海”的故事就是典型范例。靖郭君田婴要在封地薛筑城,门客多劝阴,均不听。有人求见,并称只言三字,多一字愿下油锅受烹,于是田婴许见,求见者只说“鱼大海”三字而回走。田婴莫明其妙,请毕其辞,于是他把田婴比作鱼,把齐国比作大海,有了齐国如鱼有海,何必城薛一席话把田婴说得点头称是。

关于语言的夸饰性,其渊源可从如下三方面考察。首先是楚辞的影响。楚辞启汉赋之先河,《离骚》中多次写求女不合,象征君臣际遇之艰难,是典型的夸饰手法。其次是汉赋的影响。司马相如是四川人,李白少年时读《子虚》、《上林》,飘飘然有凌云之气。汉赋的特点是铺采  文,体物写志,这无疑影响了李白。纵横家多用夸饰之词。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多用夸饰之词。读《战国策》一书,我们仿佛见到策士们铺陈伟丽,叱咤雄豪的大气派。苏秦说齐,极力强调齐国的有力条件,坚定齐王合纵抗秦的决心和信心:“齐地三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28)张仪说楚,极力炫耀秦国国力之强:“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29)一席言辞,足以使楚王胆战心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纵横家对李白立身行事及艺术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上从四方面作了粗略论述。其实李白诗歌豪荡不羁的气势,与纵横家也有联系,限于篇幅,不再赘述。这种影响多是潜移默化的,间接的。他摄取其神韵,作为某种素质、基因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形成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2002)

100

主题

274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0
贡献
3244
金钱
4765
发表于 2022-11-16 22: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横家对李白立身行事及艺术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5: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