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有比较才能鉴别;没有比较,便没有伤害 》
在《有比较才能鉴别;没有比较,便没有伤害》同名转帖下,社科院文研所某研究员发表了四段专家看法。兹抄录如下,以供往来诗词学者和诗友们揣摩、品味和研讨:
其一:
七岁女作《送兄》之诗,艺术审美上比之唐代有名诗人也不遑相让。不过愚觉得,这首诗可能有后人附会的可能。即便是骆宾王的《咏鹅》也只是写出鹅的逼真形态,而这首诗的艺术水准绝对超过骆宾王的《咏鹅》。唐代有很多所谓的天才似的诗人,大多说是七岁写出的好诗,大部分都是后人或那时代人的夸张之语,不可尽信。
另有诗友跟评: 是的,这首《送兄》深得绝句之法,比诸唐代名家也不遑多让。否则,也入不得《全唐诗》了吧?至于是否夸张,可惜已无法考证了。
其二: 那《送兄》诗与七秩翁的诗比较,高下立判。不仅七秩翁,现在还在写古典诗词的人很多都要汗颜羞愧,向七岁小囡低下高傲的头! 另有诗友跟评:
的确如此,所言甚是,时下多少匠人和老干都得甘拜下风啊!先生火眼金睛啊!
其三:
七秩翁的这些诗恐都是迎合时潮而写。是否真实情感,不好说。不过愚倒是觉得,喊得响的人未必真心如此,不喊口号的人未必不真诚。摇着小红旗唱大同的人比不上默默实干的人。
另有诗友跟评:
“是否真实情感,不好说。”
一语中的。是啊,若不知人论世,谁又能说得清呢?心之灵层面的事情,毕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方可作数,单看纸面上的高大上或曰正能量,其实根本不足为凭,那么多落马官员诗人不就是明证吗?唉,背靠背式所谓诗词大赛偏偏热衷于局限纸上,那不分明变相鼓励空谈空喊吗?除了催生写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还能怎么样呀?
其四:
七秩翁恐怕不明白,玩艺术不是胡乱敲大鼓。
另有诗友跟评:
“玩艺术不是胡乱敲大鼓。”
慢说七秩翁,而今多少八秩翁、九旬妪也不谙此道啊!
附原主帖:
大唐七岁女当着武皇口占:
送兄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当代七秩翁精雕细琢之作:
白衣天使
明知虎猛向山行,得失安危心自清。
不是家庭从未想,只因百姓要医生。
东京残奥会的中国健儿
天高不及尔心高,志在扶摇奥运涛。
钟爱人间拼搏路,五环旗下显英豪。
喜迎党的二十大
春风吹绿九州田,万里生机绮陌天。
蝶舞蜂鸣花蕊悦,一朝盛事到人间。
所谓“有比较才能鉴别”,“没有比较,便没有伤害”,斯言信然。一个是七旬翁,一个是七岁女;一个是高官,一个是小娃;一个是所谓诗词理论家,一个则只会过家家。如此一比之下,高下立判。其结果正应了这副对联:
七秩妪输七岁女;
六旬翁逊六龄童。
【跟评摘要】
中华毛大同:
“女娃娃深得诗之赋比兴,而七旬的则是快板诗,一古典,一现代,不在一个档次,完全没有可比性。
要比,要么拿古典的,要么拿快板诗。”
帖主:
“快板诗?一古典一现代?
中华毛大同先生看花眼了吧?《送兄》是五绝,而《白衣天使》、《东京残奥会的中国健儿》、《喜迎党的二十大》则是七绝,形式上分明都是古典诗词嘛!
当然,若是就诗言诗,《送兄》与《白衣天使》、《东京残奥会的中国健儿》、《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间诗艺上多方面的强烈反差,的确有如云泥之别啊!”
林金建:
“所关乎的仍是老话题,即诗里有没有带有诗者的情感,这一情感是真实可信的或是虚假的?这种抒发虚假情感的作品很容易辨别,而眼下坛上一些为写而写的东东,就不大好辨别了,比如写滇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