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8|回复: 2

[理论探讨] 杂体诗研究 言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25 17: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概论
诗有一言、二言、三言、六言、八言、九言诗、九九消寒体诗、七七情侣詩五五端阳体、十言、十一言、三五七言、三五六七言、四六八言、二五七言、七五言相间、六五言相间、古文句体等,品类甚多。
先简介一下杂言类。四言、五言、七言被称为正体,其他各言被称为杂体。四言在诗经中就是基本格式,它是最老的正体,直到清代才衰退。五言七言原也是杂体,五言到汉代才慢慢兴起,南北朝取代了四言,跻身正体,在诗界占统治地位了。七言诗在汉代还称不上诗,列为别类,直接称为七言,到唐朝才真正兴旺。一言诗古代没见,但它可存在,因此有些网络诗人在探索。二言诗甚少见,历史中恐怕搜不满百首,以稀为贵。八言诗九言诗明清以后甚少人涉足,尤其是清代,很难见到。大概这两种句式节奏多样,难于掌握,八言容易读成四言,九言容易读成五言与四言,八言诗节奏可以有26445335等,如果一首诗中节奏不统一,就有读词的味道,失去了诗意,九言诗节奏可以有273672634554等,更易乱套,所以这些句式多保留在词中。十言与十一言诗在历史上一直没站稳过脚跟,它们是名副其实的杂体。三言诗和六言诗则是被错杀的,它们在上古是正体,比五言七言强多了,尤其是三言诗,在民歌中和祭乐中,可谓根深蒂固,直到唐代,仍存在祭乐中,到明代时,三言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三言诗在民歌中则一直保存至今,清时代三言诗在诗界才渐少。六言诗在唐代时曾盛极一时,唐宋时六言诗还在格律上进行过规范,宋时六言诗极盛,许多作者参与写作,有的写有数百首。宋以后六言诗渐衰,明清时写作者不多,但在词中却出现了专门六言句的词。
范罕《蜗牛舍说诗新话》:三言促,九言长,四言庄重而不灵,宜于古乐分章奏之;八言即两句四言,尤重滞,六言亦然。然则最适于作诗之用者,孰有善于五七言乎。五言比四言只多一字,虽仍庄重而灵便多矣。七言比六言多一字,比八言少一字,辞气已能畅达。故五七言者声数也,非字数也;节奏也,非律缚也。
《卧雪诗话》:“《三百篇》及汉以后作,有全体三言者。盖初进化时,三数即为多数。(如三人成众、三女为粲之类,不可悉数。古人言三,不啻言百言千。)三言之变当为四言,再进为五言,而声韵益畅。再进为七言,天籁人籁,均臻极轨,不能再加乎其上。观于宫、商、角、徵、羽五音,增变宫、变徵二为七。俗乐:工、尺、上、四、合、一、凡,西乐亦七音为限,可知也。六言、八言、九言以至十数言,非不可用,但全篇者鲜耳。总之,古人声音简,诗以三四言为多。后人声音畅,诗以五七言为多。”
再说杂言杂体。七、五言相间和六、五言相间等句子相间的诗曾在六朝时试验过,但以失败告终,后来只偶尔有人玩玩。
三五七言、三五六七言、四六八言、二五七言它们都是宝塔诗中品种,属于真正的杂体。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17: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二言     
二言诗,指两字一韵的诗。
诗经中虽有二言句式,却未成体。但中国古代诗歌最早的样式便是二言诗,而保存二言诗的主要文献是《吴越春秋》、《周易》等书。
二言诗之所以是最早的诗歌,是因为一言诗的几率小,历史中几乎无一言诗,所以二言诗便成为最早的诗。文献里记载的二言诗历史悠久,产生时代最早的是黄帝时期的《弹歌》,出自《吴越春秋》: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断竹”是先将竹竿截断,“续竹”,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逐肉”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
书里说春秋越王勾践想要报复吴国,就到处寻找奇才异士,范蠡向他推荐了楚国来到越国的善射之士陈音,勾践向他询问射箭的道理,陈音说:射箭起于弹弓,而弹弓之技源于远古的孝子,其父母死后,这位孝子唯恐父母尸体被禽兽所食,就创造了弹弓看守着。随即给越王唱了这首简短质朴的歌曲。后来到南朝齐代刘勰《文心雕龙》说这就是二言诗的起源,是黄帝时留下的。
尧舜时,大禹治水,娶了涂山氏女,二人未过夫妻生活,大禹就匆匆离去。涂山氏思念丈夫,就派自己的侍女到家门路旁等候大禹,并且对侍女唱了一首歌:“候人兮猗!”——“我一直在等那个人哪!”兮猗是语助词,因此实际也是二言。这是最早的一首思妇诗,虽只保存一句,可是其情意的缠绵悠远,还是可以感觉到的。
《周易》中二言诗很多,我收集的五十多首二言诗,可分出几种类型。
1.一句二言诗为一篇的:
《否》卦六三:包羞。
《大有》卦:元亨。

2.二句二韵的二言诗,如:
《小畜》九五:有孚,孪如。
《小畜》上九:既雨,既处。
3.三句的二言诗,如:
《坤》六四
括囊,无咎,无誉。
告诫人们为人要深沉,要慎言的道理。

《睽》初九
丧马,无逐,自复。
这是关于丢马的经验:实际上是塞翁失马故事的最早轮廓。

4.四句的
《屯》上六:
乘马,班如,
泣血,涟如。
反映原始社会抢婚风俗。

5.五句的如《中孚•六三》: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战争胜利后的场面。意思是:战争胜利以后,有的仍在擂鼓示勇,有的坐卧休息,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引吭高歌。

6.六句的
《屯》六二:
屯如,邅如,
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
反映原始社会抢婚风俗。
“马”的古音读如“母”,故可以协韵。诗里写男子从在女方门口盘旋犹豫,到突然像强盗一般冲进门去,抢了姑娘就走,姑娘在马上嚎啕大哭,泪水涟涟的整个抢亲的过程,很是生动形象。
二言诗的特点:
1.每句二字的简洁句式、朴素直白的辞采运用、直叙其事的章法构筑;
2.句句用韵,紧锣密鼓的韵律节奏。
3.句子结构,在构成上有两字一顿的口号式,也有动宾组合的叙述式。
二言诗的文学意义在于,确定了中国诗歌的双音诗节。用韵为排韵(句句用韵),为柏梁体的先驱,也是短柱体的源流。
由于二言诗表达能力较差,节奏又太紧促,所以到了商周以后就没有新作品产生了,留传到后代的已经是凤毛麟角,我们只能够遥望远古的一些真切迹象。
由于两个字所表达的内容有限,二言诗不能完整而明确地表情达意,句与句间有时关系也很难划得十分清楚,音节又过于迫促,所以二言诗常常被人忽略,看成是四言或长短句。后人也将各句第二字“相叶”的诗篇称为二言诗。我们应根据诗歌的用韵来判断确定二言诗。
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吟蜀汉事 (散曲) 元•虞集
鸾舆,三顾,茅庐。
汉祚,难扶。
日暮,桑榆,
深渡,南泸。
长驱,西蜀。
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
悲夫,关羽,云殂。
天数,盈虚。
造物,乘除。
问汝,何如。
早赋,归欤。
这首诗就常被人看成四言诗。这是通篇二字一韵,中州韵入声似平声 ,故“蜀”、“术”等字与“舆”、“虞”相叶。由于古入声在元代已经消失,所以,诗中蜀、术等入声字也与其它平声字押韵。因为它一句两韵(如:铜、风),因此名为“短柱”。有人认为,从古到今,通体二言的仅此一首(这是不对的,因为清代也出现一首)。
短柱体专门写成二字一韵,便容易成为二言诗。
二言诗送王圣铁入楚 清•许印芳
秋鸿,毛丰。
长安,顺风。
行旅,得所。
沅渚,湘浦。
洞庭,月明。
弹筝,吹笙。
龙女,歌舞。
龙姥,笑语。
龙君,乘云。
御天,观民。
浸渐,入坎。
汎滥,磨飐。
九州,浮沤。
蛟鱼,敖游。
鳞介,曷害。
鲸大,可脍。
千将,纯阳。
过刚,摧芒。
鸣髇,射潮。
海涛,岳高。
烈士,感涕。
执义,摩厉。
城心,坚金。
口箝,佯瘖。
肝胆,铸剑。
血染,花艳。
陆兮,断犀。
水兮,剸鲵。
南楚,净土。
择主,水府。
风胡,吹嘘。
湛卢,与俱。
佳对,可意。
赘婿,华毅。
旧姻,柳门。
新婚,汝联。
珠玉,牣屋。
属目,餍腹。
龙窝,宝多。
太阿。奈何。
用而,城麾。
舍而,铗归。
此诗四句一转韵,采取四句三韵或四句四韵方法。当代网络界也有不少人在摸索二言诗,不过其前途难卜。写得最多的是李盈枝。如
拟古二言·两笔 李盈枝
一瞥,一捺。
雁写,最大。

拟古二言·冤家种种一 李盈枝
婚前,男累。
婚后,女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421

帖子

94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64
贡献
2733
金钱
3344
发表于 2022-10-25 23: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刚老,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8 14: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