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药名赋 宋崔嘉彦有《医方药性赋》、白玉蟾《百病主药赋》、署名金李杲的《珍珠囊药性赋》(又名《雷公炮制药性赋》《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四卷。)、元胡仕仁《图经节要本草歌括》、明人刘全备的《注解药性赋》等。吴尚先以骈文见长,所著《外治医说》虽系中医外治法的奠基之作,却又是医学骈文之姣姣者,其书也因而名之曰《理瀹骈文》。此外还有王锡鑫的《药性弹词》、蔡恭的《药性歌》、陈明曦的《本草韵语》,清林闱阶《药性赋》,还有佚名的《药性鼓儿诗》、《沈氏药性赋》(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之前)等。今人有《中药五赋》,这些都属于赋体,谈的是药性药理用法,不是杂体诗中的杂名药名赋体。古代有药名诗药名词药名曲药名联,但就是没有杂名药名赋体。直到网络时代才由刚刚和朱百良填补了这个空白,近年朱百良写得较多。但作为一种诗体,数量还是太少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打破这种尬局。 . 徐长卿赋(药名杂名赋) 刚刚徐长卿者,常山人,本无名子也。广角 龍骨而虎睛兮,為人厚朴。少有遠志兮,讀破故紙數百部,锦绣根,文章树,占文元而有小百科之称。其急性子若半天雷兮,一枝香竟成二叶律。長而益智仁义兮,偏喜一条鞭 三枝枪,佛手挥仙人掌兮,大戟绞九龙根。真大力子兮,千斤拨兮刀伤木。(109字) 投劉寄奴,劉一见喜,升登為將軍。薦周升、馬勃、杞子、马槟榔兮,四君子 守宫;举陆英、马蔺、石韦、吴茱萸兮,皆列当 虎仗。(45字) 木賊反。號威靈仙。延胡索 辛夷 前胡勾结兮,撼汉宫秋;申姜 生姜 回回来狼毒吾民兮,胡索 生地黄金。劉寄奴令徐长卿帅,插双花:金花 银花,披大红袍兮罩天青褂;著穿山甲兮贯犀角帶。土人参军,众人参见,对座草荐,于人中白:令杜仲、杜衡、杜松,出北柴胡入柴胡;使卫茅、马兰、甘遂,攻西羌占锁阳关;派石燕、白英、黄宣,过老鹳嘴临通天河。苏子乘海馬兮攻天雄,牛大力骑海龙兮袭岩陀。(150字) 亲自藩打马率川军兮,八角阵之路路通,两面针对北燕窝。车前草卷三川断,天南星照九里明。以三七分营实经熟地 过路黄 川谷;三分三 马前子穿生地 果导 寒水河。夏天无雨兮偏逢百草霜,夏枯草幸得仙遗粮,半夏曲折兮正遇六月雪,瓦挖草觅寻生谷芽。麦门冬 天竹子架滑石兮,天门冬 天冬草盖浮石。瓦楞子挂冬凌草兮,瓦垄子牵宽筋藤。寒水石、倒扣草挡白河车,飞滑石、飞扬草拦紫河车。水车前 水花混苦酒;古山龙 生军 救必应。防己 鹰不泊,防风 鸟不宿。向前 小飞扬,千里及 巴戟天。夜合 大飞扬,追牛至 沙苑子。战决明晨红升东方兮,大戰百合。半边旗赤發赤箭兮,贯众 大腹皮,一点红 没石 穿破石兮,乌贼骨化,石莲子碎大头陈兮,飞刀剑而汉肌松,丢了棒而骨碎补,灭了哥王兮,满城鲜血余炭,惟白降者獨活。云母石砸开金锁兮,库中龙胆、龙齿、龙骨、龙脑、龙眼、玉竹、元宝草之盈眼;玉金、海金沙、瓜子金、马蹄金、自然铜、百两金之遍地。旋覆 回乡(香)兮,铺昆布 地锦而迎之;吉祥草书功劳木兮,唱六和曲。拟十大功劳兮,建千层塔。封蒲公英豪兮,呼為國老而不名。(278字) 娶帝女 紅娘子,髮如蜀漆,顏如丹砂。白贝齿而乳香,含羞胜望春花。佩兰 凤凰衣,头梳老鸦瓣,髻插凤尾草。司礼唱: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兮,小娘子坐牵牛头戴金银花。礼成,使君子 凌霄携豆蔻兮,虞美人 含笑脱罗衣。生千金子 牵牛子兮,诞千金正 小红莲。天冬巡边兮,已渡方海,则一去经年,附子 知母 相思,乃京墨 青黛于千张纸以桑寄生曰:女儿香君与孩儿参拜,去时問何時当归。對曰,不過半夏。今则已天竺黄 枯草矣。怀奇令史思梵响将军,紅豆杂黄莲兮,尤多滋味。当归 当归。(189字) 生乃上疏乞骸骨,王不留行。及巳皤然白頭翁也。真半夏 当归.生地无如熟地好;是相思 望月,乌头盼到白头圆。紅娘子笑曰:老少年,老勿大也白头?对曰:见愁固当白头须矣,忘忧岂免乌头?中草 当药 百药煎兮,没药能使白首乌?白头翁无苍术兮,如何首乌?紫贝齿用粉团兮,岂象牙红?且喜红粉 合欢 无患子矣,且祈千年健而万年青。登重楼兮,喜桂月月花飘九里香,双蝴蝶戏紫花杜鹃;望梅代代花映四季青,西河柳笑鹅不食草。叶上珠盈四方草兮,叶底珠溅四方藤。山香 红花皆沉香兮,神曲 紫草比六曲。岗松 空青 无名异兮,岗梅 广白 千日红。金衣公子伴雪衣娘;银条德星随风条使;玉桂仙君依月桂使。玉女 迎春兮,木笔偏逢菟丝子;鸳鸯 寓木兮,乌头难遇桑寄生。帝女 合欢兮,水仙 含笑;牵牛 迎辇兮,翠雀 凌霄。(278字) 乱曰:神仙眷侣,人间天上。(10字) 共1059 字,不属于药名的字有324 个(含“兮”42个),用了330个药名,其中不重复的有314个。2011-07-23 见新浪博客、2012-02-08 收于对对博客 后记 诗嵌药名有两种,一是嵌名诗,药名在诗中含义一般不变。药名嵌名诗又分两种,一种是平常所见的部分句子嵌药名,即我们一般说的镶嵌。一种是句句嵌药名,这种句句嵌药名的诗就成为一种杂体诗体。一是杂名诗,诗中的药名一般要求用正字,不用假借字(旋覆回乡(香)兮,乡便是谐音,杂名诗认为谐音假借不大好),义则“字为此而意在彼”。本赋基本都用此“字为此而意在彼”法,如“娶帝女紅娘子” 帝女、紅娘子是两味药名,但在赋中却是皇帝的女儿名叫红娘子,只有极少数如“髻插凤尾草”的凤尾草用的是本义。正因为字为此而意在彼,很多药名在诗赋中节奏要离合读,所以读赋时不要受药名的影响,应按语句的正常节奏去读。杂名诗还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每句只要有药名就行;一种是以药名为主,非药名的字不得已才用,难度极高;还有一种更难的,全由药名组成,没有一个闲字。我这篇赋属于第二种,第三种从理论上说赋也可存在,但尚未有人写。 诗嵌药名早在汉朝便出现,到南北朝而发展,到唐朝而发达,到宋朝而兴旺,到清朝而登峰造极,甚至有挤进正体诗词的苗头。不但有药名嵌名诗、药名杂名诗,还有药名词,药名曲,药名联,药名诗谜,药名祭文,药名状纸,药名游记,药名散文,药名书信,药名传记,药名故事,药名笑话,药名戏剧,药名小说等,可惜,西洋医学的涌进,五四运动的兴起,药名诗词好似雪崩,一下就腰斩了。 按说药名文学的发展,顺理成章有杂体的药名赋,我就以为不但有杂体药名赋,而且数量应当可观。谁知一查找,居然一篇杂体药名赋都没找到,这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奇怪现象。也希望其他人都来找找看到底有没有药名赋存在,哪怕是嵌名体的药名赋也好。我不希望我的这篇药名杂名赋又成为开天辟地的第一篇。 点评: 这是历史上第一篇药名赋(按 应是第二篇吧)。骚体赋,利用“兮”字舒缓节奏。药名多,闲字少,这种写法比较难。有故事有情节,但情感淡,还有是韵太松散,有些藕断丝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