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曲 药名文学是中药文化的体现,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或撰书对联,或吟诵诗词,百花齐放,大放异彩。他们多运用谐音、双关、拟人等修辞手法,构思巧妙,情趣别具。散曲则是药名文学的又一光彩例证。 把药名写入戏曲者,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五本有一首: 裙染榴花,睡损胭脂; 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 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 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 共用了石榴花、胭脂、丁香、芙蓉、珍珠、杨柳、黄花7个药名,构思奇特,含而不露,道出了张生眼中的莺莺形象,及张生对莺莺的衷情。 .
西厢记·小桃红 元·王实甫 桂枝摇影夜深沉,酸醋当归浸;靠着湖山阴里窖,这方儿最难寻。一服两服令人怨,忌的是知母来浸.怕的是红娘撤沁,稳情取使君子,星儿参。 这首曲含桂枝、酸醋、当归、知母、红娘、使君子、参等药名。道出了红娘为小姐与张生牵线的良苦用心,张生害起相思病来的一段剧情。嵌入药名十分贴切(知母、红娘)、含蓄(使君子、人参),一语双关,情景交融,耐人寻味。不过这段有些牵强。 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于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西厢记》中,有一折戏叫《张君瑞害相思》。崔莺莺听说张君瑞害了相思病以后,派贴身丫环红娘送来了一剂药方。红娘与张君瑞二人有一段嵌有中药名的精彩对唱: 〔红云〕“有一药方送来与先生,用着几般儿生药,各有制度,我说与你听: 〔红唱〕“桂花摇影夜深沉,醋酸当归浸。” 〔末云〕“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么制度?” 〔红唱〕“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这方儿最难寻,一般两眼令人恁。”
〔末云〕“忌什么物?” 〔红唱〕“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撤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 红娘的唱词中,嵌进了桂花、醋酸、当归、桂花、知母、红娘子、使君子、人参共八味中药名,一语双关,巧妙而含蓄地传递了邀请约会的“情报”,很快治好了张君瑞的相思病。其中:“桂花”暗指秋天,“当归”暗指时间,“知母”暗指老夫人,“红娘”指的是红娘(注:红娘也是一味中药),“使君子”暗指张生,“人参”暗指病愈。
《阳春白雪》中有元人孙叔顺著《粉蝶儿》套曲一篇,全曲嵌集药名,述蒋太医骑马到东门外为人治病.与一乡妇通奸,后受刑罚事。 . 集药名 元/孙叔顺 版本一 【中吕 粉蝶儿】海马闲骑,则为瘦人参请他医治,背药包的刘寄奴跟随。一脚的陌门东,来到这干阁内,飞帘簌地。能医其乡妇沉疾,因此上,共宾郎结成欢会。(曲中海马、人参、刘寄奴都是药名。“陌门东”谐“麦门冬”、“干阁”谐“干葛”,“簌地”谐“熟地”,“乡妇”谐“香附”,“宾郎”谐“槟榔”。) 【醉春风】说远志诉莲心,靠肌酥偎玉体,食膏粱五味卧重裀,阳起是你,你。受用他笑吐丁香、软柔钟乳,到有些五灵之气。(曲中远志、莲心、五味、丁香、钟乳,都是药名。“酥偎”谐“蕤葳”,“膏梁”谐“高良(姜)”、“阳起是”谐“阳起石”,“五灵之”谐“五灵脂”。) 【迎仙客】行过芍药圃、菊花篱,沉香亭色情何太急!停立在曲槛边,从容在芳径里。待黄昏不想当归,尚有百部徘徊意。(曲中借用芍药、菊花、沉香、停立(葶苈)、从容(苁蓉)、黄昏(王孙:黄芪之别名)、当归、百部、徘徊花(玫瑰花、刺玫花別稱)等中药,把一个丽人思春,踟蹰花园,流连忘返的情态勾勒得活灵活现,没有丝毫斧痕,是一幅绝妙的游冶图。) 【红绣鞋】半夏遐蛇床上同睡,芫花边似燕子双飞。则道洞房风月少人知,不想被红娘先蹴破。使君子受凌迟,便有他白头公难救你。(曲中半夏、蛇床、芫花、红娘子、使君子、白头公(翁),是药名。“房风”谐“防风”。) 【耍孩儿】木贼般合解到当官跪,刀笔吏焉能放你!便将白纸取招伏,选剥了裩布无衣。荜澄茄拷打得青皮肿,玄胡索拴缚得狗脊低,你便穿山甲应何济?议论得罪名管仲,毕拨得文案无疑。(曲中木贼、荜澄茄、青皮、玄胡索、狗脊、穿山甲、管仲、毕拨,是药名;“笔吏”谐“薜荔”、“白纸”谐“白芷”、“裩布”谐“昆布”。) 【三煞】他做官司的剖决明,告私情的能指实,监囚在里人心碎。一个旱莲腮空滴白凡泪,一个漏芦腿难禁苦仗笞。吊疼痛,添憔悴。问甚么干连你父子?可惜教带累他乌梅。(含中药名:决明、枳实、李仁(谐里人)、旱莲、白矾、漏芦、苦仗(虎杖)、吊藤果、附子、乌梅。) 【二煞】意浓甜有苦参,事多凶大戟,今日个身遭缧絏,犹道是心甘遂。清廉家却有这糊突事,时罗姐难为官宜妻。浪荡子合当废,破故纸揩不了腥臭,寒水石洗不尽身肌。(含中药名:苦参、大戟、□□(谐缧絏léixiè)、甘遂、蠊(谐“廉”,蜚蠊俗称蟑螂)、时萝、浪荡子、破故纸、寒水石。) 【一煞】向雨余凉夜中,对天南星月底,说合成织女牵牛会。指望常山远水恩情久,不想这剪草除根巾帻低,那一个画不成青黛蛾眉。(禹余粮(雨余凉)、天南星、织女菀、牵牛、常山、剪草、青黛) 【尾】骂你个辱先灵的蒋太医,我看你乍回乡归故里!蔓荆子续断了通奸罪,则被那散杏子的康瘤儿笑杀你!(仙灵脾(先灵)、茴香(回乡)、蔓荆子、续断、杏子散(散杏子)) 写太医事,全用中药名贯穿,贴切而风趣。全套曲9则,用了79味中药名,上下联通,别具情趣。 曲中的中药名大部分是用中药原名,如海马、人参、远志、莲心、五味、丁香、钟乳、芍药、菊花、沉香等;有的则是用谐音或变通音,如“陌门东”谐“麦门冬”、“干阁”谐“干葛”、“簌地”谐“熟地”、“乡妇”谐“香附”、“宾郎”谐“槟榔”、“酥偎”谐“蕤葳”、“膏梁”谐“高良(姜)”、“阳起是”谐“阳起石”,“五灵之”谐“五灵脂”、停立(葶苈子)、从容(肉苁蓉)、黄昏(王孙:黄芪之别名)、防风(谐“房风”)、白头公(翁)、“笔吏”谐“薜荔”、“取招”谐“曲糟”、“白纸”谐“白芷”、“裩布”谐“昆布”、李仁(谐里人)、苦仗(虎杖)、蠊清(谐“清廉”,蟑螂)、禹余粮(谐“雨余凉”)、威灵仙(先灵)、回乡(茴香)等等。 作者简介 孙叔顺(约公元1322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元英宗至治中前后在世。工曲,今存阳春白雪中。 其散曲《南吕·一枝花》套,自叙“不恋蜗角名”,“本待要快活逍遥,情愿待休官罢职”,可见他曾入仕。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