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的药名词 诗歌发展到词出现后,中药名也随之进入词中。词来源于民间,药名词也来源于民间,最先建议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失调名·莨菪不归(嵌药名) 莨菪不归乡。经今半夏薑。去他乌头了血傍。□他家附子豪强。父母依意美长短。桂心日夜思量。【○一一九】 (另一种标点) 莨菪不归乡。经今半夏姜。去他乌头了,血滂滂。他家附子豪强。父母依意美,长短桂心,日夜思量。(斯四五○八卷) 《连理枝》(莨菪不归乡),此词为小令。用莨菪([làng dàng] 又名天仙子)、 半夏、薑、乌头、附子、薏苡(依意)、米(美)、桂心(桂肉)等草药名联缀全词。词作含义隐喻其中。莨菪谐浪荡。假托桂心为女子名,遭夫离弃,父母复依浮言为长短,桂心为自守坚贞耳。 唐代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又通称敦煌曲子词,包括敦煌遗书中的“敦煌曲”、“曲子调”、“俗曲”、“小曲”、“曲子”、“词”等。它们符合倚声定文、由乐定辞的原则,又托于曲调,能被之管弦发声歌唱,所以统称为敦煌歌辞。敦煌歌辞大都源自民间,比较真切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古往今来,最擅长药名文学的,当推宋人陈亚。他是扬州人,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陈亚颇幽默,被时人目为“滑稽之雄”。他写过一百多首药名诗,传颂一时。如“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及《赠祈雨僧》:“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粑”之类,皆脍炙人口。其药名词《生查子》(相思意已深)为世人所乐道。 宋代药诗大家陈亚有闺怨词《生查子·药名闺情》若干首。 一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槟朗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远至谐药名“远志”;回乡谐药名“茴香”) 上阕写书信难以表达相思之深情,足见闺中思妇之浓情密意。参、商二星,一西一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喻双方隔绝,离愁难以排解,把深深的思念写入信中,字字都诉说离别之苦。下阕写,原先分明约定樱桃熟时(夏)回来,现在菊花都开了,(秋)怎么还不见回家呢?爱怨交织,思盼之心情深意切。词中上下阕各嵌入药名五种,即:“相思”、“意已(薏苡)”、“白纸(芷)”、“苦参”、“槟榔”、“郎读(狼毒)”、“当归”、“远至(志)”、“樱桃”、“菊花”、“回乡(茴香)”。十个中药名中,五个是药名本字,另五个则是巧借同音。(注:有些野史把第五句写成为“记得约当归”的) 这首词其实是陈亚写给章佝公的告辞信。陈亚的同窗好友,与他同朝事圣的章佝公后来官至极品,数次准备擢升陈亚,然而结果都受到同僚极力阻拦。苦闷之余,陈亚作了一首《生查子》致章佝公,一来对他的关照表示谢意,同时也陈述了同僚不容他的原由,词以药名串联,形象的表明了国家年年都选官,自己却屡屡被庸才挡道的尴尬处境。在词的末尾,陈亚甚至已经流露出了归隐之意。 词中上下阕各借五种药名——相思、薏苡、白芷、苦参、郎读、当归、远志、樱桃、菊花和茴香,向好友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分明记得两人一同来京,相约樱桃熟时一同回去,如今由于皇命在身,到菊花黄了时节依然未能实现回乡之愿,因不能同返,临别之际特作这首小词留念。 二 小院雨余凉,石竹风生砌。(雨余凉[禹余粮],石竹,又名“瞿麦”) 罢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从容[肉苁蓉],半下[半夏],又名“三叶半夏”) 起来闲坐北庭(一作亭)中,滴尽真珠泪。(北庭[柏亭],真珠[珍珠]) 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婿辛[细辛],旧称进士及第为“蟾宫折桂”。 ) 药名:薏苡、白芷、苦参、槟榔、当归、远志、菊花、茴香、蟾、桂。桂,去外面粗皮名“肉桂”,去内外皮名“桂心”,顶上细枝名“桂枝”,结子名“桂丁”,年老生蕈名“桂耳”,皆中医用药。 词写思妇,当是作者写其妻也。夏日雨后,气温变低。起于竹叶间的风频频吹来,身着薄纱的少妇有点儿凉。她便放下团扇,半下窗帘,上榻午休。可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只好起来,寂寞一人独坐北亭。不由得思念起远在他乡、一心谋取功名而辛勤工作的丈夫,相思之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簌簌而下。“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一句,心理描写直透心扉:少妇在思念远人的同时,还隐约透漏出“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叹息。历来很多研究者都以为,这词里为谋取功名而辛勤的丈夫应该是作者自喻。 本词是一首别具风味的药名词,作者采用了“谐音替代”“拆开重组”等手法,在每句词中都镶嵌了一个药名,使其既符合词的格律,又能完整地表达离情别绪,两者结合得浑然一体,可谓不易。 三 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浪荡[莨菪],踯躅花) 可惜石榴裙,兰麝香消半。(石榴,兰花,麝香) 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弦断。(琵琶[枇杷],相思[相思子],必拨[荜茇]) 拟续断来弦,待这冤家看。(续断,待这[代赭]) 词中含有茛荡子、羊踯躅、石榴、麝香、相思子、荜拨、续断、代赭八味药名。有的是同音双关,有的是语意双关,有的是一词多义。用“浪荡、冤家”称呼丈夫,语言亲切(略含一点儿埋怨);“理相思”“续断弦”的动作描写和“待这冤家看”的心理描摩,细腻、形象、逼真。 眼看时光一年一年的逝去,仍不见丈夫回家(浪荡,即茛荡子,既是药名,又借为少妇对丈夫的昵称);我踯躅在院子里,看花儿开了谢、谢了开,自己的容貌也在翘首企盼中悄然憔悴(石榴裙,古时妇女用石榴花的汁水染成的红裙子。这里既是药名,又是少妇自己的代称)。每当闲极无聊、孤寂难耐之时,就抱起琵琶,借着指下的琴声,寄托相思之恨。丝弦断了一根根,都把它留下来,等到这冤家回来,让他看看,我对他的思念有多深(冤家,对丈夫的爱称)! 四 朝庭数擢贤,旋占凌霄路。 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 也和没药疗孤寒,食蘖何相误。 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 词中含凌霄花、桃仁(谐陶人)、芜荑、没药、薄荷、大腹子、甘草七味药名。刚刚补充:应该有十个药名。蒴藋、凌霄花、桃仁、芜荑(无移)、何相(荷香,即藿香,又名排香草、合香)、没药、薄荷、附子、大腹子、甘草。 国家年年都选择有德有才者当官,对于象自己这样的乡下人来说,虽然功名已就,却也付出了许多艰辛,正当此时,怎么也不可忘记孤寒食蘖的的时候啊,到了晚年还是回去耕田,过着田园生话为好。抒发了作者返扑归真做情操。 陈亚“幼孤,育于舅家,舅为医工”。(《永乐大典·维杨志》)他从小耳濡目染,药名烂熟于胸。他的药名诗写得不错,《青箱杂记》谓“有百余首,行于世”。据古籍《迂叟诗话》载:“陈亚郎中滑稽,尝为药名诗百首,其美者有‘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不失诗家之体。”(董家康评析) 南宋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大约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时,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眼前这些自然景象,都寄托着诗人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其中用药名本字、谐音字等嵌入的药有商陆(山路)、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吴萸(吾已)、防风、常山、栀子(知子)、紫草(子草)、海藻(海早)、甘松、竹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 定风波 宋 辛弃疾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房。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平昔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这是辛弃疾另一首《定风波》,用谐音的方法,把药名排编于词中,从表面上看是吟花草、泉石、松竹、禅房,平淡无异,但透过描写的景物,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不同于其他风花雪月之吟。词中含中药名:寒水石、空青、莲心(怜心)、使君子、邛 (筇)竹、蝉砂(惭沙)、硫黄(留黄)、远志(小草)等。刚刚补充:发自(法子,即半夏)。银钩(银钩花)。 南乡子 清·尤侗(尤晦庵) 弱骨怯天冬,满地黄花憔悴同。云母屏边休伫立,防风。乌头却似白头翁。 自笑寄生穷,愁脉难将草木通。泉石膏肓甘遂老,从容。领取云山药饵功。 这首词写出了作者劳绿半生,郁郁不得志的憔悴心情,令人深有感触。词中含有天冬、地黄、黄花、云母、防风、乌头、白头翁、桑寄生、木通、石膏、甘遂、苁蓉、山药等药名。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夏初临·闺怨 清·周雅廉 竹叶低斟,相思无限,车前细问归期。(竹叶;相思子;车前子) 织女牵牛,天河水界东西。(女菀别名白菀、织女菀;牵牛花;天河石,天河水则为穴位名。一说天河:海芋;水芥:龙舌草,别名塘底菜、水白菜、水芥菜、水莴苣、龙爪草、海菜、水车前、龙舌、瓢羹菜、山窝鸡。) 比如寄生天上,胜孤身独活空闺。(桑寄生;独活) 人言郎去,合欢不远,半夏当归。(人言,砒霜的别名;合欢;半夏;当归) 徘徊郁金堂北,玳瑁东西。(徘徊花是玫瑰花、刺玫花別稱;郁金;玳瑁) 香消龙麝,窗饰文犀。(龙麝;文犀) 槁本拈来,缃囊故纸留题。(蒿本;破故纸) 五味慵调,恹恹病没药难医。(五味子;没药) 从容待乌头变黑,枯柳生稊。(苁蓉;乌头;枯柳) 生稊:草木再发新芽;借以喻老年而有婚娶之事。刚刚已补充了好几味药名。词见清·褚人获《堅瓠集一》,未注明作者。又见范姝《闺怨词》调寄夏初临《集药名和周羽步》。姝字洛仙,清女诗人。江苏如皋人,著有《贯月舫集》。此词见《众香集》。 作者简介 清初剧作家周雅廉(上海松江人)生性蔬狂不羁,他平时藐视富贵人家子弟,不轻易与他们来往,待人则有“青眼”、“白眼”两种。 或说这是范姝《闺怨词》调寄夏初临《集药名和周羽步》 (见《众香词》)因此此词作者为范姝比较可靠) 竹叶低斟,想思无限(限或作恨),车前细问归期。织女牵牛,天河水界东西。 比似(似或作如)寄生天上,胜孤身,独活空闺。人言郎去,合欢不远,半夏当归。 徘徊郁金堂北,玳瑁床西。香烧(烧或作消)龙麝,窗饰文犀。稿(稿或作槁)本拈来,缃囊故纸留题。五味慵调,恹恹病,没药能医。从容待,乌头变黑,枯柳生稊。 夏初临,词牌名。又名“燕春台”“宴春台”“宴春台慢”。调寄:就是说某人填此词,要按照此词调唱。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写出闺中怨妇的思夫之情,情景交融,笔触细腻。 范姝,清女诗人。字洛仙,如皋人,诗人范献重侄女,同邑诸生李延公妻。她天资慧敏,九岁时就因《咏新月》一诗名传乡里。著有《贯月舫集》。此词见《众香集》。 宋 兰湄的《满庭芳•静夜思》: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寄情抑郁,金缕织流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坊。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酒熟,地黄菊花荒。 含中药名: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流)黄、黄柏、柏叶、桂枝、苁蓉(从容)、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缩砂(宿沙)、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地黄、菊花等。(其中我补充了几味注释)其中郁金、黄柏、熟地用了离合的方法。后华彬也收了这首。 一曲满庭芳,一夜静相思,两地苦参商,煮酒盼合欢。情真意切。此曲被人说为南宋辛弃疾所作《满庭芳•静夜思》。 于是有人编故事:辛弃疾早年就擅长填词,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便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或说是南宋兰湄写的诗):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或作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据说,妻子接信后,亦以药名回书: 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信中用了中药名17种,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刘寄奴、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人参(人生)、三七、西河柳、大黄(将军)、益母草。表达了情意绵绵的思夫之情。其妻的词,《坚瓠集》也有,大同小异。见下。也有人编作乾隆时的故事。或编为李时珍的故事。此词可能是无名氏所作。 在《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有一首《西江月》的词,里面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等9种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孙悟空率领花果山猴众,抵抗进犯花果山的猎户,双方激烈战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 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 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浣溪纱 清·叶壁华 满地繁花纷坠红,单衣小立暗防风,丁香熏罢启烟笼。 只是郎君怀远志,首乌容易白头翁,当归时节忆天冬。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盼夫早归之作,值此深秋不返,只好等到冬天了。词中含有花纷(天花粉)、防凤、丁香、远志、首乌、白头翁、当归、天冬等8味药名。 作者简介 黄遵宪是清代嘉应州(梅州)著名诗人,叶壁华是同邑女诗词作家,为梅州三大女诗人之一。黄遵宪曾为叶氏《古香阁诗集》作序,叶氏对黄诗也十分欣赏。叶壁华在诗、词、赋等方面都有让人称绝的作品。她由黄遵宪母亲做媒嫁与李载熙四子容舫,为当时闻名的才子佳人。 生查子 春闺 俱戏用药名 清 宋琬 明日杏初红,新来黄白瘦。栀子几时回,验取丁香扣。 兔丝蔓已长,枳壳花开又。结哽画双蛾,青黛眉儿皱。 刚刚注 词中含有杏红、黄柏、栀子、丁香、兔丝、枳壳、桔梗、青黛。 宋琬(1614~1674),清初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断续令 清 孙顾 断红兼雨梦,当归身世,等闲蕉鹿。 再枕凉生冰簟滑,石鼎声中幽独。 活火泉甘松涛嫩,乳香候,龙团熟。 地偏丛桂枝阴,又吐丛菊。花时约过柴桑。 白衣寒蚤,体负深杯绿。 青镜流光,看逝水银波,漂残落木。 瓜蔓连钱,草虫吟细,辛苦惊髀肉。 从容乌兔,丝丝短发难续。 注: 1、此乃清代梁溪诗词大家,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曾孙顾贞观所作的《断续令》词。 2、这首《断续令》 实为一首藏头词。这首《断续令》又可称为药名词。 3、巧妙地将中药名当归、鹿角(蕉鹿)、滑石、独活、甘松、乳香、熟地、桂枝、菊花、桑白皮、蚤休、绿青、水银、木瓜、连钱草、细辛、肉苁蓉(从容)、菟丝、续断(断续)嵌入词中,读来恰到好处。尤其是“断续”这味中药,将其分嵌于词的首尾,一般人难以觅见,且读来整首药名词复始,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