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1|回复: 19

永明声律与近体格律的异同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8 09: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明声律与近体格律的异同
1.永明体四声四元,近体四声二元。
永明体平上去入四声分用,近体则转变为把四声分作“平”和“仄”的两类。
2,节律点不同
何伟棠的节律,他自己解释为“节奏型或音步组合形式”。
节律,运动的节奏和规律。
节奏,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音步,诗歌中的基本节奏单位。一个音步一般含有两个或更多的音节(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永明体节律为23,近体为221。
何伟棠说:“它(指永明体)也是诗乐一体时代的历史遗留。‘上二下三’,在汉乐府的五言诗中就已经成为定式。乐府五言诗,诗乐一体,诗中的乐曲主宰着诗歌语言的声音表现。这种乐曲节奏所起的作用,是使诗句分成上下两个节落,节点居两节落之末,上下节点呼应,产生句中大顿和句末的延长。分析《诗经》、《楚辞》,其诗句内部节点分布都是如此;乐府五言诗的‘上二下三’,也就是这样形成的。其后诗乐分离,五言诗失去了乐律的依托,这一‘上二下三’的节律特征却依旧保存下来。”
“2·3”式的节律后来又何以转型为近体的“2·2·1”?
“这是吟诵层的节律转型。吟诵层的节律形式可以不同于按自然音步组合的节律形式,它反映吟诵音节(调子)的要求,因而会顺应吟诵调子的变化而作出自身的结构调整。至于吟诵调子在永明体诗歌实践过程发生变化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声律因素的介入。声律形式的叠加推动吟诵的调子向长吟的方向迅速发展,声律学者刘滔因应这一变化,适时地提出了‘二四字异声’的问题、实质是使第四字节点化的问题。第四字节点化以后,原先节拍性较和缓的‘2·3’两拍展成‘2·2·1’三拍。其中第三拍又有‘音空’,这无疑会更适于长吟。
由此可知,‘2·3’式的节律转变为近体的‘2·2·1’,是诗歌吟诵调子的变化带来的,是由于声律因素的介入和写作实践,促使吟诵音节向长吟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字句吟诵层的节律形式反映吟诵音节(调子)的要求,是在吟诵效果最佳化进程中出现的。诗乐分离以后,诗不歌而诵,诵则必有偏离‘节律常规’而独立的音节。这种因偏离而生的吟诵层音步组合形式具有音乐美的表达功能,它们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因而是可变的、易变的。比如魏晋五古,处于徒诗化之初,其吟诵调子还靠近自然音步,因而它的字句吟诵层音步组合必取和节律常规一致的‘2·3’格式而不会是‘2·2·1’。反之,在近体五言诗中,吟诵的调子发展为‘长吟’,其字句吟诵层的音步就会偏离节律常规,衍变成为‘2·2·1’,因为和节拍性较和缓的‘2·3’之节相比,‘2·2·1’之节更适于长吟。”
简言之,就是诗乐分离以后,诗不歌而诵,221比23更适于长吟。
永明体只有一种节奏,那就是23,不存在有些人说的还有32、212、2111、221等节奏(这些是把语法节奏混同于声律的节律);近体中只有一种节奏,那就是221,不存在有些人说的有212、221两种节奏(这些也是把语法节奏混同于声律的节律)。节奏只能“自然音步”。那些不同的看法是受语法节奏的影响。王力《诗词的节奏》专门讲述过语法节奏。语法节奏属于“‘非自然’的音步组合”。但王力《诗词的节奏》最后谈到读法时说:“当诗人们吟哦的时候,仍旧按照三字尾的节奏来吟哦,但并不改变语法结构来迁就三字尾。”许多人只看懂了王力的语法分析,却忽略了王力有关读法的这段话。
3,音步不同。音步,诗的韵律的基本单位。永明单音节为音步,所以重视声,而有四声八病说;近体双音节为音步,所以突出246,因而有“135不论,246分明”。
4,粘对规则上不同,粘对,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对平,仄对仄。永明体不讲粘对,因此永明体中全诗都做到粘对的甚少;近体粘对是特色之一,须粘对分明,失粘则失律。
5,格式上的不同。永明体无格式要求,2、3、4、5、6、6、7、8、9韵乃至百韵不论,偶数奇数韵都可。近体严格意义上是2韵和4韵,排律中也是偶数韵。后来放松到首句押韵,但规定用邻韵,因此不影响用韵的偶数。
    6. 异声转变,“二五字异声”转变为“二四字异声”。
永明体五言诗句的节奏型是 “上二下三” (“2·3”),那么,于其上作声律安排的时候,就出现了“二五回换”、“二五字异声”。因为这里句节奏型的节点正好就是句中的第二和第五两个字,这又正好是八病中的蜂腰:“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近体节奏为221,于是就把句中的二、四两个字位作为节点,从而作出“二四回换”即“二四字异声”的安排。其关键人物是声律学者刘滔,他修改了蜂腰,提出“二四字异声”的新观点。“二五字异声”是四声四元的异声,“二四字异声”则只是平仄二元的异声。按三羊先生说,唐朝格律诗用的仍是“二五字异声”(可称之为25律),此说不当,在奇句仄收句中,受永明体影响,唐朝格律初起时估计会自然而然用上“二五字异声”,但在全诗中不能像永明体一样句句用上,因此它已退居第二位,成为“二四字异声”的辅助工具。随着平仄的深入人心,“二五字异声”的作用越来越弱,最后完全退出格律诗。
7. 对仗
永明体对对仗没有任何规定,对仗处于自由状况。格律诗在律诗中则加以强制。
8.近体对永明的选择性的继承
一、平头,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后来,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八病中唯平头这条对近体的平仄律影响最大。
近体,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已不为忌,形成135不论。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改为平仄不同,形成246分明。
二、上尾,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因为偶句押韵,奇句不压韵,若同声易混乱。但两字同韵不为病(“若第五与第十故为同韵者,不拘此限”)。
近体也是偶句押韵,奇句不压韵。但不转韵,要一韵到底。因为上尾两字同韵不为病,于是近体后来也放松到第一句可压韵,但要压邻韵。在近体诗中,除首句入韵式外,其余各联,奇句的句脚均为仄声,偶句的句脚均为平声,根本没有同声的可能性。所以这条基本继承下来。
三、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但二五同平不为病。
近体诗蜂腰已不存在。二五同平不为病使近体诗有平平仄仄平这种基本句式。在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中,唐朝人近体初期创作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蜂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作用越来越弱,最后失去影响力。
到刘滔时:“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把二五不同声改为二四不同声,说明那时观念已发生了变化,但因为它的24不要求平仄,只要上去入不同声相犯,而24同平又不为病,因此若换以平仄计便有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等句式,即在近体中的所谓大拗句。
近体节奏点也是二四,只是把四声放宽为平仄不同,形成246分明。
四、鹤膝,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第一句和第三句(即不押韵的两句)的末尾那个字同声)。但“温、邢、魏诸公,及江东才子,每作手笔,多不避此声。”
近体则废弃此条,因为它们都是仄声字。但不少诗人还是喜欢在每首诗的奇句句尾上采取四声递用,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唐人对齐粱诗律鹤膝病的尊重和沿承。
五、大韵,一联中前九字中不得有与押韵字同韵的字,除非故作叠韵(不隔字的叠韵,即叠韵词),此即不论。
相当于挤韵,近体也强调此条。
六、小韵,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即一联中不能有叠韵字,除非故为叠韵,此即不论。
近体则废弃此条。
七、傍纽,一句中不得有与同声的双声字,一联中也避之为好。除非故作双声(不隔字的双声,即双声词),此即不论。
近体则废弃此条。
八、正纽,五言诗两句内不能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即音同调异字,叫双声叠韵字。正纽的规则,可以视作对旁纽的补充。
近体诗虽废弃此条。但写诗时还是尽量避免双声叠韵字。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09: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前的旧帖。但分析得泾渭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0
贡献
5326
金钱
6975
发表于 2022-10-9 00: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的8点倒是分析得很不错,可以自我飘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0
贡献
5326
金钱
6975
发表于 2022-10-9 01: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病中的前四项对近体的形成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1,易平头为换头,换头是近体相粘的基础
2,易上尾为出对句末的平仄分明
3,易蜂腰为24异声
4,易鹤膝为四声递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0
贡献
5326
金钱
6975
发表于 2022-10-9 01: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体五言诗句的节奏型是 “上二下三” (“2·3”),那么,于其上作声律安排的时候,就出现了“二五回换”、“二五字异声”。因为这里句节奏型的节点正好就是句中的第二和第五两个字,这又正好是八病中的蜂腰:“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近体节奏为221,于是就把句中的二、四两个字位作为节点,从而作出“二四回换”即“二四字异声”的安排。其关键人物是声律学者刘滔,他修改了蜂腰,提出“二四字异声”的新观点。“二五字异声”是四声四元的异声,“二四字异声”则只是平仄二元的异声。按三羊先生说,唐朝格律诗用的仍是“二五字异声”(可称之为25律),此说不当,在奇句仄收句中,受永明体影响,唐朝格律初起时估计会自然而然用上“二五字异声”,但在全诗中不能像永明体一样句句用上,因此它已退居第二位,成为“二四字异声”的辅助工具。随着平仄的深入人心,“二五字异声”的作用越来越弱,最后完全退出格律诗。
--------------
此段之已退居第二位成为“二四字异声”的辅助工具尤可赞,不只是25异声退居次要,四声碎用也是退居次要,八病说更是沦为参考意义而不为近体的必然依据。

随着诗体的改变,相应的规则就随之改变,所以,永明体【含齐梁体】跟近体的规则就自有分别,一体就有一体之规,把永明体等同于近体的所谓理论纯属扯蛋,理论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把永明体的理论不加甄别挪作近体理论同样属于扯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0
贡献
5326
金钱
6975
发表于 2022-10-9 0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2-10-9 03:08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9 01:16
永明体五言诗句的节奏型是 “上二下三” (“2·3”),那么,于其上作声律安排的时候,就出现了“二五回 ...

所以就别再说近体形成于隋唐了,唐朝格律初起,此格律于沈宋之前的元兢、上官仪等尚非律诗,否则沈宋的‘廻忌声病,约句准篇’就成废话了,律诗的形成历史上公认的是沈宋,约在开元、天宝间。同样也别再拿沈宋之前的元兢、上官仪等的理论作近体理论的必然依据了--虽然他们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所谓格律派正是无中生有地说文镜秘府论中所记载的元兢理论为近体理论而把三平尾、孤平、不对仗合律化

调声中不仅四声碎用很明显还关系到声母、等呼方面,四声碎用很明显如


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关系到声母、等呼方面如
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


象这些轻重清浊即声母方面,近体律诗何须论轻重清浊了?又何须细论重中轻、轻中重之类了?永明体和初唐调声中正是有了论轻重清浊的分别其音才有同平不为病之说,这跟上去入能分别其音是一样的道理,近体律诗正是简化了这些东西而以平仄二元相对立所以成为最为简约的、最为流行的诗体,如果要当代人回到调声中去的话估计会没有一人会作这样的诗,因为除音韵学家外估计会没有一人能说清楚重中轻、轻中重之类了,调四声谱的四声相承更是与切韵的四声相承相去甚远,所以,可以认为元兢的诗髓脑是对齐梁调诗的总结,所以,拿沈宋之前的元兢、上官仪等的理论不加甄别而作近体理论的必然依据之所谓理论其实真的是很扯,当代律诗者根本就回不到调声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8: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9 01:16
永明体五言诗句的节奏型是 “上二下三” (“2·3”),那么,于其上作声律安排的时候,就出现了“二五回 ...

有头脑与没头脑就是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8: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9 01:48
所以就别再说近体形成于隋唐了,唐朝格律初起,此格律于沈宋之前的元兢、上官仪等尚非律诗,否则沈宋的‘ ...

这帖就错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0
贡献
5326
金钱
6975
发表于 2022-10-9 10: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抵你还不懂调声关系到四声碎用及声母、等呼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0
贡献
5326
金钱
6975
发表于 2022-10-9 10: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0-9 08:39
有头脑与没头脑就是不一样

所谓‘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你这帖就应该发理论版给‘理论家’们开开眼,‘理论家’们太孤陋寡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1: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9 10:43
大抵你还不懂调声关系到四声碎用及声母、等呼方面

你谈谈看吧,也许我能从你所谈中发现我遗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1: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10-9 11:24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9 10:43
大抵你还不懂调声关系到四声碎用及声母、等呼方面


我说你错是指你否定“隋唐”之际

看看我三段论帖子用三段论对你的推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1: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9 01:00
八病中的前四项对近体的形成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1,易平头为换头,换头是近体相粘的基础
2,易上尾为出对句末 ...

尤其是换头和24异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0
贡献
5326
金钱
6975
发表于 2022-10-9 13: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0-9 11:21
你谈谈看吧,也许我能从你所谈中发现我遗漏的。

6楼不是谈了吗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这就是四声碎用

轻重清浊,轻重是等呼,清浊是声母,轻中重、重中轻是等呼上一二三四等偏向于轻或偏向于重,一等洪大,如一东之韵,四等微弱,如齐微之音,至于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者,学问大了,客家话已是浊音清化为不送气之音,如按音韵学恐难说好,吴语是保留着完整的浊音之声的方言,不如就教于吴语区人士。

至于沈约的调四声谱之四声相承相去甚远是根于切韵的四声相承入声韵只承阳声韵,而沈约的调四声谱入声韵还承阴声韵,后代的方言韵如广州话的音韵摄要跟沈约的调四声谱类似,也是入声韵还承阴声韵的。看看,调声复杂吧?抵死也研究不透吧?写个诗还费这劲岂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866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790
贡献
5326
金钱
6975
发表于 2022-10-9 13: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0-9 11:23
我说你错是指你否定“隋唐”之际

看看我三段论帖子用三段论对你的推理

唐朝格律初起时,你自己说的好么?理论可不带这么卖矛又卖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5: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9 13:11
唐朝格律初起时,你自己说的好么?理论可不带这么卖矛又卖盾的

看我的三段论吧,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我干什么都不是随便的,只要这里的人文风好点,通过讨论一定会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6: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9 13:09
6楼不是谈了吗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 ...


似乎有道理,可是我不感兴趣,因为那时蜗牛角、蚊子腿的东西,我对这种虽有肉,却不上称的东西从来不花功夫去研究的。
我做事的特点是先考虑它的价值如何,价值不大的统统放过。
当然你认为有价值就去钻研吧。
理由:轻重清浊这些古音韵,真懂的人极少,我读大学时,就是这种老师极少,干脆就不设这门功课了。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我才在别人的大学里听了古音韵一上午的课,难倒不难,但没有老师讲它一个学期,那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听后我就决定这辈子不研究古音韵。这里的人一点古音韵基础都没有,偏爱谈音韵,还谈得头头是道,能出成果吗?浪费时间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6: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9 10:51
所谓‘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 ...


这里的理论版谈得出理论?会被他们口水淹死了。我们两个人谈谈,可能更能互相提高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6: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2-10-9 13:11
唐朝格律初起时,你自己说的好么?理论可不带这么卖矛又卖盾的

我只承认隋唐时。探讨时因隋朝的资料手中不足,放弃了。有的不必研究,我们不是专家,自有人去搞,我们心里有数就够了。不要事事躬亲,该放手的就放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6: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少在我自己这个版发这种讨论帖子,现在因为又有几个大网站关了,我有两个网站主持的三个板面,关了,轻松了,所以就发上几篇玩玩。你有什么课题,碰到我也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玩。但一定大家莫伤人才行,否则就不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2 06: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