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2-10-28 10:16 编辑
《暂别以后》+诗路77. 文/林长信
1) 我就要转过小路弯 同下村的捣蛋鬼出山上工 我再最后一次回头跟山上的她喊再见 要她推开篱笆回屋子去 虽然我的挥手她明明看不见
2) 我就要进柴房里去干活@
先向在镶银云朵上的她挥挥手 要她坐进天门后的生命河畔稍等我
3) 总而言之 不管我在做梦或白日 她都爱看到老伴 我也是//
2022-4-2#2240(隔行押韵)> 复诗友1:人间的春水丽日,有少年人知慕少艾的美丽情感,本篇是写:也有秋林彩霞,鳏夫怀念亡妻的深厚寄望。而于行笔上用大白话,才是为农民工所作的剪影,才感觉到地气的呼吸;此时并不是在为宫廷舞池里的外交官等贵宾作侧写,一团奢华。//
> 复诗友2:这是中西艺文常用的[昔-今-来]的套路,只差别在描绘不同的主角而已。因为古诗自然的随着时代变易会一再的用当代精神重新作注解,所以套路也会用时代精神一再的被“重写-Rewrite”。 而艺文描写,常采用[他观(远镜头)]或[我观(特写镜头)]的视角以诉诸阅听人。因二者各有优点,所以现代电影喜欢用观点混合拼贴的技巧来调整剧情的情绪起伏的变化与控制。// > > >附【参考部分】如次,读者大可略去不看.谢谢! > 诗路77.《为何写叙事的现代诗》林长信/2022-4-2 略述我之所以自2007年后不愿写以方块字对仗的格律诗,而转入习作西洋现代诗的原因。因为我想学习西洋诗歌的: 1-运用诗歌的思维/思想上的对仗/互论/对称(a同义的/并且/and、b反义的/但是/but、c综合的/所以/so)的行笔,脱离开格律诗的平行思路,以及方块字对仗等长之惯性拘束; 2-运用史诗形态的叙事,以叙事带动抒情;并凭借叙事以与读者比肩同行,省除老师式的终极答案于结句;行文间尽量用大白话和读者聊天而不失真心实意; 3-以90后的青壮年为预想读者,他们看的西洋电影远胜中国电影,看的日本动漫多过中国连环画,他们多数善于左右共十指来快打西/日/中所设计的电玩。他们已经相当习惯故事性的叙事、蒙太奇的跳接,电视广告中一秒钟内有4~5个镜头的拼接; 4-就我所读过的内地读者十分抬举的不得不朦胧的“海子经典诗选”,海子的行文多数是平白的,欠缺对仗的华丽文词,也不刻意于一句内造作出意象/诗语,而志大室仄的他的心绪与行笔,至今犹然被90后的青壮年乐于接受。 相对的再读徐志摩的文采唯美的74行的《翡冷翠的一夜》(全诗文从略),就在时空的脉络上与现代青壮年读者对速度感及简捷感的口味并不洽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