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0
10万
33万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副首版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16 就先不要听今人的了,要看看古人的诗,
使用道具 举报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17 具体是怎么写的,这比听谁的话都管用。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17 杜甫《阆山歌》: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17 杜甫《越王楼歌》: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19 这是两首古风诗。上首无意于声调如何,只强调前三联对仗。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0 次首在强调中二联对仗的同时,却将后四句全部入律。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1 也就是说,次首下阕在格式上,就是一支完整的七言律绝。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1 再从韵上看,上首一仄到底,次首先仄后平,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1 而且两首诗并在一起,非韵脚处也有嚼头。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2 这样研究古风近律,不是比听什么人的说道都有价值吗?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3 剩下的研究,如果想多近律,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3 可以一边对照古人诗,一边尝试,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3 律至多时,只要留有仄韵脚,就仍是古风,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4 不见仄韵脚,便是彻头彻尾的格律诗,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4 反过来,把格律诗调成仄韵脚,便又回到了古风。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4 至于有人提出“仄韵律诗”的概念,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5 周邦彦《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侯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5 这便是一首仄韵律诗,不过是各联不粘而已。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6 填词格式是固定的,松动处不多,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6 但写带格律的诗是有规律的。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6 假如把这个八个句子,改成又粘又对的情形,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7 不就是纯粹的仄韵格律诗吗?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7 所以说,所谓“仄韵格律诗”,仍是古风,无非是古风怎么写罢了。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8 在古风中用律,凡会写格律诗的人都做得来,且轻而易举。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8 格律诗还没学好,就不该凑这个热闹。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8 如果算一时跟风也就罢了,要是同时,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9 也成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样子,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9 甚至弄成挥之不去的心态,便是愚蠢,且愚昧。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0-2 16:29 所谓“仄韵格律诗”,是鬼话,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勤勉版主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 15: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