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竹影湖畔66 于 2022-10-3 19:30 编辑
浅谈对联—失对与失替 夏16-竹影湖畔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对未来的追求,增添喜气。不过 很多人觉得太平常,其实大有讲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失对? “对”,顾名思义,一联之中,平仄必须相对。就是说出句某个位置上用的是平声字,那么对句中相同位置上就需用一个仄声字与它相对;如果出句某个位置上用的是仄声字,那么对句中相同位置上就必须用一个平声字与它相对。凡是违反了“对”这一规则的,就叫做“失对”。是对联大忌之一。 如: 雨到山川春意足 花开夹岸柳风香 若按照古音,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分别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下联相同位置平仄一一相对,完全符合对联“平仄相对”的原则,没有失对。 若按照今音,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分别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出对句中的第3个字,即“平”与“夹”都为平音,没有严格遵守“平仄相对”的原则。但是,根据马蹄律的平仄放宽规则“246分明,135不论”来看,它仍然符合《联律通则》,不属于“失对”。 又如: 一溪春水参差绿 两岸桃花别样红 在这一对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分别是: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处在音步位置的字,即出句、对句的246位置的字“溪、水、差”与“岸、花、别”平仄相对,符合“平仄相对”的原则,不属于失对。 但是,如果把对句中的第4个字“花”改为“蕊”,则与出句中的第4个字“水”同为仄声,违反了“平仄相对”、“246分明”的原则,属于失对。这也是对联大忌之一。 所谓的“135不论”,是有一定条件的,它必须保证整个句子不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 (二)什么是失替? 失替,即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就是“失替”,是对联大忌之一。 比如,出句“未敢梅前称风骨”,它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平仄”。句中第2、4、6位置的字,其声调分别是“仄”、“平”、“平”,没有遵守“平仄交替”的原则,因此就属于“失替”。 如果把第6字的平声字“风”改为仄声字“傲”,则出句步脚平仄变为“仄平仄”,就符合了“平仄交替”的原则,不再失替。 因此,对联如果做到了平仄相容,音调和谐,就有了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