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联感悟 秋31-竹影拂尘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好! 在即将迎接沧浪诗词学院第一期楹联班毕业之际,回首半年多的学习,感慨良多,首先感谢各位校长!给了我们一个传承国粹楹联文化的平台,更应该感谢的是沧浪所有老师的无私奉献! 沧浪诗词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老师们无私奉献精神,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下面简单谈一下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熟悉掌握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尤其是对联的六要素,要熟练掌握。 以前,只是出于对楹联的喜好,了解的大多是形式方面,对理论知识了解的不深入、不具体。通过联班的学习,对这部分基础知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楹联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平仄对立,不仅指单句上下联之间的平仄对立,还指多句联各分句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下面以《清联三百副》为例说明: 136、春淙亭 前 人 泉水在山清,听天籁淙淙,到此且停双不借; 烟岚随地好,问尘寰扰扰,几人来作小游仙。 上联句脚:清、淙、借,平平仄; 下联句脚:好、扰、仙,仄仄平; 138、至公堂 汪廷珍 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存片念偏私,有如江水; 五度秋风,曾记昔时辛苦,仍是一囊琴剑,重到钟山。 上联句脚:火、腾、私、水,仄平平仄; 下联句脚:风、苦、剑、山,平仄仄平; 63、瞻园东山楼 前 人 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暖日; 萧闲无个事,闭户恬然。对茶热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上联句脚:庐、矣、笑、开、风、日,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句脚:事、然、温、抱、雨、山,仄平平仄仄平; 这三副对联句脚平仄均属于马蹄韵正格,声律谐美。我们在创作多句联时尽量遵循此原则。 二、努力学习对联创作技巧 无论是对句,还是成联创作,都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联班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熟悉的创作技巧。 首先,对句要析联。看到一个出句要认真析联,找出出句所要表达的字面意思和深层次的意思。只有出句析联到位了,才有利于找到切入点和关联点,从而比较准确地对出下句。所以析联是对联的的第一关。下面我举例说明: 1.水清鱼读月【古句】 这里的水,结合下边的鱼来看,应是池塘的水,一轮明月映到清澈的水面,鱼儿浮上来拨动涟漪,就好像读月一样。“读”字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 那么,对句可以沿着这个画面去延伸,寻找与池塘相关或附近的意象下笔,比如,风、柳等。 1.水清鱼读月【古句】 风静柳停弦【竹影拂尘】 既有明月,那么风应是静的,以柳丝喻琴弦,停止了拂弦,拟人。 1.水清鱼读月【古句】 风软柳调弦【凝香诗岚】 月下微风轻拂,柳丝若调弦。风软、风暖、风过,都可以;风急,就不可以了。风大了与明月就隔景了。出句有月光说明是晚上,对句要应景,如果对句有阳光或是雨雪、阴天就隔景了。 2.交情最向贫中见【古句】 交情,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感情。最向贫中见,考验交情的深浅莫过于贫贱的时候,贫贱之交更见深情,更难能可贵。出句说理,属于事理联。对句也要说理,最好述说一种恬淡的心态。 2.交情最向贫中见【古句】 世事何妨醉里看【竹影拂尘】 出对句清贫、恬淡的处世态度是相合的。 其次,对联要注意炼字。 3.庭内蛩声喧夜枕【云雀】 出句,“喧”字用得好,拟人,那么对句与之相对的字也要精心打磨。 3.庭内蛩声喧夜枕【云雀】 窗前竹影乱愁肠【竹影拂尘】 我用了“乱”字,努力做到与“喧”字上下相合。 第三,用字要灵活,不能刻意对字。没必要刻意数词对数词、表颜色形容词对表颜色形容词。如, 4.作客青山莺劝酒【云雀】 抚琴茅舍水调弦【竹影拂尘】 出句“青山”,对句不一定对“绿水”之类的,只要结构相对即可。青山、茅舍,同为定中结构,是可以属对的。 同样,我也力求把这些创作技巧运用到成联创作中。 5.题琴 竹影拂尘 莫道音稀,弹指自能听涧水; 何堪迹杳,停弦谁共仰高山。 成联要求不破题,在创作这副联时,我想到了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的典故,上比,不要说知音稀少,琴声起处自有人能听出流水之音;下比,如今知音已去,停下琴来谁还能和我一起仰望高山呢?把整个典故糅合在全联之中,力求不直白,不照搬。 三、勤学多练,触类旁通 楹联虽然短小,但由于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五脏俱全”,真正学好也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读联析联,多研读佳联名作,不断汲取营养,认真消化吸收,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尤其要认真领会出句或成联的意境,巧用流水对,理顺出句或成联的句内逻辑关系。 由于本人时间有限,在联班学习期间每日练习做的很少,学习的也够深入,因而少有拿得出手的对句和成联,尤其是流水对。在此就不和大家分享了。 以上就是我学联的一点心得和收获,希望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在学习对联的道路上迈进。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再次感谢沧浪诗词学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班主任以及各位班委、组长,感谢各位这半年多来的指导帮助,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