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楹联一期华组21-清新晨露学联感悟 一次偶然的机会,燕校把我带进沧浪,沧浪沧浪,洗去浮夸,沐浴心灵的地方! 8个月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老师大家的默默付出和热心辅导下,受益匪浅,收获多多,由衷感谢! 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前行,下面我把学习内容回顾一下: 一、基础知识 楹联,通称对联。《辞海》: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楹,即房柱或门柱。过去对联常常刻写在楹柱上,楹联名称由此得来。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起来有强调其文学性质的意味。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和俗称。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按内容分类,对联主要可分为: (1)写景状物类。(2)叙事咏物类。(3)抒情言志类。(4)格言哲理类。(5)讽刺讨檄类五类。 一、 诗律 律诗是对联文体产生的主要源头,可以说最初的对联文体,承袭了律诗中两联的格律要求。 律诗组句的平仄格式正格有两种 1:七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凡有半个字的平仄与上面两种形式不一样,就不能称之为正格,更别说一个字了 2、五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和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其他格式都是由此衍变而出。 变格在不犯忌的情况下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 马蹄韵的音节是按照格律形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延伸的。 只要句中和句脚严格做到平仄“两两交替”即为马蹄韵的正格,否则就是变格。 对联六要素: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一副楹联作品只要同时符合这六要素的要求,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对联有六要素: 第一——字句对等——字数——对称性——视觉美。 第二——词性对品——词义——文学性——意象美。 第三——结构对应——语法——文学性——意象美。 第四——节律对拍——快慢——音乐性——听觉美。 第五——平仄对立——高低——音乐性——听觉美。 第六——形对意联——形内——哲学性——哲学美。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 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总之,对联的六要素应当是关系到一副对联内在质的问题。 对联的基本格律,首先是对联六要素,除了六要素之外,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在现行的《联律通则》里提到三种: (1)忌合掌【即同义相对】。 (2)忌不规则重字【即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稿的《联律通则》里取消了关于孤平孤仄的禁忌,其原因是古人并没有确切的给出过孤平孤仄的定义,目前在学术上,这两者的定义还都有着相当大的争论,所以,除了诗钟对此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外,我们学习对联基础对此亦根据《联律通则》进行放宽,不再对此作出硬性要求。 除了《联律通则》通则中提到的三种禁忌外,还有几点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即忌联意隔阂;忌同声收尾,忌同声落脚 ,忌上重下轻。 二、析联对句 析联是我最头疼的事,老师方法说得很清楚了,自己还是理解不到位,下面学学广告老师的方法,如果你想成为联对高手,请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析联,平仄,词性,意境,一步步来,我们拿到一个出句,通常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审联,什么是审联呢就是初步判定这个联属于那一类,比如,节令,风景,哲理,行来,杂感之类,先要判定一下种类 第二步,就是断句,什么是断句,断句要断出前因后果,很多同学学过都知道前四后三,正确,前四后三它有一个很好的作用,那就是能帮助你断明前因后果,找出对联的关节点,也就是通俗说的联眼 第三步呢,就要根据初步判定的结果,来顺水推舟,构思下联,其实对联,比的就是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 比如一座山在那里,人家都写山,你如果也跟着写山,那么你的作品也就是一自动复制机。试想,一座山,山间有什么,有流云,有小桥,有樵夫,有明月,有花,有草,这么多的物象,你选其中任何一个两个,都能对句。不敢对,没有词,是因为你的思路没有打开,视野不够开阔所至。 那如何打开思路呢,这就要我们学做一个游戏,什么游戏呢,比如我说碧水,你会想对什么,有的同学对,白云,有的同学对红花,还有的同学对,青山,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思路呢,比如,小舟,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我们要学会用脑子来勾画画面,可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编故事。 举个例子,平桥斜晚照~z那么这个句子,首先,分析下这个句子,是风景联对吧,然后,我们就要断句: 平桥/斜/晚照。这个句子一划分,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景象呢一幅夕阳晚照平桥图,是不是,那我们就要根据这样一个画面,来编故事,夕阳是黄昏时分,平桥,是可以通过行人的对吧?有了时间也有了地点,我们应该编怎样的故事呢,流水送行人,黄昏了,是不是应该回家,有桥,自然可以,有水,就有桥对吧,因此,上下联就能联系起来,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没,析联,说到底,就是 根据上联的意境,编故事,怎样把故事编圆满呢,这呢要有想象力,因此,在我们完成第一步串连框架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练字,也就是挑选合适的动词,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我连框架都弄不清楚,怎会练字呢,这个好办,我要问你,如果你不会框架,那你会不会认识物?你总能看得见眼前的实物吧,看看我刚才挑的这串框架上的物,你应该都能看到这点总会吧,有了物,就有了编故事的基础,所以,看到一个出句时,先审,审什么,审的就是它的物,物是干什么的,是为什么出现的,明白这点,你才好打框架,,现在,你明白点没,也就是说,上联的物,也就是你下联所要顺承的依据。 我举个例子:文章不厌千锤炼[扫冢人,以此联为例首先第一眼,我先看到什么文章,在这个七个字当中,这二个字,分量比较重,那么,千锤炼,在七个字当中的地位是什么,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什么不怕练,对了是文章,文章,怎么可以锤炼呢,这里我们就分析下,出联者的本意,文章要经得起反复修改,要不怕修改,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的文章,才有可能是精典。 典型的例子,贾岛,一字泪双流,人家为一字,能三年,或者更长时间,我们的联句,能不能反复修改呢,,仔细观察下哈,我们大家很少有主动修改自己的联句的,除了失替或者三平等明显毛病之外,是不是这样修改,是提高对联水平的一把刀? 我曾经和朋友们聊天时谈过要懂得运用修改这把刀,不要怕丢面子, 这就要求我们,要懂得如何修剪,那些场合,能用的字,那些场合不适合用,比如,抹字,山抹微云,这是精典,,月抹花香,这就不妥了, 八,正确找出联眼, 九,洞明上联之意,正确构思下联之意,使上下联紧密相联, 十,正确挑选适合下联的物,也就是名词,动词, 十一,构思并对出下联,检查上下联有无不当,一个联,大致有这些步骤,错误了没关系,修改 。修改我们只有给这个联确诊,才好对症下药,另外一点,对联的景物,不可以过多,道理很简单,物太多了对联的空间也就相应缩小。 因此,大家在对句时,要注意这点还有呢,就是前四后三,这个方法,很值得向大家推荐,因为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断明上联的意思特别是后三个字,包含很大的信息量,初学的朋友,可以借助这个方法。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大家请看,此地,--孤蓬,---别---征, 此地一别是为什么,这是因,那么万里,征,这是果,征是回扣这个别的对吧?上下二句,单独放一句,都不能成立,必得二句同说一个完整的意思,是不这就是流水对的特性,我们看到一为别,想到什么,想到送行,对吧? 因此,我们在对句时,要抓紧后三字所透露的信息因为有了别,才有了说明的机会,为什么别,因为要远行。再看下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看,就能判定,这是风景联,风景联,比较适合工对,所以,在对句之前,要大家首先审联,确定是那一种类型的联,不同的类型先用不同的对法。比如,风景联,--工对,格理联,工对, 人世感慨往来的行业联或者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联,选用流水对,这点很重要,确定了对句的类型,就要构思按照上面说的步骤,一步步来。 目前,初学的朋友,可以先把步骤弄明了,其余语法,词法,可以先缓,对于,词性语法,我个人的意见是,词性语法是要的,但是不必要把自己捆绑进去。抓住联眼,让联变得生动,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因此词性,应该是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的负担。 关于,析联,只要先掌握好,基本析联的步骤,了解修改的知识。 对句也是我薄弱环节,下面摘录一段:通过对句练习,可以锻炼对联的各种思维。很多成联创作者都是从对句这一关开始起步的。从对句练习迈进到成联创作,非常有利于对联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因此,在对句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练习。 对句需要注意哪些要点?这几个要点也是对联应该强化的基础知识,在我看来,对仗、格律这是必须要把握的。除此之外,炼字、调意则是更高方面的要求。古人写诗,贾岛“僧敲月下门”中“推”之炼,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之炼,都是炼字的典范。而我们在对句时,不仅要炼字,还要特别注意出句在字词、表达方面的特点,只有把握住这点,才可能对出很切合的对句。 例如,我出的句子“春风绿上门前柳”,这句话字眼就在“绿上”二字。为了理解这两个字的用法,可以试着改成别的表达进行对比,诸如“吹绿”“吹上”“染绿”“绿染”“染上”等等。分析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春风的绿色上到了门前柳树上。春风是“绿”色的,这个意思显然是通感。用“绿上”,而不用“吹绿”,是因为“吹绿”的表达显得更平常了些,不如“绿上”生动。而不用“绿染”则是因为“染”字太过刻意了些,不如“上”自然。这是语感方面的事情。 分析完出句的重点,对句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对句相应位置用“青回”“红侵”“红翻”“香浮”等就能对上了,而通常情况下,颜色字能对成颜色字是最好,退而求其次,对成别的形容词也可接受。当然,对成“衔来”“催开”“润开”等,就不特别工了。 而在意境的协调上,我们要练习对句跟出句在意思上的和谐,这样才能为成联创作打基础。出句是初春景色,对句最好也对成初春的景色,合起来表达一种春天初来的意境。 我出的上个句子是写景,而第二个句子“一盏乡愁十年醉”,则是抒情。这个句子里面有两个数字,数字最好要对成数字,才算工。而“乡愁”二字用今天的语法分析,属于偏正词组,“乡”修饰“愁”,对句也要对成类似的词语。而古人对仗都是按字对,乡、愁二字都是名次,按这个要求,对成“客梦”“秋月”“雁字”“诗思”“旅梦”等都是工。对成“明月”“白发”“旧梦”等则显稍微宽了些,但也可以接受。 在意境上,对句则要承接出句的“乡愁”与“酒醉”的情感去发挥,尽量对得自然生动就好。 对句练习是成联创作的基础。不要小看这个对句“小技”和“笨功夫”,它的基础打好了,写起成联来就事半功倍了。 下面看看我的对句,都是老师无私奉献,点拨的结果 出句:千林夜雪无人迹【古】 对句: 十里冰河绝雁声【清新晨露】 出句:云山万里诗为路【馨香落凡】 对句:风月三千鹤作朋【清新晨露】 出句:一任秋风吹梦去【扬澍】 对句:免教夜月惹愁来【清新晨露】 出句:雁语声声愁几许【水蓝蓝】 对句:归心切切泪双行【清新晨露】 出句:诚信能赢天下客【醉舞可乐】 对句:谎言愧对一家亲【清新晨露】 出句:小字题成无处寄【听雨】 对句:阿哥走后对谁吟【清新晨露】 出句:素手摘花香满袖【凌怡】 对句:回眸一笑魅无穷【清新晨露】 出句:满杯酬冷月【杨澍】 对句:孑影立残阳【清新晨露】 出句:闲看白云舒又卷【凌怡】 对句:倦听官场是和非【清新晨露】 出句:他年意气今何在【凌怡】 对句:热血一腔愿已违【清新晨露】 出句:卷帘欲待春声入【听雨】 对句:开卷将随梦想飞【清新晨露】 出句:素手摘花香满袖【凌怡】 对句:回眸一笑魅无穷【清新晨露】 出句:花笺如有泪【晴空飞燕】 对句:公子怎无言【清新晨露】 出句:清辉拖瘦影【晴空飞燕】 对句:老酒慰孤怀【清新晨露】 出句:清砧惊客梦【晴空飞燕】 对句:淡月惹乡愁【清新晨露】 出句:杨柳千丝闲钓月【扬扬】 对句:和风几缕好怡人【清新晨露】 出句:欲做相思赋【扬扬】 对句:重温往日情【清新晨露】 出句:桃花满院无关我【扬扬】 对句:半榻诗书不染尘【清新晨露】 出句:凭栏寂寂听春雨【何求】 对句:对镜呆呆看皱纹【清新晨露】 出句:走过人生无数坎【何求】 对句:看清世味几分凉【清新晨露】 出句:窗外月明撩客梦【何求】 对句:眸中泪落念双亲【清新晨露】 出句:别院听琴心寂寂【何求】 对句:空阶望月泪涟涟【清新晨露】 出句:偷来闲日观山水【何求】 对句:放下浮名伴竹梅【清新晨露】 三、出句及成联 出句要善于观察、联想、注意轮廓的勾勒和刻画、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然后再选用不同的笔法、词句等,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它,刻画它,这样联才显得生动活泼,而且形象鲜明。 出句:琴瑟和鸣知我意【清新晨露】 出句:一树早梅香雪岭【清新晨露】 秋 出句:最爱枫山秋似锦【清新晨露】(暖色调) 出句:空亭向晚寒蝉泣【清新晨露】(冷色调) 梅 出句:谁知梅影横窗瘦【清新晨露】(冷色调) 出句:院角寒梅香彻骨【清新晨露】(暖色调) 雪 出句:纷纷大雪重门掩【清新晨露】(冷色调) 出句:纷纷瑞雪新春至【清新晨露】(暖色调) 关于成联扬扬师说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对仗、平仄、句式、立意、语言、方法 自己探索写联,方法就是要多看多写。这一点毋庸置疑。天天停留在问问题的层面而不动手,肯定是不行的。而天天只知道闷着头写,不去看别人怎么写肯定也不行。看和写相辅相成。 关于多分句句脚困惑,老师也做了强调和讲解 @主讲老师~扬扬 我们多分句长联,就是句脚平仄有正格和变格的,句中的平仄还是和七言一样的,二四六位置不能失替。 很多同学说搞不懂句脚平仄怎么安排,其实很简单,只要没有要求正格的,不要上联四连仄和下联四连平的,尽量避免三连仄和三连平就可以了。 比如 两分句句脚就是有两种 正格:平仄 变格:仄仄 三分句上联句脚: 正格:平平仄 变格:平仄仄(尽量避免不要仄仄仄) 四分句上联句脚: 正格:仄平平仄 变格: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三种都可以(就是不能仄仄仄仄) 五分句照样推,然后句中的平仄还是跟我们七言联一样的,二四六位置不能失替的。 五分句上联句脚: 正格:仄仄平平仄 变格: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四种都可以(就是不能仄仄仄仄,尽量避免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个古联也有,我们尽量避免!) 失替,是上联或者下联之间二四六位置上的字没有平仄交替。 下面看看我的成联,都是老师无私奉献,点拨的结果 题网名 清新晨露 小巧玲珑,明澈清新尘不染; 深情缱绻,幽香磊落叶相依。 题图 作者:清馨晨露 含苞小朵身如玉; 盛露圆盘道似禅。 题图 作者:清新晨露 秋心怎寄天边去; 孤影独看江水流 题蒲公英 作者:清新晨露 春花秋絮,一枝独秀; 山脉平畴,四海为家 题燕 清新晨露 再嫁东风,起舞翩翩归故里; 重修小筑,含情脉脉伴生涯。 回首沧浪舟已远(云雀) 寄情山水性犹坚(晨露) 感恩师训路还长(晨露) 以上就是我学联感悟,由衷感谢老师大家默默付出,师恩铭记,同时也感谢我自己忙里偷闲坚持这份乐趣和热爱,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不断钻研进取,最后祝福老师大家,小伙伴们幸福快乐每一天!!! 、
|